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里活着就是等死!”这就是朝阳村村民对自我现实生存状态的悲情描述。
一个原本山青水秀的村庄,被一座占地10余万平方米的垃圾山和毗邻的炼钢厂、热电厂、殡仪馆污染祸害为人间地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竟被评为“生态示范村”。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22531平方公里,人口198万。
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朝阳村座落在鸡西市东南方向6公里处,共有土地面积10900亩。其中,耕地6700亩,果树地1000亩;分为5个自然组,共有村民3720人。
从1988年开始,鸡西市及周边县每天产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垃圾,源源不断地都送到了朝阳村辖内的山沟里露天堆放。时至今日,这个垃圾场已占地10余万平方米。垃圾场与村民住房之间最近的距离仅300多米。寒来暑往,朝阳村的村民忍受着各种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这里臭气熏天,导致呼吸困难,皮肤起红痘;果树绝产,庄稼减产,鱼塘里的鱼已经全部死光;牛、羊、猪、鸡等家畜不能放养,村民的养殖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饮用水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连村民自家的井水都有腥臭味,4组和5组的村民常年腹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
垃圾成堆如“泰山”
在村民的带领下,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沿着上山的土路,前往倾卸垃圾的山坡。随着村民的指点,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看到:山坡上“烟尘”四起,不时有环卫车下山,也有装满垃圾的车向山坡驶去。距离垃圾堆越来越近时,恶臭的气味钻进了紧闭着车窗的汽车内。在垃圾场的最上方,几个拾荒者见垃圾倾倒下来,便一拥而上争相挑捡着废品。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下车拍照,呛人的气味几乎令人窒息。站在高高的垃圾堆上,看上去几乎与相邻的山一样平齐。随行的村民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堆放垃圾的地方原本是两个山坡之间的沟壑,20多年下来,垃圾已将山沟填满,甚至高出了两边的山坡。村民还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刚才在山坡下看到的“烟尘”,其实,是底层垃圾腐败后产生的沼气。所以在这个垃圾堆上是不能动火的,一旦产生燃烧或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站在垃圾堆上,可清楚地看到山坡下的村民住宅;远处城市的高楼也依稀可见;果树林、鱼塘、庄稼地、民宅,均沿着山坡的最低处依次排列。村民的宅地周围,还有几处高耸的烟囱在冒着烟尘。村民介绍,在朝阳村的西北方,与村子一道之隔,便是鸡西市殡仪馆;正北方,与1组村民住房一墙之隔,是鸡西市北方制钢有限公司;东北方,与2组、3组村民居住区紧紧相连的是鸡西市北方热电有限公司。
瓜果遭殃人患癌
朝阳村5组的村民姜长征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1986年,他在村子的西南侧山坡栽种了果树,附近还有自己的鱼塘。每年的收入大约有7000元左右,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但自从1988年在村子的西南山坡上有了垃圾场以后,他家的生活水平就逐年下降。先是鱼塘受到垃圾污水的污染,导致鱼全部死亡,接着就是果林的减产、绝产。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姜长征的果林地看到,垃圾场就位于西南方约200米、呈约45度角的斜坡上,果树没有开花的迹象,山坡下的鱼塘水面呈深褐色。姜长征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这样的水,鸭子进去游几下都能被毒死。
据姜长征反映,1995年,他曾得到过市环卫局38000元的赔偿。当时工作人员还告诉他,以后这里不要养鱼了,如果再有损失,将不会再有赔偿了。
姜长征的鱼养不成了,果树绝产了,全家3口人仅靠种几亩口粮田为生,现在的生活十分拮据。
5组村民焦翠萍拿出自己种的“新疆15号苹果”。果实干瘪个小,上面布满斑点。她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全家8口人原本靠这些果树养家糊口,可现在果树大面积减产。她们多次找到乡、区、市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直到现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4组村民姜兆英的家,距离垃圾场大约600米远。她气愤地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一年四季有三季生活苦不堪言。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冰雪融化,垃圾堆上的雪水顺着山势冲到家门口,恶臭难闻;夏天雨水大,顺着山坡下来的水都是绿色的,蚊蝇如下雨一般飞落,恶臭的气味使得天气再热也不敢开窗,村民家里的井水都有腥臭味;到了秋天更是难过,秋风大,刮得垃圾满天飞,很多村民患了癌症。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5组村民王贵的家里看到,66岁的王老汉患直肠癌,3年前的手术治疗中,医生在他的小腹上做了造瘘手术,现在家中养病。站在王老汉的家中,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西南侧巨大的垃圾场,随着风向的变化,可以闻到一阵阵垃圾腐烂的恶臭味。
