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进入了“微课”时代,微课具有简洁、生动、形象、拓展等特点,教师适时运用微课将对传统教育课堂实现有力改造,实现教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微课;中职阶段;计算机课程;应用策略
随着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微课”适时推出并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现已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辅助手段。微课通常由视频为主要表达形式,具有短小精干、知识点讲解具有针对性等特点,通过对知识点细分后开展的微课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和实操技术。
一、 通过微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成功创设可以促使学生融入情境,并在情境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在中职信息科目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微课展示后,将学生带入知识情境,然后通过问题情境的建设促使学生有所思考。情境创设可将知识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在学生吸收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利培养。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视角出发,对微课素材充分运用,实现学生在观看微课后有所思考,进而自主探究。
教学实例:在教授学生多媒体知识点时,本人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以本校为素材制作的微课课件,微课在其中展示了校园环境和知识点,学生在观看后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学生被教学情境成功吸引后,本人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任务引入,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发动手制作自己兴趣所在的多媒体动画;接下来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完成多媒体制作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了极具个性化的多媒体动画。通过微课展示→任务提出→知识点教学→任务完成方式构建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发散思维、个性展示等方面的全面培养。
二、 “微课” “任务”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一) 通过微课确立学生任务
在教学课堂中,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指南针”。教师在课前可通过知识点细分制作微课,然后通过微课进行教学目标创设。明确教学目标后,通过对学生信息基础、教材知识点、学生兴趣爱好的全面分析后,确定课堂学习任务,通过具有递进性的任务落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培养
教学实例:在PowerPoint2010课程教学工作中,本版块课程学习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第一,学生会正确启动PowerPoint2010,并了解PowerPoint2010各大板块内容;第二,学生了解到制作PPT需收集的素材,学会如何将这些素材在幻灯片进行呈现;第三,了解PPT内容整体需具备阶段性及渐进性,并独立完成五页左右的PPT制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视角进行微课设计、收集,然后进行任务设置,实现任务与学生中职阶段发展所需计算机技能紧密贴合。
(二) 通过微课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教师在微课利用过程中,需适时引入具有拓展性知识的微课,促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在生活中遇到相应计算机问题时也得以解决。例如经过PowerPoint2010章节学习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PPT制作技能,这时本人向学生引入了拓展性PPT微课,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在工作时如何制作PPT才能满足企业日常生产所需,实现知识点的有力拓展。
教学实例:本人在备课阶段就通过互联网寻找资源进行微课设计,在微课中收录了在制作PPT中需要注意的条款,例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存在优势等,促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知晓如何制作企业所需PPT。在微课观看完毕后,设置制作任务——围绕我省著名企业制作PPT,在制作中需对企业及产品介绍尽可能详尽,成功构建出一个师生充分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还有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通过小组讨论夯实“微课” “任务”学习成果
在制作企业所需PPT任务完成后,许多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个性化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思维发生碰撞,对生生间互相学习的教学课堂氛圍成功构建。例如在PPT制作完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发组成小组进行知识点讨论,教师通过倾听环视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点达成情况有所了解。本人在倾听过程中了解到了学生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的插入方法;了解到了学生如何运用艺术字,如何进行幻灯片布局;如何对PPT进行美化,最终完成制作任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实现了彼此间的互相学习,通常学生对有些问题有所争论时,都会自发打开软件进行探索,实现了对知识点的再次学习。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需选取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邀请这几位同学上台讲述制作思路及制作过程,要求学生在台下进行记录,实现对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对同学先进制作理念的有力吸收。
三、 教师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秉持的几点原则
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课堂影响,在教学时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学生仅能在台下被动的学习和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课上学习兴致不高、练习时间较少。在运用微课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适时转变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微课和创新性教学法的运用时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微课” “任务”实操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的发挥空间需具有适时性、适度性,在课上教师可通过制定框架,然后要求学生在框架内部进行自由发挥、自主探索。当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需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促使班级学生在信息基础课程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练、有所得,最终掌握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技能。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计算机课堂进入了“微课”时代,教师通过对色彩、声音、动画、影视、文字等方面的充分融合后,制成的中职计算机微课课件,可以实现教学课堂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乐学、好学,保证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并且还能够实现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实用性,为学生将要面对的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27.
[2]王兆勇.基于云平台的中职计算机微课资源库的探讨[J].职业,2018(05):39.
[3]陈宏亮.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5(15):113.
