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心仁术,医者服务情深;
细腻团结,姐妹相互帮助。
陈洁霜女士与香港女医生协会,
同样致力业界,贡献女性。
人类社会的一半蓝天,
清新碧蓝,透彻如镜,
映出人性的善与美丽。
为梦想 转战香江
“半边天”一词,泛指女性,特指妇女或妻子,比喻现代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多用来强调或称讚女性团体巨大的作用。就如陈洁霜女士所在的香港女医生协会,为一支活跃於医疗界的女性团体,她们相互勉励、举行义诊、进行沟通、关爱长幼、服务社会,共同谱写一曲女性的华章。
陈洁霜女士在参加香港女医生协会之前,便有着独立女性的一段经历:她生於澳门,後在香港读中学。毕业当年,她回到澳门工作,不久恰逢广州暨南大学对港澳招生,於是她在1978年报考该校医疗系,从此开始了六年学医的校园生活:“当时我属於暨南大学第一届医科生,即使现在回想也是很开心的事。”那些年,学校虽没有设立奖学金,但陈洁霜女士与老师、同学相处和谐,其乐融融,甚至还获得远赴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进修的机会。
结束难忘的大学生活,陈洁霜女士再次回到澳门,在山顶医院工作。不过她想到香港发展,因此一边工作一边考香港非英联邦医生执照试(即今日的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试),立志成为香港的註册医生。1988年,她实现愿望,开始在香港医院实习长达十八个月的时间,最後受聘於现在的医院。她选择了妇产科作为自己的专科,並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的专科考试,最终成为专科医生。她说:“内地很多医生都是读完学士、硕士、博士再到医院工作,但这种情况在香港不常见,重视实践的香港医学界很少硕士、博士出身,多由医学院毕业後在工作中继续考取专科资格,少数会再进修博士学位。”
女医生 团结互助
男女平等,已是今日世界人权提倡主流之一,自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发展至今日“男女各佔半边天”的平等意识,女性地位随社会的进步得到很大提升。不过要是细细分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女性仍存在一些难以与男性等同的局限。
作为一名女医生,陈洁霜女士自进入职场之日始,经常感受到同一岗位的工作者,因性别的不同而带来不一样的工作需求。例如在某些时期,女性的生理特征会对其工作带来影响,需要得到同事和医院领导的谅解,也需要获得相应权益的落实。
而对於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女性而言,同时兼顾家庭、教育以及工作几个方面,就意味着心力的付出较多、容易透支。若不加以关注和给予相应辅助,便会造成其付出与收穫的失衡。
针对这一情形,香港女医生协会团结一致,为业界女性爭取弹性上班时间、兼职工作等,並向社会呼籲,希望行业重视女性团体存在的特殊性,並通过会员们的努力,令女医生在工作中保持健康愉快的身心。
“香港的女性,虽然因为社会开放、思维比较西化,但地位差别还是因人群而異,如新界一些原住民,女性在家中地位有待提高;而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女性长久处於较低的地位;还有受不同教育的新移民,其中女性还存在以丈夫为主的观念;以及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的女性,她们因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上觉得自己的地位並不如男性高。”陈洁霜女士目睹一些趣事,与之有关:有时候不少家庭的男性已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但女性成员自己卻还有这种抱残守缺的观念,束手束脚地生活。
因此,陈洁霜女士与一众同寅,联合不同团体,如女律师协会、女会计师协会、社工、医科学生及义工等,开展各式活动,用心帮助女性团体。“涟漪行动”为其中一项成果显著的活动,自2008年开始举办,该活动以地区妇女为主,为低收入女性或新来港女性服务,她们充分发挥团队专业人士的作用,结合义工团体洋溢的热情,组成跨时代、跨界别的“关爱小组”,关爱需要帮助的受益者。
“涟漪活动”的成功,不仅帮助别人,更影响对方的人生。不少地区妇女得到帮助或经辅导後,转变了自身角色,从接受服务者变成服务他人的义工,纷纷克服困难、投身这支积极贡献的队伍,传递着蓬勃向上的新生能量。活动中有不少内容与健康相关。陈洁霜女士与行业的同寅不时组织免费的健康普查,与相应机构合作,举办义诊活动。她们就新移民女性、低收入人士等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情况的调查,並寻找对策,协助对方调整身心状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日常问题。
在这个四百多人的团队里,大部分会员是来自不同医院和团体,她们以西医为主,在健康方面关注女性团体。香港女医生协会也加入了中国女医师协会成为团体会员,定期参加她们组织的活动,陈洁霜会长与理事及会员们也会出席该会约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中国女医师大会。未来,她们希望与台湾及国外团体展开合作,进行学术交流、举行慈善活动。
馈社会 不遣係力
陈洁霜女士介绍,目前香港女医生协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推广女医生实现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行业女性身心、家庭、事业取得很好的平衡,且不忽视男女工作上的互动:“我们有一些活动要男医生帮忙,所以大家保持着良好的关係。我们希望推行弹性上班时间、还有兼职工作方面,男同事其实也赞同、还非常感兴趣。”另一方面,香港女医生协会今年刚成立了慈善基金,希望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实现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责任。
