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于2004年5月21日~26日在北京召开。
本届“科博会”是一次汇聚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新成果、直面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凸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国际盛会。科博会期间,进行了展览会、演讲论坛、技术交易和经贸洽谈、专项交流等百余场次活动;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外国政府、企业代表团以及外国驻华商务、科技机构和国际著名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经济界知名专家、学者等近3000位国外来宾参加;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两个省会城市及香港、澳门特区、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业界为主8000多人的代表团,参与了科博会各项活动。
《中外企业文化》作为连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纽带和平台,应邀成为本届科博会“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中国经济高峰会”的特约支持媒体,参与其中的活动和宣传。现撷取在这两个论坛上国内外部分领导、专家、学者演讲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科学发展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思路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推动人们精神进步的关键要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掌握主动权,就能掌握未来。
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自于知识创新和知识的运用,来自于人类对于宇宙、生命和社会进化的不断学习。发展高新技术必须面向全球市场,必须抓住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重大的系统技术创新,必须根据市场经济法则走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高新技术创造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改造传统产业,能够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能够面向现代的服务业,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够成为国家、地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够有利于增加和保障国家的安全能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已经进入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要把社会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们的素质上来。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使我国真正走上科技主导、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科技部副部长邓楠:
科技创新不仅是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科技创新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极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同时面临科技创新薄弱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面对不断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主导作用;技术创新企业要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不断形成产业配套的产业集权,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实施以标准、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建立新产业为目标,从事原始型创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将充分调动地方、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合理运用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真正建立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的软硬环境,完善高新区的环境,使之自主服务;创造环境,扩大交流与合作,在重视科技与智力引进的基础上加强消化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民族高新技术企业应从“碗里的、锅里的、田里的”三个层面参与科技竞争
北京华旗资讯公司总裁冯军: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北京华旗资讯公司作为站在科技前沿的民族高科技企业,我们拥有13亿本土用户的支持,加上对用户需求的充分理解,民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更容易在科技运用领域走在前面。随着在应用层面的不断创新和深入,民族企业将可以有效的积累经验和实力,进而逐步涉足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们认为民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优势,有策略地从碗里的、锅里的、田里的三个层面参与科技方面的竞争。
所谓“碗里的”是指成熟的应用研发项目,目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步在市场中体现出来。我们碗里已有的成熟项目,是我们基于对广大国内用户更为了解的基础上努力研发、创新所取得的成果。
“锅里的”研发项目是指在应用条件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可以推动规模、推动供求的项目。
“田里的”研发项目将来会逐步发展为核心的研发项目。
相信通过不断探索,民族企业将会在更多的领域逐步进军核心技术领域的全球化竞争。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十大挑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是一个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现在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我们面临着经济的十大挑战。
第一是能够保持经济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一些。但是对投资增长过快,要加以注意。不然,我们很难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第二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工业化初期积累资源是靠工业化的剪刀差,劳动力是靠农民进城做工。当前要靠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市场的扩大,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第三是建立适度、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重视的就是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解决特困户的救助问题,其次要解决医疗,然后是解决养老,这是我们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四是推进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第五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近期,要解决国有企业的一部分产权交换和转让的问题。
第六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要一视同仁,在市场准入、融资、税费、法律保障等等方面都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还要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并且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第七是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即需要改善外贸结构、建立自由贸易区、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第八是发展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只有发展科技事业才拥有我们的明天。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式的竞争,经济式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式的竞争,科技式的竞争是人才式的竞争,人才式的竞争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没有创新的人才不会有后天。
第九是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最后一个是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要想真正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要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各司其职。现在看来,政府的职能虽然做了不少的转变,但是还管了很多管不好和管不了的事,所以还要进一步的改进。
