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课堂 乐哉悠哉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没有像这几天这样全天候地进课堂听课,真的很开心,也很有感触。
  高三第一次备考调研开始了,我一口气走了6所学校,扎进课堂听了近15节课,加上巡堂,几近40节课,有令人兴奋、快慰的幸福味道,也有令人担心、忧虑的纠结情愫。这几天进班听课,有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等学科,加上巡堂观察,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观摩了一遍,所有类型的班级都看到了,各种类型的学生也都见过了,感触良多。
  乐哉,高三教师的敬业精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敬业,就是这个道理。每走进一个课堂,我都被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我就像是回家一样地坦然走进高三课堂,老师们笑脸相迎,毫无责怪之意,让我感到十分亲近,听上几分钟,我就能感受到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从他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与他们的板书,到他们从容的教学姿态,我和同学们一样,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敬业和乐业,也许老师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状态,但是作为一个离开讲坛十年的同行来说,我真的被高三教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柳高,遇到好久没见面的老朋友宋歌老师,她的氣色不是很好,寒暄了几句,宋老师告诉我,可能是肠胃不大好,由于现在高三工作较忙,想等忙完这段再调理身体。这就是一个高三教师心无旁骛的奉献精神。在民族高中看到我以前提出的一句口号“辛苦我一年,幸福你一生”挂在墙上,再看看高三教师在课堂上的投入劲,我想,高三的每一位老师都已经把这一口号化成了行动。
  乐哉,高三老师过硬的教学内功
  这次听课,我一改以往只听语文课的做法,而是跨学科听课。在柳州高中,听了语文科韩建平老师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课,韩老师对诗歌深入浅出地分析让每一个同学对诗歌都有更深地理解和感悟;在柳江中学听了政治科周琼老师的课,我被她对教学内容熟悉得滚瓜烂熟的功夫折服了;在市二中听地理科韦献华老师的课,我为他信手拈来的高考研究成果而赞叹;在民族高中听历史科江惠柳老师的课,我沉睡多年的历史知识被她精巧的板书设计唤醒;还有英语课,老师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活动让我忘乎所以;数学课,老师一题多解的思维竟能重燃我学习数学的欲望……几天听课下来,我深感每一个高三老师的专业水平绝对过得硬。
  乐哉,高三老师的人本意识
  新课改理念倡导课堂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听课中,我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老师为学生的学运用怎样的办法和手段。在这次调研听课中,我发现我所听的每一堂课,老师的人本意识都表现得非常好,亲近学生的语言不说,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问题的耐心不说,老师“满堂灌”的现象少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多了,课堂气氛也好多了。
  乐哉,高三老师的主导意识
  在听课中,我看到老师们的指导作用发挥起来了,复习课的板书多了,也讲究多了。外国语高中、民族高中的老师都要求学生有纠错本,上课时,不停地提醒同学们要把易错点记到纠错本中;课堂上,老师不断在教室里走动,保持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教态,随时维护课堂的教学秩序,发现学生搞小动作或打瞌睡,老师都会主动提醒学生;针对同学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老师也都会耐心地指导,不会为了进度而忽视学生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做法。
  这次听课,亮点很多,优点也很多,可以感觉到高三课堂在不断进步和成长。但是在听课中,我也发现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担忧的问题。
  忧哉,课堂教学目标被弱化甚至被忽视
  我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堂课的起点,也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评价标准,但这在这次听的15节课当中,明示教学目标的只有一位老师,有两位老师口头简单说了一下教学目标。巡堂过程中,也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老师在板书中写有教学目标。这说明,在我们高三的课堂上,老师的目标意识弱化了,甚至可以说被忽视了,课后与学生交流,我发现能真正把握老师的教学目标的同学很少,有的老师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哪怕是在习题讲评课当中,有的老师也不知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哪,所有题目都是平铺直叙地解析,每一题都细讲,最后讲到哪题算哪题,听了三个试卷讲评的老师,基本都是一样。我认为,一堂课40分钟,当学生不知道这节课老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是无目的的,甚至是无望的,听一节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课,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一样艰难,学生带着不安和无奈听课,教学效果怎么可能好呢?因此,我建议老师们,一定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在上课时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一堂课中,用目标来衡量学习效果,这样学生才会有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感受,即使在课堂上没学好,课后补救也有具体的方向。
  忧哉,课室教学方法单一
