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预见规则适用范围的限缩——基于当事人意思的分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84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见和当事人意思的关系是理解可预见规则的钥匙.在特定类型的合同中,预见能够准确表征当事人意思,法官适用可预见规则可以妥当决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当可预见规则扩展适用于所有的合同类型后,便会出现预见与当事人意思发生偏离的现象,继续依据预见决定损害赔偿就会失去正当性,导致裁判结果不公.法官应当回归契约规范主义,基于当事人意思限缩可预见规则的适用范围:首先,法官适用可预见规则应以合同解释为前提,违约方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仅仅预见到违约损失仍然不够,还需存在对其负责的意思;其次,可预见规则属于惩罚性缺省条款.在合同存在漏洞的情形,法官适用可预见规则填补漏洞应以当事人具有可惩罚性为前提,否则应当通过补充解释的方法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救国、 兴国、 强国”相统一的历程.为了建立独立、统一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早期革命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一种政治学说改造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实践指导思想.正是在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语境下,中共党人破除了辛亥革命以来“议会民主”和“政党政治”的幻象,摆脱了旧式革命观念的影响,树立了对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和阶
知识就是可数字化的数据、 程序、 命题、 理论等人化物,智慧则是与主体实践不可分离的做正确决定和正当事情的卓越能力.现代工业文明促进了知识的迅速进步和积累,使人类拥有了日益强大的力量,却远没有使人类拥有可正确使用其强大力量的智慧.工业文明一边展示其辉煌成就,一边陷入深重危机,与人类知识与智慧的严重失衡直接相关.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人类才能走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确保可持续发展.为走向生态文明,人类必须克服知识进步与智慧成长之间的严重失衡,必须在复杂性科学(蕴含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指引下追求生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