中国经济的五大变迁:机会与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
第一个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自1978年开始,中国力图打破传统的苏联式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逐步引入市场经济,但市场化的进程并没有终结,中国仍然有大量陷入困境的国企形成了巨大的包袱。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隐忧,所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依然是中国最艰巨的任务。
第二个变迁,从传统的农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变迁。中国常常被称为农业大国,在过去25年当中,农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减少、不断下降,现在是15%,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上升到GDP的55%,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已经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第三大变迁,从乡村社会向城市化社会变迁。城镇人口在过去25年当中净增加了2.5亿,占总人口比重从不到20%到36%,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迁移,变成新型的消费者,成为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的一部分,刺激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刺激了住房投资和零售服务业的发展。都市化就是现代化最终的标志,也是推动现代化的巨大动力。
第四大变迁,从黑发到白发的迁移,就是年轻人口到老龄人口的迁移。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下降,与人口寿命的提高,到2030年,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老年人人口比例将会上升22%,中国30年内老年人口就会翻一倍。建立可靠持久的养老体系,改变目前低效率的福利制度,既保证满足养老的需要,又能提高出生率,促进市场的发展,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五大变迁,也是最后一个历史的变迁,就是从闭门锁国到改革开放,过去25年,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的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数量由1978年的不到0.5%上升到今天的8%。去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在两年多前加入WTO,这是中国在开放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的改革
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执行董事、亚太区总裁、道丰国际香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为平: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到以人为本,但怎么去做?这是一个关键。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我们的体系、我们的调控都是掌握在人手里面,我们的思想是不是已经适应了这个经济快车道的发展?这又是一个关键。如果我们执掌政权的人的思路或者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思路或思维方式还没有跟上这个经济快车道的规则,同样会大大影响这个经济快车道。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金融体系。这个体系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心绞痛”。站在银行角度,在这个体系当中,他不用担风险,因为这个体系都是国有的。血管怎么畅通?总有第一步,谁来解决这第一步,否则谈了将近20年的担保信用体系、风险担保公司以及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私营企业的发展体系,又如何在真正意义上推进和发展。我们的体制如何去实现国退民进?我认为这个金融体系是整个经济运作当中的核心体系,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也是利用金融进行宏观调控。而问题的产生,也往往是在金融这个体系中产生。我想我们金融体系要像25年以前中国的邓小平先生讲的,就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要拿出政治家的魄力来,去改变金融的瓶颈,不是单一的政府调控的经济,是用市场来决定的经济。所以要迅速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快速适应市场经济的体系和发展要求,建立我们各项体制,尤其重要的是金融体制。
本届“科博会”是一次汇聚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新成果、直面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凸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国际盛会。科博会期间,进行了展览会、演讲论坛、技术交易和经贸洽谈、专项交流等百余场次活动;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外国政府、企业代表团以及外国驻华商务、科技机构和国际著名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经济界知名专家、学者等近3000位国外来宾参加;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两个省会城市及香港、澳门特区、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业界为主8000多人的代表团,参与了科博会各项活动。
《中外企业文化》作为连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纽带和平台,应邀成为本届科博会“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中国经济高峰会”的特约支持媒体,参与其中的活动和宣传。现撷取在这两个论坛上国内外部分领导、专家、学者演讲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科学发展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思路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推动人们精神进步的关键要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掌握主动权,就能掌握未来。
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自于知识创新和知识的运用,来自于人类对于宇宙、生命和社会进化的不断学习。发展高新技术必须面向全球市场,必须抓住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重大的系统技术创新,必须根据市场经济法则走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高新技术创造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改造传统产业,能够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能够面向现代的服务业,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够成为国家、地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够有利于增加和保障国家的安全能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已经进入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要把社会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们的素质上来。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使我国真正走上科技主导、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科技部副部长邓楠:
科技创新不仅是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科技创新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极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同时面临科技创新薄弱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面对不断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主导作用;技术创新企业要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不断形成产业配套的产业集权,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实施以标准、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建立新产业为目标,从事原始型创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将充分调动地方、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合理运用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真正建立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的软硬环境,完善高新区的环境,使之自主服务;创造环境,扩大交流与合作,在重视科技与智力引进的基础上加强消化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民族高新技术企业应从“碗里的、锅里的、田里的”三个层面参与科技竞争
