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岛市崂山区东韩小学在创新、创客、创业“三创”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科普创新活动,以“低起点、小步子、贵持久、课程化”为主线,以“七巧科技”训练为载体,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七巧科技》、一年一评“东韩小学科技小明星”、筹办成立东韩小学“科学院”等多种方式,在小学生中涌现一大批七巧小能手,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关键词】七巧科技 低起点 小步子 贵持久 全参与 课程化
一、低起点——揭开科普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建立创新的自信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虽然创新已成为当下最时髦的词,并且人人渴望创新,但众多的同学不了解创新,更不相信自己能够创新。记得还是班主任的我首次指导学校的“七巧科技”小组训练时,很多同学都纳闷:就是简单的七块板,能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有2000多种图案可以摆的?可在我摆出了“火箭”的图形后,没有一个同学举手能摆出,所有人都尝试以后还是没有摆出答案。这就是事实,很多同学马上都泄气了,我马上给大家鼓劲:“其实,这就是习惯思维在作怪,只要你经常参加“七巧科技”的训练,就可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赢得创新思维,……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我当时又把拼图一步一步的演示了一遍,很多同学在我还未演示完时就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结果有三四个同学很快就找到了窍门,迅速地摆出正确的图形,同学们马上变得兴高采烈,原来创新就是这么简单——动手加上动脑,孩子们的眼睛里洋溢着成功的自信。
让每个孩子自制一副“智力七巧板”,用废旧材料的硬纸板来自己动手做一套七巧板。在剪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图案形状又加深了印象,为下一步拼摆又打下了基础。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剪出的真正“智力七巧板”,课上、课下都可以玩,同学之间玩,还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低起点的“自制七巧板”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环保又经济实惠,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压力,真是一举多得。
二、小步子——学会观察,让学生拥有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小活动的设计具有层级性,前面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掌握的方法会不断地在后续活动中得以应用,前面的铺垫是学生后面“跳一跳”摘桃子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思维结构的及时优化。因此,校本课程《七巧科技》就是我向学生大量介绍七巧中的创新图和案例,让学生从中感悟发现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世界,从中发现需要解决、需要改进、需要创新的课题。
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努力实现“三跳”,即跳出课本,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要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星期天、节假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去发现,发现创新课题,设计创新的实践活动方案,成为学生必须而又非常喜欢的假期作业。2014年的科技實践活动《关注衣服碳排放 为地球妈妈减负》获得全国创新赛一等奖。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发现问题的潜能,只是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三、贵持久——学会思维,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大脑”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超越自己呢?持之以恒能坚持下去,是训练好思维、真正形成创新的大脑的关键所在。每学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班选拔8~10人为科普志愿者,每周安排一节创新思维训练课。对于每个人参加的活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做初学者“导师”,对于初学者进行指导,指导有效果时可以享受“导师”待遇,减少训练量和训练时间。而往往此时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干劲更足,训练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参与者的评价时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东韩小学科技小明星”筹办成立东韩小学“科学院”。这些举措的出台,极大调动了科普志愿者的积极性。
四、课程化——全体参与,让每个新市民子女都有亲吻科技的机会
七巧科技是一项易于普及推广的“做中学”项目。全员参与、全面普及与提高是我校七巧科技宗旨。基于我校新市民子女学生人数多的现实,在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了一节校本课程《七巧科技》外,三四年级每两周安排了一节校本课程《七巧科技》,安排相对集中孩子们也在课堂上乐此不疲。
“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尤其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责任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环境的关注,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和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育是公平的,我校要让走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崂山的还是来自全国各地,都有同等接触科技的机会和展示舞台,在每个孩子的心田中播下科普的种子,浇灌出科学思维的幼苗,打造“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办学理念,为培育出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三创活动中新市民子女科普教育的实践研究”(QJK135D364)的实践成果之一。
【关键词】七巧科技 低起点 小步子 贵持久 全参与 课程化
一、低起点——揭开科普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建立创新的自信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虽然创新已成为当下最时髦的词,并且人人渴望创新,但众多的同学不了解创新,更不相信自己能够创新。记得还是班主任的我首次指导学校的“七巧科技”小组训练时,很多同学都纳闷:就是简单的七块板,能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有2000多种图案可以摆的?可在我摆出了“火箭”的图形后,没有一个同学举手能摆出,所有人都尝试以后还是没有摆出答案。这就是事实,很多同学马上都泄气了,我马上给大家鼓劲:“其实,这就是习惯思维在作怪,只要你经常参加“七巧科技”的训练,就可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赢得创新思维,……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我当时又把拼图一步一步的演示了一遍,很多同学在我还未演示完时就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结果有三四个同学很快就找到了窍门,迅速地摆出正确的图形,同学们马上变得兴高采烈,原来创新就是这么简单——动手加上动脑,孩子们的眼睛里洋溢着成功的自信。
让每个孩子自制一副“智力七巧板”,用废旧材料的硬纸板来自己动手做一套七巧板。在剪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图案形状又加深了印象,为下一步拼摆又打下了基础。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剪出的真正“智力七巧板”,课上、课下都可以玩,同学之间玩,还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低起点的“自制七巧板”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环保又经济实惠,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压力,真是一举多得。
二、小步子——学会观察,让学生拥有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小活动的设计具有层级性,前面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掌握的方法会不断地在后续活动中得以应用,前面的铺垫是学生后面“跳一跳”摘桃子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思维结构的及时优化。因此,校本课程《七巧科技》就是我向学生大量介绍七巧中的创新图和案例,让学生从中感悟发现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世界,从中发现需要解决、需要改进、需要创新的课题。
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努力实现“三跳”,即跳出课本,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要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星期天、节假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去发现,发现创新课题,设计创新的实践活动方案,成为学生必须而又非常喜欢的假期作业。2014年的科技實践活动《关注衣服碳排放 为地球妈妈减负》获得全国创新赛一等奖。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发现问题的潜能,只是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三、贵持久——学会思维,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大脑”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超越自己呢?持之以恒能坚持下去,是训练好思维、真正形成创新的大脑的关键所在。每学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班选拔8~10人为科普志愿者,每周安排一节创新思维训练课。对于每个人参加的活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做初学者“导师”,对于初学者进行指导,指导有效果时可以享受“导师”待遇,减少训练量和训练时间。而往往此时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干劲更足,训练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参与者的评价时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东韩小学科技小明星”筹办成立东韩小学“科学院”。这些举措的出台,极大调动了科普志愿者的积极性。
四、课程化——全体参与,让每个新市民子女都有亲吻科技的机会
七巧科技是一项易于普及推广的“做中学”项目。全员参与、全面普及与提高是我校七巧科技宗旨。基于我校新市民子女学生人数多的现实,在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了一节校本课程《七巧科技》外,三四年级每两周安排了一节校本课程《七巧科技》,安排相对集中孩子们也在课堂上乐此不疲。
“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尤其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责任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环境的关注,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和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育是公平的,我校要让走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崂山的还是来自全国各地,都有同等接触科技的机会和展示舞台,在每个孩子的心田中播下科普的种子,浇灌出科学思维的幼苗,打造“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办学理念,为培育出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三创活动中新市民子女科普教育的实践研究”(QJK135D364)的实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