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便是探索出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马赫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由于不少语文教师过多地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和“标准理论”的研究,在冲破凯洛夫“组、复、新、巩、布”模式之后无所适从,课堂教学盲目化、自由化。对课堂缺乏通盘考虑,导致课堂结构松散,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的艺术性是附丽于教学的科学性的,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内部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只有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才能实现依靠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只有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才能在开放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学生,也为了语文,我们需要重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并不难,但重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要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去尝试。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 语文课需要教学内容的开放
  
  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区别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运用主要靠实践,实践又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形成技能,养成习惯。现在的问题是,语文课本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系统,学生除了读课本以外便很少接触其他文字材料,教师除了教课本外也很少补充新的信息,学生只能在练习册上练拳脚,教师也只能在烦琐分析上显能耐。这样做,使得学生孤陋寡闻,语言运用能力极其低下。如果去调查语文水平高的学生,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因为,语言运用的能力是靠学习主体通过语言实践练出来的,而不是靠烦琐的分析听出来的,传统的多读多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法宝。因此,教学内容的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上好“扩读课”无疑是最有效的对教学内容的开放。笔者做过这样的初步尝试,就是在教某一篇教读课文时,就围绕教学目标,再给学生扩读一两篇文章,并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转化学生自身的能力。扩读课按扩大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针对训练重点进行的扩读。如教读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为此,就扩展阅读贾平凹的《我的老师》,这类阅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训练重点的理解。(二)学习节选,扩读全文。学了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就扩读《骆驼祥子》,把课文作为开启长篇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阅读名著的大门。(三)学习短文,扩读集子。如学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扩读《安徒生童话作品选》,学了契诃夫的《变色龙》,扩读《契诃夫小说选》。要求学生从中自选一两篇典范作品进行精读,其余篇目学生根据兴趣课外自读,这类阅读能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
  
  二、 语文课需要教学空间的开放
  
  现在的教学空间狭窄封闭,教室成了学生唯一的空间,特别住校生,基本上是教室——寝室——食堂——厕所四点一线。这狭窄封闭的空间,仿佛让学生成了离开水的鱼儿。既然无源头活水,他们只能被渴死、困死,哪里还谈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呢!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要重视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该像导演、像领航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迈向社会,让孩子们到大自然去寻找精神食粮,以便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的材料,提高分析能力。所以图书馆、体育场、娱乐场所、农贸市场、风景名胜地、各种标牌广告等,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真所谓“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可借课外阅读、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专题交流会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弘博大的胸怀。
  
  三、 语文课需要训练手段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传统的训练,大多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此外便是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册。训练手段单一,训练形式僵化,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寡淡。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应是教师探索的方向。笔者认为,可以紧扣课堂,抓住课文,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作演讲,天天训练“说”的能力。还可利用各种机会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小小说、童话、寓言、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精美日记展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这样就将常规的课堂教学跟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在多次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使学生树立起大语文观。
  
  四、 语文课需要教学方法的开放
  
  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尝试教学法、自主参与教学法等等。教师要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综合多家之法,拿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不断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很多教师也许有这样的体验,为什么有时用了专家的方法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其根本的原因是,大凡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总是随着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凡是想在语文教学上有所成就的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吸取本学科的先进的科研成果,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让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变化,不必被一种教学方法束缚。当然,这“变”得有依据,这“变”的依据,便看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一定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给学生“点金之术”“渔猎之技”。要能扣住课文,抓住课堂,将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凭这个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课内既得法,又得益,进而在课外得益,彻底走出烦琐分析的泥潭。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生究竟有什么样的收获,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去播种,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鱼是笨教,授之以渔才是巧教。
  而就教学手段而言,更应该是“语言 普通教具 现代媒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信息辐射教学,用多媒体做助手,增大课堂的容量;让现代化技术走进课堂,让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优良习惯。教师不能故步自封,拒绝高效而有用的东西,还是带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就去上课。
  总之,重建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发散的、开放的、主动的,内容和条理清楚的。同时,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过程应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为新模式所要求的许多能力学生并不具备,或水平较低,学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要想从习惯中走出来并非易事,老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乐清市虹桥镇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基于局部弱式和强式配点相结合的无网格弱-强式法(meshfree weak-strong method,MWS)求解中厚板问题.MWS法对问题域使用整体离散节点表征和强形式配点法进行计算,在自然边界条件上
现在的互联网是建立在IPv4协议基础上的,经过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以IPv4协议为核心的互联网以其简单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目前的安全设备厂商基本陷于一个困境中——没有革命性的技术出现:而且,太多厂商的加入,使得市场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近日凹凸网络科技销售副总裁王平在接受采访时认为。
本刊讯 2006年12月19日~20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在北京举行。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国际电联标准局局长赵厚
提出一类并行的半光滑Newton-Krylov-Schwarz算法来解决互补问题.利用半光滑函数,通过解大规模稀疏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此类优化问题的数值解.计算结果表明此算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