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复出的杨致远没有力挽狂澜的胆识,错失了Web2.0浪潮之后的雅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当年美国在线墨守成规的衰落命运
微软针对雅虎的收购报价,勾起了人们对于这个昔日网络传奇公司的所有回忆,因为在互联网日益创新的今天,门户概念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陈年旧事。
无论是446亿美金还是更让人出乎意料的竞购价格,人们对于微软收购雅虎的最终结果开始显得有些麻木,因为至目前为止,除了微软之外,还没有出现第二家竞购者——竞购似乎演变成了微软的独角戏。这也让那些期待着欣赏一场“世纪大拍卖”的凑热闹的人们有些兴趣索然。
或许默多克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微软的富有让人无法与之为敌。但微软CEO鲍尔默的话却表述了目前互联网领域的真实情景:“目前在线广告业务全都是Google,Google,Google。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引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众所周知,微软提出收购雅虎的潜在根源,在于对抗已经占据网络搜索市场龙头地位、市值最高时达2000亿美金的Google。而这一场交易更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不仅是一个曾经被视为网络业霸主的归宿,更多的收获是通过两家企业之间的对决,窥视到互联网未来的技术方向。
如今,人们已经默许地认为Google和微软代表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确,两大巨头企业也一直在寻找新兴的网络模式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以期给他们现有的核心业务带来帮助。但微软如果想在网络搜索市场有所作为,雅虎仍然是绕不过去的对手。
事实证明,巨大的商业并购案例的成功需要新商业模式的真正创新。
时间回到2000年1月10日,当美国从睡梦中醒来时,关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并购的消息已经到处都有了,1650亿美元也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司并购案。
当时的美国《商业周刊》感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看见了领先其他人的机会,而这次机会要让其他公司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追赶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但主导这一场世纪交易的美国在线CEO史蒂夫·凯斯显然不是新经济的关键人物,他保守地认为网络经济不会持续地永远热下去,因此选择了传统经济实体的时代华纳。
历史总是会惊人的相似。长久以来关注雅虎盛衰的人们已经感觉到,如果复出的杨致远没有大胆创新的举措,错失了Web2.0浪潮之后的雅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当年美国在线墨守成规的衰落命运。
鲍尔默对此表示:“在这一行业领域,我认为大公司要么前进,要么只会丧失其固有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我从根本上认为,从来都不存在一个所谓‘从事同一行业100年不变,永远不必拓宽你的业务领域’的选项。”
让人乐观的是,雅虎内部的员工仍然保持着自信。一位员工在接受邮件采访时写道:“我们在互联网上有比微软更好的品牌和更多的用户;雅虎更了解互联网,依然有很好的人才。”
员工所信赖的“酋长”杨致远仍然掌控着雅虎未来的命运,但愿这一次,他可以力挽狂澜,带领自己创建的公司独立渡过难关。
2007年互联网三大公司的市场数据
谁是真正买家?
