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防跳回路是断路器二次控制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跳回路需要与断路器的合、分闸回路、以及合闸监视回路密切配合。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断路器防跳失败的现象,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了防跳回路。
[关键词]断路器;跳跃;防跳回路;二次回路;控制回路;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26-01
引言
正常运行时:断路器进行手动合闸,进入运行状态.运行过程中如果操作控制开关未复位或触点粘住,发生永久性故障保护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如果防跳回路设计不当将使断路器发生多次的“跳-合”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跃”.而在现场验收中,发现一些防跳回路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特别是双重防跳回路的情况下,配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断路器防跳失败或者断路器跳开后无法再次合闸。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防跳回路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1 典型的操作箱防跳回路(如图1)
在图1控制回路中,TBJ为防跳继电器,当控制开关SA触点粘住,即回路号R103编号长期带正电时,如果发生永久性故障,保护继电器输出接点BTJ 接点接通,使断路器跳闸,同时接于分闸回路的防跳继电器电流线圈TBJ 励磁,TBJ 常开接点闭合,由于 R103带正电,则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 TBJV 励磁,TBJV 常开接点闭合,使防跳回路一直保持,而 TBJV 的常闭接点则打开,使得合闸回路断开,从而起到防跳作用。
2 典型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如图2)
与操作箱防跳回路不同的是,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一般采用合闸起动防跳继电器。图中 101 为合闸正电,断路器在合位状态下,其辅助接点QF常开接点闭合,当控制开关SA触点卡住,防跳继电器 52X 励磁,52X 常开接点闭合使防跳继电器保持励磁状态,52X 常闭接点打开,断开断路器合闸线圈CC回路,从而在合闸正电保持的情况下,断路器跳开时不能再进行合闸操作,从而起到防跳作用。
3 一起配合失败的防跳回路分析与改进
3.1 由图1和图2,单一的操作箱防跳回路或者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都可以完成断路器的防跳功能,然而,当操作箱控制回路与断路器机构回路配合在一起时,却带来了意外的问题.首先是控制回路监视问题.将图1中断路器内部回路用图2替代,109是合闸监视回路,也称跳位监视回路,由于107和109是并在一起的,107常带正电,开关在合位时,QF 常开接点闭合,从而防跳继电器 52X 常励磁,跳位监视继电器 TWJ也常励磁,即在合闸状态下,TWJ 和 HWJ 均励磁,从而发控制回路断线报警信号。其次,在这种配合下,由于 52X 励磁后,52X 的常开接点闭合,如果52X 的返回电压较小,即使断路器跳开后,通过 TWJ 回路和 52X 的常闭接点,52X 也无法返回,使得非故障状态下断路器跳开后无法再次合闸.
3.2 为了解决合闸状态下发控制回路断线的问题,可通过解开107和109的并联回路,并在合闸监视回路中串联一个断路器常闭接点的方法,如图 3(TWJ回路只有注1部分而没有注2部分接点)。这种改进在断路器为合闸状态时,QF常闭接点打开,断开了合闸监视回路,使得合闸状态下不再误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然而,新的问题产生了:如果在合闸正电 107 尚未断开,防跳继电器 52X还在励磁的状态下,断路器因各种原因跳开后,109后面串接的 QF 常闭接点仍然会使防跳回路通过TWJ保持,因此这种改进并不能解决防跳后无法合闸的问题。
3.3 为解决断路器防跳后不能合闸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方法一:在图 1、图2合并 的基础上,在防跳继电器52X 两端并联一个阻值可以调整的电阻,使得 52X 通过 TWJ 回路接通时分得的电压小于其返回电压,这样,在防跳试验完成后,52X可以通过低电压值而返回.这种方法需要通过TWJ 线圈阻值和 52X 线圈阻值来计算需要并联的电阻阻值大小,实现起来较麻烦,而且可靠性不够高.方法二:图3(TWJ回路在有注1部分的基础上串联注2部分接点),在合闸监视回路中再串联一个防跳继电器52X 的常闭接点,如图4。这种改进在防跳完成后,合闸回路尚未恢复时,通过52X的常闭接点使得 TWJ 回路暂时断开,待合闸回路返回,即107无正电到来且52X 返回时,其常闭接点闭合,避免了TWJ 和52X同时动作的情况,从而可解决防跳后无法合闸的问题。
4 总结
当控制开关触点或自动装置触点粘的情況下,线路临时性或者永久性故障通过保护装置使断路器跳闸时,如果防跳回路设计不当将使断路器发生“跳跃”现象,这将扩大故障范围,并可能是开关的遮断能力下降,甚者引起断路器爆炸。或者因架空线路的短时故障需要重合闸时而因合闸回路自锁无法合闸导致停电。故而,断路器防跳回路已是二次回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施工或设计的原因,现场验收中常发现断路器防跳失败的现象。针对验收中碰到的断路器防跳回路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阐述,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使防跳回路得以完善。
