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阿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我参加了湖北省成人高考,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武汉航海学院驾驶专业。
  在武汉的时候,我们嫌弃学校食堂的伙食太差,就经常光顾学校大门斜对面的小巧餐馆。年轻的老板娘一口地道的武汉话:“同学,你们吃什么?有热干面、炒粉、蛋炒饭、武昌鱼、鸭脖,还有各类小炒等。”那个年代,一块五角钱可以吃上一碗热干面。我虽不是湖北人,但也偏爱这些武汉特色小吃。每当我们想聚餐的时候,会叫上班里关系要好的同学,四五个人,每人出上十元钱。AA制就可以到小巧餐馆点上武昌鱼、鸭脖、虎皮青椒等,同学们就美美地吃上一顿。
  AA制聚餐维持不到两个月,大家还是解散了。于是,阿忆和我商量着合伙自制热干面。我们步行半小时到达徐东平价商场合资买一个微型电炉、钢锅,芝麻酱、香醋、白糖、面等,开始自制武汉热干面。
  一个周六的晚上,因我俩做热干面而带来了一件不幸事情。阿忆小心地拿出电炉和钢锅,开始加水做面,我在宿舍门口放哨。我们做到一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因电炉插座被烧煳了,剎那间跳闸了,整个宿舍楼一片漆黑。阿忆和我脸色也变黑了。隔壁宿舍的同学顺着烧煳的气味找到了我们宿舍,有人告诉了我们驾驶系吴老师。不一会儿,吴老师打着手电筒跑到了我们宿舍。她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难闻的熏鼻子的煳味,很不高兴地责问:“你们在宿舍烧什么了导致停电了?真不懂事,跟我去办公室把检讨写了。”我们俩就像犯罪分子一样,低着头任凭系主任对我们惩罚。自从偷做热干面把宿舍楼的电弄跳闸事件后,阿忆和我再也没有违反过校纪校规,从此慢慢地变得成熟。
  过了一个月后,阿忆就经常开始吃起中国式三明治——馍夹白糖。我有时候称呼他“大馍哥”。当时不知道他为何如此节省,后来了解到阿忆他爸是黄冈龙感湖造纸厂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不能上班,还需要家人照顾,家里一直比较拮据。相比之下,我的状况要比阿忆宽裕得多,我来上大学是带薪的,每个月有基本工资200元,公司每个学期发给我奖学金1000元。之后,我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还经常请他吃饭和加餐。我们加餐基本上是虎皮青椒和武昌鱼两个菜,米饭是免费的。他也会请我吃开水冲土鸡蛋花、孝感的麻糖。渐渐地,我成为了他最信任的好友。
  因为阿忆的家境不是太好,所以他抓住每一次勤工俭学的机会。我们大二的下学期开始,学院鼓励在校大学生主动献血,听系主任吴老师讲,献血对身体有好处,且家人需要的时候又可以免费用血,还发献血证;另外,学院发放200元钱的补助。阿忆身体瘦弱,胳膊很细,他又经常吃馒头夹白糖,我真有些替他担心。我对阿忆说:“阿忆,你这么瘦就不要去献血了,你撑不住的。”他笑笑说:“没事,你多虑了。我在老家带来了80个土鸡蛋冲蛋花喝,可以补气血的。明天分你20个,你还担心什么?”
  一个周日的清晨,武昌区的一辆献血车停在校门口。车上拉着横幅“捐血救人,与我同行”。横幅在瑟瑟秋风中飘荡着。医护人员在献血车附近搭起了红色帐篷,帐篷里的办公桌上放着血压计等体检设备。医护人员期待献血的同学们和喻家湖小区人们的到来。早上八点左右,我陪同阿忆来到了献血车前,他测了血压、体重,同时进行了血型、血色素等化验检查,体检一切正常。他爽快地撸起左手的袖子,医生把抽血的针管深深地扎在他的静脉上。鲜红的血液顺着管子在流淌着,十来分钟就完成献血400毫升。我帮他领取了献血证、两包红糖,及学校给他200元献血补助。我扶着弱不禁风的阿忆回到学校宿舍休息。回去后他睡了一觉,就立即从床铺上爬了起来。他惦记着第一时间给家里转那200元钱给他母亲看病。他飞奔到银行给家里转了账,随后回到了宿舍拨通了他爸的电话,阿忆说:“爸,我给家里转了200块钱,给妈看病用的,这钱是我在学校学习成绩突出得的奖学金。”他爸说:“你要在学校好好学习,为家里争光,家里莫要太牵挂。”我在一旁,无意听到了他们父子的谈话,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自那以后,阿忆依旧吃馒头夹白糖,每周末还去喻家湖的角落发放超市展销的宣传单,挣来的钱都攒着转回家给母亲看病,还一直坚持说钱是学校发的奖学金。
  如今,想念阿忆的时候,我就翻看相册里与阿忆在黄鹤楼前门的合影。想必千里之外的阿忆一切安好,我盼望着某天能再相逢。
其他文献
冬日,我又一次走进吴堡县的寺沟村。在陕北,冬天的黄土地上,那些夏日里疯长的树木草丛都变成了褐墨色,时常飞过一群鸽子或麻雀,偶尔还有些不知名的小鸟在草丛里跳跃、欢呼,就像一幅浓墨的国画,气势磅礴。沟壑丘陵、山川河流将个性大开大放地张扬。太阳升起来,将一层薄雾推开,所有的村子露出祥和与温暖,天蓝、土厚,人在其间。  寺沟村亦如此,神秘而内敛,让人不胜其烦地走来,静听、静观。  我就这样走进了柳青文化园
期刊