通过采访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了解到,2008年,39岁的温宝成死于肺癌,51岁的关庆祥死于骨癌,村民薛永军38岁的妻子死于肺癌;2007年,37岁的王道勤因患肝癌死亡;2006年,65岁的马明权死于肝癌,38岁的张玉春死于肺癌……据不完全统计,朝阳村在6年之中,就有25人死于各种癌症。其中,肺癌11人,肝癌5人,肠癌2人,骨癌3人,膀胱癌2人,喉癌2人。另外还有几个已经诊断出癌症的病人。
朝阳村地域性的癌患群发,与当地环境污染有无直接关系需要有关方面的进一步证实,但一个仅有3700多人的村庄里,竟有如此多的癌症患者,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恐怕并不多见。
昔日辉煌何处寻
在朝阳村委会,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宋华。他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村子西南方的垃圾场是1988年市里建设的垃圾处理厂。始建初时,还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对村子的影响不是太大。但是,一年多后,这种简单的处理也不做了,并将设备拆卸运走。从那时开始,运来的垃圾就直接堆放在山沟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现在垃圾已经比山高了,产生的沼气、污水已经严重影响村民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安全。另外,周围的热电厂、钢厂、殡仪馆对村里的生存环境也构成很大的影响。村民因此不断上访,村委会也多次向市里打报告,但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处理。
宋书记介绍说,朝阳村在1992年前全村人均收入2310元,而且村委会有自己的三层办公楼,这在鸡西市的农村是不多见的。只因这个垃圾污染源,对粮食作物、果树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来村民人均收入降到了1200元;水及污浊的空气还造成了许多村民身体患病,导致朝阳村由富裕村庄演变成现在落败的局面。原来朝阳村所种的蔬菜和水果拿出去都能卖个好价钱,可现在种出来的农作物没人敢买,都说是垃圾堆里种出来的,白给都没人要。
偏激维权未见效
当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询问当地政府对态度时,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反映,想见领导太难了!我们的乡长和村民代表也曾去市政府,苦等好久,刚开门就说研究完了,等消息吧。为能解决问题,村民也曾采取过激行动,封堵运垃圾的道路。政府虽然出面,但还是敷衍,不是让等7天就是15天。就这样,村民们堵了6次,最后盼来的不是解难的政府领导人而荷枪实弹的公安警察!
“连最低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都没有,让我们怎么活啊?”
“我们什么也不要,哪怕能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也行啊!”
“我们老了,无所谓了,但是不能让孩子和我们一样啊。”
“我们只想好好地活着,这难道都不行吗?”
村民们围着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七嘴八舌发汇着心中的民愤怒,企盼着相关政府部门能早日为他们解危救困。
污染企业花小钱
据了解,2007年5月28日,鸡西市北方热电有限公司曾与朝阳村协签署一纸协议,原文如下:
鸡西北方热电有限公司(甲方)就烟气粉尘排放污染朝阳村(乙方)问题进行协商,双方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愿意一次性补偿乙方以前年度至2007年12月31日前的环境污染费2万元。
2、乙方对甲方支付的2万元补偿款,乙方自行办理对村民的补偿,如在办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由乙方自行解决,甲方均不负责。
3、随着甲方逐年对环保的治理,目前烟气排放已基本达到环保要求,甲方以后将不再对乙方予以补偿。
北方热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田雨在协议上签字。
在该协议书的边上,还写着“市环保局宋玉杰”的字样。
然而,这份协议没能生效,原因是村委会主任认为污染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协议中赔偿的2万元。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的调查中,还得知鸡西市殡仪馆与朝阳村在2003年1月14日也有一纸就污染环境的赔偿协议,其内容如下:
朝阳村委会(甲方)与市殡仪馆管理所(乙方)于2003年1月14日双方共同协商研究,达成如下协议:
一、殡仪馆管理所每年付给朝阳村土地污染费6000元。
二、交款时间在每年的1月20日前一次性付给甲方当年污染费。
三、以上达成协议后,村民再不能为上述事宜找乙方和市政府以及上机关告状,如出现此事,甲方负责处理。
四、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共同遵守。
甲、乙方在协议的下端都有签字、盖章。
看来,这些企业也知道自己有问题,想花点小钱就将问题掩盖过去,可是朝阳村有3720人,人均补偿微乎其微!
