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采取预防措施及相应对策,对减少本病的发生或康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痴呆 中医 病机 预防和对策
病因病机
①肾亏髓损,脑空神滞:古人对“脑”的认识为“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脑为元神之府”(明·李时珍),脑之神明依赖髓之荣养。老年人肾精渐衰是必然规律,年老肾气不足,继之则髓海空虚,脑失充润,神明呆滞则痴病始生。故清代王清任曰:“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②肝脾亏虚,脑髓失养:肝主藏血,血是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肝主魂,以血舍之,肝血充足则神魂安藏。若肝血亏虚,藏魂失职,魂不守舍,血不养脑,神志失聪,则思维、情感、语言、意识等功能减退,发为痴呆。脾为“气血、精、津液”的生化之源。若脾虚水谷不化,或肝郁疏泄不利而致脾失健运,则精、气、血、津液化源乏竭,不能上乘荣脑,以至神志失常,智能低下而病痴呆。③心肝火盛,扰乱神明: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的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但心的功能及气血又受其他脏器的影响。④痰浊犯脑,蒙蔽清窍:痰是病变过程中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的生成与五脏、三焦等脏器的功能失调有关。若肺气失宣,水道受阻,敷布失职;或脾失健运,运化无权,聚湿为痰:或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灼伤津液,炼液为痰;或情志不畅,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液为痰;或肝郁脾虚不能化:或三焦气化不利,水道通路受阻,水湿停聚。痰浊或痰火上扰,蒙蔽清窍而病发痴呆。
预防与对策
①重视教育:须知随着初级卫生保健(PHC)的开展及目标的实现,保健教育势在必行。根据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其中健康教育占首要地位。很多人对健康的认识模糊,把胖与健康联系在一起,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所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致病的第一因素。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则需要健康教育。老年人关心自己的健康,希望长寿,渴望得到养生之道,我们应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开展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对疾病康复进行指导。通过教育,达到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老年性痴呆以血管性痴呆为多见,而血管性痴呆则与脑卒中、脑动脉硬化、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有关。对上述疾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减少本病发生和减轻痴呆症状。无病早防,古人称“治未病”。“治未病”,一是应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医生要对病人有远见卓识,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③重养脾肾,以固根本:脾肾二脏被誉为“先后天之本”。老年脾肾衰弱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所以应重视调养脾肾。调养脾肾不论补虚泻实,皆应以护脾为先,用药注意升降,以防过偏,补而勿腻,攻勿过猛,寒勿过凉,热勿过燥,处处顾护脾胃。尚可用饮食调理,亦可用药善调补:选用山药薏米粥、山药白花鸽、人参鸡油汤圆等,并戒思虑,避劳碌以养脾气。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水液内停;或肾阳虚衰蒸化无权可选用:鹿肾长龟汤、腰花汤等。老年肾衰调养还应遵古训“善养生者,必保其精”,保精护肾重在节制房事,而节制房事又重在养心,心静则一身俱静,心动则欲火内动,易致房事太过而耗精伤肾。并注意生活有节,避免劳伤,以养肾精。④调养心肝,以安神志:人到五十肝气始衰,由于生理进程演变,或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盛生风,风阳内动,上冒清空,阻塞清窍,头目不清,病发痴呆。调养之法,应滋养肝血。肝赖血以濡之,肝血充盈则神魂安宁,所以养肝又宜养血,养血配用药物,如枸杞粥、首乌鸡蛋汤等。⑤顺应四时,慎起寒署:四时寒暑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又是损伤人体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人体除脏腑阴阳气血等与四时相适应外,神气的活动也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清净内守。老年人阴阳气血五脏虚损,生理衰退,抗病力弱,若感受四时寒凉温热之邪气,虽对痴呆无直接关系,但亦可脉络痹阻病发中风、胸痹等,继之病发痴呆。所以老年人更应顺应四时,适之寒暑,以保天年。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老年人脾胃渐弱,纳运功能减退,弱则易食滞,食滞亦致虚,互为因果,以至“气血生化之源”匮乏,五脏奇恒之府失养,神志失聪。或痰浊内生,蒙蔽清窍而病痴呆。