重庆号称山城,黄桷树(又称黄葛树)是重庆市的市树。  黄桷树的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树叶繁茂,枝杈密集。或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或依附于河坎水岸之边,或高耸于桥头渡口之侧,或兀立于乱石嶙峋之间,哪怕是一块鸟不拉屎的光溜溜的滚石之上,它都能安之若泰,迎风昂首,蓬蓬勃勃,茁壮成荫。自古以来,重庆城与黄桷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黄桷峡”即如今的朝天门以下
期刊
哺而山,苗语音译,意为泉水很冷的山。其海拔约1427米,不算高,方圆雄阔,若凤若龙,埋伏在苗岭深处。  读书时,这座大山是我从独南苗寨到县城读书必须翻越的遐岳。哺而山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莽莽苍苍,一条小路蜿蜒其间,时隐时现,行走半天不见一个人影,虽然到处鸟鸣虫叫,却更加觉得山的空寂诡异,难免害怕虎狼出没。那时的冬天,有乡亲在雪地里看见老虎的脚印;小时候,我放牛时,也亲眼见梅花鹿出没林间。所以,我相
期刊
中国散文诗的草场终于焕发了生机。南、北、西、中,不同方向的风信一股脑地吹响了散文诗的歌号,即令原本浩浩荡荡的新诗、散文创作的队列中,陡然擦亮了惊异的眼神。那是什么?是谁重又让“野草”泛青,用心滋养了“草根”?但无论怎样,倔犟且执拗的散文诗仍然以其虽不硬朗但却坚韧、虽不美丽但却葱郁、虽不强劲但却广袤的生长态势,叶叶青翠地挑亮了人们的视野,翘首企盼着更多阳光雨露的哺育和浇灌。  诚然,散文诗在整个的文
期刊
人生的路可以相似,但却不会相同,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注定了每个人要走不同的路。  ——题记  故乡在偏远的陇中一隅,贫瘠干旱。雨水丰沛时,山头披绿;天燥溽热时,黄土似火。在这里我读了小学,念了中学。生于斯,长于斯。而今我远在异乡,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默念故乡,仍能感受到融化在我血液中的那条从家乡通往县城的路,带着温热,跟随心脏跳动,时而濡润全身,时而泵回心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逛书
期刊
1984年,我第一次来泉州游玩,第一次在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前听老师给我们讲“白鸽听经”“桑莲法界”的故事。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正屋脊装饰5条龙,正中央是黄龙托塔,两侧的是蓝色龙,燕尾脊旁是绿色龙,两侧的龙都朝向塔的方向,即是在加持中间的元气,又像警惕地护卫着宝塔。此外,屋脊上的5条龙,呈对称排布状态,既融合了古人对“地”的认识及相对应守护神的信仰,同时,符合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因此,人们对天
期刊
父亲是一位地质工作者,他们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山越多、越险、越闭塞的地方,就是他们要去工作的地方。  逢暑假,妈妈便带着我和弟弟去寻父亲。父亲的单位夹在大山的中间,我们乘坐着解放牌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转晕了头,才看到山坳里的一大片青砖楼房。车子在那幢略高些的房前停下来,司机跑进去连叫了几声“韩工”,才见父亲不紧不慢地走出来。他蓬松着头,满脸胡子拉碴,又黑又瘦,像山中烧炭的老农,怎么看父亲也不像是
期刊
到九鲤湖去!  靠着车窗望去,蜿蜒的盘山公路两侧奇石兀立、风光旖旎,牢牢攫住我的眼光。通常会晕车的我,这次竟然没有感到不适。或许这个地方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仙人住过,风中真的有“仙气”,我抵达目的地依然精神抖擞。  清冽的九鲤湖,漾荡着故事:传说西汉时,安徽庐江何姓太守是淮南王刘安部属,他的九个儿子,因反对其参与淮南王谋反,逃到这里炼丹造福百姓,丹炼成后,九位兄弟跨上巨鲤升天成仙,炼丹的大湖被人们
期刊
我想顺着父亲的皱纹,回到小时候。  父亲背我上学的那几年,我的双脚总是挫伤,不是小左看不惯小右,就是小右对不起小左,内侧的脚踝常常旧伤好了新伤不断。这些日子父亲就会延迟上班,早早下班,背我上学,接我放学。记忆中,早上醒来看见父亲坐在我床沿,等鸡叫第二遍的时候父亲才会叫醒我,这时天差不多也就亮了。  父亲轻轻把我的脚从被子里挪出来,放在他腿上。小心翼翼掀开纱布,小心翼翼消毒,小心翼翼涂抹药膏,再小心
期刊
一  海拔不过800米的莫干山,因雨水充沛,树木茂盛,花草葱茏,风景异常秀丽别致。山雨欲来未来时,山风起势,搅得满山竹林“风来凤尾罗拜忙”;待到山雨已来时,云山雾罩,远峰近谷,空蒙如诗,飞云似画,便宛如仙境一般。一条弯弯曲曲、怪石嶙峋的下山小道,在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的陪伴缠绕下,从莫干山著名的景点“飞瀑剑池”,直达山脚下的庾村小集镇。  每天要到山下的庾村初小初中读书,出生在莫干山的小男孩褚定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