  在听课中,我看到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和习题训练法,基本都是老师在讲或多媒体展示课件,学生不断地记笔记。教师讲授的时间绝对超过学生活动的时间,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看不到了。知识点复习课亦是如此,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大容量的教学任务面前,大都选择了老师讲学生记的办法。在习题讲评课上,有的老师也是用此法,先告诉学生答案,然后讲解答案来由,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归结。这样的教学方法,前20分钟听课效率还可以,到后20分钟,学生大多走神或做起其它事,教学效果大为下降。之所以出现我上半节巡堂和下半节巡堂得出截然不同的情况,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我建议,复习课的课堂仍然要做到“实、活、精、新”:“实”就是要体现课堂的效率,没有效率的课再好也是做无用功;“活”就是要求老师们在方法上多想些招数,不能每堂课都是讲授法,而应多些活动,把课堂搞活;“精”就是要求老师们精选教学内容,一定要让我们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不强求面面俱到;“新”就是要求高三课堂要比高一二学习同一内容时有新的内含,不能只是炒旧饭或盲目拔高。只有这样,高三的复习课才会有效率。   忧哉,课堂提问太过形式化
  在听课过程中,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课的内容非常多,多媒体课件一节课翻了30多页,上课也不断地提问学生,课堂互动比较多,教学内容能够很顺畅地完成,教学各环节也很完整,但课后就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却发现学生真正掌握的很少,甚至根本记不住老师上课讲的主干知识,这令我非常不解。回来后,我再仔细分析老师的上课过程,发现一个规律:凡大容量、很顺畅的课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就少,凡上课内容不大,课堂磕磕碰碰,学生掌握的内容反而较多。究其原因,我发现课上得很顺的老师所用的提问方式大都是“是非问”、“填空问”、“是什么”和“怎么样”,学生只是在回答“是”与“否”或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填空和简单猜测,思维都停留在浅层的思考,没有时间细想,老师把一个大问题肢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或小步骤来提问学生,问题很琐碎,而且群问群答较多,整堂课学生都是浅思维,没有进入深思维。但是考试时,每个题目都是以一个完整的问题呈现,学生在没有老师分解和上半句引导的情况下,自然无法解答问题。所以,很多老师都发现一个怪象: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很出色,可一到考试就发懵,答非所问,原因就是上课时我们没有给学生思考一个完整问题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足够量的训练。因此我建议高三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用问题型教学设计,多设计些能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和学习热情的问题,用问题形式组织教学的各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思维方法上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采用建构主义建构曾经学习过的知识网络,使过去头脑中碎片式的知识具象化、整体化。
  高三老师可以阅读以下三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它告诉我们如何设计复习课中的问题;二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它告诉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把高一、二碎片式的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重新建构知识框架,尤其对复习主干知识最为有效;三是博赞的《思维导图》,它教会学生把主干知识统整,形成图形化知识结构,便于学生记憶和理解。
  忧哉,复习课从人灌变机灌
  在听课中,看到老师们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用课件的形式进行板书,这加大了高三复习课的容量,是件好事。但是在听课中,我发现不少老师一味为了加大课堂容量,不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导致学生上课时眼花缭乱过一把眼瘾,课后却没有留下多少印象,甚至有的课堂还出现老师的教学重难点学生都无法记录下来的情况。这又是一种看似有效其实无效的课堂教学,老师从过去人为满堂灌进入机器满堂灌。因此我建议老师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记住四个原则:一是适量的原则,二是直观的原则,三是整合的原则,四是有趣的原则。如果不具备这四个原则,我以为课件对教学只会产生负效益。
  忧哉,复习内容超出学生能力而导致学生失去信心
  在听课当中,看到一些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热情不高,老师上课虽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但是学生启而不发,老师无耐,学生无味,为什么会这样呢?与学生访谈发现,复习内容大大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根本听不懂,因此越听越无味,越听越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老师们一定要重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对应分角度,重新定位复习内容和难度,大胆取舍教学内容,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切入教学,切不可从最远发展区切入,保证“该拿的分拿到,能拿的分尽可能拿”。
  几天听课,看到我们高三课堂闪亮的一面,令人欣慰和自信;也看到我们的不足和尚需努力的地方,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也许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清与不清,还得高三老师明鉴。
  (责编 韦 力)
其他文献
文科生要不要学数学,既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遭受过数学“折磨”的文科生,大多是不学数学的坚定支持者;而从数学中得到益处的文科生,往往又是学数学的坚定拥护者。持哪种观点,往往与其从中是否得到益处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论证文科生不需要学数学时,许多人喜欢找出一些文化名人的数学成绩来作为佐证。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轶事,即朱自清先生当年考取北大时数学成绩为零,而北大“破格”录取了他
期刊
