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群体生理研究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对大豆群体生理的影响,选择垦丰16为材料,在4个密度(分别为30×10^4、33×10^4、36×10^4、39×10^4株·hm^-2)栽培条件下,测定了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单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出苗后66d株高达最高;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鼓粒期各处理光合势均达最高。结果显示:单株籽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
其他文献
大豆异黄酮由于其特定生理保健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6年进行了砂培试验,用以探索氮、磷、钾肥单因素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氮肥对大豆籽粒异黄
月内主要农事节气为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是小麦灌浆、收获,春播作物播种、田间管理和夏播作物播种的重要时期。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和干热风。主要农事活动:
针对奶牛疥癣病主要发生的季节和最适合疥癣虫发育繁殖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指出夏季牛绒毛大量脱落,皮肤表面常受阳光照射,皮温增高,应经常保持环境和皮肤的干燥状态.而秋季,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四氯乙烯(PCE)污染对大豆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CE胁迫强度的增加,大豆幼苗的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脯氨酸及谷胱甘肽(GSH)含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
大量观察发现大豆叶柄茸毛着生状态有别于叶片茸毛着生状态。根据对392份来自全国各生态区的代表性样本的观察,将叶片茸毛着生状态分为匍匐、半匍匐和斜立3类,将叶柄茸毛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