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现于二战期间,由于其具有侵彻能力强、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及便于单兵携带等突出优点,很快就成为步兵连以下分队反坦克及各种装甲车辆的最主要装备之一。在便携或反坦克导弹系统尚未大量装备部队的1950~1970年代,恰是世界各国反坦克火箭筒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当对不仅美国、苏联这样的传统火箭筒研发大国生产出像H20、N72、RPG-2、RPG-7等名噪一时的经典装备,一些欧洲国家,如瑞典、比利时、法国等也相继为自己的部队研制和生产了不少备具特色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法回的LRAC F1 89mm火箭筒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为对抗苏联的
钢铁洪流而生
1960年代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西欧进行军备竞赛的高潮时期。当时北约各国军事将领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苏联及华约国家数以万计的T-54、T-55、T-62等主战坦克及BMP系列步兵战车。美国等一些国家当时认为,传统的单兵用反坦克火箭筒虽然具有造价低廉、构造简单、可大量配发基层部队等优点,但其同时也存在威力和射程有限,只能用来对付轻型装甲目标,难以阻止大规模集群坦克进攻的不足。美国人甚至认为,对付占有绝对优势的苏联的钢铁洪流应主要依靠空中力量,并曾一度放缓了单兵用反坦克火箭筒等传统武器的研制和升级速度。而处在军事对抗前沿的法国却并不这样想。法国人认为,应广泛研究包括火箭筒在内的各种反坦克武器系统。因为火箭筒作为反坦克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有着很强的战斗效力,是摧毁苏联钢铁洪流的最有效武装之一。
二战后初期,法国陆军主要装备的本国产1950式73mm火箭筒的破甲能力有限,而进口的美制M20 88.9mm火箭筒的数量又不多。为解决单兵用反坦克火箭筒破甲能力不足的问题,1964年,法国国防部与当时的法国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公司签订了在美制M20火箭筒基础上研制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武器的合同。当时,法国国防部曾提出多项技术指标要求,其中包括:有效射程应在500m以上;配有简易光学瞄准镜,能全天候使用;火箭筒带弹的战斗质量应控制在10kg以下,这大约相当于法军当时班用单兵武器质量的上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单兵携行;破甲厚度应达到或超过400mm以上,能有效击毁当时已出现的苏联主战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的前部装甲层等等。
合同签订后,法国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公司随即展开了新一代反坦克火箭筒的研制工作。该公司参照美制M20火箭筒,将火箭筒的口径定为89mm,结构上同M20一样为两节式结构。不过,研制中广泛应用了不少1960年代刚刚出现的新材料和新工艺。1969年,法国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公司并入法国著名的军火武器生产商吕歇尔公司,而新一代反坦克火箭筒的研制工作也由吕歇尔公司继续承担。最终该火箭筒研制工作于1969年底结束并通过了法国国防部和法国陆军的试验,被正式命名为LRAC F189mm反坦克火箭筒。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于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法国陆军的基层部队。1970~1980年代,该火箭筒还被出口到尼口利亚、肯尼亚、突尼斯、乍得、刚果(金)、马达加斯加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LRAC F1反坦克火箭筒结构呈现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采用无后坐力炮发射原理,发射筒可重复使用。火箭筒筒身由发射筒、击发机构、脚架、瞄准具和肩托等组成。发射筒采用当时较为流行的两节式设计,两节之间用螺纹联接,行军时把两节分开,用背带背在肩上。其发射后筒兼作包装筒。火箭筒战斗状态下长约1600mm。火箭筒质量(含光学瞄准镜,未装弹)约5.5kg,而装弹后的火箭筒战斗总质量约为8.2kg。一般情况下,一具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通常需要两名士兵一同操作。一名为射手,另一名为装填手。在携行状态时,射手负责背负发射筒,而装填手负责背负火箭弹。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射简为玻璃钢制成的空心圆筒,内衬薄金属,质量小于2kg,略轻于同时期同口径的美制M20A1火箭筒的发射筒。由于玻璃钢具有隔热、耐高温的特性,金属内衬又保证了发射筒不变形,因此在理论上该发射筒可重复使用上百次之多。
发射筒后部下方设有一个前后位置可调节的肩托。肩托由一个金属架和一个半月形的硬橡胶托垫共同组成。在金属架和橡胶托垫之间设计有一个弹簧卡笋,按压此弹簧卡笋,整个肩托可以进行前后5级调节,可因人而异进行调整。
肩托上方还有一层厚实的橡胶垫,该橡胶垫主要是为了保护射手在进行射击时贴近发射筒的腮部不致被火箭弹的高温烫伤。
在肩托内部还安装有伸缩式可拉出的小型两脚架。该小型两脚架在拉出后由安装在两脚架座上的弹簧卡笋固定。这一设计同美制M20火箭筒相似。安装可伸缩式两脚架主要是为了采用卧姿射击时,保持发射筒架设平稳,减少人为据筒所造成的不必要晃动,以提高射击稳定性,降低瞄准误差,确保火箭弹的命中精度。
