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追问时机 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思维盲点处追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原有认知的负迁移,以及对数学概念孤立、肤浅的认知和对题目特殊性缺乏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会使思维出现停顿、凝固、僵化,即思维盲点。如果教师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分解成一组紧密联系的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条理的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清晰认识,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拨开雨雾见青天”之效。
  【案例】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刚才我们找了生活中的小数,还知道1.40米就表示1米4分米,这是平均分成10份的米尺,这里有小数吗?(将米尺图贴在黑板上)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几分钟后……
  生1:我知道上面有0.1米。
  师:你能到上面指一指吗?
  在学生所指之处板书0.1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40米中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分米,所以0.1米就是1分米。这里的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所以它是0.1米。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
  师: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0.1米,也可以写成1分米。所以1分米=0.1米。
  师:这一段长度,除了用1分米和0.1米表示,它还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2: 米。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就是 米。
  板:1分米= 米=0.1米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0.1米、1分米和 米都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三个数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写法不同。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小数,知道以米作单位时小数各部分的含义。然而他们对小数只有初浅的了解,没有深入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以米作单位时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分米,却不能将具体的分米数与小数联系起来,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加之学生缺少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因此在米尺图中让学生找出小数时,他们遇到了思维上的“盲点”,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片断中教师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的知识起点,摸清思维脉络,顺着学生思路的层层追问,以启发思维,开拓思路,引领他们打通思维的“盲点”,一步一步探到概念的本质,理解0.1米这个小数的含义,自悟小数与整数及分数之间的联系。
  二、在思维浅显处追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限于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思维欠缺深度,难以透过问题的现象发现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思考。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环环相扣的追问,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的跳板,将学生思维的注意力直指问题的关键处、实质处,避免学生的思维停留于表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
  【案例】认识整时
  在学生会认7时、3时、6时后。
  师:看来你们都会认整时了,现在我很快拨一个整时,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1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就是1时。
  师:现在呢?
  生:10时。
  教师继续快速地拨到5时。
  生:5时。
  ……
  老师拨得越来越快,学生说得也越来越快,兴致越来越高。
  师:你们怎么认得这么快呀?
  沉默片刻后,有一学生举手了。
  生:因为只要看时针就可以了,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为什么分针不用看。
  生:因为分针都是指着12的,所以分针不用看,只要看时针就可以了。
  师:这就是认整时的方法,你已经把它归纳出来了,真了不起。能将你的方法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在会认识整时后,因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流于思考问题的表面现象,只停留在具体的时间指认上,无法概括出认整时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在我很快拨一个整时,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会快速判断整时后,“你们怎么认得这么快呀?”适时追问以开启思维的闸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尝试归纳认整时的方法;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明确时,以“为什么分针不用看”“能将你的方法完整地说一遍吗?”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步步完善,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在思维争议处追问
  真正精彩的课堂不是异口同声的课堂,而是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与争锋的舞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这些想法往往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大胆的创意,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的最佳契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及时追问,让各种想法和观点在课堂上进行碰撞,以达到课堂信息的最大化、学生建构的自主化。
  【案例】倍的认识
  ① ② ③ ④
  ★ ★ ★ ★
  ★ ★
  ★
  ★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各组之间的倍数关系后追问。
  师:③和④之间有没倍数关系?
  学生一片哗然,开始议论纷纷。
  师:哪些学生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倍数关系?
  很多学生举手了。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因为我们前面讲的谁是谁的几倍,都是后面的数量比前的数量多,③和④两组数量一样多,所以不是倍数关系。
  他的回答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赞同。
  师:讲得好像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谁是谁的几倍,都是把前面的数看成1份,后面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这里我们可以把第③组的个数看成1份,第④组也有这样的1份,所以是它的1倍。
  师:他是把哪一组个数看成标准?
  生:第③组。
  师:还可以把第几组的个数看成标准?它们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吗?
  生:如果把第④组看成1份,第③组的也有这样的1份,所以第③组的个数是第④组的1倍。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倍”的概念,加之学习过程接触的都是几倍数比一倍数多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惯性思维的限制,难以触及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要善于抓住概念的本质,敏锐捕捉思维的争议点,以“③和④之间有没倍数关系?”追问出学生思维的“矛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两者有无倍数关系的强烈情绪。当学生意见不一时,教师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辨析、争论,选准突破口进行追问,帮助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领他们的思考走向深入,帮助理解“倍”概念的内涵。
  四、在思维错误处追问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努力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教学中可采取“将错就错”的策略,将学生的错误充分暴露,通过步步追问,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比较、辨析,得出矛盾的结论,最终推翻原先的错误观点,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本质特征。
  【案例】解决问题
  练习后教师呈现思考题:有一队小朋友在排队,有几人被树挡住,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出现了三种计算方法:
  生1:9+5=14(人)
  生2:9+1+5=15(人)
  生3:9+5-1=13(人)
  师:这三种方法,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我们先来听听生1的想法吧。说一说你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1:9表示这个小朋友前面有9人,5表示这个小朋友后面有5人,一共有14人。
  生4:这个说话的小朋友也在队伍里面,9是他前面的人,5是他后面的人,没有把他自己算进去。
  师:那你认为怎么计算呢?
