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考生只需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参考答案】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应考锦囊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明显,部分技巧和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读懂诗歌离不开对技巧的把握,因为把握了诗歌的表达技巧,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艺术内涵,把握诗歌景、情、意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指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和各种手法的搭配使用。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呢?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把握,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构思技巧。
   1.修辞手法
   鉴赏修辞手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二是了解表达效果。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反问等。比喻,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进行分析,赏析时可采用“将……比作……”的句式;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要区分二者的不同;借代,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夸张,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所夸张的事物的本来面目与修辞后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物/情感,带来了……样的效果”这一句式;对偶,也称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赏析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双关,赏析时应指出其蕴含的两层意思,可用“一指……另指……”的句式;互文,赏析时应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
   2.表现手法
   狭义的表现手法包括常见的赋比兴、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属于广义的表现手法。在此主要介绍狭义的表现手法。
   对比,赏析时应指出对比的主体及对比的目的,可用“把……与……对比,突出了……”的句式;衬托,赏析的关键点在于点明两个事物间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可用“将……与……相对比,衬托出……”的句式;联想想象,也叫虚写,判断这种技巧时不宜把二者分开,赏析时应注意指出联想、想象什么事物、境界,有什么表达效果,可用“作者由此联想(想象)到……,表达了……”的句式;对写,赏析对写手法,除了要立足整首诗歌,弄清抒情主体外,还要着重分析“对面”具体的指涉对象,以及“对面”与抒情主体、叙述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景物,讲究描写角度。这些角度有:①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等;②空间角度,如正与侧、远与近、内与外、高与低等;③感觉角度,如视觉与听觉结合、味觉与触觉结合等。景物描写讲究手法,常见的手法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有时也涉及修辞手法。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就是借物、景、人、事等进行的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托物寓理)、借人抒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借古抒情(借古讽今、懷古伤今、用典抒情)等。
   4.构思技巧
   诗歌中常见的构思技巧有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的非主要情节为后面的主要情节或高潮作准备)、照应(指对前面所写作必要的回应,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抑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其他文献
塞罕坝由备受赞美的围场变成黄沙蔽日、人人望而生畏的荒漠,全因破坏;茫茫荒漠重现昔日容颜,成为葱茏林海,全因保护。塞罕坝的变迁告诉我们:爱护环境就是幸福我们自己。   爱护环境,才能让我们安全地生活。我们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爱护环境,让我们的环境安全,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全。君不见,任意排污导致河流污染严重,大量的癌症患者出现;君不见,任意砍伐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暴发,多
期刊
不久前,为期一周的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500余家出版单位、16万余种参展图书汇集主会场,100余个分会场联动,为炎炎夏日带来阵阵书香,也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已经办到第十六个年头的上海书展,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读者在烈日当空下排队入场?其实,书展是书的展示,它不止于阅读本身,而是一场文化盛宴,成为一座城市的人文会客厅。上海书展期间,共举办了1200多场活动。丰
期刊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南怀谨先生说过,儒道佛三家分别开着不同的店,店内商品_______ ,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去逛逛。中国文化_______,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历史_______,从传承传统文化入手,加强家风建设,救治浮躁的人心,再造_______的时代新风,确实是远见卓识之举。  A.奇货可居 枝繁叶茂 积淀 目不窥园  B.奇货可居 源远流长 积蓄 目不
期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中国古代诗文经典的话题。古代诗文经典,听起来遥不可及,可当你面对盛开的桃花轻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时候,当你眺望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它其实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它见证了从古至今无数人逐梦时的欢笑和泪水,成为了不同时代的逐梦者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成为了逐梦路上前人为后人留下的一盏盏
期刊
1.正面描写   (1)空间视角。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答题时常用到的术语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俯仰结合”等。   (2)动静关系。诗歌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互相映衬的手法来开拓意境,表达情感。它包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
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题一般会设计五种题型:病句的修改,句子的选用、仿写和变换句式,成语的分辨和选用,句子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等。  一、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  1.去掉定状补语,抽取主谓宾语,看:(1)主谓是否搭配;(2)谓宾是否搭配;(3)主宾是否搭配。  2.一看到关联词语,就应想到:(1)关联词语的位置,在主语之前还是在主语之后;(2)关联词语是否正确配套使用;(3)关联词语的内容和形式是
期刊
閱读指要   “文学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物象、意象等,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包括欣赏形象的特点及塑造方法、形象的典型意义。“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使用表达技巧方面表现出来的吸引人的艺术力量,考生要注重体会文本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对文本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文本的“价值判断”是指作者通过文本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自
期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曾是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灵物。水,纯洁透明,容清纳浊,滋润万物。当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来体会、感悟时,水也就很不一般了。    在李煜眼中,水是愁绪的寄托。一江水,是一道屏障,把一位亡国之君与故土分隔开来;一江水,又是一条丝线,一端系着他,一端系着故国。奔腾的江水,浸透了他无端的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他命歌伎吟唱《虞美人》时,在丝竹声中,他是否希
期刊
1.趁着自己年轻力壮,多学习,多工作,多锻炼,多读书,要过得有意义。   2.生活首先是要活,不是死活,是生活:要运动,要动脑筋,要做事。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从1953年写《青春万岁》至今,他出版过45卷文集,创作过1800万字作品,作品被翻译为20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地。   走进王蒙的书房,一方书桌,两面书墙,就是他日常的创作环境。“这是我的车间,”他说,“我只要一写小说,每
期刊
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荒山,就是我的价值;让当地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就是我的价值!   王有德的老家在宁夏灵武市马家滩,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缘。幼年的王有德眼睁睁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窑洞,黄沙一次又一次爬上窗台,最后逼着全村人搬离故土。从那时起,制服沙魔的念头就深深种在了王有德心里。   1985年,王有德担任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场长。彼时的白芨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