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初探

来源 :齐鲁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ss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进式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改革的性质、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的开创性、改革的风险性和观念更新的长期性等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邓小平摒弃“休克疗法”,选择渐进式改革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式的渐进改革与前苏联、东欧的渐进改革加以对比,突出邓小平在渐进改革实施策略上的独特性设计。从中反映了邓小平对我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及他对待外国的理论、经验、模式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改革道路和科学的实施策略,为我国改革成功奠定了基础。 Gradu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Deng Xiaoping’s internal logic of abandoning “shock therapy” and choosing gradual reform from five aspects: the nature of the reform,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reform, the pioneering of the reform, the risks of the reform and the long-term renewal of the concept. On this basis, we will contrast the gradual reform of Chinese style with the gradual reform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and highlight the unique design of Deng Xiaoping in his gradual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t reflects Deng Xiaoping’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 grasp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his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s foreign theories, experiences and models. Correct reform and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ccessful reform in our country.
其他文献
本文力图从思想史的视角来展现江泽民同志关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所包含的深刻理论内涵。从西方近代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三个角度,我们可以发
从正面看,“第三条道路”思潮有利于青年了解国外动态,培养民主务实的思想;但其负面影响却是迷惑青年模糊意识形态的区别,蛊惑青年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助长青年狭隘个人主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战略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应用,是实践“两个大局”思想的新探索,是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新模式。它把邓小平理论付诸新的
文章以散悟和漫谈的方式交待了作者的哲学心路历程,坦白了作者时下的哲学玄思断想。作者在卡尔.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迪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人心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认识历程的生动写照和思想发展的全面概括.与时俱进是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精神状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
“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之上 ,都是围绕“生产力”、“社会全面发展与全面进步”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此基础上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是邓小平农业改革与发展思想的"两个飞跃"。"两个飞跃"之间有机互动,密切关联。"两个
马克思认为 ,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质上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制度。行政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 ,对社会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乃是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从当时的文化背景看 ,实际上表达的是人类社会第二次转化。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者均不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这部手稿中论述的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有本质差别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认为:一、三种所有制虽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