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大城市优秀女青年众多的情况不同,在当下的湖南农村,男青年过了20岁,家里如果没个两层楼房,便难有媒人上门。楼房、齐全的金饰和小汽车,这些都关系到儿子能不能定一桩好亲事。
农历腊月二十八,湖南常德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春天似乎来得很早,路边田里的油菜花已经陆续开了,气温高达近20度,镇上新修的公路的十字街头,被置办年货的小车、小四轮堵得水泄不通,载着女人、孩子或拉着成捆青蒜的摩托车挤挤挨挨。22岁的蒋峰(化名)一路按着喇叭,在最大的超市门前靠边停下,搬了一箱啤酒放进车里,重踩了一脚油门朝家里奔去。
买车就为面子?
这天是他相亲的日子。
5分钟过后,蒋峰就将车开到了邻近的村子,在大路边的三层小楼的前坪停下,这时,家里已经坐满了人,除了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还有他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以及女方的长辈。
在这个场面到来之前,蒋峰全家人围绕一个议题进行过一场的辩论,那就是蒋峰开的这辆19万5千元的越野车,要不要买?这个问题与熏制腊鱼腊肉并行,贯穿了蒋家的整个腊月。
反对的声音很大。姨妈家的表姐张晶(化名)还没有到家,就在电话里表示了不理解。在她看来,虽说蒋峰的祖辈和父辈都做点生意,在村里算得上“有头有脸”的殷实人家,但家里前年刚建了房子,手边余钱已经不多。另外蒋峰没有固定职业,初中毕业后帮着家里干活儿,没有跑业务、充场面的需要,买车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纯属消耗。
张晶在上海一所名校读完研究生后,留在了上海,在外企工作,她的丈夫则从事IT行业,两人每月收入3万元左右,其中1万元用来还房贷,其余用于抚养孩子、供给父母、储蓄理财。她身边的30多出头的同龄人,多是如此:看起来衣饰时尚、生活“小资”,背后则精打细算,添置大小物件都不免要在购物网站比价一番,每年有限的结余,也计划好多少定存在银行,多少存在余额宝,多少配置给基金或者股票,如果买车,则多选择10万-20万元之间的价位。
在张晶这种充分追求性价比的“一线城市”思维里,习惯用摩托车代步的湖南农村,买小车必要性不大,如果实在要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已经足够,花20万元买车则不如在县城买套房,一方面可以保值,一方面有利于蒋峰将来的孩子在城里接受教育。
但是张晶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最终,她的姨父、蒋峰的父亲还是默默“拍板”,并将买车的预算从15万元提高到了20万元。
张晶辗转得知,姨父决定买车的理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和他一起做同样生意的老伙计们,虽然自己还在开三轮农用车拉货,但都给儿子买了车,而自己财力比他们强,车自然也应该买得更体面;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城市优秀女青年众多的情况不同,在当下的湖南农村,男青年过了20岁,家里如果没个两层楼房,便难有媒人上门。楼房、齐全的金饰和小汽车,这些都关系到儿子能不能定一桩好亲事。
为什么不买房
张晶学经济学专业出身,虽然理解姨父的诉求,但她始终认为,如果说为了给蒋峰找个好对象,那么一套县城的房子,应该比一台车来得更有吸引力,另外,如果万一这次蒋峰相亲未成、娶亲需时日,那车子的折旧、养护就成了“沉没成本”,从这个向度上看,现在买车,不如在将来蒋峰结婚时再买。
关于投资收益的计算,在追求闲适、超前消费成风的南方乡村,似乎难被重视。回到老家后,张晶意外发现,想买车、买好车的,远不止表弟蒋峰一个,很多经济条件不如蒋峰家的人,都在谈论买车。
一个记者听来的故事更甚:一个村里的老人,儿子、儿媳在东莞打工,过年时带了几万块钱回家,老人却动了买车的心思,村里人问您买了车干嘛,他回答说:“开着走亲戚。”
家乡的这种消费现象,令18岁离开家的张晶十分错愕。一方认为没必要可以追求面子,另一方认为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不懂农村的处世规则。在蒋峰家的这场买车行动中,集结了来自不同消费观念、不同生存环境的“撕扯”,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
