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了能切实转变课程的功能,在高中阶段设置研究性学习为必修课程,体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真正体现了该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也应引入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1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
题,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式,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无学习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1-2]。
例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性质。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对下次上课的内容作为一个预习课题布置给学生,并提出课题相关要求。比如: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的量程?要求:1)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2)如何确定这些数据?3)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4)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先让学生初步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当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准备、实施、讨论、查阅资料、教师指导等这些工作后,进行总结,并且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使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使他们把这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思维习惯,并且可以运到其他学科中去,引导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2 结合学科特点,设置探索性
实验,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
意识
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
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从近两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该定律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该定律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并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1)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2)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3)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4)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5)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等。并且,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记录数据,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
实际的教学效果表明,通过这种探索性实验的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2-3]。
3 结合例题分析以及实验与解
题分析并行,充分培养学生
明确解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一直是对口单招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对这类题目的正确处理,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处理这类题目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以支路电流法为例进行阐述。
在例题讲解时,以教材中电路图为例,并对原电路图稍加改动,即在原电路图各支路中分别都连接一安培表或一开关。通过实验构建该电路,并且让学生带着以下3个问题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和理论数据的计算,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1)为了检测电路中某支路的电流的大小,最直接的做法是采用什么方法?2)电流进入安培表的方向不同,指针的偏转方向也不同,如何判断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3)如何通过电路图的直观判断,粗略估计各支路中电流的流向?当学生连接正确之后,合上开关进行实验时,从仪表上的读数立即就清楚地看出各支路中电流之间的关系,即流进A节点的电流之和与流出A节点的电流之和相等。最后让学生用表达式表示出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4]。
当然,这仅仅是各支路中电流之间的关系,当这一步完成之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就此电路而言,各支路两端电压应存在什么关系?通过仪表中的读数,你可不可以计算一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同时注意在具体计算时应弄清各支路中电流的流向。根据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若用表达式来表示,应是怎样?这样,学生通过总结就可得出:在任何闭合回路中,各个电阻上电压的代数和等于各个电动势的代数和,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如果要求解此题,应列出求解的方程(怎么列方程?让学生完成),通过解方程,来明确解题的步骤。课后通过布置类似的题目,以巩固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途径和方法。
4 结合评价体系的改革,充分
突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
才能
旧的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来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评价体系,它力图克服传统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把评价看做促进教师改善教学、学生改善学习的手段,使评价完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即从“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研究性学习过程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它只重过程而轻结果,通过学生平时的所作所为来综合评价学生。而平时资料的积累,通过“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下学生自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及进行这一项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有待改进与提高的方方面面,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等。当课题结束之后,学生进行自评时,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成长记录袋,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现的“灵感”或“创新”的想法或做法,也可以提出来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和延伸,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有句名言说道:“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参考资料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60.
[2]王敏.模拟电子实验教学新理念[J].实验室科学,2008(4):28-29.
[3]王愉节.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改革思路[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2):
91-92.
[4]付玉明,等.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了能切实转变课程的功能,在高中阶段设置研究性学习为必修课程,体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真正体现了该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也应引入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1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
题,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式,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无学习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1-2]。
例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性质。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对下次上课的内容作为一个预习课题布置给学生,并提出课题相关要求。比如: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的量程?要求:1)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2)如何确定这些数据?3)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4)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先让学生初步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当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准备、实施、讨论、查阅资料、教师指导等这些工作后,进行总结,并且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使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使他们把这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思维习惯,并且可以运到其他学科中去,引导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2 结合学科特点,设置探索性
实验,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
意识
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
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从近两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该定律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该定律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并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1)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2)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3)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4)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5)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等。并且,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记录数据,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
实际的教学效果表明,通过这种探索性实验的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2-3]。
3 结合例题分析以及实验与解
题分析并行,充分培养学生
明确解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一直是对口单招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对这类题目的正确处理,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处理这类题目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以支路电流法为例进行阐述。
在例题讲解时,以教材中电路图为例,并对原电路图稍加改动,即在原电路图各支路中分别都连接一安培表或一开关。通过实验构建该电路,并且让学生带着以下3个问题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和理论数据的计算,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1)为了检测电路中某支路的电流的大小,最直接的做法是采用什么方法?2)电流进入安培表的方向不同,指针的偏转方向也不同,如何判断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3)如何通过电路图的直观判断,粗略估计各支路中电流的流向?当学生连接正确之后,合上开关进行实验时,从仪表上的读数立即就清楚地看出各支路中电流之间的关系,即流进A节点的电流之和与流出A节点的电流之和相等。最后让学生用表达式表示出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4]。
当然,这仅仅是各支路中电流之间的关系,当这一步完成之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就此电路而言,各支路两端电压应存在什么关系?通过仪表中的读数,你可不可以计算一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同时注意在具体计算时应弄清各支路中电流的流向。根据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若用表达式来表示,应是怎样?这样,学生通过总结就可得出:在任何闭合回路中,各个电阻上电压的代数和等于各个电动势的代数和,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如果要求解此题,应列出求解的方程(怎么列方程?让学生完成),通过解方程,来明确解题的步骤。课后通过布置类似的题目,以巩固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途径和方法。
4 结合评价体系的改革,充分
突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
才能
旧的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来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评价体系,它力图克服传统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把评价看做促进教师改善教学、学生改善学习的手段,使评价完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即从“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研究性学习过程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它只重过程而轻结果,通过学生平时的所作所为来综合评价学生。而平时资料的积累,通过“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下学生自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及进行这一项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有待改进与提高的方方面面,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等。当课题结束之后,学生进行自评时,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成长记录袋,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现的“灵感”或“创新”的想法或做法,也可以提出来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和延伸,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有句名言说道:“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参考资料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60.
[2]王敏.模拟电子实验教学新理念[J].实验室科学,2008(4):28-29.
[3]王愉节.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改革思路[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2):
91-92.
[4]付玉明,等.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