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是一个具有选拔功能的高利害考试,对高中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本文立足新高考方案,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积极探索高三复习备考的教学规律,力争使教与学有效性最大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有效性 课堂兴趣 知识与信息
一、抓住学生——打好“心理战”
市场经济的当今社会,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到巨大冲击,使得新的“读书无用论”泛起。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原来“不会学”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不愿学”,故厌学成风。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心理疏导,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认可我们的工作,认可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排遣心理郁结,才能抓住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益。不同任课教师方法不胜枚举,在此谈几点做法:
(一)树立正确学习观,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注重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学科的社会意义——学习并不只是意味着知识点的掌握,或者考试成绩、父母责罚、教师批评,更意味着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其次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特点,将多种学习动机手段结合起来,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方面的、安全感的、归属感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既然如此,可以将这些需要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有的学生成就动机强,则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多表扬和鼓励。有的学生求知欲强,则多结合日常生活验证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其实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层面上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滿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把学习当作内心求知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使学生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政治课,从而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有效性。
(二)培育浓厚纯朴的师生情感
《文心雕龙》有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人的活动不仅受理性、意志的调节,还受情感的驱使。学生对政治课是否感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体现在对教师的情感上。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师生情感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信的教师,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以至于对教师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努力做到课堂中带给学生的是微笑,是期望的眼神,是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生活中用爱的细节、爱的行动感染他们,用爱的语言激励、欣赏他们。只要真心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不知不觉地我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非常尊重我,并积极配合我的教学。“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吧。记得有一次,我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举了马与白马、黑马、水果与梨等大量事例来说。这时一位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大声地说:“包子是普遍性,菜包子、肉包子是特殊性。”这一句话一出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趁机鼓励说:“你说的很好,原来生活处处是哲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感悟到政治课的魅力,而且培养了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
(三)让课堂充满燃烧的激情
曾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介绍中国文人教书的文章,其中梁启超先生上课之情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讲处处精彩,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己’,情绪较好了‘张口大笑’,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梁公真性情,真名士也!这样的课,这样的教
师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学生渴望充满激情的教学。激情是灿烂的阳光,生命需要激情飞越,没有激情的教学,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我在讲“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框题时,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一位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说:“我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亲多病,而自己成绩不太理想,没有什么价值了。我担心自己精神会崩溃……(讲到这儿,这位同学停顿了一下),不过我会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噙着泪花对这位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且引导其他同学发表看法,给予鼓励。我说:“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斗志。我们相信你会正视现实,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上理想学校,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和同学们永远跟你在一起,努力!加油!”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喊:努力,加油!努力,加油!……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激情的课堂是一杯白开水,而融进了激情以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燃烧激情的课堂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动因之一。一个学生拥有了激情,心灵将因此而美丽;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命力、有效性之所在。
二、夯实课堂——打好“功坚战”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高中复习备考总结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点”,夯实基础知识。近年来,高考命题十分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能力考查,但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相反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考试说明》为蓝本系统梳理各考点,夯实基础,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要全面地掌握《考试说明》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试题无论怎样的变化,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第一轮复习中只能是“以本为本”,即滚雪球似地把课本滚一遍,准确地记忆和理解每个考点,真正弄清其内涵和外延,并使之能成为自己随时可调用的知识。
