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3月23日至25日,重庆将首次举办被誉为“全国第一会”的全国春季糖酒商品交易会,而在此之前的十多年,春季糖酒会都是在成都举行的。
“全国第一会”移师重庆,有人说,这是机遇;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必然;更有人说,糖酒会的举办,标志着重庆已步入会展经济时代。
“全国第一会”考验重庆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主办、地方政府承办,是全国糖酒、饮料、食品及相关产业的大型交易会。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的糖酒会,是全国食品行业规模最大、人流量最多、货物进出量最大的会展,因此被称作“全国第一会”。从1955年开始举办第一届糖酒会以来,先后在成都、济南、长沙、西安、郑州等地举办了75届,成交额从1992年开始突破100亿元,目前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全国性大型会展。去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2006年秋季糖酒会,就有60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来自全国各地及法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人数超过15万人,成交金额达140亿元,税费过亿元。
糖酒会无疑是一块富有巨大吸引力的蛋糕,近年来申办“全国第一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在2007年春季糖酒会的申办过程中,就有不少城市跟重庆一比高下。最后,重庆凭着突出的优势技压群雄,一举夺得今年春季糖酒会的举办权。在西安的接旗仪式上,重庆制作的6分钟形象片《相约重庆》,吊起了在场所有人的胃口。短片放完了,许多人还意犹未尽,在场的企业当即表示要到重庆参会。
糖酒会落户重庆,绝非偶然,能够成功申办“全国第一会”,重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直辖以来,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重庆的会展业都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举办“全国第一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直辖以来,重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主城区为代表的城市建设、以国际会展中心为“形象标志”的展馆建设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
场馆和办会经验,无疑是参展客商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市先后建立了重庆技术展览中心、重庆鹰冠会议展览中心、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展览场馆,并成功举办了“渝洽会”、“高交会”、“旅交会”、“药交会”等大型会展,尤其是去年10月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98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和“第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被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作为检验我市能否举办糖酒会的“热身赛”。有关人士说,如果能成功举办国内最大的行业会展“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那把今年的春季糖酒会放在重庆举办,也就让人放心了。事实上,重庆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为期3天的百货会展,展位超过1000个,面积达2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有350余家,成交额达32亿元;而火锅节开幕的当晚,共吸引了30万人,其中有10万人品尝重庆火锅的美味。
能否住得下,也是客商比较担心的问题。截至目前,重庆已有星级宾馆近100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6家,可接待床位3万余张,加上普通床位,主城区可接待床位达7万余张,再加上近郊区县的接待能力,一次性接待上10万人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客商关心的食、购、娱、游等,重庆更是具有一般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重庆拥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红岩文化等众多旅游景点,各类商场齐全,最近又荣获“中国餐饮之都”、“中国火锅之都”,美食、美景、美女这“三美”已成为重庆吸引外地客商前来参加包括糖酒会在内的各种会展的独特“名片”。
万事俱备,东风已至。以举办“全国第一会”为契机,重庆的会展经济将驶入快车道。
会展产业的链条效应
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先生曾说:“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国内一些专家的测算表明,会展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在通常情况下,直接投入与产出比为1:6,间接的投入与产出比可达1:9,会展已成为带动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第三产业消费链”。
重庆诗仙太白集团就深深感受到了糖酒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效益。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已连续参加了13届糖酒会,很大部分客户都是通过糖酒会这个平台发展的。在今年春季糖酒会上,“诗仙太白”还将代表重庆白酒行业参展,向全国客商展示重庆白酒业的发展水平。据透露,他们在本次糖酒会上的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重庆市商委会展处处长张建军对企业热衷参加会展这种现象进行了精辟分析:“会展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使某一行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集中到一起,这是其他营销方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参加会展已成为企业开辟市场的首选方式。”
不仅企业是会展的最大赢家,普通百姓也能从中得到实惠。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上,许多市民都拎着大包小包去抢购年货。一位经营“白市驿板鸭”的老板说,他们除与西安签订了15万只的购销合同外,三天之内还向市民销售了近万只板鸭。“城口老腊肉”在一天之内也销售了26吨。家住沙坪坝的陈大爷笑着说:“品种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且比外面便宜很多呢!”
