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外资入股,3年前中资银行曾备受“贱卖论”的质疑。而今,势如潮水的外资套现中资银行股,则再度引发市场哗然。
抛售是商业行为?
“抛售”本身就是商业行为,但不能否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意义和作用。
刚过解禁期的瑞银,在2008年底将其所持33.78亿H股、占中国银行(03988.HK)总股本1.33%的股份悉数抛售;此后,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2亿股建行H股股份;接着,李嘉诚基金会通过美林证券配售中行20亿股。随后而至的是2009年1月13日,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抛售所持的全部中国银行108亿股,套现近23.7亿美元,最终结束了始于3年前的战略投资。
而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的阴云依然不散。当外媒传来美国运通拟于三个月后将出售解禁的工行H股时,工行立马出来辟谣:并未接到出售股份通知。当淡马锡传来何晶卸任总裁以及首次八个月内亏损390亿美元后,淡马锡手中已流通的百亿中行H股又一次成为市场的焦点。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上市银行亦将迎来外资“大非”的解禁潮。
不过,尽管港股跌幅很大,即便金融危机肆意全球,外资还是在投资中资银行过程中获利匪浅。那么,这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又获得了什么呢?
“当初,有很多人说国有银行股份被贱卖,现在回想起来,到底是贱卖了还是境外战略投资者帮助了中国的银行改制,使得中国的银行更多的向商业机构而不是向政府的派出机构转变,这方面的贡献是很明显的。”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接受《英才》采访时如是说。
在陈志武看来,“抛售”本身就是商业行为,但不能否定当初这些银行在改制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上的意义和作用。
“有这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使得中国的银行管理、管理层和内部的运作机制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他们的放贷、呆坏账这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改进,还有就是在他们的营业模式、利润结构,都发生了很多良性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几年前,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都是非常好的一种改革,使得中国的银行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总体上受损不是太多。”
下一轮危机?
就在外资银行轮番抛售中资银行不久,这些银行自身的坏消息也接踵而至。
美国银行1月16日公布,由于去年秋天收购美林公司,这位曾凭借储蓄业务而被视为美国最稳定的大银行,却出现了17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三天过后,RBS便爆出了英国企业有史以来的一笔最大亏损:受累于对荷兰银行“有毒资产”的收购,RBS还需减值高达150亿到200亿英镑,当日RBS在伦敦交易所的股价下跌70%;随后,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也宣布,去年瑞银出现了197亿瑞郎(168亿美元)的创纪录亏损。
这是否会是下一波金融海啸的前兆?
曾成功预测“次贷危机”的《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预言“金融危机将在2009年9月迎来第二波冲击。”曾成功预测“次贷危机”的他认为,此次受冲击的对象会是美国的商业银行。
届时,建立在信贷消费基础上的经济会再度恶化,而信用卡在内的资产抵押债券,其中包括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消费贷款等将成为续按揭抵押债券后的第二波破坏主力。”
虽然陈志武并不排除会在目前危机的基础之上雪上加霜,但他认为不会在本质上产生又一轮的金融危机,“因为它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
陈志武表示“信用卡危机,我觉得目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把钱撤回去,到本国去救火,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在过去三个月亏损太多,这个亏损其中包括相当多的资产缩水,包括中国的银行股份也都缩水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之下,做的自营贸易、自营交易等等,也都受到打击,所以还没有考虑到信用卡的亏损。”
中资银行怎么走?
市值约合1920亿美元的工行,相当于9个花旗银行。
与外资银行不断报亏的现象相反,中国的上市银行全部预盈,只是盈利增长的幅度稍减而已。
2月初的最新全球银行市值排名榜上,工行、建行、中行依次名列前三,而曾长期占据全球最大市值银行位置的花旗银行,早已跌出前十的行列。花旗银行目前市值约为210亿美元,和两年前相比缩水约92%。而一度与花旗银行争夺榜首位置的美国银行,目前其市值约为307亿美元。此时,市值约合1920亿美元的工行,竟相当于9个花旗银行。
这是否意味着中资银行的基本面相比较下还算可以?危机过后,是否会改变世界银行格局,而中资银行能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比那些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表面看起来会要好一些。”陈志武认为,这只是基于中国的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经过一系列呆坏账的资产剥离。
“美国、西欧的银行出现呆坏账的时候要自己去消化,要自己去想办法,从股东权益里去补。中国的国有银行过去出现呆坏账由国家来买单,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好在前几年国家通过大力投资和进行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将银行产生呆坏账的机制做了一些根本性的修理,“总体上看,最近几年中资银行产生呆坏账的速度和程度比以前好转了很多。”
但是,相比有着一二百年海外运作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来说,刚刚从国家派出机构这样的性质转移到商业性质的中国银行机构,还不具备到境外扩张的经验和能力。
陈志武认为从长远来说,中国的银行业应该主要立足于本国的市场。“有13亿人口,那么多的企业,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所以,能够把本土市场做好这应该是很不错的。”
抛售是商业行为?