在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射简前端下方设计有一个可向前折叠的塑料前握把,便于射手双手据筒稳固操作。该塑料前握把的前、后位置同样也可因人而异进行5级调节。在肩托和塑料前握把之间是火箭筒的击发握把。该击发握把同样采用塑料制成。握把内装有火箭弹的击发装置和机械保险机构,能防水气进入。击发装置为电磁式,点火电路只有2个微型接触器,一个位于装填机构中,另一个在扳机机构上。扣压扳机产生脉冲电流,触发火箭弹上的电点火具,击发火箭弹。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所用火箭弹通常装在包装/发射后筒中,其可装一枚火箭弹。发射后筒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护盖,用密闭塞和胶带密封。发射后筒外部设有3个塑料制成的减震环,用以缓冲火箭弹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撞击。在进行发射准备时,火箭弹的包装/发射后筒由装填手按程序安装在火箭发射前筒后部。具体动作为:首先去掉包装/发射后筒的前护盖和密闭塞,通过控制杆将其前端与发射前筒后端相连接·之后,将两根推进剂点火导线通过两个导管引至弹外,并与击发握把内安装电磁击发装置的两个电极连接,然后,通过机械锁定机构将火箭筒的发射前筒与火箭弹的包装/发射后筒连接成为一个刚性整体;最后,再去掉包装/发射后筒后部的密闭塞,武器系统便处于待击状态。射手瞄准后打开扳机保险,扣压扳机产生电流,使电点火具发火,点燃推进剂,就可把火箭弹发射出去。
该火箭筒可配用破甲弹、杀伤破甲两用弹、发烟弹、照明弹等多个弹种。其中破甲弹质量约2.2kg,其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装药质量为565g,配铝制 锥形药型罩,破甲厚度约420mm。其破甲能力与同时期的美军M72E4及瑞典的AT-4火箭筒相当。破甲弹的压电引信由头部引信和弹底引信两部分组成,二者通过导线相连,传爆管的保险装置靠逸出的推进剂燃气压力解脱。风帽、弹体和弹底引信体均用玻璃钢制成,火箭弹推进剂燃烧室和喷管用铝合金制成。破甲弹被击发后,大约以290m/s的速度飞离发射筒。一旦离开发射简,安装在破甲弹后部的9片斜置折叠尾翼靠惯性张开,使弹产生微旋,保证破甲弹飞行的稳定性。
杀伤破甲两用弹结构大体上与破甲弹类似,采用杀伤、破甲两用战斗部,含大约1600个预制杀伤破片,杀伤半径约20m,破甲厚度为100mm,既可杀伤有生目标,又可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和简易野战工事等。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设有可折叠的传统机械瞄具,而通常加装APX M309 3倍光学瞄准镜作为主瞄具——这是1970年代后法国火箭筒通用的瞄准镜。另外,后期生产的LRAC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还可安装夜战用OB25式微光瞄准镜。
LRAc F1反坦克火箭筒的改进与退役
总体上来看,法国于1960年代末研制的这种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具有质量轻、精度高、操作简便、发射筒可重复使用、成本低等多方面优点,但其也存在一些缺点。该火箭筒发射装药多,发射噪声大,后喷强烈,危险界大,发射时发射筒后方5m、左右各40°范围为喷火区,要特别注意不能有人员、障碍、易燃物。如此大的危险区,让LRA 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在选择发射阵地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在城市巷战、滩头登陆等复杂狭窄作战环境中更难施展。
加之,197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坦克装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苏联将爆炸式反应装甲广泛用于现役主战坦克,最大破甲厚度约为420mm的LRAC F189mm反坦克火箭筒在反坦克战术的运用上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克服LRAC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破甲能力不足的问题,1970年代末,吕歇尔公司对其进行了改进。该公司设计出一种新的T3式反坦克火箭弹,使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破甲厚度由420mm提高到500mm左右。同时,火箭筒的发射前筒和包装/发射后筒也由原来的玻璃钢材料改为更加轻便先进的凯夫拉49型合成纤维材料。在观瞄系统的改进方面,吕歇尔公司为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配备了放大倍率为4倍的新一代光电瞄准具和微光瞄准镜。1982年,改进后的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经过了法国陆军的鉴定试验,并装备于法军的空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
尽管经过改进后的LRAC F189mm反坦克火箭筒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是自197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军事科技和战术的变化,反坦克火箭筒的地位已经逐步让位给各项性能都优越得多的反坦克导弹。像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这类需要两名士兵才能操纵的武器,不但占用步兵排的编制,而且又无法对现代坦克造成致命的威胁,只能对付轻装甲,自然逐步被取代。因此,早在1990年代初,法国吕歇尔公司就停止了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进一步改进和生产工作。目前,法国陆军曾大量装备的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已全部淘汰,只有少数几个非洲国家的陆军还将其作为辅助武器装备使用。