(二)“织网”,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美国心理学家杰罗·S·布鲁诺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检索的关键在于组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纳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那么迟早会归于遗忘。就是说,如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则将大大地增强记忆的牢固性,提高提取的效率。因此,在教完每一课、每一单元之后,我与学生共同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并将本课、本单元的知识整理成网络系统,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建立“文件夹”。仅以图表式为例。 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因为零散的知识记起来很不牢固。即使每个知识点背得很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由于信息库的知识没有连成线,处于分散状态,就会出现疏漏。如:在复习高二哲学时,如何理顺内部联系,系统化掌握知识以及内在关系,利用图表就能迎刃而解了。例
如:唯物论
(三)给“法”。近几年高考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这也是困扰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指导不力,给法不当,学生没有掌握解题技巧。现结合教学实际作以下分析。
1、提取试题有效信息。在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中,第一种能力就是解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只有准确对试题的有效信息进行解读,才能正确地调动和应用知识对试题中的现象准确描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要培养学生提取有效性信息能力,(1)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获取题中信息,既要注意试题设问直接呈现有效信息,又要注意试题材料隐蔽呈现有效信息;既要注意抓住其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语句,又不能忽视试题中往往起提示、说明作用的注释的次要信息。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对这些次要信息重视不够,容易造成有效信息的遗漏,学生答题以偏概全,答案不完整,不准确,从而导致该题丢失。(2)要注意整合材料,抓住共性,归纳和概括试题中心主旨或侧重点。高考试题所提供材料主要有文字类材料和图表类材料两种。对于文字类材料,要划分若干层次,切忌不分主次、不分条理;要将单个或多个事实归纳成若干个中心,抽象概括出其中观点,进而提取有效信息。对于图表类材料,要全面转述,归纳整理,即将图表中分类表述的问题用政治术语进行相应的陈述,转述时要把握其中的主题、逻辑层次,横比纵比,注释,做到有的放矢,完成答题任务。
2、将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联系
高考中,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题中信息的获取不全面与不准确;另一方面是知识的运用与表述不正确或不完整。而导致学生不能准确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与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这一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注意高考常见题型的特点与要求。下面以高考主观题中常见的评析题(辨析题)、限制性论述题和扩张性论述题为例分析。(1)评析题(辨析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准确理解,考生根据材料提供信息,首先找评(辨)析点,其次明确评(辨)析点的性质,把课本知识与评(辨)点建立正确联系,最后辩证、全面分析,指出合理成分并加以分析和评析,指出不合理成分并加以分析、补充、评价。注意四点:①是评析类试题不作判断,辨析类试题只能对分论点做个别判断;②是要有评、有析;③是尽量指出其思维方式缺陷,错误实质;④是科学分条,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2)扩展性论述题设问通常以“请运用××学科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等方式来表达。考生要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联系,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提取情境中的有效信息,还要善于利用情境相关信息指出来联结所学知识。如果考生不能依據材料中的信息揭示情境中隐含的知识,不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的联系,其回答就会要么空乏阐述知识,要么原样照搬教材,要么漫天撒网、不着边际。(3)限制性论述题中,命题者在注意创设情境的同时,更注重通过设问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观点转化为具体的特殊问题。如在情境中限定特定的时间、空间、主体、关系、条件等,在设问中限定考查的范围、角度、层面等。如果考生忽视材料与设问中的限定因素,就难以准确将所学知
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四)精练、重“评”
为了应对高考,运用试题强化训练、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就某些知识点或某些专题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强化训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无论是老师或学生都不可能完成所有试题,都不可能将所有热点专题拿过来强化训练,因此,需要精心选择有实用性价值的试题,即“精练”。以我之见应注意:1、在内容的筛选上要符合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可用前一年各地高考或质检试题);2、在题型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培养能力,同时要注意独创或改装,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3、练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既要注意客观题训练,又要重视主观题练习,以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应试水平。
重“评”。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讲评试卷效果较佳呢?根据多年教学做法和体会,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题怎样?讲评试卷之前要对试题进行分析,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对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的放矢。2、该题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对试题的信息有效解读,明确试题的命题意图,即高考考查四种能力之一就是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3、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联系。4、为什么这样回答才正确?如果你是命题者,你可从什么角度来答。通过讲评,让学生查缺补漏的同时,总结解题的基本套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政治科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
三、稳住课后——打好“保卫战”
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益,是保证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有效把握,是老师正确引导的结果。但有限的课堂时间,终究无法全面掌握政治课程繁多而复杂的知识内容。为了建构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知识,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复习阶段,依然得花费相当的课外时间去消化课内知识,去理解把握整体知识结构,完成知识构建。具体可采用:
(一)整理课堂笔记,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建构自己的知识树,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记忆是需要找到适当自己的记忆方法,博文强志本是学习的一大能力。
(三)用试题验证自己的学习水平。在掌握一定知识之后,完成一两道试题,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从而调整以后的学习方向。
(四)课后反馈与谈心。反馈的问题主要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能否听得懂、复习速度、板书、学生掌握的程度、存在问题等。通过反馈与谈心拉近师生距离,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涉课堂内外、老师学生、新旧知识,只有老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认真利用课外时间,温故知新,才能真正把复习这项工程完成好。
总之,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关键在落实。
参考文献
(1)《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叶诚良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4)《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编,北京师范大学