[关键词]断路器;跳跃;防跳回路;二次回路;控制回路;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26-01
引言
正常运行时:断路器进行手动合闸,进入运行状态.运行过程中如果操作控制开关未复位或触点粘住,发生永久性故障保护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如果防跳回路设计不当将使断路器发生多次的“跳-合”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跃”.而在现场验收中,发现一些防跳回路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特别是双重防跳回路的情况下,配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断路器防跳失败或者断路器跳开后无法再次合闸。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防跳回路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1 典型的操作箱防跳回路(如图1)
在图1控制回路中,TBJ为防跳继电器,当控制开关SA触点粘住,即回路号R103编号长期带正电时,如果发生永久性故障,保护继电器输出接点BTJ 接点接通,使断路器跳闸,同时接于分闸回路的防跳继电器电流线圈TBJ 励磁,TBJ 常开接点闭合,由于 R103带正电,则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 TBJV 励磁,TBJV 常开接点闭合,使防跳回路一直保持,而 TBJV 的常闭接点则打开,使得合闸回路断开,从而起到防跳作用。
2 典型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如图2)
与操作箱防跳回路不同的是,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一般采用合闸起动防跳继电器。图中 101 为合闸正电,断路器在合位状态下,其辅助接点QF常开接点闭合,当控制开关SA触点卡住,防跳继电器 52X 励磁,52X 常开接点闭合使防跳继电器保持励磁状态,52X 常闭接点打开,断开断路器合闸线圈CC回路,从而在合闸正电保持的情况下,断路器跳开时不能再进行合闸操作,从而起到防跳作用。
3 一起配合失败的防跳回路分析与改进
3.1 由图1和图2,单一的操作箱防跳回路或者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都可以完成断路器的防跳功能,然而,当操作箱控制回路与断路器机构回路配合在一起时,却带来了意外的问题.首先是控制回路监视问题.将图1中断路器内部回路用图2替代,109是合闸监视回路,也称跳位监视回路,由于107和109是并在一起的,107常带正电,开关在合位时,QF 常开接点闭合,从而防跳继电器 52X 常励磁,跳位监视继电器 TWJ也常励磁,即在合闸状态下,TWJ 和 HWJ 均励磁,从而发控制回路断线报警信号。其次,在这种配合下,由于 52X 励磁后,52X 的常开接点闭合,如果52X 的返回电压较小,即使断路器跳开后,通过 TWJ 回路和 52X 的常闭接点,52X 也无法返回,使得非故障状态下断路器跳开后无法再次合闸.
3.2 为了解决合闸状态下发控制回路断线的问题,可通过解开107和109的并联回路,并在合闸监视回路中串联一个断路器常闭接点的方法,如图 3(TWJ回路只有注1部分而没有注2部分接点)。这种改进在断路器为合闸状态时,QF常闭接点打开,断开了合闸监视回路,使得合闸状态下不再误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然而,新的问题产生了:如果在合闸正电 107 尚未断开,防跳继电器 52X还在励磁的状态下,断路器因各种原因跳开后,109后面串接的 QF 常闭接点仍然会使防跳回路通过TWJ保持,因此这种改进并不能解决防跳后无法合闸的问题。
3.3 为解决断路器防跳后不能合闸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方法一:在图 1、图2合并 的基础上,在防跳继电器52X 两端并联一个阻值可以调整的电阻,使得 52X 通过 TWJ 回路接通时分得的电压小于其返回电压,这样,在防跳试验完成后,52X可以通过低电压值而返回.这种方法需要通过TWJ 线圈阻值和 52X 线圈阻值来计算需要并联的电阻阻值大小,实现起来较麻烦,而且可靠性不够高.方法二:图3(TWJ回路在有注1部分的基础上串联注2部分接点),在合闸监视回路中再串联一个防跳继电器52X 的常闭接点,如图4。这种改进在防跳完成后,合闸回路尚未恢复时,通过52X的常闭接点使得 TWJ 回路暂时断开,待合闸回路返回,即107无正电到来且52X 返回时,其常闭接点闭合,避免了TWJ 和52X同时动作的情况,从而可解决防跳后无法合闸的问题。
4 总结
当控制开关触点或自动装置触点粘的情況下,线路临时性或者永久性故障通过保护装置使断路器跳闸时,如果防跳回路设计不当将使断路器发生“跳跃”现象,这将扩大故障范围,并可能是开关的遮断能力下降,甚者引起断路器爆炸。或者因架空线路的短时故障需要重合闸时而因合闸回路自锁无法合闸导致停电。故而,断路器防跳回路已是二次回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施工或设计的原因,现场验收中常发现断路器防跳失败的现象。针对验收中碰到的断路器防跳回路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阐述,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使防跳回路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