“抛售”本身就是商业行为,但不能否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意义和作用。
刚过解禁期的瑞银,在2008年底将其所持33.78亿H股、占中国银行(03988.HK)总股本1.33%的股份悉数抛售;此后,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2亿股建行H股股份;接着,李嘉诚基金会通过美林证券配售中行20亿股。随后而至的是2009年1月13日,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抛售所持的全部中国银行108亿股,套现近23.7亿美元,最终结束了始于3年前的战略投资。
而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的阴云依然不散。当外媒传来美国运通拟于三个月后将出售解禁的工行H股时,工行立马出来辟谣:并未接到出售股份通知。当淡马锡传来何晶卸任总裁以及首次八个月内亏损390亿美元后,淡马锡手中已流通的百亿中行H股又一次成为市场的焦点。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上市银行亦将迎来外资“大非”的解禁潮。
不过,尽管港股跌幅很大,即便金融危机肆意全球,外资还是在投资中资银行过程中获利匪浅。那么,这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又获得了什么呢?
“当初,有很多人说国有银行股份被贱卖,现在回想起来,到底是贱卖了还是境外战略投资者帮助了中国的银行改制,使得中国的银行更多的向商业机构而不是向政府的派出机构转变,这方面的贡献是很明显的。”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接受《英才》采访时如是说。
在陈志武看来,“抛售”本身就是商业行为,但不能否定当初这些银行在改制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上的意义和作用。
“有这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使得中国的银行管理、管理层和内部的运作机制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他们的放贷、呆坏账这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改进,还有就是在他们的营业模式、利润结构,都发生了很多良性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几年前,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都是非常好的一种改革,使得中国的银行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总体上受损不是太多。”
下一轮危机?
就在外资银行轮番抛售中资银行不久,这些银行自身的坏消息也接踵而至。
美国银行1月16日公布,由于去年秋天收购美林公司,这位曾凭借储蓄业务而被视为美国最稳定的大银行,却出现了17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三天过后,RBS便爆出了英国企业有史以来的一笔最大亏损:受累于对荷兰银行“有毒资产”的收购,RBS还需减值高达150亿到200亿英镑,当日RBS在伦敦交易所的股价下跌70%;随后,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也宣布,去年瑞银出现了197亿瑞郎(168亿美元)的创纪录亏损。
这是否会是下一波金融海啸的前兆?
曾成功预测“次贷危机”的《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预言“金融危机将在2009年9月迎来第二波冲击。”曾成功预测“次贷危机”的他认为,此次受冲击的对象会是美国的商业银行。
届时,建立在信贷消费基础上的经济会再度恶化,而信用卡在内的资产抵押债券,其中包括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消费贷款等将成为续按揭抵押债券后的第二波破坏主力。”
虽然陈志武并不排除会在目前危机的基础之上雪上加霜,但他认为不会在本质上产生又一轮的金融危机,“因为它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
陈志武表示“信用卡危机,我觉得目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把钱撤回去,到本国去救火,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在过去三个月亏损太多,这个亏损其中包括相当多的资产缩水,包括中国的银行股份也都缩水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之下,做的自营贸易、自营交易等等,也都受到打击,所以还没有考虑到信用卡的亏损。”
中资银行怎么走?
市值约合1920亿美元的工行,相当于9个花旗银行。
与外资银行不断报亏的现象相反,中国的上市银行全部预盈,只是盈利增长的幅度稍减而已。
2月初的最新全球银行市值排名榜上,工行、建行、中行依次名列前三,而曾长期占据全球最大市值银行位置的花旗银行,早已跌出前十的行列。花旗银行目前市值约为210亿美元,和两年前相比缩水约92%。而一度与花旗银行争夺榜首位置的美国银行,目前其市值约为307亿美元。此时,市值约合1920亿美元的工行,竟相当于9个花旗银行。
这是否意味着中资银行的基本面相比较下还算可以?危机过后,是否会改变世界银行格局,而中资银行能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比那些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表面看起来会要好一些。”陈志武认为,这只是基于中国的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经过一系列呆坏账的资产剥离。
“美国、西欧的银行出现呆坏账的时候要自己去消化,要自己去想办法,从股东权益里去补。中国的国有银行过去出现呆坏账由国家来买单,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好在前几年国家通过大力投资和进行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将银行产生呆坏账的机制做了一些根本性的修理,“总体上看,最近几年中资银行产生呆坏账的速度和程度比以前好转了很多。”
但是,相比有着一二百年海外运作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来说,刚刚从国家派出机构这样的性质转移到商业性质的中国银行机构,还不具备到境外扩张的经验和能力。
陈志武认为从长远来说,中国的银行业应该主要立足于本国的市场。“有13亿人口,那么多的企业,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所以,能够把本土市场做好这应该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