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灵魂的告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是民国时期四大才女。本文立足于萧红的个体生命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黄金时代》进行作家--文本--剧本--电影的解构。从现代文学研究与影像表达两大领域,探索作家生平的艺术化影像呈现。
  关键词:影片《黄金时代》;萧红;电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一、萧红的生平与电影呈现
  电影的第一镜是东北的茫茫雪地,银幕上传来萧红的扮演者汤唯的旁白,对作家孤寂的童年着力刻画。在第一场的画面中,色调又采用与白色对比度十分强烈的黑色,渲染一种悲怆的气氛。艾布拉姆斯在文学四要素理论中提出:作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与剖析。可以说,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她的一生踏上了不停追寻美、追寻阳光的征途。电影的画面设计也高度契合萧红的生命历程。以白色强调冰冷、无助的感受。声、画两大影视元素共同向观众传递出女作家萧红在生命原初状态下的一种隐忍与无奈。
  第34场中,萧军出现在东兴顺旅馆的走廊里。这一幕,我们无法获知当年两人的真实状态。毋庸置疑的是,这一次见面,是二萧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文学史,尤其是东北作家群的历史书写中,这两个名字将长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影片的后半段,萧红甚至进入了“死亡”状态,不再依照顺叙的方式组织时空。将作家置于已死的时空,反复合并回忆与现实。这与开场的独白形成了有力的映照,突破时间线索,将一幅作家生活的图景生动有力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电影素材的艺术化处理
  通过对萧红的生命经历的研读笔者发现,黄金时代仅仅选取了萧红生平的一部分,主要围绕萧红的兩部巅峰之作——《生死场》与《呼兰河传》。在剧本创作中,极力刻画萧红在受到主流文艺理论家的贬斥之后的个体情感经历。这样,突出了萧红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宣扬了其文学观念的正确性。同时,也忽略了萧红早期创作及生活中的思想波动。
  萧红的第一部短篇作品《王阿嫂的死》以及《黄河》、《汾河的圆月》、《无题》等作品在影片《黄金时代》的剧本中皆寻觅不到其痕迹。笔者在梳理萧红的生命历程中发现,电影的蓝本——萧红的一生有许多故事,编剧李樯在创作过程中,舍弃了萧红青年时期参与学生运动的素材。
  影片《黄金时代》以女作家萧红的两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主线,将其著作的接受史以及其创作论作为影片叙述的重点。法国电影理论家米特里认为,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的影像,以影像的序列(即符合逻辑和辩证的编排)构成一种语言。的确,通过素材的剪辑,影片《黄金时代》的叙事超越了时间顺序,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效果。这部电影运用蒙太奇平行手法,贯穿影片的主要线索为萧红的真实生命历程;次要线索为友人对其生活的回忆。在艺术表现上,回忆的段落以人物独白或人物动作的空镜头居多,生活的部分则基本采用声画结合的方式。
  平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极大地的丰富了影片《黄金时代》的叙事容量。影片采用萧红生前友人的讲述,将史料中记载的作家生平得以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电影是一种审美的影像作品,该片突破了以往人物传记题材电影叙事的局限,大胆地将电影叙事手法融入创作,令观众形成新的审美体验。
  霍建起导演曾经拍摄过电影《萧红》。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与其相比,在艺术呈现上,更具有纪录片的美学特征。电影《黄金时代》当中,演员间的台词对话设计,在有关学术论著中可以发现出处。尤其是回忆蒙太奇中,每位演员的台词基本来自于当事者所留下的散文篇章或者是回忆录。
  三、管窥电影《黄金时代》之创作立场
  电影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是人类对世界的审美活动,在影像语言上富有艺术性和技巧性。创作主体在创作时势必会将个人观念带入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创作者在创作初期对事物的立场与态度往往会影响作品的内容。
  《黄金时代》是一部为萧红“正名”的力作。它将萧红的一生以直观感受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感受,恰恰就是影片在创作时的立场。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待萧红的人生,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负面的声音。在《黄金时代》中,编剧李樯将萧红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具象化,还原作家的精神状态。这一处理,尽可能地摒除后世研究者的穿凿附会的反误,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生动的女人萧红。作家骆宾基曾经在《萧红小传》中写道:我将与碧天蓝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在影片的结尾,编剧并未采用这段话作结也是如此。
  《黄金时代》在创作时采用的几乎是一手、二手材料,使用当事者的作品作为证据,向影片的观众塑造一个最真实的萧红。史料成为创作的基础,剔除过多的个人情感,转而用技巧取得艺术上的成功。
  可以说,《黄金时代》作为一部成功的影片,在创作上借鉴纪录片的艺术风格,融合电影的蒙太奇剪辑手段,并借鉴布莱希特的戏剧间离理论,颠覆传统的叙述规范,最终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成熟作品。
  参考文献:
  [1]《黄金时代》 李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年10月第一版.
