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阳明的心学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将知行合一,最后在知识与实践的引导下做到此心具足,不假外求。把它与中学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图,用“心”将读到的图中知识内化;再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最后在知行合一中养成“此心具足,不假外求”的强大内心世界和良好的美术修养以及爱好。
关键词:知行合一 绘画 心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与学习中都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惑与不解,人们的心理也渐渐在健康边缘徘徊。所以,现今社会人的心理问题受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校也把心理课程定为学校的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但是这些心理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平面化。故笔者试着将王阳明实行合一的心学理论与美术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画作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从“画”入手走进学生心里,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画作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进而了解画家,并能运用画作进行自我修复与治疗;通过画画来释放自己、表达自己、展示自我,彰显自我个性,在画画中找到自信。
一、阳明先生的“知”
1.欲求知先问心
阳明心学的基础就是问心,问心就是让人心如明镜。那么在美术上怎么做到心如明镜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画作本身所蕴含的信息内容和画作背后所隐含的知识。有了以上的认知,我们就可以用“心”来欣赏画作,了解画家。如《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我们往往从色调方面去欣赏梵高的这一幅作品,分析色调进而分析梵高,感受梵高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总结出画画不单单是单纯的画光与色还要在画的时候表现自己的想法,那么这堂课就完成了。这堂课把美术的知识点都讲到了,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的课了。那么我们在这个时候能不能进一步走进我们心灵的更深处,想象为辛苦忙碌一整天的自己准备的夜间露天咖啡馆,让心灵在这幅画作中放放假,喝一杯饮料感受一下悠闲,与知心的朋友聊聊天,谈谈学习生活中的艰难困惑。当经历过这份惬意以后,学生不仅仅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得到短暂的歇息,还可以进一步走进梵高,感受梵高当时作画的心理,理解梵高的精神世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理解梵高。
2.由心而感悟
阳明先生的“知”是写意的,它犹如一幅巨大的中国画作品需要人们去欣赏去感悟,在欣赏感悟中让学生实现自我升华。在美术课上讲中国画时,往往会讲一个意境。意境在哪里?意境就在阳明先生所谓的“心”里。明阳先生曾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所谓不动就是让我们在欣赏画作是要放空杂念,用“心”去感受画者所表现的情与景,以及在情与景高度融合以后所表现的意境。如,我们可以在山水画中找到画家寄情山水的肆意洒脱和开阔的胸襟,在花鸟画中找到梅兰竹菊的气度和君子之风,还可以在人物画中找到古人的礼义谦恭。通过理解和学习中国画使学生在山水画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所带给我们的烦闷之情,拥有开阔的心胸;在花鸟画中与谦谦君子进行交流,学会戒骄戒躁、泰然处之;在人物画中对比古人,以他们之形神修正自身。在以画为媒,穿越时空的对话中通过画者的意境逐渐修正自己的心理状态。
二、阳明先生的“行”
王阳明的“行”自然要落实到美术的绘画中。绘画是人们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人们可以运用绘画,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象征性或具体地展现在图画当中,以作为一种陈述、回顾与整理。同时,在自由挥洒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打发、宣泄与成就。国外人们把绘画疗法称为技艺疗法。它类似音乐疗法和读书疗法,对儿童和成人都有所帮助。著名的教育家迪斯佛赫说:“儿童画1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所获得的收益还多。”
1. 知心画心
所谓知心画心,就是明白、了解自己的心,由心而动,把自己的心理给画出来。那么就需要用到绘画心理。绘画心理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打开心灵,使绘画者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真实的自己。人们通过你涂的是什么颜色、用了怎样的画法、画了一些怎样的事物、你把事物都画在了图中的哪些位置等细节,指引你从所画的画中看到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或下意识之间表现出的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在画中你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会发现自己、原谅自己,决心做自己喜欢的、向往的事情,发现属于自己的幸福地图。
上图是学生在课堂上画的房树人,他们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房树人进行了创作,作品有好有坏,但是从作品中我却看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图1中房子孤孤单单地造在山崖边,人坐在房子背后的树上,山崖的最高顶又有一棵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整幅画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孤寂的感觉。后来笔者了解到图1作者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为人又内向,所以在画作中表现了这样的房树人。又如图3作者,她是一个典型的“優秀生”,在家里是老大,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故在画房树人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突出自我。
既然我们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又如何用画画去引导学生呢?
