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教育功能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校社团数量不断增加,社团文化日益繁荣,社团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高校社团是由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组成,分为七大类别,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其教育功能显著,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平台。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对大学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研究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社团的涵义
  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从词义本身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英文名:students society),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如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歌唱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数学社、物理社、化学社等等。第二,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如张文学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一文中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制定有一定约束力的组织章程的自愿性组织,是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重要场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利用好学生社团能够充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第三,从国家职能管理部门角度来看。2005年由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2016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把高校学生社团定义为由高校學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二、社团组织的结构、活动方式和运行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横向和纵向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横向结构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指在一个社团组织中,同级别的不同部门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整个社团的运行。二是指在同一学校或学院共青团领导下的不同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纵向结构是指在某一社团中不同级别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上级管理下级,下级接受上级领导。
  《办法》首次明确的对高校社团的类别进行了划分。高校社团可以分为七大类,即思想政治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创新创业类社团、文化体育类社团、志愿公益类社团、自律互助类社团及不便于归入上述类别中的其他类社团。根据不同类别社团的特点,其活动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讲授与学习型。以思想政治类和学术科技类社团为主,这类社团通过邀请指导老师或者领域内专家以授课、讲座等形式教授学生某种知识或技能,社团成员在业余时间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掌握某种知识及本领的目的。二是实践与服务型。以创新创业类和志愿公益类社团为主。创新创业类社团需要面向市场,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为社团成员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志愿公益类社团通过走出校园,到社区、养老院、希望小学、公交地铁站、大型比赛项目场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奉献学生的爱心,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三是休闲与娱乐型。以文化体育类社团为主,这类社团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强健体魄,提高艺术追求和欣赏水平,从而满足马克思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生社团既具有社会团体的共性特征,也有其独有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社团成立的自主性。高校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自发成立的,没有外界的强制性干预,区别于高校中的学生会、学生科协等官方学生组织,其目的在于满足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第二,社团成员的开放性。学生不受学院、专业、年级、性别的限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社团,参加一个或者几个社团。社团负责人的更换不受学院的制约,只要该同学对社团工作附有足够的热情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均可接替上届负责人的工作,领导管理社团。第三,社团活动的灵活性。社团可以根据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时事要点,学校的发展方向、重要事件,科技发展前沿,社会及学生需求等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地点、次数、参与人数、宣传方式、资金预算等均可由社团成员视情况而定。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及社会风序良俗,上级主管部门不予干涉。
   三、高校社团的教育功能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传统的班级概念已经淡化,学生上课及课余活动已不按照班级为单位开展,甚至同班学生到大学毕业时仍然互不熟悉。相比之下,学生更愿意走出班级和寝室,在全校范围内广交朋友。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社团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仅只承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作用,其教育功能在逐渐凸显,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育平台。
  (一)德育功能
  当前高校主要是采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但是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较为一般,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高校社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的纪念庆典、重大活动和赛事举办等,适时开展主题鲜明、感染力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3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日常的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社团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文化碰撞、科研创新的社交活动阵地。社团活动内容的健康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成员道德规范、团队意识、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培养,4为高校学生德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和谐校园和文明社会的建设。   (二)智育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大学生在课堂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滞后性,其在学校所学内容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就业时存在着强烈的不适感。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学习,提升职业技能,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其行为方式不断向社会化方向靠拢。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幼年阶段学习过某种技能,年级升高后由于学业负担被迫中断;有的学生心怀学习某种知识的梦想,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无法实现,而社团活动恰巧可以弥补同学曾经的遗憾,成为学生展示风采、实现自我的舞台,拒绝做新时代书呆子式的大学生。
  (三)体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整体下滑趋势,学生运动量偏少,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与手机及电脑为伴,出现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肥胖、近视、高血压等,也有学生在连续多日通宵达旦的上网之后出现脑出血甚至死亡状况 。高校体育类社团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和寝室,放下手机和电脑,通过个体或群体性的体育活动,获得体育方面的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类的社团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争强好胜、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放松身心,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四)美育功能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進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当前高校一般都有涉及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类的课程和教育,但除了艺术类专业外几乎都缺少对美育的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他们崇尚高雅的文化,寻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5但是除了学校每年组织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舞蹈绘画比赛及一些文艺演出外,学生获得的艺术兴趣培养和艺术专业知识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对美育的追求,而社团恰好弥补了学校课堂教育的不足。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激发艺术创作灵感,提升个人形象与气质。
  (五)社会实践功能
  高校社团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是校园环境下的小型社会。社团成员经营管理社团、策划组织活动、决策重大事项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社团活动需要社会经费的支持,社团成员在拉赞助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某些商业规则,锻炼胆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有一些社团,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志愿服务,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加速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编号(2019SJB473)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义重大,其生命力在于应用。目前,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四类人群是使用的主力军,但是资源库的使用人数、应用力度与应用效果仍然有待提高。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容来看,职业院校的精准扶贫工作与专业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多途径地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探索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扶贫中使用模式,提高专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效益。 
期刊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路径探究关系着我国未来发展大计,因此,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路径的研究,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我国教育事业水平将大有裨益。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参与者的创新意识不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职教育
期刊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引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掌握相关岗位工作技能、从学生到工人转变的桥梁,也是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湖南省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讨了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种模式: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共享型实训基地。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
期刊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各国的饮食文化逐渐融合。本文针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发展的趋势,归纳和整理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与传播的现状。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相应的对策,以提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效果,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一、绪论   美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
期刊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样就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由企业、学校联合,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它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拓宽高校人才培养新渠道。  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集
期刊
管理会计被认为是企业总体战略、业务单位、财务一体化职能最有效的工具。 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脉络进行描述与总结,并且探讨了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发展,最后以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基础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发源于19世纪西方纺织业和钢铁重工业的管理会计理论,在这些大型制造企业里面,标准成本、机会成本和利润中心等概念纷纷涌现,这宣布伟大的管理会计产生于世。关于管理会
期刊
客户至上,始终如一,是农行一直秉承的服务理念。客户至上,说的是客户是银行价值创造的源泉,要充分发挥农行的网点、网络优势,为我行客户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真诚贴心的便捷服务。始终如一,就是要真诚待客、诚信服务,努力与客户建立长久稳定的互利共赢关系,使助力客户发展的真情始终如一。   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自2010年起,我行全面开始实施该服务理念,并取得了阶段性
期刊
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是助力文化发展的基地和载体。完善基层文化服务建设,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基层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基层文化效能,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基层文化强,则文化实力才有了厚实基础。务必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成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激发其创造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走出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   一、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概况
期刊
一人一言,一言一兴,这是对信誉两个字的最好的解释。信誉是一个人立之本,一个企业兴之本,更是一个国家强之魂。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会计欺骗,会计作假等案件频频出现,这不仅给会计信誉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人员陷入到了信任危机之中。也正因如此,如何提高会计领域的诚信,切实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则早已成为摆在所有会计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的论述观点希望可以对
期刊
社会快速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传统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是以应试和算题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方面的培养。新课改的要求: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为主,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以往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数学是高职院校中的基础学科,许多专业课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数学对于高职学生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