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深度影响着社会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可靠、便捷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有效推进新时期社会公共管理发展。本文将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公共管理影响,以探索社会公共管理发展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社会公共管理;对策
社会公共管理是指以人为本,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管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工业和信息化相互融合,让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推进社会公共管理创新发展。
一、社会公共管理特性
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通过实施开放性管理,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力量,实现公共管理之间的互动,及时为社会提供更多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帕累托最优”。
二、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困难
(一)社会公共管理手段的滞后性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主动服务、技术赋能等公共管理手段与措施采用存在滞后,使得公共管理的效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实施社会公共管理追求的社会公平及社会效率最大化等效果没有达到预测值。
(二)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动态性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国内国际形势变革、《民法典》施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因素的交替影响,让公共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势必需要动态性调整。
(三)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管理应用的不均衡性
在公共管理领域,沿海城市与西部城市对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部门间信息技术运用推进不一致,信息安全、数据共享、技术利用不均衡。有效的流程化管理虽然提高了公共管理的能力,但是不均衡发展使得“信息孤岛”却普遍存在,公共数据不能对接,数据不能共享,导致不能形成整体高效的社会公共管理联动模式。
三、主要信息技术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公共管理的结合使得公共管理在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有效提高。借助人工智能,共享充电宝、共享單车、共享汽车等让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刷脸支付、指纹支付等电子支付的普及,让人们进一步摆脱传统经济下付款模式的制约与束缚,让公共支付更加安全可靠。在线智能医疗、法律助手、教育机器人、拍照搜题在线解答、智能作业阅卷批改等人工智能产品应用让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了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当中。伴随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法院当中,促进了公共管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改革、发展。
(二)大数据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发展,公共管理过程中大量的管理信息逐步向以“0”“1”为特征的数据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数据的沉淀,数据成为社会公共管理重要的资产。视频、图片、音频等非结构化的数据,HTML文档、邮件、网页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大量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化数据每日产生。对这些低价值密度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分析、处理和应用,将有助于公共管理的预测、决策、掌控。在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深度运用到智能审计、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统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类案智能推送、应急防控以及疫情防控等公共管理当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中国信通院,通过基站定位大数据,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形式有效掌控、动态展示终端用户行程信息,实现对疫情防控的保驾护航。
(三)区块链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所具有“去中心”结构、“去信任”架构、“精准化”机制,应用于公共事务,提高了公共管理效率,实现公共管理的精准化和公共管理的平等参与,有效消除公共管理中的“信任不确定性”。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封条、“律师调查令”、“交易即开票”、食品的生产可追溯等应用孕育而生。在疫情期间,通过“区块链+疫情防控”在身份管理、信息确认等场景运用,加大了对物品生产与流通溯源、城市疫情数据等监测,在抗疫防疫公共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信息技术应用助力社会公共管理对策
(一)加强统筹规划
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推进了公共服务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公共管理协调和技术统一融合需要统筹规划、前瞻布局。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调整技术和基础设施相适配,技术应用与公共管理目标相适配,人才结构和技术进步相适配,才能更好以技术辅助管理制度的刚性运行,实现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科学匹配,真正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解决公共服务不匹配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引领社会公共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
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而应用的关键是数据。公共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法、必要、正当原则采集各类数据,同时按照公共数据的分类属性实行分级管理。在深化信息技术助力社会公共管理应用创新的同时,应做好公共数据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正确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依法合理有效利用数据,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确保公共管理实效与信息安全保护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三)加强智慧共享
数据的低价值密度性决定了不能仅仅强调公共管理的数据量,而是需要从更多的维度去分析、掌握数据,最终形成可用的公共知识。统筹数据存储,有效整合、共享开放,才能实现资源整合与利用率的提升。同时,只有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才能真正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公共管理信息化效率,进而提高管理决策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五、小结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在社会公共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展现出更为显著的社会公共管理应用价值。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可视化的新型社会公共管理将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度发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2]刘志平、靳勤,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共服务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3]张维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三版)
[4]沙勇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5]杭州城市大脑协同创新基地课题组,电子工业出版社,《城市大脑导论》