编辑 刘兰芳
为对抗苏联的
钢铁洪流而生
1960年代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西欧进行军备竞赛的高潮时期。当时北约各国军事将领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苏联及华约国家数以万计的T-54、T-55、T-62等主战坦克及BMP系列步兵战车。美国等一些国家当时认为,传统的单兵用反坦克火箭筒虽然具有造价低廉、构造简单、可大量配发基层部队等优点,但其同时也存在威力和射程有限,只能用来对付轻型装甲目标,难以阻止大规模集群坦克进攻的不足。美国人甚至认为,对付占有绝对优势的苏联的钢铁洪流应主要依靠空中力量,并曾一度放缓了单兵用反坦克火箭筒等传统武器的研制和升级速度。而处在军事对抗前沿的法国却并不这样想。法国人认为,应广泛研究包括火箭筒在内的各种反坦克武器系统。因为火箭筒作为反坦克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有着很强的战斗效力,是摧毁苏联钢铁洪流的最有效武装之一。
二战后初期,法国陆军主要装备的本国产1950式73mm火箭筒的破甲能力有限,而进口的美制M20 88.9mm火箭筒的数量又不多。为解决单兵用反坦克火箭筒破甲能力不足的问题,1964年,法国国防部与当时的法国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公司签订了在美制M20火箭筒基础上研制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武器的合同。当时,法国国防部曾提出多项技术指标要求,其中包括:有效射程应在500m以上;配有简易光学瞄准镜,能全天候使用;火箭筒带弹的战斗质量应控制在10kg以下,这大约相当于法军当时班用单兵武器质量的上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单兵携行;破甲厚度应达到或超过400mm以上,能有效击毁当时已出现的苏联主战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的前部装甲层等等。
合同签订后,法国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公司随即展开了新一代反坦克火箭筒的研制工作。该公司参照美制M20火箭筒,将火箭筒的口径定为89mm,结构上同M20一样为两节式结构。不过,研制中广泛应用了不少1960年代刚刚出现的新材料和新工艺。1969年,法国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公司并入法国著名的军火武器生产商吕歇尔公司,而新一代反坦克火箭筒的研制工作也由吕歇尔公司继续承担。最终该火箭筒研制工作于1969年底结束并通过了法国国防部和法国陆军的试验,被正式命名为LRAC F189mm反坦克火箭筒。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于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法国陆军的基层部队。1970~1980年代,该火箭筒还被出口到尼口利亚、肯尼亚、突尼斯、乍得、刚果(金)、马达加斯加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LRAC F1反坦克火箭筒结构呈现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采用无后坐力炮发射原理,发射筒可重复使用。火箭筒筒身由发射筒、击发机构、脚架、瞄准具和肩托等组成。发射筒采用当时较为流行的两节式设计,两节之间用螺纹联接,行军时把两节分开,用背带背在肩上。其发射后筒兼作包装筒。火箭筒战斗状态下长约1600mm。火箭筒质量(含光学瞄准镜,未装弹)约5.5kg,而装弹后的火箭筒战斗总质量约为8.2kg。一般情况下,一具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通常需要两名士兵一同操作。一名为射手,另一名为装填手。在携行状态时,射手负责背负发射筒,而装填手负责背负火箭弹。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射简为玻璃钢制成的空心圆筒,内衬薄金属,质量小于2kg,略轻于同时期同口径的美制M20A1火箭筒的发射筒。由于玻璃钢具有隔热、耐高温的特性,金属内衬又保证了发射筒不变形,因此在理论上该发射筒可重复使用上百次之多。
发射筒后部下方设有一个前后位置可调节的肩托。肩托由一个金属架和一个半月形的硬橡胶托垫共同组成。在金属架和橡胶托垫之间设计有一个弹簧卡笋,按压此弹簧卡笋,整个肩托可以进行前后5级调节,可因人而异进行调整。
肩托上方还有一层厚实的橡胶垫,该橡胶垫主要是为了保护射手在进行射击时贴近发射筒的腮部不致被火箭弹的高温烫伤。
在肩托内部还安装有伸缩式可拉出的小型两脚架。该小型两脚架在拉出后由安装在两脚架座上的弹簧卡笋固定。这一设计同美制M20火箭筒相似。安装可伸缩式两脚架主要是为了采用卧姿射击时,保持发射筒架设平稳,减少人为据筒所造成的不必要晃动,以提高射击稳定性,降低瞄准误差,确保火箭弹的命中精度。