(5)《考试说明》 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有效性 课堂兴趣 知识与信息
一、抓住学生——打好“心理战”
市场经济的当今社会,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到巨大冲击,使得新的“读书无用论”泛起。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原来“不会学”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不愿学”,故厌学成风。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心理疏导,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认可我们的工作,认可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排遣心理郁结,才能抓住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益。不同任课教师方法不胜枚举,在此谈几点做法:
(一)树立正确学习观,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注重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学科的社会意义——学习并不只是意味着知识点的掌握,或者考试成绩、父母责罚、教师批评,更意味着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其次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特点,将多种学习动机手段结合起来,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方面的、安全感的、归属感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既然如此,可以将这些需要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有的学生成就动机强,则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多表扬和鼓励。有的学生求知欲强,则多结合日常生活验证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其实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层面上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滿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把学习当作内心求知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使学生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政治课,从而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有效性。
(二)培育浓厚纯朴的师生情感
《文心雕龙》有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人的活动不仅受理性、意志的调节,还受情感的驱使。学生对政治课是否感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体现在对教师的情感上。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师生情感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信的教师,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以至于对教师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努力做到课堂中带给学生的是微笑,是期望的眼神,是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生活中用爱的细节、爱的行动感染他们,用爱的语言激励、欣赏他们。只要真心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不知不觉地我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非常尊重我,并积极配合我的教学。“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吧。记得有一次,我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举了马与白马、黑马、水果与梨等大量事例来说。这时一位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大声地说:“包子是普遍性,菜包子、肉包子是特殊性。”这一句话一出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趁机鼓励说:“你说的很好,原来生活处处是哲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感悟到政治课的魅力,而且培养了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
(三)让课堂充满燃烧的激情
曾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介绍中国文人教书的文章,其中梁启超先生上课之情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讲处处精彩,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己’,情绪较好了‘张口大笑’,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梁公真性情,真名士也!这样的课,这样的教
师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学生渴望充满激情的教学。激情是灿烂的阳光,生命需要激情飞越,没有激情的教学,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我在讲“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框题时,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一位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说:“我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亲多病,而自己成绩不太理想,没有什么价值了。我担心自己精神会崩溃……(讲到这儿,这位同学停顿了一下),不过我会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噙着泪花对这位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且引导其他同学发表看法,给予鼓励。我说:“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斗志。我们相信你会正视现实,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上理想学校,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和同学们永远跟你在一起,努力!加油!”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喊:努力,加油!努力,加油!……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激情的课堂是一杯白开水,而融进了激情以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燃烧激情的课堂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动因之一。一个学生拥有了激情,心灵将因此而美丽;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命力、有效性之所在。
二、夯实课堂——打好“功坚战”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高中复习备考总结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点”,夯实基础知识。近年来,高考命题十分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能力考查,但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相反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考试说明》为蓝本系统梳理各考点,夯实基础,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要全面地掌握《考试说明》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试题无论怎样的变化,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第一轮复习中只能是“以本为本”,即滚雪球似地把课本滚一遍,准确地记忆和理解每个考点,真正弄清其内涵和外延,并使之能成为自己随时可调用的知识。
