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雕塑与艺术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雕塑创作的问题,对艺术研究中连带的一些有关状态和观念的问题、塑艺术中关于内涵承载与负担之间的矛盾转化,以及在当下有关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和态度等方面,进行审视和批判。
  关键词:雕塑;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31-1
  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自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在不断地变革和丰富,它的定义被不断地刷新、不断地纠正,对艺术的不断定义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革命的历史。直至今天,艺术似乎已经无所不包,任何能见到的触碰到的或被感知的东西都可能已经被艺术家思考和运用在了艺术之中。那么,艺术是什么?什么还不是艺术?这些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模糊。人们说艺术是语言,是艺术家表达观念思想的话语;艺术是情感,是抒发内心情绪的具体体现;艺术是批判,是告诫社会大众的警示和信号;艺术是教育,是通过对美的引导来告知世人的课程,等等。
  艺术的功能可以如此之多,我认为与其我们费心去寻找它的究极含义,不如先搁置这一问题,而从人本的状态、自然生活的状态来审视艺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人心中也都有个艺术的模样。无论你心中的艺术是甜美,是苦涩,是严肃,是欢愉,还是荒诞或调侃,它都是你自己,是你自身的一种写照,是另外的一个或数个你存在于世界中的一种姿态。
  作为一个雕塑研究者的姿态,就是用雕塑或者说以三维实体材料为语言语法,来面对、表达和诠释这个世界。
  世界是物质的,但雕塑艺术所表达的绝不仅仅是物质,我认为,雕塑家是在用实体的物质来思考无形的思想和观念,如何用你所做的雕塑来让观众触景生情,让观众陷入思考的层面,达到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这应当是一个雕塑家所注重的。
  雕塑不是万能的,雕塑有自身的局限和弱项,但雕塑的长处也是其他门类的艺术所不能比的。正如老师们所说的,你若想发挥雕塑的长处和优势,首先就要思考什么是雕塑的本质与核心,什么是其他门类的艺术所不能代替的。抓住这个本质,也就掌握了雕塑的灵魂,由此而打开自己无穷的思想和阅历,方可游刃有余,从这里可以探索和发挥雕塑的特点,走向极致,延伸拓展其独有的一面。
  雕塑之所以是一种艺术门类,我想不仅仅因为其实体的形态和三维的语言,更是因为雕塑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观念。回想中国古代,那时的社会并不把雕塑看作艺术,而是工匠们从事的低级劳动,是为装饰、为权力、为娱乐而服务的工具,在当时并不具有如水墨画所蕴含的意蕴妙理那般浓厚的意味。而如今,雕塑成为了众多艺术门类之一,与绘画等其他艺术种类比肩,也正是因为它可以表达思想,富有内涵,蕴藏灵魂。
  但是这样一说,人们又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雕塑家会过分的追求思想内涵,欲将尽可能多的观念和想法灌注到一件雕塑当中,如此看似便可成为雕塑的“精品”和“佳作”。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个极大的误区,所谓思想,不见得一定要含有如何重要而深刻的含义才堪称完美,而是应当适度地、契合地表达。就像一杯清水,你加入糖,它就变成糖水,你加入盐,它就变成盐水,你若一股脑地把所有调料全都灌进去,想必这杯水谁都不会想喝的,这是现在许多雕塑工作者应当关注的一个问题。片面的想借助含义和观念来为雕塑增色,从而企图加重作品的分量和价值的想法在雕塑系的学生中间确有不少,在学界亦有风气。也正因为如此,雕塑一定要有重大内涵变成了制作雕塑的不成文的传统,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应当警觉和反省。我本人在学习雕塑的过程中也曾陷入一种追求“宏大叙事”“重大题材”的思潮中,片面地认为雕塑附加的精神性越多,雕塑就越“好”。这种观念也同时根植于我的同学之间,以及许多雕塑工作者当中。
  如今,我更喜欢放下那些沉重的“精神负担”,来做一些轻松的、浅显的甚至简单的作品。由此,我又发现了艺术的另一个小世界,放下思想包袱的你可以单纯地专注形体、空间、趣味、材料,甚至肌理和质感。忽然间,雕塑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一些曾经的疑问和困惑也都迎刃而解。你可以尽情地在雕塑中笑,在雕塑中哭,在雕塑中释放情感,在雕塑中深入思考,你可以得意忘形,也可以肆意洒脱而不受拘束和限制。
  于是,艺术成了生活的丰富的调味品,它变得更加可亲,变得更贴近“生活”而不是“教育”。
  同时,我们要警觉关于艺术范畴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是不是你的全部”。艺术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能占据了你整个生命!这也是我想大声疾呼的问题。当今有许多艺术家,走的路很极端,每天都把自己关起来进行所谓“创作”,而全然不接触生活,也全然不去体验生活。这些艺术家,自称没有了艺术就没有了生命,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就活不下去了。我想那样活着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已经丢失了生活的真谛,将艺术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真实,甚至自己也脱离了自己。这样的艺术是苍白的,也是无力的、扭曲的、空洞的、乏味的,这样的状态并不能达到所谓艺术的高峰,因为它没有积淀,没有阅历,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而只有自我的困惑和纠结。
  因此,我个人更赞成轻松的创作状态,也要时刻接触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你才能发现生活,发现艺术。艺术就是爱好,是一种瘾,单纯而有趣,真实而无形。
  就像杜尚所说过的:“它只不过就是一件事儿,它不是我的整个生活,远远不是。”
  作者简介:
  周广斿,四川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正】 一、卷283《儒林传·罗洪先》(页7279,中华书局校点本,下同):罗洪先“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按:罗洪先卒于嘉靖四十三年,享年六十一。“赠光禄少卿,谥文
【正】 所有的神最初都只是氏族神、部落神,亦即地方神.这正像恩格斯所说:"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第95页,以下简称《家庭》)湘君、湘夫人最初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多传播路径会引起多个量测对应同一个目标的问题,而由于传播模式的模糊性,量测与传播模式的对应关系是不确定的。多路径Viterbi数据关联跟踪算法(MVDA)采用回波
摘要:抽象艺术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中国在几千年的造型艺术中,最为基本的造型风格特征是抽象的,最早作画的时候讲究传神,讲究精神再现,万物皆有灵,是中国人普遍的信仰,而对于事物的外壳细细揣摩的精神则来自于西方,属于自文艺复兴以来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东方、西方,从本着手和从表着手的认识和再现方法。在书法艺术展览上,抽象到离谱的作品并不怎么让人惊愕,如狂草,倒常常赢得喝彩和欢呼;不少时候,这些作品在西
在用实际的CT系统对弹箭做检测的过程中,探测器是有大小的,如果在重建算法设计中考虑到这一点,对于被检测物体来说.将会得到更多更精确的信息量。文中针对实际探测器的结构特点,提
【正】 《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只有两章,每章十六个字.因倒句为韵,两章只有一个字(兄与君)不同.原文录下:"鹑之奔奔,鹊之疆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疆疆,鹑之奔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美国觊觎占据中国台湾由来已久。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商人汤森·哈里斯、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和美国驻华公使伯驾分别向美国政府提出占领台湾
超空化技术是水下航行体减阻增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求解N-S方程,利用两方程湍流模型和全空化模型对通气空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通气参数对空化流场结构的影响,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