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德性思想均受到传统理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德性分为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而康德则把德性分为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其中并不排除情感因素。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就是中道,即对中间性的命中;康德则认为,德性须敬重法则,即出于法则并合乎法则。从中道到法则的过程表现出两者在德性观上的差异:两种德性标准分别为相对与绝对,即中道的相对性与法则的绝对性:两种德性的表现形式分别为复数与单数,即亚里士多德的复数德性与康德基于复数德性基础上的唯一法则形式。
【机 构】
: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德性思想均受到传统理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德性分为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而康德则把德性分为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其中并不排除情感因素。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就是中道,即对中间性的命中;康德则认为,德性须敬重法则,即出于法则并合乎法则。从中道到法则的过程表现出两者在德性观上的差异:两种德性标准分别为相对与绝对,即中道的相对性与法则的绝对性:两种德性的表现形式分别为复数与单数,即亚里士多德的复数德性与康德基于复数德性基础上的唯一法则形式。
其他文献
古代中国被公认的模范家庭,有可能气象森严以至肃杀。关于父之于子,似乎缺乏明确的规范,士大夫的伦理实践,通常也在严、慈之间。古代中国的知识人,严于等差、伦序,却又不无变通,不乏欣赏融和之境的能力-是伦理的,又是审美的。所谓“一门师友”,家门之内“自相师友”,就有可能隐含了此种意境。这种家庭关系与严于父子、夫妇分际以至“肃若朝典”的那种。可能都不普遍。庸常的应当是虽不极端却仍然暗合了伦理规范、至少不远于规矩的那种情况。纵然有诸种现成且公认的规范,生活世界中的人子之于其父母,仍有伦理实践的个人性、丰富性。古代中
一、女性教育的困惑与呼唤母系氏族社会以后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在社会政治中倍受歧视、没有地位,但在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方面却有着不容诋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付予了女性远远多于男性的道德礼仪,虽是对女性的束缚,但又表现了男性在道德上对女性的依赖。中国女性确实成为道德的表率和主导,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传承者。以礼乐文明为特质的民族精神的确立有着历代女性先辈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基本上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的主要责职在于“相夫教子”,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作为母亲的女性素养直接
作者简介:何翀,原名汉冲,字其鸾,自号丹山居士,又号烟桥老人、七十二峰山(老)人.广东佛山南海镇涌堡烟桥乡人,清嘉庆十四年生,生活于1809—1884年间(一说1807—1883年,此处据家谱“光绪十年闰五月卒,年七十有六”),传世作品中有晚至1884年之作。
赖际熙(1865—1937年),字焕文,号荔坨,广东增城市(现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人。传说其祖父道光癸卯年(1853年)葬于广州郊外龙洞一座小山坡时,曾有相士预言60年后此家当出贵人,并刻写入墓碑铭文。此后12年,赖际熙出生,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攻读于广东广雅书院。
转型期非协调体制架构下跨区域交易费用的增加,限制了区域交易范围的扩大,是中国工业产业逆分工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开放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是决定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的变量,一套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能使交易者承担起在交易风险,进而使交易双方在规制约束中内生抑制机会主义以降低交易费用的期望。将“制度因素”与“交易费用”联系在一起考察跨区域交易活动,实际上是基于制度约束条件对增加或降低交易费用具有重要作用的视角前提下对交易费用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生态环境污染日趋加剧亦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缩影,1980--2010年,广东每增加1%的工业产值,日照时间减少0.3852小时。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日照时数已降至接近公众期望的临界值。遏制此种态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在于物欲的“零增长”。要做到这一点,日照时数应成为政府环保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1840年,英国侵略军向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100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在鸦片战争期间,基于“英夷船坚炮利”、“器不如人”的感受,清朝开始了战船的建设活动。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战船建设未能在战场上发挥制敌的效用,但成为近代中国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初次尝试,对清朝水师走向近代化有积极的作用,为鸦片战后“师夷长技”的主张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对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的变迁。
社会学思考和所有人文科学的思考一样,同见证了其诞生的西方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代社会的多元化过程,拷问了作为记述、依附于现代性观念——特别是欧洲现代性观念——的“社会”概念;另一方面,欧洲思想则仍继续将自己看作其他所有历史(包括中国、印度、阿拉伯、非洲、巴西,等等)的普遍媒介。
莱维纳斯的“爱欲现象学”在《总体与无限》一书中究竞占据怎样一种地位,似乎不甚明朗,甚至有学者认为是信手之作。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莱维纳斯思想不可或缺。而且“爱欲现象学”具有多重意涵,不可偏颇。即对“爱欲现象学”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爱欲问题上,而应该沿着他原本的思路逐步展开,从而揭示出“繁殖”、“父性”、“子女”、“兄弟之爱”等一系列环节,展示出“爱欲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多重意味,及其与莱维纳斯政治思想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中美两国外交发展的历程比较谈起,提出前瞻性概念,揭示中国外交从“幼稚”逐渐“成熟”,由“被动”走向“主动”过程中存在的前瞻性问题,并且进一步发掘其根源,从而为我国“前瞻性”外交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