除了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会展产业对于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是十分强劲。通过在2006年10月10日至20日举行的“第98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和“第八届重庆美容美发化妆品博览会”期间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会展产业链所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交通方面,机场进出港旅客达9.3万人次,比平常增长12.5%,码头进出港旅客达2.1万人次,增长12.9%,火车站日均进出站旅客人数达4.5万人次,增长19%;住宿方面,主城区宾馆客房收入增长56%,餐费收入增长60.1%,其他服务性收入增长25.6%;旅游方面,仅重庆三峡博物馆、烈士陵园、“一棵树”观景台和大足石刻四个景点就接待游客4.9万人次,比平常增长87.9%,门票收入82.3万元,增长82.8%;餐饮方面,“巴渝食府”、“陶然居”等12家餐馆的营业额较平时增长31.9%;购物方面,“重百大楼”、“新世纪”、“美美时代百货”等10家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比平时增长35.8%,渝中区、南岸区和江北区零售企业的零售额都比平时增长了30%。在“三会”期间,5.9万客商聚集重庆,消费总额超过4亿元,其中3万市外客商消费总额达1.37亿元,人均消费4567元。今年的糖酒会约有13万客商聚集重庆,仅消费这一项,保守估计就会超过10亿元。
事实上,一次大型会展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将极大地拉动重庆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重庆会展经济正在爬坡上坎
虽然能够举办“全国第一会”,但重庆的会展经济离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重庆市商委有关负责人对此作出了清醒的判断:重庆目前的会展业仅处于国内中下游水平,还不及邻近的成都、昆明。仅与成都比,重庆的场馆面积只有成都的四分之一,场馆展出面积只有成都的三分之一,展览业在GDP中的比重重庆为0.07%,而成都高达2.5%,平均每个月都有一次全国性大型会展,其中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已达15次之多,而我市一年中也难有几次大型全国性会展。除此之外,我市目前还没有形成像“广交会”、“厦洽会”那样的品牌会展,只有“迎春展销会”、“火锅节”等小型会展,相对于全国而言,这些会展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不强。
重庆申办糖酒会的艰难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判断。在取得2007年春季糖酒会举办权以前,重庆从2003年就开始申办,但年年申办,年年落空。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重庆屡屡与糖酒会失之交臂呢?
目前,重庆会展场馆规模偏小,地域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落后,大型会展场馆缺乏,这些过去影响重庆申办“全国第一会”的重要因素,目前依然制约着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就场馆而言,即便是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场面积也只有4万多平方米,且展馆呈立体分布,设计先天不足,虽然刚建成不久,但已不能完全满足举办全国大型商品交易会的需要。
除了场馆不足外,重庆的宾馆、餐饮、交通、通讯等“硬件”,展场设计师、专业企业乃至普通服务人员的素质等“软件”,都亟待改善。
重庆市商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重庆将加大会展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发展包括场馆在内的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规范全市会展业管理运作机制,出台全市会展业的管理办法以及健全会展业的行业组织,争取经过5年至10年的努力,打造一批以重庆特色文化为内涵、以重庆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品牌。同时,重庆将力争每年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会议、展览1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从而把重庆打造成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鲜明品牌特征的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目的地。
“全国第一会”的举办,无疑将有力地拉动正在爬坡上坎的重庆会展经济。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两会”上,市长王鸿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承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和2007年时尚嘉年华系列活动。”
“全国第一会”移师重庆,有人说,这是机遇;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必然;更有人说,糖酒会的举办,标志着重庆已步入会展经济时代。
“全国第一会”考验重庆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主办、地方政府承办,是全国糖酒、饮料、食品及相关产业的大型交易会。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的糖酒会,是全国食品行业规模最大、人流量最多、货物进出量最大的会展,因此被称作“全国第一会”。从1955年开始举办第一届糖酒会以来,先后在成都、济南、长沙、西安、郑州等地举办了75届,成交额从1992年开始突破100亿元,目前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全国性大型会展。去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2006年秋季糖酒会,就有60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来自全国各地及法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人数超过15万人,成交金额达140亿元,税费过亿元。
糖酒会无疑是一块富有巨大吸引力的蛋糕,近年来申办“全国第一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在2007年春季糖酒会的申办过程中,就有不少城市跟重庆一比高下。最后,重庆凭着突出的优势技压群雄,一举夺得今年春季糖酒会的举办权。在西安的接旗仪式上,重庆制作的6分钟形象片《相约重庆》,吊起了在场所有人的胃口。短片放完了,许多人还意犹未尽,在场的企业当即表示要到重庆参会。
糖酒会落户重庆,绝非偶然,能够成功申办“全国第一会”,重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直辖以来,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重庆的会展业都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举办“全国第一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直辖以来,重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主城区为代表的城市建设、以国际会展中心为“形象标志”的展馆建设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
场馆和办会经验,无疑是参展客商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市先后建立了重庆技术展览中心、重庆鹰冠会议展览中心、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展览场馆,并成功举办了“渝洽会”、“高交会”、“旅交会”、“药交会”等大型会展,尤其是去年10月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98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和“第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被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作为检验我市能否举办糖酒会的“热身赛”。有关人士说,如果能成功举办国内最大的行业会展“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那把今年的春季糖酒会放在重庆举办,也就让人放心了。事实上,重庆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为期3天的百货会展,展位超过1000个,面积达2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有350余家,成交额达32亿元;而火锅节开幕的当晚,共吸引了30万人,其中有10万人品尝重庆火锅的美味。