工作之餘回馈社会,香港与内地的情况並不一样,举陈洁霜女士所处医疗行业为例,平日义诊活动要在个人休息日或假日进行,並不算入上班内容。而内地医院义诊活动多是工作任务。相比之下,在香港服务,耗时而忙碌。
“我们希望帮助别人、回馈社会,从来没有想报酬,没有负担的心态才能服务得开心。”虽然工作並不轻鬆,但陈洁霜女士在家人的支持下乐此不彼地付出着,更是收获不少快乐:“医生是社会的一小部分,我们不过是医治患者的身体,但心灵的健康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人人尽自己能力服务,社会因此日益美好。”
香港之外,香港女医生协会同样活跃。她们与曙光基金会、慈济基金等合作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服务,同时还与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合作到韶关等地服务,並为当地医院授课培训。陈洁霜女士也经常利用休息日往返内地与香港,和内地妇女界或医学界就健康与女性的话题交流经验。去年,她获推荐成为哈尔滨政协委员,期望通过努力加强当地与香港的交流,为哈尔滨的医疗专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内地的医疗多年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少地方的医院,一些专科拥挤不堪,看病耗时严重。而香港因为推行基层医疗,因此可以先通过家庭医生诊断再决定是否接受专科治疗,专科门诊的拥挤情况相应改善。陈洁霜女士表示,即使义诊再多,若无从根本解决问题,也难以改善国内现存的医疗问题。
经过对比,陈洁霜女士感触颇深:“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在香港真是太幸福了!在这里,即使穷人也有政府的帮助,一般市民的生活很是不错。但是在富足之餘,也会出现心灵空虚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很多方面跟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是不同的。”老一辈香港人,经历经济的发展、经历社会由穷到富,由无到有的经历,因此价值观与今日年轻人不一样:“我们不怕吃苦,认真努力,我们父母上一代都是凭借勤劳才获得财富。但现在香港有部分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力,付出精神相对少一点。”
翻阅香港女医生协会的会刊,上面是一个个温馨亲切的故事,如同当代女性因独立坚强而更加美丽。陈洁霜女士也是如此,她喜好粤剧,除了参加业餘粤曲学习班,有时也会联同志同道合者到老人院为老人家献唱,既可娱乐他们,也可帮助自己保持开朗年轻的心境。而工作中,陈洁霜女士常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她为自己、为女性的独立鼓气加油、迈向美好明天的希望。
细腻团结,姐妹相互帮助。
陈洁霜女士与香港女医生协会,
同样致力业界,贡献女性。
人类社会的一半蓝天,
清新碧蓝,透彻如镜,
映出人性的善与美丽。
为梦想 转战香江
“半边天”一词,泛指女性,特指妇女或妻子,比喻现代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多用来强调或称讚女性团体巨大的作用。就如陈洁霜女士所在的香港女医生协会,为一支活跃於医疗界的女性团体,她们相互勉励、举行义诊、进行沟通、关爱长幼、服务社会,共同谱写一曲女性的华章。
陈洁霜女士在参加香港女医生协会之前,便有着独立女性的一段经历:她生於澳门,後在香港读中学。毕业当年,她回到澳门工作,不久恰逢广州暨南大学对港澳招生,於是她在1978年报考该校医疗系,从此开始了六年学医的校园生活:“当时我属於暨南大学第一届医科生,即使现在回想也是很开心的事。”那些年,学校虽没有设立奖学金,但陈洁霜女士与老师、同学相处和谐,其乐融融,甚至还获得远赴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进修的机会。
结束难忘的大学生活,陈洁霜女士再次回到澳门,在山顶医院工作。不过她想到香港发展,因此一边工作一边考香港非英联邦医生执照试(即今日的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试),立志成为香港的註册医生。1988年,她实现愿望,开始在香港医院实习长达十八个月的时间,最後受聘於现在的医院。她选择了妇产科作为自己的专科,並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的专科考试,最终成为专科医生。她说:“内地很多医生都是读完学士、硕士、博士再到医院工作,但这种情况在香港不常见,重视实践的香港医学界很少硕士、博士出身,多由医学院毕业後在工作中继续考取专科资格,少数会再进修博士学位。”
女医生 团结互助
男女平等,已是今日世界人权提倡主流之一,自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发展至今日“男女各佔半边天”的平等意识,女性地位随社会的进步得到很大提升。不过要是细细分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女性仍存在一些难以与男性等同的局限。
作为一名女医生,陈洁霜女士自进入职场之日始,经常感受到同一岗位的工作者,因性别的不同而带来不一样的工作需求。例如在某些时期,女性的生理特征会对其工作带来影响,需要得到同事和医院领导的谅解,也需要获得相应权益的落实。
而对於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女性而言,同时兼顾家庭、教育以及工作几个方面,就意味着心力的付出较多、容易透支。若不加以关注和给予相应辅助,便会造成其付出与收穫的失衡。
针对这一情形,香港女医生协会团结一致,为业界女性爭取弹性上班时间、兼职工作等,並向社会呼籲,希望行业重视女性团体存在的特殊性,並通过会员们的努力,令女医生在工作中保持健康愉快的身心。