在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射简前端下方设计有一个可向前折叠的塑料前握把,便于射手双手据筒稳固操作。该塑料前握把的前、后位置同样也可因人而异进行5级调节。在肩托和塑料前握把之间是火箭筒的击发握把。该击发握把同样采用塑料制成。握把内装有火箭弹的击发装置和机械保险机构,能防水气进入。击发装置为电磁式,点火电路只有2个微型接触器,一个位于装填机构中,另一个在扳机机构上。扣压扳机产生脉冲电流,触发火箭弹上的电点火具,击发火箭弹。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所用火箭弹通常装在包装/发射后筒中,其可装一枚火箭弹。发射后筒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护盖,用密闭塞和胶带密封。发射后筒外部设有3个塑料制成的减震环,用以缓冲火箭弹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撞击。在进行发射准备时,火箭弹的包装/发射后筒由装填手按程序安装在火箭发射前筒后部。具体动作为:首先去掉包装/发射后筒的前护盖和密闭塞,通过控制杆将其前端与发射前筒后端相连接·之后,将两根推进剂点火导线通过两个导管引至弹外,并与击发握把内安装电磁击发装置的两个电极连接,然后,通过机械锁定机构将火箭筒的发射前筒与火箭弹的包装/发射后筒连接成为一个刚性整体;最后,再去掉包装/发射后筒后部的密闭塞,武器系统便处于待击状态。射手瞄准后打开扳机保险,扣压扳机产生电流,使电点火具发火,点燃推进剂,就可把火箭弹发射出去。
该火箭筒可配用破甲弹、杀伤破甲两用弹、发烟弹、照明弹等多个弹种。其中破甲弹质量约2.2kg,其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装药质量为565g,配铝制 锥形药型罩,破甲厚度约420mm。其破甲能力与同时期的美军M72E4及瑞典的AT-4火箭筒相当。破甲弹的压电引信由头部引信和弹底引信两部分组成,二者通过导线相连,传爆管的保险装置靠逸出的推进剂燃气压力解脱。风帽、弹体和弹底引信体均用玻璃钢制成,火箭弹推进剂燃烧室和喷管用铝合金制成。破甲弹被击发后,大约以290m/s的速度飞离发射筒。一旦离开发射简,安装在破甲弹后部的9片斜置折叠尾翼靠惯性张开,使弹产生微旋,保证破甲弹飞行的稳定性。
杀伤破甲两用弹结构大体上与破甲弹类似,采用杀伤、破甲两用战斗部,含大约1600个预制杀伤破片,杀伤半径约20m,破甲厚度为100mm,既可杀伤有生目标,又可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和简易野战工事等。
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设有可折叠的传统机械瞄具,而通常加装APX M309 3倍光学瞄准镜作为主瞄具——这是1970年代后法国火箭筒通用的瞄准镜。另外,后期生产的LRAC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还可安装夜战用OB25式微光瞄准镜。
LRAc F1反坦克火箭筒的改进与退役
总体上来看,法国于1960年代末研制的这种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具有质量轻、精度高、操作简便、发射筒可重复使用、成本低等多方面优点,但其也存在一些缺点。该火箭筒发射装药多,发射噪声大,后喷强烈,危险界大,发射时发射筒后方5m、左右各40°范围为喷火区,要特别注意不能有人员、障碍、易燃物。如此大的危险区,让LRA 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在选择发射阵地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在城市巷战、滩头登陆等复杂狭窄作战环境中更难施展。
加之,197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坦克装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苏联将爆炸式反应装甲广泛用于现役主战坦克,最大破甲厚度约为420mm的LRAC F189mm反坦克火箭筒在反坦克战术的运用上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克服LRAC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破甲能力不足的问题,1970年代末,吕歇尔公司对其进行了改进。该公司设计出一种新的T3式反坦克火箭弹,使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破甲厚度由420mm提高到500mm左右。同时,火箭筒的发射前筒和包装/发射后筒也由原来的玻璃钢材料改为更加轻便先进的凯夫拉49型合成纤维材料。在观瞄系统的改进方面,吕歇尔公司为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配备了放大倍率为4倍的新一代光电瞄准具和微光瞄准镜。1982年,改进后的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经过了法国陆军的鉴定试验,并装备于法军的空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
尽管经过改进后的LRAC F189mm反坦克火箭筒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是自197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军事科技和战术的变化,反坦克火箭筒的地位已经逐步让位给各项性能都优越得多的反坦克导弹。像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这类需要两名士兵才能操纵的武器,不但占用步兵排的编制,而且又无法对现代坦克造成致命的威胁,只能对付轻装甲,自然逐步被取代。因此,早在1990年代初,法国吕歇尔公司就停止了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的进一步改进和生产工作。目前,法国陆军曾大量装备的LRAC F1 89mm反坦克火箭筒已全部淘汰,只有少数几个非洲国家的陆军还将其作为辅助武器装备使用。
编辑 刘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