能否住得下,也是客商比较担心的问题。截至目前,重庆已有星级宾馆近100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6家,可接待床位3万余张,加上普通床位,主城区可接待床位达7万余张,再加上近郊区县的接待能力,一次性接待上10万人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客商关心的食、购、娱、游等,重庆更是具有一般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重庆拥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红岩文化等众多旅游景点,各类商场齐全,最近又荣获“中国餐饮之都”、“中国火锅之都”,美食、美景、美女这“三美”已成为重庆吸引外地客商前来参加包括糖酒会在内的各种会展的独特“名片”。
万事俱备,东风已至。以举办“全国第一会”为契机,重庆的会展经济将驶入快车道。
会展产业的链条效应
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先生曾说:“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国内一些专家的测算表明,会展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在通常情况下,直接投入与产出比为1:6,间接的投入与产出比可达1:9,会展已成为带动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第三产业消费链”。
重庆诗仙太白集团就深深感受到了糖酒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效益。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已连续参加了13届糖酒会,很大部分客户都是通过糖酒会这个平台发展的。在今年春季糖酒会上,“诗仙太白”还将代表重庆白酒行业参展,向全国客商展示重庆白酒业的发展水平。据透露,他们在本次糖酒会上的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重庆市商委会展处处长张建军对企业热衷参加会展这种现象进行了精辟分析:“会展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使某一行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集中到一起,这是其他营销方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参加会展已成为企业开辟市场的首选方式。”
不仅企业是会展的最大赢家,普通百姓也能从中得到实惠。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上,许多市民都拎着大包小包去抢购年货。一位经营“白市驿板鸭”的老板说,他们除与西安签订了15万只的购销合同外,三天之内还向市民销售了近万只板鸭。“城口老腊肉”在一天之内也销售了26吨。家住沙坪坝的陈大爷笑着说:“品种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且比外面便宜很多呢!”
除了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会展产业对于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是十分强劲。通过在2006年10月10日至20日举行的“第98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和“第八届重庆美容美发化妆品博览会”期间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会展产业链所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交通方面,机场进出港旅客达9.3万人次,比平常增长12.5%,码头进出港旅客达2.1万人次,增长12.9%,火车站日均进出站旅客人数达4.5万人次,增长19%;住宿方面,主城区宾馆客房收入增长56%,餐费收入增长60.1%,其他服务性收入增长25.6%;旅游方面,仅重庆三峡博物馆、烈士陵园、“一棵树”观景台和大足石刻四个景点就接待游客4.9万人次,比平常增长87.9%,门票收入82.3万元,增长82.8%;餐饮方面,“巴渝食府”、“陶然居”等12家餐馆的营业额较平时增长31.9%;购物方面,“重百大楼”、“新世纪”、“美美时代百货”等10家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比平时增长35.8%,渝中区、南岸区和江北区零售企业的零售额都比平时增长了30%。在“三会”期间,5.9万客商聚集重庆,消费总额超过4亿元,其中3万市外客商消费总额达1.37亿元,人均消费4567元。今年的糖酒会约有13万客商聚集重庆,仅消费这一项,保守估计就会超过10亿元。
事实上,一次大型会展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将极大地拉动重庆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重庆会展经济正在爬坡上坎
虽然能够举办“全国第一会”,但重庆的会展经济离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重庆市商委有关负责人对此作出了清醒的判断:重庆目前的会展业仅处于国内中下游水平,还不及邻近的成都、昆明。仅与成都比,重庆的场馆面积只有成都的四分之一,场馆展出面积只有成都的三分之一,展览业在GDP中的比重重庆为0.07%,而成都高达2.5%,平均每个月都有一次全国性大型会展,其中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已达15次之多,而我市一年中也难有几次大型全国性会展。除此之外,我市目前还没有形成像“广交会”、“厦洽会”那样的品牌会展,只有“迎春展销会”、“火锅节”等小型会展,相对于全国而言,这些会展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不强。
重庆申办糖酒会的艰难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判断。在取得2007年春季糖酒会举办权以前,重庆从2003年就开始申办,但年年申办,年年落空。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重庆屡屡与糖酒会失之交臂呢?
目前,重庆会展场馆规模偏小,地域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落后,大型会展场馆缺乏,这些过去影响重庆申办“全国第一会”的重要因素,目前依然制约着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就场馆而言,即便是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场面积也只有4万多平方米,且展馆呈立体分布,设计先天不足,虽然刚建成不久,但已不能完全满足举办全国大型商品交易会的需要。
除了场馆不足外,重庆的宾馆、餐饮、交通、通讯等“硬件”,展场设计师、专业企业乃至普通服务人员的素质等“软件”,都亟待改善。
重庆市商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重庆将加大会展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发展包括场馆在内的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规范全市会展业管理运作机制,出台全市会展业的管理办法以及健全会展业的行业组织,争取经过5年至10年的努力,打造一批以重庆特色文化为内涵、以重庆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品牌。同时,重庆将力争每年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会议、展览1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从而把重庆打造成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鲜明品牌特征的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目的地。
“全国第一会”的举办,无疑将有力地拉动正在爬坡上坎的重庆会展经济。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两会”上,市长王鸿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承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和2007年时尚嘉年华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