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期间,执行了严格居家隔离措施,人为排放源急剧降低,但北京仍出现了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本研究使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气溶胶数浓度和气象要素数据,结合气团轨迹模式(HYSPLIT),计算了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了两次重霾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演变特征及其潜在源区贡献.结果 表明,COVID-19期间居家隔离措施对PM2.5和黑碳(BC)的日变化特征影响较大,对CO、NO2、SO2和O3的日变化影响较小.两次重霾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是PM2.5,
【机 构】
: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北京 100089;云降水物理研究和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1200;中国气象局华北云降水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北京101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期间,执行了严格居家隔离措施,人为排放源急剧降低,但北京仍出现了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本研究使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气溶胶数浓度和气象要素数据,结合气团轨迹模式(HYSPLIT),计算了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了两次重霾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演变特征及其潜在源区贡献.结果 表明,COVID-19期间居家隔离措施对PM2.5和黑碳(BC)的日变化特征影响较大,对CO、NO2、SO2和O3的日变化影响较小.两次重霾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是PM2.5,污染过程1主要是以局地污染为主,污染过程2以局地污染和外来输送为主.不同过程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均为单峰型分布,峰值位于0.3 μm,在污染过程中主要是0.2~0.5 μm粒径气溶胶数浓度增加,是干净日的3.3~13.6倍.不同过程中BCliquid对BC的贡献为64.8%~85.1%.BCliquid的浓度为:污染过程2(5.04 μg·m-3)>污染过程1(3.20 μg·m-3)>干净日(疫情前,2.31 μg·m-3)>干净日(疫情,0.76 μg·m-3).不同过程中PM2.5和BC的PSCF和CWT分布特征不同.PM2.5的PSCF高值区在干净日(疫情前)和干净日(疫情)主要分布在北京的西南方和西部,权重浓度超过30μg·m-3;在污染过程1和污染过程2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和西南部,权重浓度均超过90 μg·m-3.BC的PSCF高值区在干净日(疫情前)、干净日(疫情)和污染过程1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权重浓度分别超过2.4、0.9和4.5μg·m-3;在污染过程2中分布在北京西南部,权重浓度超过5 μg·m-3.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式,已成为食管鳞癌晚期二线的推荐治疗方案.目前实体瘤疗效评价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但免疫治疗有其非常规应答模式,传统评价标准不能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食管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食管癌免疫治疗的机制、非常规应答模式及评价标准做一综述,重点描述免疫治疗的评价标准,并对其进行总结及展望.
目的 分析食管癌miR-552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漯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1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液氮冻存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q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iR-552表达水平,分析食管癌miR-552表达与CT征像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miR-55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中低分化、T3~4期的患者的miR-552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T1~2期患者的表达水平(P<0.05).miR-552水平在有无微小
目的 观察护患共同参与式护理对食管癌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以指导合理护理模式的制定.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洛阳东方医院的112例食管癌化疗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进行护患共同参与式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不良情绪状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患共同参与式护理应用于食管癌化疗患者的护
自噬是细胞分解自身成分的一种必要的自稳过程.在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中,自噬的核心分子机制—自噬蛋白,协调了细胞和组织对其他危险刺激(如感染)的不同方面的反应.最新的研究揭示了自噬通路和相关蛋白在免疫和炎症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它们平衡了免疫和炎症的有益和有害影响,从而可以预防感染性、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甚至可以改善一些肿瘤疾病的预后.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介导的免疫逃避、凋亡抑制、致癌物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诱导和微生态失调都被认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致瘤机制.近年来人们对P.gingivalis与ESCC之间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的相关文献,旨在初步探讨P.gingivalis在ESCC中的基础研究结果.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在饮用水消毒时由消毒剂与有机或无机前体物反应生成的一类次生污染物,其由于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聚焦于饮用水中的DBPs,介绍了DBPs的主要分类和研究历程,汇总了多地饮用水中常见DBPs的浓度水平以及全球饮用水水质标准对DBP指标的管控要求.随后系统介绍了饮用水中DBPs的控制策略,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以及协同控制这4大类,并对各类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述了中国的DBPs研究的现有
地表臭氧污染(O3)和气候变化加剧成为当今威胁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要素.目前对于O3单一因子对城市树木的影响研究已很难用于准确评估自然城市环境条件下由多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O3与二氧化碳(CO2)、干旱、氮(N)沉降和升温的两两交互以及三因子交互作用对中国城市树木生理生化和生长的影响,探讨了O3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树木的交互作用机制过程.CO2升高在光合代谢、抗氧化系统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能一定程度缓解O3升高对树木的负效应.O3和干旱的交互影响存在复杂的作用过程,可能协同
硫化氢(H2S)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气体污染物之一,具有高毒性、腐蚀性和污染性,若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生物炭因具备良好的吸附特性以及低成本和制备来源广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生物炭吸附硫化氢技术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影响生物炭吸附硫化氢的因素复杂多样,需要对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从生物炭特性、吸附影响因素(生物质原料、热解温度、热解停留时间、粒径)、调控手段(包括湿度、吸附温度、吸附操作条件、改性活化)以及吸附硫化氢机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供给水平滞后于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制约了城市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交通问题,需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深入研究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本文以西安市公共交通乘客为研究对象,通过网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相
目前很少有PM2.5污染与植被覆盖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尝试对此进行补充.基于1998~2016年的PM2.5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栅格数据,以中国内地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NDVI值进行3个等级划分(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并计算相应等级的PM2.5污染浓度.在此基础上,从NDVI的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分析PM2.5污染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化NDVI景观格局指数对PM2.5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北经济区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