  生4:要加上1。
  师:也就是说你同意生2的方法?(指9+1+5=15(人))这道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4:9表示小朋友前的面9人,5表示小朋友后面的5人,1表示这个小朋友自己。
  师:你们同意生4的说法吗?(转向生3)你同意吗?
  生3:同意,我看错了。
  师:你原来是怎么想的?
  生3:我以为是从前面数,这个小朋友从前面数是第9个,从后面数他是第5个,这样的他数了2次所以要减1。
  师:这一题呢?
  生3:是这个小朋友没有数进去,所以要加1。
  课堂中出现一些差错不足为奇,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要正确解读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经分析,发现第一种方法是因能力不足而导致不能正确理解题意造成的错误,而第三种方法是因为题意理解马虎导致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分配好两者的反馈次序,让思维层次低的学生先表达思考的过程,通过追问将错误完全暴露出来,以找到错误的症结,在前者的启发下再由思维层次高的学生自述其思维的漏洞,让学生在相互更正、补充和完善中,理清思路,明朗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在思维延伸处追问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契机,当学生获得一定成果时适当地拓展引申,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追问,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数学研究从有限的课堂延伸至更广阔的时空,使他们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案例】可能性
  国庆快到了,两家超市都举行了一次性消费1000元,可以获一次抽奖机会的活动。(不呈现各奖项价钱)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一家超市消费,为什么?
  生1:我会去第一家超市,因为这里抽奖一定能中。
  师:有人去第二家超市吗,为什么都不愿意去?
  生2:因为在第一家超市抽奖一定能中奖,而第二家超市抽奖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
  生3:而且很可能不中奖。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3:转盘上大部分是谢谢惠顾,所以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大。
  师:那么如果中奖的话,它们的中几等奖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生3:中四等奖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它所占的区域最大,然后是三等奖、二等奖,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最小。
  出示不同奖项的价钱。
  师:现在呢,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生4:我会选第二家,因为虽然它中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中500元大奖的可能性。
  师:在第一家有可能中500元大奖吗?为什么?
  生4:不可能,因为上面没有500元的奖项。
  当学生说出在第一家抽奖一定能中奖,在第二家抽奖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后,似乎已完全应用了本课的新知,课堂教学已完成,然而教师并未止步,并把握契机借助此文本,“小题大做”,盘根问底。“你怎么知道的?”“那么如果中奖的话,它们的中奖可能性一样大吗?”问出了可能性的大小,促成拓展延伸;“现在呢,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问出了思维的变通性,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实现了课堂数学向生活数学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形成一浪又一浪的思维高潮。
  (作者单位:浙江玉环县清港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正>兖矿集团贵州发耳煤业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突出人才队伍和支部、班组建设的"三个关键",创新实施"三星两树"党建品牌工程,使党组织领导核心
11月11日,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阳光怡园业委会起诉甘肃阳光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侵权案。阳光怡园业委会诉称,阳光物业公司受开发商委托开始为小区全体业主提供物业服
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旧建筑物或存有隐患的建筑物,都需要对建筑结构做针对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反馈结构是否存有缺陷,以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总结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部署第三届委员会重点工作,分析研判煤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非常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所以在建筑的装饰施工环节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建筑的装饰审
<正>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影响,煤炭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给煤炭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困难面前,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
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是政府建立的向外派企业和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提供劳务人员的公共服务平台。本文通过学院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高职院校对外劳务合
英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仍然有部分老师偏爱满堂灌。让学生成了英语学习的旁观者。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用“画”“唱”“演”“玩”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部分的“画”“唱”“演”“玩”都是教师花很多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好的。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放弃了这种传统的方法。随着政府对教育的大力重视,“班班通”逐渐进入越来越多的学校
一、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教参和相关的教学资料,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工夫,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联系学生实际,掌握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主动探究中轻松、顺利地领会所学的新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最后,要巧妙的设计教法。我们常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当前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成为测试一个学校的教学体系是否完善的一种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在新的形势下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关心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