  [2]《三联生活周刊》 2014年第40期 《拍戏是无中生有的自由》——专访《黄金时代》导演许鞍华;《一个作家的萧红》——专访黄金时代编剧及监制李樯.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一直是库切小说的特点之一。本文选取了库切的两部小说《幽暗之地》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单线历史的复线化改写、现实历史的寓言化改写两个角度,分析库切小说中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关系、历史与事实的关系。  关键词:库切;新历史主义;历史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麦子已经进仓 只有  捡拾渴望的人  还在麦茬之后茁壮  他们和黑色的碎片 羊群  大地上一块新打的补丁  是谁 丢失了贞洁  是谁 固守着无边的寂寞  云烟弦目 一帘氤氲遮住飞翔  我行走在高大的背景里  宛如一棵被丢弃的麦穗  祝辞绕过大段的白描  抵达午夜铤而走险的火焰  我奔波很久了 一杯苦咖啡  静静守望 她棕色的裙裾  缓缓升腾  就这样坚持 麦子的语言  深藏銅的内部  无限广大的子
你可曾听说,乾隆的一盘玉棋让两个家族的后人,为之明争暗夺了近300年?其中的恩怨情仇,令世人唏嘘不已……  凤凰山下有个小山村,村前的村碑上,写着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车马店”。据传,这三个字乃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  当年,乾隆带纪晓岚、和珅微服私访,经过凤凰山下的小村庄时,看到村头的大枣树下,有两个农夫坐在石桌旁,对弈厮杀。三人便凑过去观阵。他们原以为乡野村夫下棋不过是消遣玩玩,没想到两人的棋艺让
摘 要:本文从翻译作品入手,再谈忠实标准。翻译涉及文化、政治、经济等众多领域,因此实践过程中,译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译文要做到忠实,应因地制宜。本文搜集了一些狄更斯的译作来阐述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狄更斯写作手法与内容再译过程,讨论了忠实标准在新时期应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应是历时与共时的发展过程。总而言之,忠实标准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翻译准则。  关键词:忠实;动态;翻译;狄更斯  作者简介:张竞文(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摘 要:《五猖会》所叙之事非常简单:在出发参加一次期待已久的赛会之际,鲁迅被父亲要求背诵《鉴略》,原本兴致勃勃的一桩趣事由此而变得索然无味。不少论者认为这是鲁迅对封建制度提出反抗的呼喊,这种解释也成为了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五猖会》的主流释义。笔者认为,鲁迅在文章前半部分对赛会的描写并非闲笔,重新解读这部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猖会》;礼教;民俗;启蒙  作者简介:苏美华,暨南大学中文
作者简介:温琪琪(1995-),女,汉,河北人,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郑占宁(1992-),女,汉,河北人,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一、题目来源背景  1、研究背景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
摘 要:北京语音与普通话语音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语流方面,北京话中的很多音变规律在普通话中都不存在,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吃字儿”现象。文本从声母的省略、韵母的弱化和整个音节的遗失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吃字儿”现象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北京语音;普通话;“吃字儿”现象;语流音变  作者简介:李明迪(1988.5-),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赤峰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对外汉语。
摘 要:五四运动以后,汉语受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言的影响,走上了欧化的道路。汉语语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使汉语语法从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演变和发展。我们要理性地面对汉语欧化现象,找到中西语言的契合点,促使汉语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化;语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2  一、汉语欧化现象  自五四新文化运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主要流淌着对人性善恶的普遍关怀,在透着小人物经历的背景下表现市民阶层的悲剧性命运,显示不可捉摸的苦难人生。张爱玲短篇小说《封锁》所叙述的故事简单而又深情,张爱玲用其神来之笔,将一个庸常的世情故事描绘得摇曳多姿。从《封锁》就可以看出张爱玲在写作时所采用的独特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日常性、封闭性、用某种符号暗示空间性含义,在“无形”“有形”的转换中追求真实的人生诉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