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年广州市主动发现学生肺结核情况分析

来源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017—2020年广州市主动发现学生肺结核状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建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2017—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总例数,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学校分布、疾病分类、发病时间、发现方式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为健康体检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两种主动发现方式的学生肺结核检出率、分布特征和发现延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2017—2020年通过健康体检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主动发现肺结核患者分别为316例和175例,其检出率分别为29.92/10万(316/1 055 991)和135.40/10万(175/129 242),均高于同期总体学生肺结核检出率[16.76/10万(2054/12 258 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731,P<0.001;χ~2=1000.774,P<0.001)。健康体检发现病例学校类型分布为小学及以下5例(1.58%,5/316)、初中44例(13.92%,44/316)、高中157例(49.68%,157/316)和大学及以上110例(34.81%,110/316),密切接触者筛查分布为小学及以下6例(3.43%,6/175)、初中10例(5.71%,10/175)、高中61例(34.86%,61/175)和大学及以上98例(56.00%,98/175)。健康体检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病例的发现延误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4.00(10.00,55.75) d和18.00(6.00,40.00) d;发现延误率分别为31.01%(98/316)和25.71%(45/175),均低于总体学生肺结核发现延误率[40.56%(833/2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4,P<0.01;χ~2=15.708,P<0.01)。结论:采用健康体检和密切接触者筛查的学生肺结核主动发现方式检出率高、发现时间短,应积极推进和完善相关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蒙医火针、针灸、推拿配合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与推拿治疗,观察组接受蒙医火针、针灸、推拿配合蒙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82.0%(41/50),两组
基于谐衍射光学元件的负色散特性和消热差特性,设计了一种工作波段为0.4~2.5μm的宽波段光学成像系统。引入双层衍射结构,建立了双层衍射光学元件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模型,确定了衍射元件的最佳设计波长。系统采用BAF2、AL2O3、AL2O3-E、普通光学玻璃(KZFS12、SF14)设计了折衍混合5片式结构,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匹配,实现了宽波段共孔径共焦面集成。该
目的:探讨蒙医常用方剂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传统蒙药与方剂》《蒙医方剂学》(蒙文版蒙医教材)中的常用蒙医方剂,从剂型、方剂类型、用药频次、药物分类、性味、药效等角度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探讨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524首蒙医常用方剂;最常用剂型为散剂;五脏类方为主要方剂类型;高频药物依次为诃
针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在室外进行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时存在检测精度低和读数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enterNet和DeepLabv3+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ECA-Net是一种不降维的局部跨信道交互策略和自适应选择一维卷积核大小的方法,在CenterNet的主干网络引入ECA-Net轻量级注意力机制模块,加强了不同通道之间的特征联系;在DeepLabv3+的ASPP模块并行连接DAMM双注
衍射光学元件已广泛应用于光学传感、光通讯、计算成像、激光光束整形、生物医学、光学数据存储等多领域。本文首先总结归纳了基于标量衍射理论衍射光学元件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脉络,衍射光学元件的发展可分为菲涅尔波带片、全息图及相息图、二元光学元件及衍射光学元件四个阶段,针对各阶段衍射元件分别分析其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加工难度、衍射效率及在现实中应用可能性。其次对基于矢量衍射理论衍射光学元件进行概述;最后对当前衍
目的:应用运动捕捉技术采集“蒙医震脑术优化方法”的运动轨迹,总结震脑术操作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方法:邀请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蒙医科主任朝鲁门教授(简称熟练者)及1名蒙医传统疗法博士研究生(简称初学者)对25位自愿参与本项目研究的健康志愿者(简称受试者)进行“蒙医震脑术优化方法”,应用运动捕捉技术采集震脑术的运动学参数(周期、时间、频率、启震杵位移、关节角度、角速度),根据分析结果对震脑术手法的操作
文中提出一种自适应×字法识别仪表数字的算法。运用USB摄像头采集图片,进行预处理,以一定步长统计像素点,裁减出ROI即数字区域,进行字符分割,垂直倾斜校正、识别小数点,由×字得到的交点个数与位置识别数字并进行自适应。试验结果表明,对数字仪表中的数字识别准确率达到99%。
针对实际应用中识别七段码式液晶显示仪表读数时易受成像视角、光照、复杂背景和噪声等多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深度学习和传统图像处理相融合的识别方法。先采用改进的CRAFT模型检测仪表图像中的段码数字字符,得到数字中心概率图和字符连接关系图;接着对检测结果进行后处理,通过求解透视变换实现对读数区域子图和相应的数字中心概率图的方向和尺度同时校正,并通过分析光照影响来增强图像对比度;最后将后处理结果输入
针对变电站巡检过程中拍摄的圆形仪表图像偏转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的圆形指针式仪表读数矫正方法。将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采集的圆形指针式仪表图像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形态学处理等;在表盘区域内,选择相应关键点并使用五点法拟合椭圆,定位出待处理的表盘区域和表盘中心;计算表盘中心和指针中心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所获得的距离矫正指针的读数,输出指针的最终正确读数。实验结果表明,与直接用Ho
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在电力生产技术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开展图像识别技术在变电站智能巡检中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变电智能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图像识别过程与图像识别方法,然后介绍了图像识别技术在变电站智能巡检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各类图像识别方法对比分析;最后对图像识别技术在变电站智能巡检中的不足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