2. 知心修心
国内外近几年有很多应用绘画作为心理干预手段,还有很多应用性研究发现绘画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其中的机理是,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它发展象征性的语言,能触及人所不知的心灵感受,并能创造性地将它们整合到人格里,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画画既然可以治疗人的心理那么它就具有修补这个功能。所谓修心就是用画画来磨砺人的心性,修补身心,还能培养对自己的自信心,通过美术绘画活动养成对美术的终身兴趣,促进身心的健康。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去修正学生的心理,让他们通过画“心理画”来解放自我、抒发自我,表现自我。
画画可以抒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有过这样的论断:“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心理上的痛楚。”画画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研究表明人在画画中的心情是一个上升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笔与纸的碰撞中迸发美的火花,舒缓自我的紧张情绪或压力。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不惑之年被免去海军大臣的职务,心情十分沮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迷恋上了绘画,从此开始振作,绘画犹如“伴侣”,陪着他走完了一生。邱吉尔说:“如果不是绘画,我几乎活不下去,我无法承受这些打击。”首相丘吉尔如此,学生更如是。如笔者常常会让刚刚经历过文化考试的学生练习画画,让他们在创作里忘掉考试,尽情发挥。学生们往往也会通过点线面发泄自己的压力,忘却成绩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下图是学生在缓解压力是所创作的作品。
画画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图3的同学由于过于“自傲”,所以做事往往十分粗糙,草草了事。我们希望她能把心沉下来,静下心来做事。绘画中的国画就有这个功能,它可以使人的内心沉静,培养人“胆大细心、求真求实”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笔者就建议她在平时多多临摹创作国画。此学生在学习国画的同时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并且还修养了自己的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国画学习,这位同学不仅在绘画上有了一个提高,在文化成绩上也有了一个提升。
画画可以提升人的自信心,调整人的自卑心理。笔者发现在绘画活动中,当学生掌握了一个绘画技巧或者某一事物的能力时,一种更有趣的现象便出现了,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技能满意极了,兴高采烈地拿着这个技能不断地参加展示各种比赛,不厌其烦地重复显示这种能力。正是这种重复产生的爆发力,使学生突然具备了某种新的力量——自信、自尊和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愿望。图6的作者性格内向,不擅长表现自我。但是一到画画的时候他就显得格外自信,格外爱表现。他常常在画作中展示老练的线条和准确的造型能力,并在不同的画种中表现出来。国画中有,设计中也有。于是笔者经常鼓励他参加各级各类的展览与比赛。频繁的美术活动锻炼了他绘画技能,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更加自信了。他的作品《我的家乡——巍巍四明》还在2017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比赛中取得中学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力量,在“行”而为上的引导下学生用心灵去创作的心理画,我们在作画过程中享受美,在作画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现今的教师所面临的社会现象和所接触的学生,与几十年前的环境和接触的学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用王阳明对“心”的理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用所学的“知”中去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进而整合生命,完善人格;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行”起来,不断地用心理画彰显自我个性,养成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以及开拓、创新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使盲从、依赖、自卑、因循等不良的心理得到矫正。总之, 当学生将知行合一时,他们将此心具足,不假外求!
(余姚市第四中学 浙江宁波)
关键词:知行合一 绘画 心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与学习中都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惑与不解,人们的心理也渐渐在健康边缘徘徊。所以,现今社会人的心理问题受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校也把心理课程定为学校的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但是这些心理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平面化。故笔者试着将王阳明实行合一的心学理论与美术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画作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从“画”入手走进学生心里,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画作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进而了解画家,并能运用画作进行自我修复与治疗;通过画画来释放自己、表达自己、展示自我,彰显自我个性,在画画中找到自信。
一、阳明先生的“知”
1.欲求知先问心
阳明心学的基础就是问心,问心就是让人心如明镜。那么在美术上怎么做到心如明镜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画作本身所蕴含的信息内容和画作背后所隐含的知识。有了以上的认知,我们就可以用“心”来欣赏画作,了解画家。如《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我们往往从色调方面去欣赏梵高的这一幅作品,分析色调进而分析梵高,感受梵高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总结出画画不单单是单纯的画光与色还要在画的时候表现自己的想法,那么这堂课就完成了。这堂课把美术的知识点都讲到了,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的课了。那么我们在这个时候能不能进一步走进我们心灵的更深处,想象为辛苦忙碌一整天的自己准备的夜间露天咖啡馆,让心灵在这幅画作中放放假,喝一杯饮料感受一下悠闲,与知心的朋友聊聊天,谈谈学习生活中的艰难困惑。当经历过这份惬意以后,学生不仅仅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得到短暂的歇息,还可以进一步走进梵高,感受梵高当时作画的心理,理解梵高的精神世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理解梵高。
2.由心而感悟
阳明先生的“知”是写意的,它犹如一幅巨大的中国画作品需要人们去欣赏去感悟,在欣赏感悟中让学生实现自我升华。在美术课上讲中国画时,往往会讲一个意境。意境在哪里?意境就在阳明先生所谓的“心”里。明阳先生曾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所谓不动就是让我们在欣赏画作是要放空杂念,用“心”去感受画者所表现的情与景,以及在情与景高度融合以后所表现的意境。如,我们可以在山水画中找到画家寄情山水的肆意洒脱和开阔的胸襟,在花鸟画中找到梅兰竹菊的气度和君子之风,还可以在人物画中找到古人的礼义谦恭。通过理解和学习中国画使学生在山水画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所带给我们的烦闷之情,拥有开阔的心胸;在花鸟画中与谦谦君子进行交流,学会戒骄戒躁、泰然处之;在人物画中对比古人,以他们之形神修正自身。在以画为媒,穿越时空的对话中通过画者的意境逐渐修正自己的心理状态。