垃圾堆里秀生态
更具戏剧性与讽刺意味的一幕是,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朝阳村看到了立在村口路旁的“生态家园示范村”字样的石碑。据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宋华介绍,“生态家园示范村”是在2007年由黑龙江省政府和黑龙江省农科院联合评出。以下是“鸡西市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村标准”,请读者一览(见页左下表)。
据宋书记介绍,该村只有14、15、20这三项基本符合标准,其余差距都很大。这样一个村,是如何成为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呢?恐怕只有立碑者自己心知肚明了!
垃圾处理造新堆
据宋书记介绍,鸡西市新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厂。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来到距离“垃圾山”不远处的鸡东县境内的宝川垃圾处理厂。蓝颜色的车间式房子,是宝川生活垃圾处理区,院内干干净净,如果不是看到门口垃圾处理区的文字,丝毫看不出这个地方与垃圾有什么关系,厂门紧锁,见不到一个人影。不远处黄色的办公楼显得格外醒目,也是干干净净,大门紧闭。
沿着上山的路继续前行,是一个四周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大坑”。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看到,一辆车牌号码为环卫00001的垃圾运输车正在往“大坑”里卸垃圾。车到之处,垃圾堆上成群的乌鸦四处飞散,盘旋着又落回原处,这里显然成了它们的乐园。
据当地村民反映,这里原来也是一个山沟,他们(政府)把上面的植物铲掉就形成了现在的宝川垃圾处理厂。
据有关资料显示,宝川垃圾处理厂总投资1.54亿元,为鸡西市2008年重点推进项目,项目进度为在建。
既然在建,为什么现在就投入使用呢?垃圾处理厂门口的两个空房子又是给谁看呢?而且,所有垃圾也没见分类,现场也没有工作人员,长此以往,恐怕第二个“垃圾山”又要诞生了。
何时能走出癌症笼罩的阴影?何时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何时能喝到干净的自来水?何时能看到蓝天白云?何时能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再次致富……
朝阳村的村民仍在苦苦期盼着。
一个原本山青水秀的村庄,被一座占地10余万平方米的垃圾山和毗邻的炼钢厂、热电厂、殡仪馆污染祸害为人间地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竟被评为“生态示范村”。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22531平方公里,人口198万。
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朝阳村座落在鸡西市东南方向6公里处,共有土地面积10900亩。其中,耕地6700亩,果树地1000亩;分为5个自然组,共有村民3720人。
从1988年开始,鸡西市及周边县每天产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垃圾,源源不断地都送到了朝阳村辖内的山沟里露天堆放。时至今日,这个垃圾场已占地10余万平方米。垃圾场与村民住房之间最近的距离仅300多米。寒来暑往,朝阳村的村民忍受着各种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这里臭气熏天,导致呼吸困难,皮肤起红痘;果树绝产,庄稼减产,鱼塘里的鱼已经全部死光;牛、羊、猪、鸡等家畜不能放养,村民的养殖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饮用水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连村民自家的井水都有腥臭味,4组和5组的村民常年腹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
垃圾成堆如“泰山”
在村民的带领下,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沿着上山的土路,前往倾卸垃圾的山坡。随着村民的指点,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看到:山坡上“烟尘”四起,不时有环卫车下山,也有装满垃圾的车向山坡驶去。距离垃圾堆越来越近时,恶臭的气味钻进了紧闭着车窗的汽车内。在垃圾场的最上方,几个拾荒者见垃圾倾倒下来,便一拥而上争相挑捡着废品。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下车拍照,呛人的气味几乎令人窒息。站在高高的垃圾堆上,看上去几乎与相邻的山一样平齐。随行的村民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堆放垃圾的地方原本是两个山坡之间的沟壑,20多年下来,垃圾已将山沟填满,甚至高出了两边的山坡。村民还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刚才在山坡下看到的“烟尘”,其实,是底层垃圾腐败后产生的沼气。所以在这个垃圾堆上是不能动火的,一旦产生燃烧或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站在垃圾堆上,可清楚地看到山坡下的村民住宅;远处城市的高楼也依稀可见;果树林、鱼塘、庄稼地、民宅,均沿着山坡的最低处依次排列。村民的宅地周围,还有几处高耸的烟囱在冒着烟尘。村民介绍,在朝阳村的西北方,与村子一道之隔,便是鸡西市殡仪馆;正北方,与1组村民住房一墙之隔,是鸡西市北方制钢有限公司;东北方,与2组、3组村民居住区紧紧相连的是鸡西市北方热电有限公司。