北京华旗资讯公司总裁冯军: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北京华旗资讯公司作为站在科技前沿的民族高科技企业,我们拥有13亿本土用户的支持,加上对用户需求的充分理解,民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更容易在科技运用领域走在前面。随着在应用层面的不断创新和深入,民族企业将可以有效的积累经验和实力,进而逐步涉足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们认为民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优势,有策略地从碗里的、锅里的、田里的三个层面参与科技方面的竞争。
所谓“碗里的”是指成熟的应用研发项目,目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步在市场中体现出来。我们碗里已有的成熟项目,是我们基于对广大国内用户更为了解的基础上努力研发、创新所取得的成果。
“锅里的”研发项目是指在应用条件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可以推动规模、推动供求的项目。
“田里的”研发项目将来会逐步发展为核心的研发项目。
相信通过不断探索,民族企业将会在更多的领域逐步进军核心技术领域的全球化竞争。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十大挑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是一个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现在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我们面临着经济的十大挑战。
第一是能够保持经济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一些。但是对投资增长过快,要加以注意。不然,我们很难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第二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工业化初期积累资源是靠工业化的剪刀差,劳动力是靠农民进城做工。当前要靠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市场的扩大,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第三是建立适度、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重视的就是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解决特困户的救助问题,其次要解决医疗,然后是解决养老,这是我们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四是推进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第五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近期,要解决国有企业的一部分产权交换和转让的问题。
第六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要一视同仁,在市场准入、融资、税费、法律保障等等方面都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还要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并且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第七是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即需要改善外贸结构、建立自由贸易区、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第八是发展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只有发展科技事业才拥有我们的明天。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式的竞争,经济式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式的竞争,科技式的竞争是人才式的竞争,人才式的竞争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没有创新的人才不会有后天。
第九是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最后一个是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要想真正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要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各司其职。现在看来,政府的职能虽然做了不少的转变,但是还管了很多管不好和管不了的事,所以还要进一步的改进。
中国经济的五大变迁:机会与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
第一个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自1978年开始,中国力图打破传统的苏联式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逐步引入市场经济,但市场化的进程并没有终结,中国仍然有大量陷入困境的国企形成了巨大的包袱。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隐忧,所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依然是中国最艰巨的任务。
第二个变迁,从传统的农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变迁。中国常常被称为农业大国,在过去25年当中,农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减少、不断下降,现在是15%,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上升到GDP的55%,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已经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第三大变迁,从乡村社会向城市化社会变迁。城镇人口在过去25年当中净增加了2.5亿,占总人口比重从不到20%到36%,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迁移,变成新型的消费者,成为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的一部分,刺激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刺激了住房投资和零售服务业的发展。都市化就是现代化最终的标志,也是推动现代化的巨大动力。
第四大变迁,从黑发到白发的迁移,就是年轻人口到老龄人口的迁移。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下降,与人口寿命的提高,到2030年,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老年人人口比例将会上升22%,中国30年内老年人口就会翻一倍。建立可靠持久的养老体系,改变目前低效率的福利制度,既保证满足养老的需要,又能提高出生率,促进市场的发展,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五大变迁,也是最后一个历史的变迁,就是从闭门锁国到改革开放,过去25年,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的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数量由1978年的不到0.5%上升到今天的8%。去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在两年多前加入WTO,这是中国在开放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的改革
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执行董事、亚太区总裁、道丰国际香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为平: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到以人为本,但怎么去做?这是一个关键。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我们的体系、我们的调控都是掌握在人手里面,我们的思想是不是已经适应了这个经济快车道的发展?这又是一个关键。如果我们执掌政权的人的思路或者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思路或思维方式还没有跟上这个经济快车道的规则,同样会大大影响这个经济快车道。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金融体系。这个体系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心绞痛”。站在银行角度,在这个体系当中,他不用担风险,因为这个体系都是国有的。血管怎么畅通?总有第一步,谁来解决这第一步,否则谈了将近20年的担保信用体系、风险担保公司以及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私营企业的发展体系,又如何在真正意义上推进和发展。我们的体制如何去实现国退民进?我认为这个金融体系是整个经济运作当中的核心体系,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也是利用金融进行宏观调控。而问题的产生,也往往是在金融这个体系中产生。我想我们金融体系要像25年以前中国的邓小平先生讲的,就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要拿出政治家的魄力来,去改变金融的瓶颈,不是单一的政府调控的经济,是用市场来决定的经济。所以要迅速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快速适应市场经济的体系和发展要求,建立我们各项体制,尤其重要的是金融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