2006年,由教育部和英国国际发展部联合实施的“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为期5年,主要内容包括贫困学生资助、教师培训、学校发展计划、监测与评估、社会发展和制度发展等,资金总额为2 700万英镑,是至今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合作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国外教育援助项目。  百色市那坡县是广西参与该项目的6个项目县之一。依托项目的实施,那坡县大力开展教师培训,用5年时间研究“参与式教学”,使全县中小
期刊
编者按:作为一种生于本土、育于本土、成于本土的新课改范式,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在南宁市的各级各类学校悄然走过了3年的光阴。在这3年中,从理念变革到模式操作,她一点一滴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从教者的教育教学常态和心态,使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过程、态度、能力等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退居讲台一侧,在讲台背后合作研修新课改理念下的导学基本功,师师合作,共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
期刊
教師也应当有基于道德准则之上的对物质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教师用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准则也是一种教育。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当是幸福的人,而不是悲剧型的人;应当是受人崇敬而不是被人怜悯的人。  学校当然要办好,但这不是“对外”的什么“品牌”,什么“市场”,而是“对内”的我们每天要面对的孩子!只要孩子在学校能够享受到每一个老师的爱,只要孩子能够喜欢每一堂课,并且真正获得全面发展,学校没
期刊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特教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他,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辅读班教师李祥军,自谓:“我愿做一名春天的使者。”  说起来,这位曾获得过诸多荣誉,2010年又新获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银奖的李祥军老师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与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不无关联。  以爱为先,投身特教事业  李祥军小时候所住的小区里曾有一个弱智儿童,家长很少管他,经常缺吃少穿,小小年纪就饱
期刊
向“训导式”教育说不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2011年12月17日在清华大学论坛上就国内“训导式”教育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直言其束缚了年轻人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手脚,导致他们在做学问的道路上走得不够远。他认为,国内学生对待学问都很专注和专一,且知识储备扎实,但由于追求专业学业教育上的“专而精”,而将学生与火热的生活隔离,甚至与学生灵动的性情、活泼的思想产生隔膜。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结果往
期刊
2010年11月16日上午,应母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原南宁师范专科学校)的邀请,笔者在崇左市江南一中与该校一位年轻教师现场同上《二次函数》观摩课(同课异构)。参加听课的教师除了崇左市区的同行外还有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参加农村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40多位学员。课后我们上课的两位教师与同行们重点就今天如何上数学课及如何上好数学课进行了交流,并探讨走出当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些误区的途径。有老师在会后特别
期刊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然的状态是怎样的,真实的状态又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课堂去寻找答案吧。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新生数学新授课,按教材要求,这节课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有:6和7的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字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意义。上完后我们发现,这节课仅完成了前两项和“6的组成”等3项内容,没能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与
期刊
自主招生考试  问住的不仅是考生  复旦大学首届“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中,一些“奇怪”的问题把考生问住了。一名来自江苏的考生走出考场时连连摇头,“考官问我看没看过《西游记》,我说看过,之后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玉皇大帝和如来佛,哪个大?’我一听题就懵了。最后还是没答好,不知道哪个大。大学面试,好像不应该问这种问题吧?”这名考生略有埋怨。带着考生的疑惑,记者采访了4名复旦大学面试官,得到的回答是
期刊
今年,广西高中新课改将进入实施阶段,这对所有的高中学校和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对于学校来说,如何通过新课改这一抓手,确立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的实施策略,加快学校的发展,将是学校能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契机;而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如何乘着新课改的东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更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强大助推力。  但是,新课改的各项目标最终要通过一线教师的努力工作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