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者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小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会得到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反思 领悟 质疑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者都是“放心地退出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与他人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时教者“适时地站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做概括总结,这样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会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反思过程,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
案例:分数化成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生:“如‘把分数化成小数’一课,在学生已经探索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后,教者让学生结合刚才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1:“我觉得我像科学家一样,能自己创造知识了。”生2:“一开始,我猜想能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数的分子有关,通过这样两个例子2/7=0.28571……2/5=0.4,我发现我的猜想是错的。可能和分母有关了,经过反复实践,我终于证实了第二个猜想,我成功了。”生3:“我列举了几个分数,通过计算、观察后,总是找不到规律,后来同桌提示我,这些分数中有些不是最简分数。最后,我终于发现规律了,还得谢谢我的同学。”生4:“我感觉数学真的很神奇,看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就能判断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们回顾克服困难的过程,寻找成功的原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他们饱含人类认识世界所经历的困惑、徘徊、惊讶、兴奋和掌握知识的自豪感。因此,不管是哪一位学生,都会产生新的收获,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成功。这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回头看一看、评一评,进行实践活动的反思,探索行为的回顾。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去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美的真谛,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他们在小结中直抒胸臆,积极的数学情感油然而生。
二、领悟实质,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刻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问题有没有解决呢?解决的时候有新知识吗?”生:“今天我们没有用新知识就解决问题了。”师:“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靠的是什么呢?”生1:“我们转化的。”生2:“我们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师:“转化的目的是什么?”生:“好算。”师:“同学们学会用旧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学科是一个逻辑结构系统,其中的每个知识点是共同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因此,小学数学不应就知识教知识,而应瞻前顾后,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复杂变简单,把未知变已知。学生在进行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之后,教者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的感性到理性的概括,这时的总结是一种攀爬,是一种提升,它把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提炼上升为数学思维方法,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
三、质疑问难,让学生的认识更全面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师:“本节课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1:“例题是说‘6/7米长的铁丝’6/7米铁丝,怎么截出来的?老师,谁会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份,再取6份呢?”生2:“对,怎么才能把1米平均分成7份呢?”教师机智地把“皮球”抛给了学生:“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生:“课本是为了说明算的道理,为什么深究?”师:“我从没考虑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他能够把学到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值得我们大家、包括我好好学习。”
最后的总结也是这节课最后的辉煌,使人真正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学生在经历探索、思考之后,观察更深刻了,经历更丰富了,思维更成熟了。他们或许还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因此,教者应把“总结”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行使总结学习的权利,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常常会有意料之外的“火花”闪烁。学生在小结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没有反思小结,人是不可能获得本质上的进步的。因此,教者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小结,让这个小插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反思 领悟 质疑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者都是“放心地退出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与他人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时教者“适时地站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做概括总结,这样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会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反思过程,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
案例:分数化成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生:“如‘把分数化成小数’一课,在学生已经探索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后,教者让学生结合刚才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1:“我觉得我像科学家一样,能自己创造知识了。”生2:“一开始,我猜想能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数的分子有关,通过这样两个例子2/7=0.28571……2/5=0.4,我发现我的猜想是错的。可能和分母有关了,经过反复实践,我终于证实了第二个猜想,我成功了。”生3:“我列举了几个分数,通过计算、观察后,总是找不到规律,后来同桌提示我,这些分数中有些不是最简分数。最后,我终于发现规律了,还得谢谢我的同学。”生4:“我感觉数学真的很神奇,看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就能判断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们回顾克服困难的过程,寻找成功的原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他们饱含人类认识世界所经历的困惑、徘徊、惊讶、兴奋和掌握知识的自豪感。因此,不管是哪一位学生,都会产生新的收获,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成功。这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回头看一看、评一评,进行实践活动的反思,探索行为的回顾。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去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美的真谛,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他们在小结中直抒胸臆,积极的数学情感油然而生。
二、领悟实质,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刻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问题有没有解决呢?解决的时候有新知识吗?”生:“今天我们没有用新知识就解决问题了。”师:“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靠的是什么呢?”生1:“我们转化的。”生2:“我们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师:“转化的目的是什么?”生:“好算。”师:“同学们学会用旧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学科是一个逻辑结构系统,其中的每个知识点是共同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因此,小学数学不应就知识教知识,而应瞻前顾后,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复杂变简单,把未知变已知。学生在进行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之后,教者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的感性到理性的概括,这时的总结是一种攀爬,是一种提升,它把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提炼上升为数学思维方法,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
三、质疑问难,让学生的认识更全面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师:“本节课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1:“例题是说‘6/7米长的铁丝’6/7米铁丝,怎么截出来的?老师,谁会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份,再取6份呢?”生2:“对,怎么才能把1米平均分成7份呢?”教师机智地把“皮球”抛给了学生:“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生:“课本是为了说明算的道理,为什么深究?”师:“我从没考虑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他能够把学到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值得我们大家、包括我好好学习。”
最后的总结也是这节课最后的辉煌,使人真正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学生在经历探索、思考之后,观察更深刻了,经历更丰富了,思维更成熟了。他们或许还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因此,教者应把“总结”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行使总结学习的权利,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常常会有意料之外的“火花”闪烁。学生在小结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没有反思小结,人是不可能获得本质上的进步的。因此,教者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小结,让这个小插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