“其实农民才是天生的经济学家,有些决定可能在城里人看来有些欠妥甚至荒唐,但往往是基于他所处环境下的最优选择。”蒋峰在县城经商的叔父,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有这个经济实力,为了孩子好找对象,或者仅仅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买车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张晶没有注意到的因素是,不同于她生活的上海,农村投资渠道非常有限,人们对理财产品并不熟悉,能为子女创造的财富,似乎被局限为房子和车子。实际上,攀比无论城乡都存在,农村受到熟人社会、消费单一的影响,攀比现象更为集中,无需多度解读为城乡之间的差异。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在蒋峰所在的县,县城高档小区房价每平米超过了3500元,小开发商开发的没有小区的多层住房则价位较低,每平米在2000元上下,20万元刚好够买一套100平左右的三居室。
但是,为什么蒋峰的父母不选择在县城买房呢?蒋峰叔父的话或许可以视为一种解释:无论新旧,在农村人们住房都较为宽敞,都能满足需求,在县城买了房也没闲工夫去住,加上县城消费高、粮食蔬菜都得花钱买,住城里无疑将增加一笔不必要的开销。买给蒋峰结婚用、将来再让孩子在城里上学,这个想法虽好,但蒋峰没有一技之长,没法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即便有了房子,在城里的生活也难以供养,还不如在村里过得舒适。
蒋峰的叔父还告诉记者,前两年,他花45万元在县城买了一套130多平米的期房,原本打算装修一下搬进新房,但2014年,自己在省城长沙上大学的儿子顺利保送上了研究生,将来也不希望去北京上海打拼,计划留在长沙,于是他趁2014年下半年长沙房价回落,果断出手买入了一套三居室,预备儿子毕业后自住。
至于县城的2016年交房的那套新房如何处理,他说:“准备卖了,现在不比从前,现在县城周边全是房子,二手房根本賣不起价,不亏本就觉得挺好了。”而这,或许也是蒋峰的父亲不愿意在县城买房的原因。
(《第一财经日报》2015.2.27)
农历腊月二十八,湖南常德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春天似乎来得很早,路边田里的油菜花已经陆续开了,气温高达近20度,镇上新修的公路的十字街头,被置办年货的小车、小四轮堵得水泄不通,载着女人、孩子或拉着成捆青蒜的摩托车挤挤挨挨。22岁的蒋峰(化名)一路按着喇叭,在最大的超市门前靠边停下,搬了一箱啤酒放进车里,重踩了一脚油门朝家里奔去。
买车就为面子?
这天是他相亲的日子。
5分钟过后,蒋峰就将车开到了邻近的村子,在大路边的三层小楼的前坪停下,这时,家里已经坐满了人,除了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还有他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以及女方的长辈。
在这个场面到来之前,蒋峰全家人围绕一个议题进行过一场的辩论,那就是蒋峰开的这辆19万5千元的越野车,要不要买?这个问题与熏制腊鱼腊肉并行,贯穿了蒋家的整个腊月。
反对的声音很大。姨妈家的表姐张晶(化名)还没有到家,就在电话里表示了不理解。在她看来,虽说蒋峰的祖辈和父辈都做点生意,在村里算得上“有头有脸”的殷实人家,但家里前年刚建了房子,手边余钱已经不多。另外蒋峰没有固定职业,初中毕业后帮着家里干活儿,没有跑业务、充场面的需要,买车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纯属消耗。
张晶在上海一所名校读完研究生后,留在了上海,在外企工作,她的丈夫则从事IT行业,两人每月收入3万元左右,其中1万元用来还房贷,其余用于抚养孩子、供给父母、储蓄理财。她身边的30多出头的同龄人,多是如此:看起来衣饰时尚、生活“小资”,背后则精打细算,添置大小物件都不免要在购物网站比价一番,每年有限的结余,也计划好多少定存在银行,多少存在余额宝,多少配置给基金或者股票,如果买车,则多选择10万-20万元之间的价位。