因此调节饮食可预防疾病发生,老年饮食“宜少忌多,宜素忌荤”:新鲜蔬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维生素、无机盐等,腥荤含胆固醇多,易致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宜软忌硬”:老年牙齿松动,消化功能低下,忌食过干过硬食物。“宜淡忌咸”:过咸可加重心肾负担引起血管硬化。“宜茶忌烟酒”:茶能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喝茶可降低血脂改善循环功能,烟可致癌,酗酒可助湿生痰。因此必须做到戒烟限酒。另外,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生物钟作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本身节律来安排生活,如果长期违背这种节律人就会生病。老年人因精气耗损,就会体力日衰,适应能力减退。所以必须“起居有常”: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习惯等因人制宜地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二要安排好生活,注意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及时增减衣被;三要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如栽花种草等,以陶冶情操。⑦通府泄浊,调畅胃肠:异物蓄积肠道是衰老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记忆、认知属“神”的范畴,与脑髓关系密切。老年人肠胃虚薄,不易消纳,一方面因胃虚容纳少,气血生化不足,清窍失养,髓海失充;另一方面,因肠道传化无力,通降迟缓,致使水谷停滞,糟粕不能及时排出,留而成浊毒。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毒上扰清窍,即可导致记忆、认知能力的下降。顺其胃肠和降特性,通畅腑气,加快传化,降浊去毒,是邪去正安,胃纳增多、气血充,脑髓保养,正如《内经》所云:“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平素应多吃富含纤维素或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菠菜、芹菜、香蕉、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⑧调养情志,戒忧思怒:情志不遂、七情过激是诱发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根据老年情志特点进行调理情志,亦可预防痴呆发生。《内经》用以情胜情的治法:如怒伤肝,悲胜怒等。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此外,应坚持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听音乐等,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展琴棋书画活动,以陶冶情操,使情绪安定,身爽神怡,均能起到预防痴呆的作用。
关键词 痴呆 中医 病机 预防和对策
病因病机
①肾亏髓损,脑空神滞:古人对“脑”的认识为“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脑为元神之府”(明·李时珍),脑之神明依赖髓之荣养。老年人肾精渐衰是必然规律,年老肾气不足,继之则髓海空虚,脑失充润,神明呆滞则痴病始生。故清代王清任曰:“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②肝脾亏虚,脑髓失养:肝主藏血,血是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肝主魂,以血舍之,肝血充足则神魂安藏。若肝血亏虚,藏魂失职,魂不守舍,血不养脑,神志失聪,则思维、情感、语言、意识等功能减退,发为痴呆。脾为“气血、精、津液”的生化之源。若脾虚水谷不化,或肝郁疏泄不利而致脾失健运,则精、气、血、津液化源乏竭,不能上乘荣脑,以至神志失常,智能低下而病痴呆。③心肝火盛,扰乱神明: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的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但心的功能及气血又受其他脏器的影响。④痰浊犯脑,蒙蔽清窍:痰是病变过程中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的生成与五脏、三焦等脏器的功能失调有关。若肺气失宣,水道受阻,敷布失职;或脾失健运,运化无权,聚湿为痰:或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灼伤津液,炼液为痰;或情志不畅,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液为痰;或肝郁脾虚不能化:或三焦气化不利,水道通路受阻,水湿停聚。痰浊或痰火上扰,蒙蔽清窍而病发痴呆。
预防与对策
①重视教育:须知随着初级卫生保健(PHC)的开展及目标的实现,保健教育势在必行。根据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其中健康教育占首要地位。很多人对健康的认识模糊,把胖与健康联系在一起,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所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致病的第一因素。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则需要健康教育。老年人关心自己的健康,希望长寿,渴望得到养生之道,我们应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开展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对疾病康复进行指导。