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不同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77-01
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在历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之后,回顾往昔,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所生活的环境是异常恶劣,生态失衡,大自然遭受严重的巨大破坏,空气、水、土壤受到强烈的污染,不少动植物品种濒临灭绝,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问题及其严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降低,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诸多现状开始令人们感悟到,保护环境极为迫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从原有的“黑色”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绿色道路不断转变。建设园林绿化城市,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持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平衡。
1.2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一所城市的城市化程度越高,其经济发展越快。据预计推测,截止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将会使得小城市数量增加,大城市拓展。城市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城市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为此,园林绿化城市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1.3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
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这一情况将促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为此,在工作日中紧张的工作节奏下,人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放松心情,减缓疲劳的身心状态。从此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上有所提升后,其对于大自然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以此就要求园林工作人员拓展风景名胜区域,以达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各方面需求。
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
通常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尽管我国多数城市均已编制了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上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表现为规划绿地受到单位或个人的侵占而使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难以达到居民游憩出行和绿地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譬如,城市绿化格局规划应严格遵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气候、地质、水文及绿地格局做多方面解析计算,结合整体用地性质加以确定。
2.2 绿化的监管机制欠缺。
绿化工程不想其他建筑工程一样,对于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也不需要软件工程一样的严谨,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绿化只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这样就使得工人的积极性和态度不是很认真,对绿化工作投入不高,使得绿化效率很低。对土壤、树坑规格、基肥等不严格要求,只重視最后的景观效果,后期的效果也很差。
2.3 绿化“重建轻养”
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直接的作用。园林系统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市场化的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投资模式,市场化水平低下、对民间资本吸引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走“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路子。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地建设环节加大投入,园林绿地面积的增量很大,但园林绿化科研、人员培训和管养资金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园林绿地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许多城市公园对外免费开放,游客数量增加,给公园绿化和公共设施的养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2.4 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兼具园林常识与管理技能的专才极为匮乏;园林机械设备落伍;对技术性较强的绿化植物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也仅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达到操作规程标准,大多数的一线绿化工人,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民工,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绿地植物预期的景观效果。此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管理人员因长期沿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懒政”行政处理手段,未尽到园林部门应尽的督促教育职责。
三、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3.2 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建设
首先,在运行机制层面,要将园林绿化工作由应急管理、突击整治转变为长效跟踪管理,使相关法律法规在园林绿地管理中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实现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扩展城市园林绿地管理的张力。其次,建立统一协调的绿化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是需要众多职能部门同力协作的一项社会性工作。逐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心下移,使之职能配置与绩效评估挂钩,建构起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
3.3 加强园林绿化管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风尚。以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管护人员水平和文化及艺术内涵。以生物治虫为主,使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从而实现大地园林化。
3.4 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5 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园林城市建设能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相关方面的人才。为此,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好。依据目前社会的总体需求,利用多种方式来加大有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园林绿化工作需要的是多类型、多档次的综合性人才,为此需要按照园林建设所需人才类型、档次的划分对其进行有关 培养。在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知识、业务、品德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加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之成为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结语: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对保证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样是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77-01
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在历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之后,回顾往昔,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所生活的环境是异常恶劣,生态失衡,大自然遭受严重的巨大破坏,空气、水、土壤受到强烈的污染,不少动植物品种濒临灭绝,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问题及其严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降低,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诸多现状开始令人们感悟到,保护环境极为迫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从原有的“黑色”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绿色道路不断转变。建设园林绿化城市,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持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平衡。
1.2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一所城市的城市化程度越高,其经济发展越快。据预计推测,截止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将会使得小城市数量增加,大城市拓展。城市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城市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为此,园林绿化城市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1.3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
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这一情况将促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为此,在工作日中紧张的工作节奏下,人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放松心情,减缓疲劳的身心状态。从此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上有所提升后,其对于大自然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以此就要求园林工作人员拓展风景名胜区域,以达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各方面需求。
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
通常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尽管我国多数城市均已编制了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上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表现为规划绿地受到单位或个人的侵占而使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难以达到居民游憩出行和绿地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譬如,城市绿化格局规划应严格遵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气候、地质、水文及绿地格局做多方面解析计算,结合整体用地性质加以确定。
2.2 绿化的监管机制欠缺。
绿化工程不想其他建筑工程一样,对于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也不需要软件工程一样的严谨,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绿化只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这样就使得工人的积极性和态度不是很认真,对绿化工作投入不高,使得绿化效率很低。对土壤、树坑规格、基肥等不严格要求,只重視最后的景观效果,后期的效果也很差。
2.3 绿化“重建轻养”
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直接的作用。园林系统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市场化的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投资模式,市场化水平低下、对民间资本吸引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走“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路子。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地建设环节加大投入,园林绿地面积的增量很大,但园林绿化科研、人员培训和管养资金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园林绿地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许多城市公园对外免费开放,游客数量增加,给公园绿化和公共设施的养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2.4 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兼具园林常识与管理技能的专才极为匮乏;园林机械设备落伍;对技术性较强的绿化植物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也仅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达到操作规程标准,大多数的一线绿化工人,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民工,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绿地植物预期的景观效果。此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管理人员因长期沿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懒政”行政处理手段,未尽到园林部门应尽的督促教育职责。
三、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3.2 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建设
首先,在运行机制层面,要将园林绿化工作由应急管理、突击整治转变为长效跟踪管理,使相关法律法规在园林绿地管理中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实现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扩展城市园林绿地管理的张力。其次,建立统一协调的绿化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是需要众多职能部门同力协作的一项社会性工作。逐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心下移,使之职能配置与绩效评估挂钩,建构起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
3.3 加强园林绿化管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风尚。以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管护人员水平和文化及艺术内涵。以生物治虫为主,使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从而实现大地园林化。
3.4 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5 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园林城市建设能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相关方面的人才。为此,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好。依据目前社会的总体需求,利用多种方式来加大有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园林绿化工作需要的是多类型、多档次的综合性人才,为此需要按照园林建设所需人才类型、档次的划分对其进行有关 培养。在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知识、业务、品德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加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之成为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结语: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对保证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样是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