在张晶这种充分追求性价比的“一线城市”思维里,习惯用摩托车代步的湖南农村,买小车必要性不大,如果实在要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已经足够,花20万元买车则不如在县城买套房,一方面可以保值,一方面有利于蒋峰将来的孩子在城里接受教育。
但是张晶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最终,她的姨父、蒋峰的父亲还是默默“拍板”,并将买车的预算从15万元提高到了20万元。
张晶辗转得知,姨父决定买车的理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和他一起做同样生意的老伙计们,虽然自己还在开三轮农用车拉货,但都给儿子买了车,而自己财力比他们强,车自然也应该买得更体面;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城市优秀女青年众多的情况不同,在当下的湖南农村,男青年过了20岁,家里如果没个两层楼房,便难有媒人上门。楼房、齐全的金饰和小汽车,这些都关系到儿子能不能定一桩好亲事。
为什么不买房
张晶学经济学专业出身,虽然理解姨父的诉求,但她始终认为,如果说为了给蒋峰找个好对象,那么一套县城的房子,应该比一台车来得更有吸引力,另外,如果万一这次蒋峰相亲未成、娶亲需时日,那车子的折旧、养护就成了“沉没成本”,从这个向度上看,现在买车,不如在将来蒋峰结婚时再买。
关于投资收益的计算,在追求闲适、超前消费成风的南方乡村,似乎难被重视。回到老家后,张晶意外发现,想买车、买好车的,远不止表弟蒋峰一个,很多经济条件不如蒋峰家的人,都在谈论买车。
一个记者听来的故事更甚:一个村里的老人,儿子、儿媳在东莞打工,过年时带了几万块钱回家,老人却动了买车的心思,村里人问您买了车干嘛,他回答说:“开着走亲戚。”
家乡的这种消费现象,令18岁离开家的张晶十分错愕。一方认为没必要可以追求面子,另一方认为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不懂农村的处世规则。在蒋峰家的这场买车行动中,集结了来自不同消费观念、不同生存环境的“撕扯”,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
“其实农民才是天生的经济学家,有些决定可能在城里人看来有些欠妥甚至荒唐,但往往是基于他所处环境下的最优选择。”蒋峰在县城经商的叔父,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有这个经济实力,为了孩子好找对象,或者仅仅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买车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张晶没有注意到的因素是,不同于她生活的上海,农村投资渠道非常有限,人们对理财产品并不熟悉,能为子女创造的财富,似乎被局限为房子和车子。实际上,攀比无论城乡都存在,农村受到熟人社会、消费单一的影响,攀比现象更为集中,无需多度解读为城乡之间的差异。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在蒋峰所在的县,县城高档小区房价每平米超过了3500元,小开发商开发的没有小区的多层住房则价位较低,每平米在2000元上下,20万元刚好够买一套100平左右的三居室。
但是,为什么蒋峰的父母不选择在县城买房呢?蒋峰叔父的话或许可以视为一种解释:无论新旧,在农村人们住房都较为宽敞,都能满足需求,在县城买了房也没闲工夫去住,加上县城消费高、粮食蔬菜都得花钱买,住城里无疑将增加一笔不必要的开销。买给蒋峰结婚用、将来再让孩子在城里上学,这个想法虽好,但蒋峰没有一技之长,没法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即便有了房子,在城里的生活也难以供养,还不如在村里过得舒适。
蒋峰的叔父还告诉记者,前两年,他花45万元在县城买了一套130多平米的期房,原本打算装修一下搬进新房,但2014年,自己在省城长沙上大学的儿子顺利保送上了研究生,将来也不希望去北京上海打拼,计划留在长沙,于是他趁2014年下半年长沙房价回落,果断出手买入了一套三居室,预备儿子毕业后自住。
至于县城的2016年交房的那套新房如何处理,他说:“准备卖了,现在不比从前,现在县城周边全是房子,二手房根本賣不起价,不亏本就觉得挺好了。”而这,或许也是蒋峰的父亲不愿意在县城买房的原因。
(《第一财经日报》201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