作者简介:
傅秋兰,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红星职业中专学校。
关键词:微课;中职阶段;计算机课程;应用策略
随着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微课”适时推出并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现已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辅助手段。微课通常由视频为主要表达形式,具有短小精干、知识点讲解具有针对性等特点,通过对知识点细分后开展的微课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和实操技术。
一、 通过微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成功创设可以促使学生融入情境,并在情境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在中职信息科目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微课展示后,将学生带入知识情境,然后通过问题情境的建设促使学生有所思考。情境创设可将知识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在学生吸收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利培养。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视角出发,对微课素材充分运用,实现学生在观看微课后有所思考,进而自主探究。
教学实例:在教授学生多媒体知识点时,本人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以本校为素材制作的微课课件,微课在其中展示了校园环境和知识点,学生在观看后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学生被教学情境成功吸引后,本人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任务引入,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发动手制作自己兴趣所在的多媒体动画;接下来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完成多媒体制作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了极具个性化的多媒体动画。通过微课展示→任务提出→知识点教学→任务完成方式构建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发散思维、个性展示等方面的全面培养。
二、 “微课” “任务”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一) 通过微课确立学生任务
在教学课堂中,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指南针”。教师在课前可通过知识点细分制作微课,然后通过微课进行教学目标创设。明确教学目标后,通过对学生信息基础、教材知识点、学生兴趣爱好的全面分析后,确定课堂学习任务,通过具有递进性的任务落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培养
教学实例:在PowerPoint2010课程教学工作中,本版块课程学习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第一,学生会正确启动PowerPoint2010,并了解PowerPoint2010各大板块内容;第二,学生了解到制作PPT需收集的素材,学会如何将这些素材在幻灯片进行呈现;第三,了解PPT内容整体需具备阶段性及渐进性,并独立完成五页左右的PPT制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视角进行微课设计、收集,然后进行任务设置,实现任务与学生中职阶段发展所需计算机技能紧密贴合。
(二) 通过微课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教师在微课利用过程中,需适时引入具有拓展性知识的微课,促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在生活中遇到相应计算机问题时也得以解决。例如经过PowerPoint2010章节学习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PPT制作技能,这时本人向学生引入了拓展性PPT微课,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在工作时如何制作PPT才能满足企业日常生产所需,实现知识点的有力拓展。
教学实例:本人在备课阶段就通过互联网寻找资源进行微课设计,在微课中收录了在制作PPT中需要注意的条款,例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存在优势等,促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知晓如何制作企业所需PPT。在微课观看完毕后,设置制作任务——围绕我省著名企业制作PPT,在制作中需对企业及产品介绍尽可能详尽,成功构建出一个师生充分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还有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通过小组讨论夯实“微课” “任务”学习成果
在制作企业所需PPT任务完成后,许多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个性化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思维发生碰撞,对生生间互相学习的教学课堂氛圍成功构建。例如在PPT制作完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发组成小组进行知识点讨论,教师通过倾听环视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点达成情况有所了解。本人在倾听过程中了解到了学生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的插入方法;了解到了学生如何运用艺术字,如何进行幻灯片布局;如何对PPT进行美化,最终完成制作任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实现了彼此间的互相学习,通常学生对有些问题有所争论时,都会自发打开软件进行探索,实现了对知识点的再次学习。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需选取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邀请这几位同学上台讲述制作思路及制作过程,要求学生在台下进行记录,实现对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对同学先进制作理念的有力吸收。
三、 教师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秉持的几点原则
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课堂影响,在教学时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学生仅能在台下被动的学习和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课上学习兴致不高、练习时间较少。在运用微课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适时转变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微课和创新性教学法的运用时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微课” “任务”实操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的发挥空间需具有适时性、适度性,在课上教师可通过制定框架,然后要求学生在框架内部进行自由发挥、自主探索。当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需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促使班级学生在信息基础课程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练、有所得,最终掌握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技能。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计算机课堂进入了“微课”时代,教师通过对色彩、声音、动画、影视、文字等方面的充分融合后,制成的中职计算机微课课件,可以实现教学课堂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乐学、好学,保证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并且还能够实现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实用性,为学生将要面对的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27.
[2]王兆勇.基于云平台的中职计算机微课资源库的探讨[J].职业,2018(05):39.
[3]陈宏亮.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5(15):113.
作者简介:
傅秋兰,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红星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