二、阳明先生的“行”
王阳明的“行”自然要落实到美术的绘画中。绘画是人们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人们可以运用绘画,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象征性或具体地展现在图画当中,以作为一种陈述、回顾与整理。同时,在自由挥洒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打发、宣泄与成就。国外人们把绘画疗法称为技艺疗法。它类似音乐疗法和读书疗法,对儿童和成人都有所帮助。著名的教育家迪斯佛赫说:“儿童画1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所获得的收益还多。”
1. 知心画心
所谓知心画心,就是明白、了解自己的心,由心而动,把自己的心理给画出来。那么就需要用到绘画心理。绘画心理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打开心灵,使绘画者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真实的自己。人们通过你涂的是什么颜色、用了怎样的画法、画了一些怎样的事物、你把事物都画在了图中的哪些位置等细节,指引你从所画的画中看到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或下意识之间表现出的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在画中你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会发现自己、原谅自己,决心做自己喜欢的、向往的事情,发现属于自己的幸福地图。
上图是学生在课堂上画的房树人,他们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房树人进行了创作,作品有好有坏,但是从作品中我却看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图1中房子孤孤单单地造在山崖边,人坐在房子背后的树上,山崖的最高顶又有一棵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整幅画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孤寂的感觉。后来笔者了解到图1作者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为人又内向,所以在画作中表现了这样的房树人。又如图3作者,她是一个典型的“優秀生”,在家里是老大,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故在画房树人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突出自我。
既然我们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又如何用画画去引导学生呢?
2. 知心修心
国内外近几年有很多应用绘画作为心理干预手段,还有很多应用性研究发现绘画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其中的机理是,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它发展象征性的语言,能触及人所不知的心灵感受,并能创造性地将它们整合到人格里,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画画既然可以治疗人的心理那么它就具有修补这个功能。所谓修心就是用画画来磨砺人的心性,修补身心,还能培养对自己的自信心,通过美术绘画活动养成对美术的终身兴趣,促进身心的健康。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去修正学生的心理,让他们通过画“心理画”来解放自我、抒发自我,表现自我。
画画可以抒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有过这样的论断:“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心理上的痛楚。”画画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研究表明人在画画中的心情是一个上升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笔与纸的碰撞中迸发美的火花,舒缓自我的紧张情绪或压力。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不惑之年被免去海军大臣的职务,心情十分沮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迷恋上了绘画,从此开始振作,绘画犹如“伴侣”,陪着他走完了一生。邱吉尔说:“如果不是绘画,我几乎活不下去,我无法承受这些打击。”首相丘吉尔如此,学生更如是。如笔者常常会让刚刚经历过文化考试的学生练习画画,让他们在创作里忘掉考试,尽情发挥。学生们往往也会通过点线面发泄自己的压力,忘却成绩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下图是学生在缓解压力是所创作的作品。
画画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图3的同学由于过于“自傲”,所以做事往往十分粗糙,草草了事。我们希望她能把心沉下来,静下心来做事。绘画中的国画就有这个功能,它可以使人的内心沉静,培养人“胆大细心、求真求实”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笔者就建议她在平时多多临摹创作国画。此学生在学习国画的同时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并且还修养了自己的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国画学习,这位同学不仅在绘画上有了一个提高,在文化成绩上也有了一个提升。
画画可以提升人的自信心,调整人的自卑心理。笔者发现在绘画活动中,当学生掌握了一个绘画技巧或者某一事物的能力时,一种更有趣的现象便出现了,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技能满意极了,兴高采烈地拿着这个技能不断地参加展示各种比赛,不厌其烦地重复显示这种能力。正是这种重复产生的爆发力,使学生突然具备了某种新的力量——自信、自尊和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愿望。图6的作者性格内向,不擅长表现自我。但是一到画画的时候他就显得格外自信,格外爱表现。他常常在画作中展示老练的线条和准确的造型能力,并在不同的画种中表现出来。国画中有,设计中也有。于是笔者经常鼓励他参加各级各类的展览与比赛。频繁的美术活动锻炼了他绘画技能,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更加自信了。他的作品《我的家乡——巍巍四明》还在2017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比赛中取得中学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力量,在“行”而为上的引导下学生用心灵去创作的心理画,我们在作画过程中享受美,在作画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现今的教师所面临的社会现象和所接触的学生,与几十年前的环境和接触的学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用王阳明对“心”的理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用所学的“知”中去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进而整合生命,完善人格;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行”起来,不断地用心理画彰显自我个性,养成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以及开拓、创新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使盲从、依赖、自卑、因循等不良的心理得到矫正。总之, 当学生将知行合一时,他们将此心具足,不假外求!
(余姚市第四中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