(二)“织网”,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美国心理学家杰罗·S·布鲁诺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检索的关键在于组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纳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那么迟早会归于遗忘。就是说,如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则将大大地增强记忆的牢固性,提高提取的效率。因此,在教完每一课、每一单元之后,我与学生共同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并将本课、本单元的知识整理成网络系统,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建立“文件夹”。仅以图表式为例。 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因为零散的知识记起来很不牢固。即使每个知识点背得很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由于信息库的知识没有连成线,处于分散状态,就会出现疏漏。如:在复习高二哲学时,如何理顺内部联系,系统化掌握知识以及内在关系,利用图表就能迎刃而解了。例
如:唯物论
(三)给“法”。近几年高考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这也是困扰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指导不力,给法不当,学生没有掌握解题技巧。现结合教学实际作以下分析。
1、提取试题有效信息。在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中,第一种能力就是解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只有准确对试题的有效信息进行解读,才能正确地调动和应用知识对试题中的现象准确描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要培养学生提取有效性信息能力,(1)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获取题中信息,既要注意试题设问直接呈现有效信息,又要注意试题材料隐蔽呈现有效信息;既要注意抓住其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语句,又不能忽视试题中往往起提示、说明作用的注释的次要信息。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对这些次要信息重视不够,容易造成有效信息的遗漏,学生答题以偏概全,答案不完整,不准确,从而导致该题丢失。(2)要注意整合材料,抓住共性,归纳和概括试题中心主旨或侧重点。高考试题所提供材料主要有文字类材料和图表类材料两种。对于文字类材料,要划分若干层次,切忌不分主次、不分条理;要将单个或多个事实归纳成若干个中心,抽象概括出其中观点,进而提取有效信息。对于图表类材料,要全面转述,归纳整理,即将图表中分类表述的问题用政治术语进行相应的陈述,转述时要把握其中的主题、逻辑层次,横比纵比,注释,做到有的放矢,完成答题任务。
2、将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联系
高考中,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题中信息的获取不全面与不准确;另一方面是知识的运用与表述不正确或不完整。而导致学生不能准确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与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这一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注意高考常见题型的特点与要求。下面以高考主观题中常见的评析题(辨析题)、限制性论述题和扩张性论述题为例分析。(1)评析题(辨析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准确理解,考生根据材料提供信息,首先找评(辨)析点,其次明确评(辨)析点的性质,把课本知识与评(辨)点建立正确联系,最后辩证、全面分析,指出合理成分并加以分析和评析,指出不合理成分并加以分析、补充、评价。注意四点:①是评析类试题不作判断,辨析类试题只能对分论点做个别判断;②是要有评、有析;③是尽量指出其思维方式缺陷,错误实质;④是科学分条,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2)扩展性论述题设问通常以“请运用××学科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等方式来表达。考生要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联系,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提取情境中的有效信息,还要善于利用情境相关信息指出来联结所学知识。如果考生不能依據材料中的信息揭示情境中隐含的知识,不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的联系,其回答就会要么空乏阐述知识,要么原样照搬教材,要么漫天撒网、不着边际。(3)限制性论述题中,命题者在注意创设情境的同时,更注重通过设问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观点转化为具体的特殊问题。如在情境中限定特定的时间、空间、主体、关系、条件等,在设问中限定考查的范围、角度、层面等。如果考生忽视材料与设问中的限定因素,就难以准确将所学知
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四)精练、重“评”
为了应对高考,运用试题强化训练、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就某些知识点或某些专题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强化训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无论是老师或学生都不可能完成所有试题,都不可能将所有热点专题拿过来强化训练,因此,需要精心选择有实用性价值的试题,即“精练”。以我之见应注意:1、在内容的筛选上要符合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可用前一年各地高考或质检试题);2、在题型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培养能力,同时要注意独创或改装,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3、练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既要注意客观题训练,又要重视主观题练习,以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应试水平。
重“评”。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讲评试卷效果较佳呢?根据多年教学做法和体会,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题怎样?讲评试卷之前要对试题进行分析,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对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的放矢。2、该题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对试题的信息有效解读,明确试题的命题意图,即高考考查四种能力之一就是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3、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联系。4、为什么这样回答才正确?如果你是命题者,你可从什么角度来答。通过讲评,让学生查缺补漏的同时,总结解题的基本套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政治科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
三、稳住课后——打好“保卫战”
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益,是保证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有效把握,是老师正确引导的结果。但有限的课堂时间,终究无法全面掌握政治课程繁多而复杂的知识内容。为了建构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知识,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复习阶段,依然得花费相当的课外时间去消化课内知识,去理解把握整体知识结构,完成知识构建。具体可采用:
(一)整理课堂笔记,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建构自己的知识树,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记忆是需要找到适当自己的记忆方法,博文强志本是学习的一大能力。
(三)用试题验证自己的学习水平。在掌握一定知识之后,完成一两道试题,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从而调整以后的学习方向。
(四)课后反馈与谈心。反馈的问题主要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能否听得懂、复习速度、板书、学生掌握的程度、存在问题等。通过反馈与谈心拉近师生距离,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涉课堂内外、老师学生、新旧知识,只有老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认真利用课外时间,温故知新,才能真正把复习这项工程完成好。
总之,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关键在落实。
参考文献
(1)《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叶诚良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4)《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编,北京师范大学
(5)《考试说明》 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