瓜果遭殃人患癌
朝阳村5组的村民姜长征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1986年,他在村子的西南侧山坡栽种了果树,附近还有自己的鱼塘。每年的收入大约有7000元左右,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但自从1988年在村子的西南山坡上有了垃圾场以后,他家的生活水平就逐年下降。先是鱼塘受到垃圾污水的污染,导致鱼全部死亡,接着就是果林的减产、绝产。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姜长征的果林地看到,垃圾场就位于西南方约200米、呈约45度角的斜坡上,果树没有开花的迹象,山坡下的鱼塘水面呈深褐色。姜长征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这样的水,鸭子进去游几下都能被毒死。
据姜长征反映,1995年,他曾得到过市环卫局38000元的赔偿。当时工作人员还告诉他,以后这里不要养鱼了,如果再有损失,将不会再有赔偿了。
姜长征的鱼养不成了,果树绝产了,全家3口人仅靠种几亩口粮田为生,现在的生活十分拮据。
5组村民焦翠萍拿出自己种的“新疆15号苹果”。果实干瘪个小,上面布满斑点。她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全家8口人原本靠这些果树养家糊口,可现在果树大面积减产。她们多次找到乡、区、市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直到现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4组村民姜兆英的家,距离垃圾场大约600米远。她气愤地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一年四季有三季生活苦不堪言。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冰雪融化,垃圾堆上的雪水顺着山势冲到家门口,恶臭难闻;夏天雨水大,顺着山坡下来的水都是绿色的,蚊蝇如下雨一般飞落,恶臭的气味使得天气再热也不敢开窗,村民家里的井水都有腥臭味;到了秋天更是难过,秋风大,刮得垃圾满天飞,很多村民患了癌症。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5组村民王贵的家里看到,66岁的王老汉患直肠癌,3年前的手术治疗中,医生在他的小腹上做了造瘘手术,现在家中养病。站在王老汉的家中,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西南侧巨大的垃圾场,随着风向的变化,可以闻到一阵阵垃圾腐烂的恶臭味。
通过采访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了解到,2008年,39岁的温宝成死于肺癌,51岁的关庆祥死于骨癌,村民薛永军38岁的妻子死于肺癌;2007年,37岁的王道勤因患肝癌死亡;2006年,65岁的马明权死于肝癌,38岁的张玉春死于肺癌……据不完全统计,朝阳村在6年之中,就有25人死于各种癌症。其中,肺癌11人,肝癌5人,肠癌2人,骨癌3人,膀胱癌2人,喉癌2人。另外还有几个已经诊断出癌症的病人。
朝阳村地域性的癌患群发,与当地环境污染有无直接关系需要有关方面的进一步证实,但一个仅有3700多人的村庄里,竟有如此多的癌症患者,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恐怕并不多见。
昔日辉煌何处寻
在朝阳村委会,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宋华。他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村子西南方的垃圾场是1988年市里建设的垃圾处理厂。始建初时,还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对村子的影响不是太大。但是,一年多后,这种简单的处理也不做了,并将设备拆卸运走。从那时开始,运来的垃圾就直接堆放在山沟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现在垃圾已经比山高了,产生的沼气、污水已经严重影响村民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安全。另外,周围的热电厂、钢厂、殡仪馆对村里的生存环境也构成很大的影响。村民因此不断上访,村委会也多次向市里打报告,但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处理。
宋书记介绍说,朝阳村在1992年前全村人均收入2310元,而且村委会有自己的三层办公楼,这在鸡西市的农村是不多见的。只因这个垃圾污染源,对粮食作物、果树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来村民人均收入降到了1200元;水及污浊的空气还造成了许多村民身体患病,导致朝阳村由富裕村庄演变成现在落败的局面。原来朝阳村所种的蔬菜和水果拿出去都能卖个好价钱,可现在种出来的农作物没人敢买,都说是垃圾堆里种出来的,白给都没人要。
偏激维权未见效
当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询问当地政府对态度时,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反映,想见领导太难了!我们的乡长和村民代表也曾去市政府,苦等好久,刚开门就说研究完了,等消息吧。为能解决问题,村民也曾采取过激行动,封堵运垃圾的道路。政府虽然出面,但还是敷衍,不是让等7天就是15天。就这样,村民们堵了6次,最后盼来的不是解难的政府领导人而荷枪实弹的公安警察!