微软在硅谷的办公室距离位于桑尼维尔的雅虎总部,仅仅需要不到10分钟的路程。这是硅谷的两家邻居企业,而关于他们之间的并购新闻却在一夜间通过网络传递到了全球的每一角落。
今年2月初,微软公布了收购雅虎的方案,计划以每股31美元收购雅虎的普通股,交易总价值约为446亿美元。雅虎的股东可以选择获得现金或固定数量的微软普通股。
这是微软迄今为止最大的收购案例。而在此之前,微软公司最大的交易也发生于在线广告领域:微软去年以60亿美元收购了aQuantive公司。
微软公布了446亿美元收购方案的十天之后,雅虎方面宣布拒绝微软的收购,理由是董事会认为微软的出价“明显低估”了雅虎的价值。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Google以及时代华纳相继卷入收购雅虎的传闻;兼并专家给Google提出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竞购雅虎20%的股份,以打乱微软的收购雅虎计划。
但无论如何,Google无法直接同微软竞购,因为Google和雅虎在互联网搜索和广告市场占据了太多份额,双方的任何交易都很难通过监管部门审查。
有意思的是,雅虎总部的员工对于新闻集团收购雅虎比较认可。
但默多克3月11日正式表态,不会介入微软和雅虎的收购和反收购之战,“我们不会与微软为敌,他们的资金要比我们雄厚得多。”
另一个竞购者时代华纳与雅虎之间的接触并没有中断。
其实早在2005年底,雅虎就已经与时代华纳谈判关于收购旗下美国在线 (AOL)的股份,当时参与竞购的包括Google、微软等巨头,最终时代华纳选择了成长快速的Google。
据透露,时代华纳CEO杰弗里·比克斯和雅虎CEO杨致远在今年3月初进行了谈判,双方希望,雅虎与AOL的合并将打造一座新的网络广告航母。
比克斯对外表示,时代华纳可能会考虑收购雅虎的交易,以进一步增强AOL的实力。
比克斯向投资者解释,如果微软成功地收购了雅虎,这一交易对时代华纳和AOL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微软对雅虎的看好证明了AOL的Platform “A广告模式”的价值;不利的一面是,微软收购雅虎将使时代华纳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截至目前,雅虎方面虽然已经发布新闻稿,公开拒绝了微软的收购报价,但并没有正式向微软提交拒绝通知。因此,微软平台和服务部门总裁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仍然认为,“我们提出的报价公平合理。我们希望与雅虎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和员工就两家公司合并的价值及其战略和经济利益展开建设性的对话。”
凯文·约翰逊道出了微软收购雅虎的最终目的,“微软与雅虎合并之后,将是网络广告市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为广告客户在一家垄断性厂商之外提供一个更可靠的选择。”显然,“垄断性厂商”指的就是目前市值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的Google。
美国《财富》杂志评论文章指出,微软成功收购雅虎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毕竟该公司提交了超过40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而且没有其它竞购者介入。
类似于新闻集团、Google以及时代华纳等虚拟竞购对手的介入,只能让雅虎在与微软的谈判中迫使后者抬高收购价格,并且保证雅虎自身的独立性。
雅虎的未来
尽管陷入被收购的漩涡,雅虎在美国市场仍然是互联网领域的一面旗帜。
“雅虎依然是互联网的标志性企业,雅虎的邮件、雅虎通(Messenger)、新闻、财经以及Answers、Flickr、地图/Local等服务还被广泛使用。”在雅虎总部工作近4年的一名华人工程师孙易(化名)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但根据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Google在美国网络搜索市场占据了56.3%的份额,雅虎占有的市场份额为17.9%,微软则只有13.8%——雅虎、微软难以撼动Google的强势地位。
身处硅谷的孙易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表示,“雅虎在互联网第一的地位已被Google所取代,而且还面临众多热门的社区型网站的挑战。”
由于面临以Google为代表、颇受资本市场欢迎的垂直搜索类型网站的蚕食,以及包括Myspace、Facebook等新兴社区类网站的激烈竞争压力,雅虎的增长并不乐观,其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已连续5个季度下滑。
两年前,当时担任雅虎首席财务官、现任雅虎新总裁的苏珊·德克(Susan Decker)就公开直言,她不认为雅虎短期内能在搜索竞技赛中击败龙头Google。她坦言,“我们若能保住市场占有率,就可以拍手称庆了。”事实证明,苏珊·德克的判断是正确的。
雅虎在2007年主要任务是改组。公司的内部架构主要调整:广告(network)、阅听群众(audience)、技术(platform Engineering)以及其他支持部门——其中阅听群众(audience)业务包含搜索、媒体、社区与通讯等直接针对消费者的服务。
熟悉雅虎内部建制的知情人士指出,雅虎2007年并做出没有重大调整。
而苏珊·德克在2007年主要掌管雅虎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广告系统——推出令客户满意的新版广告平台“巴拿马”(Panama),以提升雅虎的广告效能及营收。
雅虎200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为17.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80亿美元增长12%,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搜索广告系统的改善。但杨致远表示,尽管很欣喜地看到了增长变化,公司已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步,但未来仍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不过让投资人乐观的是,在雅虎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中,公司的显示广告的收入增长了大约20%,搜索广告收入增长了30%。
