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时代的要求,是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师生的热切愿望。然而对自考生而言,自考院校校园文化的相对缺失影响了自考教育价值的实现。本文主要探讨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品牌化、社会化、前瞻化等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地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自考;校园文化;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8-02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让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在这种背景下,自学考试以其开放性、灵活性、统一性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相较于普通高校,自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单薄。如何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机遇发展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现阶段,各院校的自考管理机构对自考生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而且需要将高校助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办学理念融于校园文化中,通过熏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 构建自考校园文化的意义
构建自考校园文化的意义是双向的:既有利于自考生,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参与社会助学的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1.1 对自考生具有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力
国家没有对参加自考的考生规定统一的受教育形式,但就目前而言,除一部分在职人员选择完全自学以外,大部分考生选择参加由高校组织的自学考试助学班。究其原因,不仅在于高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且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也极具吸引力。
校园文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学校将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融入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使校园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校园人内在的共识,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校园各类特色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考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2 对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自考区别于普通高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开放性和灵活性。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化教育、终身性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职能将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精英教育,其发展必将更社会化,更具有开放性,而其教育模式也将突破传统,走更灵活、有效的道路。因此,自考校园文化所体现的自考精神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响着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两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
2 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鉴于现今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自考生的普遍特性,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努力推进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但由于自考院校的兴起时间不长,学校规模相对较小,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少个性、特色的革新。所以打造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十分必要。
打造校园的品牌特色,可以从校园环境和特色活动着手。有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我国传统教育以及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美的熏陶作用,如古代的书院依山傍水,是谓“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 因此,自考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营造独有的学校环境,动员师生集思广益,一同参与到美化校园的行列中,创建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其次,建设校园品牌特色活动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时间的积淀。自考院校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本校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所在,如艺术类、体育类、科研类等等。然后依循学校人文精神打造学校的品牌特色活动,开展多元化、高层次、不流于形式而是对学生有促进作用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
2.2 注重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自考生年龄多集中在18~21岁,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因高考落榜而无缘大学,所以绝大部分自考生的社会性不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长足考虑,不能盲目开办活动,要符合人才培养的宗旨,将社会意识融入校园活动中,通过熏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以党建和志愿者活动引领德育,培养培养学生勇担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爱心的美德;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陶冶情操,积极搭建展现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开展心理讲座、师生谈话、同学交流等人文教育,坚定学生应对压力的意志品质。
2.3 追求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现今,科技高速发展,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必须紧跟潮流。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也应该与科技紧密相连,首先就可以从网络这项人们重要的认知和交流工具着手。学校与其禁止学生上网,不如积极建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教育、交流平台,发挥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自考院校可以参照相关网站,开设自考资料下载、自考成功经验交流、自考生论坛等版块,以及建立各类能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子版块。
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创新。紧跟自考生所关注的话题如就业、实践等等,时刻以先进文化为先导,加强与替他高校联系交流,一直保持校园文化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王芳.浅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育研究,2008,10
[2] 刘红霞.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都教育学报,2009,6
[3] 伍新德.优化校园文化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教育前沿,2009,6
【关键词】自考;校园文化;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8-02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让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在这种背景下,自学考试以其开放性、灵活性、统一性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相较于普通高校,自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单薄。如何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机遇发展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现阶段,各院校的自考管理机构对自考生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而且需要将高校助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办学理念融于校园文化中,通过熏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 构建自考校园文化的意义
构建自考校园文化的意义是双向的:既有利于自考生,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参与社会助学的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1.1 对自考生具有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力
国家没有对参加自考的考生规定统一的受教育形式,但就目前而言,除一部分在职人员选择完全自学以外,大部分考生选择参加由高校组织的自学考试助学班。究其原因,不仅在于高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且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也极具吸引力。
校园文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学校将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融入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使校园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校园人内在的共识,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校园各类特色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考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2 对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自考区别于普通高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开放性和灵活性。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化教育、终身性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职能将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精英教育,其发展必将更社会化,更具有开放性,而其教育模式也将突破传统,走更灵活、有效的道路。因此,自考校园文化所体现的自考精神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响着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两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
2 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鉴于现今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自考生的普遍特性,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努力推进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但由于自考院校的兴起时间不长,学校规模相对较小,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少个性、特色的革新。所以打造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十分必要。
打造校园的品牌特色,可以从校园环境和特色活动着手。有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我国传统教育以及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美的熏陶作用,如古代的书院依山傍水,是谓“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 因此,自考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营造独有的学校环境,动员师生集思广益,一同参与到美化校园的行列中,创建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其次,建设校园品牌特色活动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时间的积淀。自考院校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本校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所在,如艺术类、体育类、科研类等等。然后依循学校人文精神打造学校的品牌特色活动,开展多元化、高层次、不流于形式而是对学生有促进作用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
2.2 注重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自考生年龄多集中在18~21岁,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因高考落榜而无缘大学,所以绝大部分自考生的社会性不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长足考虑,不能盲目开办活动,要符合人才培养的宗旨,将社会意识融入校园活动中,通过熏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以党建和志愿者活动引领德育,培养培养学生勇担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爱心的美德;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陶冶情操,积极搭建展现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开展心理讲座、师生谈话、同学交流等人文教育,坚定学生应对压力的意志品质。
2.3 追求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现今,科技高速发展,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必须紧跟潮流。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也应该与科技紧密相连,首先就可以从网络这项人们重要的认知和交流工具着手。学校与其禁止学生上网,不如积极建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教育、交流平台,发挥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自考院校可以参照相关网站,开设自考资料下载、自考成功经验交流、自考生论坛等版块,以及建立各类能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子版块。
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创新。紧跟自考生所关注的话题如就业、实践等等,时刻以先进文化为先导,加强与替他高校联系交流,一直保持校园文化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王芳.浅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育研究,2008,10
[2] 刘红霞.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都教育学报,2009,6
[3] 伍新德.优化校园文化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教育前沿,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