“香港的女性,虽然因为社会开放、思维比较西化,但地位差别还是因人群而異,如新界一些原住民,女性在家中地位有待提高;而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女性长久处於较低的地位;还有受不同教育的新移民,其中女性还存在以丈夫为主的观念;以及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的女性,她们因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上觉得自己的地位並不如男性高。”陈洁霜女士目睹一些趣事,与之有关:有时候不少家庭的男性已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但女性成员自己卻还有这种抱残守缺的观念,束手束脚地生活。
因此,陈洁霜女士与一众同寅,联合不同团体,如女律师协会、女会计师协会、社工、医科学生及义工等,开展各式活动,用心帮助女性团体。“涟漪行动”为其中一项成果显著的活动,自2008年开始举办,该活动以地区妇女为主,为低收入女性或新来港女性服务,她们充分发挥团队专业人士的作用,结合义工团体洋溢的热情,组成跨时代、跨界别的“关爱小组”,关爱需要帮助的受益者。
“涟漪活动”的成功,不仅帮助别人,更影响对方的人生。不少地区妇女得到帮助或经辅导後,转变了自身角色,从接受服务者变成服务他人的义工,纷纷克服困难、投身这支积极贡献的队伍,传递着蓬勃向上的新生能量。活动中有不少内容与健康相关。陈洁霜女士与行业的同寅不时组织免费的健康普查,与相应机构合作,举办义诊活动。她们就新移民女性、低收入人士等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情况的调查,並寻找对策,协助对方调整身心状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日常问题。
在这个四百多人的团队里,大部分会员是来自不同医院和团体,她们以西医为主,在健康方面关注女性团体。香港女医生协会也加入了中国女医师协会成为团体会员,定期参加她们组织的活动,陈洁霜会长与理事及会员们也会出席该会约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中国女医师大会。未来,她们希望与台湾及国外团体展开合作,进行学术交流、举行慈善活动。
馈社会 不遣係力
陈洁霜女士介绍,目前香港女医生协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推广女医生实现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行业女性身心、家庭、事业取得很好的平衡,且不忽视男女工作上的互动:“我们有一些活动要男医生帮忙,所以大家保持着良好的关係。我们希望推行弹性上班时间、还有兼职工作方面,男同事其实也赞同、还非常感兴趣。”另一方面,香港女医生协会今年刚成立了慈善基金,希望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实现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责任。
工作之餘回馈社会,香港与内地的情况並不一样,举陈洁霜女士所处医疗行业为例,平日义诊活动要在个人休息日或假日进行,並不算入上班内容。而内地医院义诊活动多是工作任务。相比之下,在香港服务,耗时而忙碌。
“我们希望帮助别人、回馈社会,从来没有想报酬,没有负担的心态才能服务得开心。”虽然工作並不轻鬆,但陈洁霜女士在家人的支持下乐此不彼地付出着,更是收获不少快乐:“医生是社会的一小部分,我们不过是医治患者的身体,但心灵的健康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人人尽自己能力服务,社会因此日益美好。”
香港之外,香港女医生协会同样活跃。她们与曙光基金会、慈济基金等合作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服务,同时还与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合作到韶关等地服务,並为当地医院授课培训。陈洁霜女士也经常利用休息日往返内地与香港,和内地妇女界或医学界就健康与女性的话题交流经验。去年,她获推荐成为哈尔滨政协委员,期望通过努力加强当地与香港的交流,为哈尔滨的医疗专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内地的医疗多年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少地方的医院,一些专科拥挤不堪,看病耗时严重。而香港因为推行基层医疗,因此可以先通过家庭医生诊断再决定是否接受专科治疗,专科门诊的拥挤情况相应改善。陈洁霜女士表示,即使义诊再多,若无从根本解决问题,也难以改善国内现存的医疗问题。
经过对比,陈洁霜女士感触颇深:“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在香港真是太幸福了!在这里,即使穷人也有政府的帮助,一般市民的生活很是不错。但是在富足之餘,也会出现心灵空虚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很多方面跟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是不同的。”老一辈香港人,经历经济的发展、经历社会由穷到富,由无到有的经历,因此价值观与今日年轻人不一样:“我们不怕吃苦,认真努力,我们父母上一代都是凭借勤劳才获得财富。但现在香港有部分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力,付出精神相对少一点。”
翻阅香港女医生协会的会刊,上面是一个个温馨亲切的故事,如同当代女性因独立坚强而更加美丽。陈洁霜女士也是如此,她喜好粤剧,除了参加业餘粤曲学习班,有时也会联同志同道合者到老人院为老人家献唱,既可娱乐他们,也可帮助自己保持开朗年轻的心境。而工作中,陈洁霜女士常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她为自己、为女性的独立鼓气加油、迈向美好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