“连最低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都没有,让我们怎么活啊?”
“我们什么也不要,哪怕能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也行啊!”
“我们老了,无所谓了,但是不能让孩子和我们一样啊。”
“我们只想好好地活着,这难道都不行吗?”
村民们围着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七嘴八舌发汇着心中的民愤怒,企盼着相关政府部门能早日为他们解危救困。
污染企业花小钱
据了解,2007年5月28日,鸡西市北方热电有限公司曾与朝阳村协签署一纸协议,原文如下:
鸡西北方热电有限公司(甲方)就烟气粉尘排放污染朝阳村(乙方)问题进行协商,双方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愿意一次性补偿乙方以前年度至2007年12月31日前的环境污染费2万元。
2、乙方对甲方支付的2万元补偿款,乙方自行办理对村民的补偿,如在办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由乙方自行解决,甲方均不负责。
3、随着甲方逐年对环保的治理,目前烟气排放已基本达到环保要求,甲方以后将不再对乙方予以补偿。
北方热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田雨在协议上签字。
在该协议书的边上,还写着“市环保局宋玉杰”的字样。
然而,这份协议没能生效,原因是村委会主任认为污染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协议中赔偿的2万元。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的调查中,还得知鸡西市殡仪馆与朝阳村在2003年1月14日也有一纸就污染环境的赔偿协议,其内容如下:
朝阳村委会(甲方)与市殡仪馆管理所(乙方)于2003年1月14日双方共同协商研究,达成如下协议:
一、殡仪馆管理所每年付给朝阳村土地污染费6000元。
二、交款时间在每年的1月20日前一次性付给甲方当年污染费。
三、以上达成协议后,村民再不能为上述事宜找乙方和市政府以及上机关告状,如出现此事,甲方负责处理。
四、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共同遵守。
甲、乙方在协议的下端都有签字、盖章。
看来,这些企业也知道自己有问题,想花点小钱就将问题掩盖过去,可是朝阳村有3720人,人均补偿微乎其微!
垃圾堆里秀生态
更具戏剧性与讽刺意味的一幕是,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朝阳村看到了立在村口路旁的“生态家园示范村”字样的石碑。据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宋华介绍,“生态家园示范村”是在2007年由黑龙江省政府和黑龙江省农科院联合评出。以下是“鸡西市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村标准”,请读者一览(见页左下表)。
据宋书记介绍,该村只有14、15、20这三项基本符合标准,其余差距都很大。这样一个村,是如何成为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呢?恐怕只有立碑者自己心知肚明了!
垃圾处理造新堆
据宋书记介绍,鸡西市新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厂。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来到距离“垃圾山”不远处的鸡东县境内的宝川垃圾处理厂。蓝颜色的车间式房子,是宝川生活垃圾处理区,院内干干净净,如果不是看到门口垃圾处理区的文字,丝毫看不出这个地方与垃圾有什么关系,厂门紧锁,见不到一个人影。不远处黄色的办公楼显得格外醒目,也是干干净净,大门紧闭。
沿着上山的路继续前行,是一个四周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大坑”。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看到,一辆车牌号码为环卫00001的垃圾运输车正在往“大坑”里卸垃圾。车到之处,垃圾堆上成群的乌鸦四处飞散,盘旋着又落回原处,这里显然成了它们的乐园。
据当地村民反映,这里原来也是一个山沟,他们(政府)把上面的植物铲掉就形成了现在的宝川垃圾处理厂。
据有关资料显示,宝川垃圾处理厂总投资1.54亿元,为鸡西市2008年重点推进项目,项目进度为在建。
既然在建,为什么现在就投入使用呢?垃圾处理厂门口的两个空房子又是给谁看呢?而且,所有垃圾也没见分类,现场也没有工作人员,长此以往,恐怕第二个“垃圾山”又要诞生了。
何时能走出癌症笼罩的阴影?何时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何时能喝到干净的自来水?何时能看到蓝天白云?何时能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再次致富……
朝阳村的村民仍在苦苦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