通过教育,达到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老年性痴呆以血管性痴呆为多见,而血管性痴呆则与脑卒中、脑动脉硬化、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有关。对上述疾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减少本病发生和减轻痴呆症状。无病早防,古人称“治未病”。“治未病”,一是应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医生要对病人有远见卓识,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③重养脾肾,以固根本:脾肾二脏被誉为“先后天之本”。老年脾肾衰弱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所以应重视调养脾肾。调养脾肾不论补虚泻实,皆应以护脾为先,用药注意升降,以防过偏,补而勿腻,攻勿过猛,寒勿过凉,热勿过燥,处处顾护脾胃。尚可用饮食调理,亦可用药善调补:选用山药薏米粥、山药白花鸽、人参鸡油汤圆等,并戒思虑,避劳碌以养脾气。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水液内停;或肾阳虚衰蒸化无权可选用:鹿肾长龟汤、腰花汤等。老年肾衰调养还应遵古训“善养生者,必保其精”,保精护肾重在节制房事,而节制房事又重在养心,心静则一身俱静,心动则欲火内动,易致房事太过而耗精伤肾。并注意生活有节,避免劳伤,以养肾精。④调养心肝,以安神志:人到五十肝气始衰,由于生理进程演变,或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盛生风,风阳内动,上冒清空,阻塞清窍,头目不清,病发痴呆。调养之法,应滋养肝血。肝赖血以濡之,肝血充盈则神魂安宁,所以养肝又宜养血,养血配用药物,如枸杞粥、首乌鸡蛋汤等。⑤顺应四时,慎起寒署:四时寒暑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又是损伤人体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人体除脏腑阴阳气血等与四时相适应外,神气的活动也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清净内守。老年人阴阳气血五脏虚损,生理衰退,抗病力弱,若感受四时寒凉温热之邪气,虽对痴呆无直接关系,但亦可脉络痹阻病发中风、胸痹等,继之病发痴呆。所以老年人更应顺应四时,适之寒暑,以保天年。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老年人脾胃渐弱,纳运功能减退,弱则易食滞,食滞亦致虚,互为因果,以至“气血生化之源”匮乏,五脏奇恒之府失养,神志失聪。或痰浊内生,蒙蔽清窍而病痴呆。因此调节饮食可预防疾病发生,老年饮食“宜少忌多,宜素忌荤”:新鲜蔬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维生素、无机盐等,腥荤含胆固醇多,易致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宜软忌硬”:老年牙齿松动,消化功能低下,忌食过干过硬食物。“宜淡忌咸”:过咸可加重心肾负担引起血管硬化。“宜茶忌烟酒”:茶能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喝茶可降低血脂改善循环功能,烟可致癌,酗酒可助湿生痰。因此必须做到戒烟限酒。另外,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生物钟作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本身节律来安排生活,如果长期违背这种节律人就会生病。老年人因精气耗损,就会体力日衰,适应能力减退。所以必须“起居有常”: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习惯等因人制宜地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二要安排好生活,注意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及时增减衣被;三要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如栽花种草等,以陶冶情操。⑦通府泄浊,调畅胃肠:异物蓄积肠道是衰老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记忆、认知属“神”的范畴,与脑髓关系密切。老年人肠胃虚薄,不易消纳,一方面因胃虚容纳少,气血生化不足,清窍失养,髓海失充;另一方面,因肠道传化无力,通降迟缓,致使水谷停滞,糟粕不能及时排出,留而成浊毒。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毒上扰清窍,即可导致记忆、认知能力的下降。顺其胃肠和降特性,通畅腑气,加快传化,降浊去毒,是邪去正安,胃纳增多、气血充,脑髓保养,正如《内经》所云:“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平素应多吃富含纤维素或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菠菜、芹菜、香蕉、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⑧调养情志,戒忧思怒:情志不遂、七情过激是诱发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根据老年情志特点进行调理情志,亦可预防痴呆发生。《内经》用以情胜情的治法:如怒伤肝,悲胜怒等。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此外,应坚持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听音乐等,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展琴棋书画活动,以陶冶情操,使情绪安定,身爽神怡,均能起到预防痴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