在与投资者进行的沟通中,雅虎公司反复重申杨致远在2007年10月份所订立的三个主要目标:一、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互联网起点;二、成为大多数广告客户的“必须购买”;三、成为开发人员的公开技术平台。
杨致远做出解释,未来雅虎的模式将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起点是指雅虎未来关注的重点是电子邮件、体育和新闻网站。雅虎的广告战略包括,公司将同其它公司签署更多的广告合作协议,向其它网站销售广告,而削减收购在线广告公司的交易,雅虎的技术平台战略包括,让其它公司在雅虎网页上植入应用软件。
因此,雅虎方面表示,2008年将继续向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投资,并且将把重点放在前台、雅虎邮件和移动服务方面。
根据雅虎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Y!OS(雅虎开放战略)和APEX(开放的可用于第三方的广告系统平台)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其中Y!OS指的是雅虎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给用户,开发者和第三方网站,他们可以访问和使用雅虎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以其形成一个开放的,可自我发展的,可持续的系统。这也是雅虎为了应对Myspace、Facebook等社区类网站的有力武器之一。
苏珊·德克表示,雅虎致力于建立新的、创新的系统。她说:“我们正日渐从追赶模式演变为真正与众不同的模式。”2007年6月份,前执行副总裁德克接替特里·塞梅尔出任公司总裁,被认为是塞梅尔的内定接班人
对于雅虎的未来发展,孙易的期望或许代表着许多雅虎内部员工的观点——“期望公司管理层能更好把握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制定和执行更有效的措施以其发挥自己的优势,甚至改变游戏规则以保持公司领先地位,重新赢得用户和投资人的信心。”
微软针对雅虎的收购报价,勾起了人们对于这个昔日网络传奇公司的所有回忆,因为在互联网日益创新的今天,门户概念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陈年旧事。
无论是446亿美金还是更让人出乎意料的竞购价格,人们对于微软收购雅虎的最终结果开始显得有些麻木,因为至目前为止,除了微软之外,还没有出现第二家竞购者——竞购似乎演变成了微软的独角戏。这也让那些期待着欣赏一场“世纪大拍卖”的凑热闹的人们有些兴趣索然。
或许默多克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微软的富有让人无法与之为敌。但微软CEO鲍尔默的话却表述了目前互联网领域的真实情景:“目前在线广告业务全都是Google,Google,Google。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引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众所周知,微软提出收购雅虎的潜在根源,在于对抗已经占据网络搜索市场龙头地位、市值最高时达2000亿美金的Google。而这一场交易更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不仅是一个曾经被视为网络业霸主的归宿,更多的收获是通过两家企业之间的对决,窥视到互联网未来的技术方向。
如今,人们已经默许地认为Google和微软代表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确,两大巨头企业也一直在寻找新兴的网络模式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以期给他们现有的核心业务带来帮助。但微软如果想在网络搜索市场有所作为,雅虎仍然是绕不过去的对手。
事实证明,巨大的商业并购案例的成功需要新商业模式的真正创新。
时间回到2000年1月10日,当美国从睡梦中醒来时,关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并购的消息已经到处都有了,1650亿美元也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司并购案。
当时的美国《商业周刊》感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看见了领先其他人的机会,而这次机会要让其他公司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追赶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但主导这一场世纪交易的美国在线CEO史蒂夫·凯斯显然不是新经济的关键人物,他保守地认为网络经济不会持续地永远热下去,因此选择了传统经济实体的时代华纳。
历史总是会惊人的相似。长久以来关注雅虎盛衰的人们已经感觉到,如果复出的杨致远没有大胆创新的举措,错失了Web2.0浪潮之后的雅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当年美国在线墨守成规的衰落命运。
鲍尔默对此表示:“在这一行业领域,我认为大公司要么前进,要么只会丧失其固有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我从根本上认为,从来都不存在一个所谓‘从事同一行业100年不变,永远不必拓宽你的业务领域’的选项。”
让人乐观的是,雅虎内部的员工仍然保持着自信。一位员工在接受邮件采访时写道:“我们在互联网上有比微软更好的品牌和更多的用户;雅虎更了解互联网,依然有很好的人才。”
员工所信赖的“酋长”杨致远仍然掌控着雅虎未来的命运,但愿这一次,他可以力挽狂澜,带领自己创建的公司独立渡过难关。
2007年互联网三大公司的市场数据
谁是真正买家?