作者简介:黄俊杰,1983年7月出生,男,汉族,四川宜宾,本科,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644000,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社会公共管理;对策
社会公共管理是指以人为本,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管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工业和信息化相互融合,让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推进社会公共管理创新发展。
一、社会公共管理特性
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通过实施开放性管理,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力量,实现公共管理之间的互动,及时为社会提供更多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帕累托最优”。
二、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困难
(一)社会公共管理手段的滞后性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主动服务、技术赋能等公共管理手段与措施采用存在滞后,使得公共管理的效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实施社会公共管理追求的社会公平及社会效率最大化等效果没有达到预测值。
(二)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动态性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国内国际形势变革、《民法典》施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因素的交替影响,让公共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势必需要动态性调整。
(三)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管理应用的不均衡性
在公共管理领域,沿海城市与西部城市对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部门间信息技术运用推进不一致,信息安全、数据共享、技术利用不均衡。有效的流程化管理虽然提高了公共管理的能力,但是不均衡发展使得“信息孤岛”却普遍存在,公共数据不能对接,数据不能共享,导致不能形成整体高效的社会公共管理联动模式。
三、主要信息技术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公共管理的结合使得公共管理在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有效提高。借助人工智能,共享充电宝、共享單车、共享汽车等让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刷脸支付、指纹支付等电子支付的普及,让人们进一步摆脱传统经济下付款模式的制约与束缚,让公共支付更加安全可靠。在线智能医疗、法律助手、教育机器人、拍照搜题在线解答、智能作业阅卷批改等人工智能产品应用让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了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当中。伴随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法院当中,促进了公共管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改革、发展。
(二)大数据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发展,公共管理过程中大量的管理信息逐步向以“0”“1”为特征的数据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数据的沉淀,数据成为社会公共管理重要的资产。视频、图片、音频等非结构化的数据,HTML文档、邮件、网页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大量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化数据每日产生。对这些低价值密度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分析、处理和应用,将有助于公共管理的预测、决策、掌控。在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深度运用到智能审计、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统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类案智能推送、应急防控以及疫情防控等公共管理当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中国信通院,通过基站定位大数据,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形式有效掌控、动态展示终端用户行程信息,实现对疫情防控的保驾护航。
(三)区块链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所具有“去中心”结构、“去信任”架构、“精准化”机制,应用于公共事务,提高了公共管理效率,实现公共管理的精准化和公共管理的平等参与,有效消除公共管理中的“信任不确定性”。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封条、“律师调查令”、“交易即开票”、食品的生产可追溯等应用孕育而生。在疫情期间,通过“区块链+疫情防控”在身份管理、信息确认等场景运用,加大了对物品生产与流通溯源、城市疫情数据等监测,在抗疫防疫公共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信息技术应用助力社会公共管理对策
(一)加强统筹规划
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推进了公共服务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公共管理协调和技术统一融合需要统筹规划、前瞻布局。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调整技术和基础设施相适配,技术应用与公共管理目标相适配,人才结构和技术进步相适配,才能更好以技术辅助管理制度的刚性运行,实现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科学匹配,真正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解决公共服务不匹配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引领社会公共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
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而应用的关键是数据。公共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法、必要、正当原则采集各类数据,同时按照公共数据的分类属性实行分级管理。在深化信息技术助力社会公共管理应用创新的同时,应做好公共数据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正确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依法合理有效利用数据,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确保公共管理实效与信息安全保护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三)加强智慧共享
数据的低价值密度性决定了不能仅仅强调公共管理的数据量,而是需要从更多的维度去分析、掌握数据,最终形成可用的公共知识。统筹数据存储,有效整合、共享开放,才能实现资源整合与利用率的提升。同时,只有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才能真正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公共管理信息化效率,进而提高管理决策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五、小结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在社会公共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展现出更为显著的社会公共管理应用价值。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可视化的新型社会公共管理将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度发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2]刘志平、靳勤,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共服务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3]张维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三版)
[4]沙勇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5]杭州城市大脑协同创新基地课题组,电子工业出版社,《城市大脑导论》
作者简介:黄俊杰,1983年7月出生,男,汉族,四川宜宾,本科,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644000,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