微软在硅谷的办公室距离位于桑尼维尔的雅虎总部,仅仅需要不到10分钟的路程。这是硅谷的两家邻居企业,而关于他们之间的并购新闻却在一夜间通过网络传递到了全球的每一角落。
今年2月初,微软公布了收购雅虎的方案,计划以每股31美元收购雅虎的普通股,交易总价值约为446亿美元。雅虎的股东可以选择获得现金或固定数量的微软普通股。
这是微软迄今为止最大的收购案例。而在此之前,微软公司最大的交易也发生于在线广告领域:微软去年以60亿美元收购了aQuantive公司。
微软公布了446亿美元收购方案的十天之后,雅虎方面宣布拒绝微软的收购,理由是董事会认为微软的出价“明显低估”了雅虎的价值。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Google以及时代华纳相继卷入收购雅虎的传闻;兼并专家给Google提出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竞购雅虎20%的股份,以打乱微软的收购雅虎计划。
但无论如何,Google无法直接同微软竞购,因为Google和雅虎在互联网搜索和广告市场占据了太多份额,双方的任何交易都很难通过监管部门审查。
有意思的是,雅虎总部的员工对于新闻集团收购雅虎比较认可。
但默多克3月11日正式表态,不会介入微软和雅虎的收购和反收购之战,“我们不会与微软为敌,他们的资金要比我们雄厚得多。”
另一个竞购者时代华纳与雅虎之间的接触并没有中断。
其实早在2005年底,雅虎就已经与时代华纳谈判关于收购旗下美国在线 (AOL)的股份,当时参与竞购的包括Google、微软等巨头,最终时代华纳选择了成长快速的Google。
据透露,时代华纳CEO杰弗里·比克斯和雅虎CEO杨致远在今年3月初进行了谈判,双方希望,雅虎与AOL的合并将打造一座新的网络广告航母。
比克斯对外表示,时代华纳可能会考虑收购雅虎的交易,以进一步增强AOL的实力。
比克斯向投资者解释,如果微软成功地收购了雅虎,这一交易对时代华纳和AOL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微软对雅虎的看好证明了AOL的Platform “A广告模式”的价值;不利的一面是,微软收购雅虎将使时代华纳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截至目前,雅虎方面虽然已经发布新闻稿,公开拒绝了微软的收购报价,但并没有正式向微软提交拒绝通知。因此,微软平台和服务部门总裁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仍然认为,“我们提出的报价公平合理。我们希望与雅虎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和员工就两家公司合并的价值及其战略和经济利益展开建设性的对话。”
凯文·约翰逊道出了微软收购雅虎的最终目的,“微软与雅虎合并之后,将是网络广告市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为广告客户在一家垄断性厂商之外提供一个更可靠的选择。”显然,“垄断性厂商”指的就是目前市值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的Google。
美国《财富》杂志评论文章指出,微软成功收购雅虎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毕竟该公司提交了超过40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而且没有其它竞购者介入。
类似于新闻集团、Google以及时代华纳等虚拟竞购对手的介入,只能让雅虎在与微软的谈判中迫使后者抬高收购价格,并且保证雅虎自身的独立性。
雅虎的未来
尽管陷入被收购的漩涡,雅虎在美国市场仍然是互联网领域的一面旗帜。
“雅虎依然是互联网的标志性企业,雅虎的邮件、雅虎通(Messenger)、新闻、财经以及Answers、Flickr、地图/Local等服务还被广泛使用。”在雅虎总部工作近4年的一名华人工程师孙易(化名)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但根据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Google在美国网络搜索市场占据了56.3%的份额,雅虎占有的市场份额为17.9%,微软则只有13.8%——雅虎、微软难以撼动Google的强势地位。
身处硅谷的孙易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表示,“雅虎在互联网第一的地位已被Google所取代,而且还面临众多热门的社区型网站的挑战。”
由于面临以Google为代表、颇受资本市场欢迎的垂直搜索类型网站的蚕食,以及包括Myspace、Facebook等新兴社区类网站的激烈竞争压力,雅虎的增长并不乐观,其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已连续5个季度下滑。
两年前,当时担任雅虎首席财务官、现任雅虎新总裁的苏珊·德克(Susan Decker)就公开直言,她不认为雅虎短期内能在搜索竞技赛中击败龙头Google。她坦言,“我们若能保住市场占有率,就可以拍手称庆了。”事实证明,苏珊·德克的判断是正确的。
雅虎在2007年主要任务是改组。公司的内部架构主要调整:广告(network)、阅听群众(audience)、技术(platform Engineering)以及其他支持部门——其中阅听群众(audience)业务包含搜索、媒体、社区与通讯等直接针对消费者的服务。
熟悉雅虎内部建制的知情人士指出,雅虎2007年并做出没有重大调整。
而苏珊·德克在2007年主要掌管雅虎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广告系统——推出令客户满意的新版广告平台“巴拿马”(Panama),以提升雅虎的广告效能及营收。
雅虎200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为17.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80亿美元增长12%,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搜索广告系统的改善。但杨致远表示,尽管很欣喜地看到了增长变化,公司已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步,但未来仍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不过让投资人乐观的是,在雅虎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中,公司的显示广告的收入增长了大约20%,搜索广告收入增长了30%。
在与投资者进行的沟通中,雅虎公司反复重申杨致远在2007年10月份所订立的三个主要目标:一、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互联网起点;二、成为大多数广告客户的“必须购买”;三、成为开发人员的公开技术平台。
杨致远做出解释,未来雅虎的模式将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起点是指雅虎未来关注的重点是电子邮件、体育和新闻网站。雅虎的广告战略包括,公司将同其它公司签署更多的广告合作协议,向其它网站销售广告,而削减收购在线广告公司的交易,雅虎的技术平台战略包括,让其它公司在雅虎网页上植入应用软件。
因此,雅虎方面表示,2008年将继续向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投资,并且将把重点放在前台、雅虎邮件和移动服务方面。
根据雅虎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Y!OS(雅虎开放战略)和APEX(开放的可用于第三方的广告系统平台)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其中Y!OS指的是雅虎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给用户,开发者和第三方网站,他们可以访问和使用雅虎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以其形成一个开放的,可自我发展的,可持续的系统。这也是雅虎为了应对Myspace、Facebook等社区类网站的有力武器之一。
苏珊·德克表示,雅虎致力于建立新的、创新的系统。她说:“我们正日渐从追赶模式演变为真正与众不同的模式。”2007年6月份,前执行副总裁德克接替特里·塞梅尔出任公司总裁,被认为是塞梅尔的内定接班人
对于雅虎的未来发展,孙易的期望或许代表着许多雅虎内部员工的观点——“期望公司管理层能更好把握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制定和执行更有效的措施以其发挥自己的优势,甚至改变游戏规则以保持公司领先地位,重新赢得用户和投资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