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受到邓小平称赞的讲话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央在批示这个决定时,指出要首先集中一段时间清理精神污染。
  11月2日,余秋里在总政党委扩大会议上讲话在谈到清理精神污染时,他说:“精神污染的实质,是散布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这不仅会把人们的思想搞乱,而且在政治上会造成离心离德的消极后果,严重阻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危害。”
  余秋里最担心的是有些同志站在“左”的立场上对待清理精神污染的问题。他在谈到清理精神污染应该注意的问题时,强调指出:“我们军队‘左’的错误思想根子深,影响大,这点一定要注意。清理精神污染,一定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上,不能站在‘左’的立场上,也不能因为清理精神污染,就否定过去一些同志‘左’的错误。”
  余秋里在工作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每当一项工作部署下去以后,就抓落实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注意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
  11月中旬,余秋里连续听了两天的汇报,了解清理精神污染的情况。总的情况还好,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
  有的单位把穿高跟鞋、烫头发、戴太阳镜、抽过滤嘴香烟、不愿吃高粱米、战士退伍申请困难补助、农村籍的干部在城市找对象,都说成是精神污染;有的单位把战士自费订阅的《中国青年》《中国妇女》《大众电影》《新体育》等杂志没收了,原因是这些杂志有“美女”的肖像,有的甚至没收了战士亲友的彩色照片。汇报的同志形象地比喻说:“精神污染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单位还出现了搞运动的苗头。有的单位提出:“要把清除精神污染作为加强基层建设的‘纲’来抓”;“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有的单位提出,清除精神污染要翻箱倒柜地查,集体的、个人的东西都要查。有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到家属宿舍和单身宿舍一家一户地去进行检查。
  余秋里听着汇报,眉头不禁锁了起来。他感叹地说:我们部队一些干部受“左”的影响很深,搞起“左”的一套,真是驾轻就熟啊!他站起来,在办公室一边走一边说:这些问题必须坚决纠正。否则,就会把思想搞乱,把部队搞乱。
  11月30日,余秋里在总政党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着重讲了要严格掌握清除精神污染的界限。他说:
  清除精神污染,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方法去进行,不能扩大范围,不能偏离方向。
  随意扩大范围,四面出击,就会出问题。要说清楚,对于基层来说,主要是进行教育。从当前情况看,有些问题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有的把清除精神污染扩大到日常生活上面来了。比如,把穿高跟鞋烫头发、戴太阳镜、穿新式样衣服、抽过滤嘴香烟等等,都说成是精神污染的表现,这是不对的。现在人民的生活好了,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好事,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绝不是要把生活搞得单调。不能把清除精神污染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混同起来。
  第二,有的把同重大原则有区别的一般思想问题也说成是精神污染。比如,有的把退伍战士申请补助说成是精神污染,有的把战士不愿吃高粱米也说成是精神污染。战士退伍,确有困难的,申请一些必要的补助,是正当的,可以理解的。至于有的要求过高,可以说服教育。有的战士不愿吃高梁米,是个生活习惯问题,即使有人怕苦,也是个思想教育问题,不能说成是精神污染。还有的把违反条令条例和军容风纪的问题,把农村籍干部在城市找对象,也说成是精神污染。如此等等。如果这也是精神污染,那也是精神污染,就会把思想搞乱。一定要把一般的思想问题同追求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严格区别开来。
  第三,有的扩大了清查、收缴的范围。一些淫秽的录像、书刊、图片,对社会、对部队危害极大,必须认真清查、收缴,这一点绝不能含糊。但不能把一些主流是好的,里面有一些缺点、错误的书刊当作精神污染品进行收缴、封存、销毁。现在有的把战士自费订阅的一些杂志也收缴了;把战士收集的美术摄影作品,也作为黄色的东西收缴了;有的甚至没收了战士亲友的照片,这显然是错误的。凡是有这些做法的,要切实加以纠正。
  清除精神污染,一定要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政策,划清界限,不要把什么问题都搞到精神污染上来,不要把自己没有见过、不爱好、看不惯的事情,不加分析地都说成是精神污染,不要像有的同志形容的那样:“精神污染是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对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不要看作是小事情。如果执行中央指示走了样,不注意防止扩大化,混淆了政策界限,就会造成很不好的严重后果。
  精神污染问题,总的说来,是属于党员中、人民中的思想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觉悟来解决。批评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不能以“左”反右,不要采取过去搞运动的那些错误的提法和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做法。现在有的单位提出:“要把清除精神污染作为加强基层建设的‘纲’来抓,”“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要查清敌情”,有的提出,清除精神污染,集体的、个人的东西都要查。必须指出:这些提法都是不恰当的,不符合中央有关清除精神污染的指示精神。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清除精神污染的目的,反而会造成人为的紧张情绪,影响部队的团结,而且会脱离群众,损害党的威信。应当认识到,这些不妥当的提法和做法,实际上是“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左”的影响还没有肃清的表现,也是对中央精神学习不够、领会不深的表现。对这些不妥当的做法,要立即加以制止。
  军委主席邓小平看了这份讲话以后,写了3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讲得好”。随后,中央整党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转发了这份讲话,并加了按语。按语说:余秋里同志1983年11月30日的这一讲话,结合军队实际情况,着重讲了如何严格掌握政策界限,正确地进行清除精神污染工作的问题。在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清除精神污染的指示中,不仅军队,而且各地方、各部门都要防止简单化、扩大化。余秋里同志这个讲话,中央领导同志认为讲得好,讲得全面,也完全符合地方和部门的实际。特摘要发表,供学习参考。12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讲话和中指委办公室的按语。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均刊登了这篇讲话。
(摘自雷厉《历史风云中的余秋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其他文献
1987年11月,父亲在赴上海接受肝癌手术之前,为家人留下一份遗嘱,其中说“我的文稿,将来如有可能,可由胡安、胡宁、涓迅负责选摘、整理和出版……我死之后,大家不必过哀,希望继承我的遗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好工作,兢兢业业,力求进步。”出版《胡华文集》,对我们后人来说,既是继承遗志,又是责无旁贷。在1988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5万字的《胡华文集》的基础上,自2008年以来,我和我的先生刘涓迅以及我
胡华同志与国家图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图书馆也一直十分重视收藏胡华同志的著述。上世纪50年代,胡华同志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手稿捐赠我馆,丰富了我馆的名人手稿专藏。1954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馆收藏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手稿的消息。文章充分肯定了该著作是我们祖国珍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胡华同志又将当时正在撰写的《中国现代革命史》部分手稿送我馆收藏。1
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一战成名,4.5万人中就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等各级战斗英雄1.23万多人。河南省焦作新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诞生地,1947年8月15日,第15军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以下简称“九纵”)在寨卜昌村成立。如今,这里有保存较好的九纵司令部旧址等遗存,给寨卜昌村留下了一段红色记忆。九纵在这里诞生  1947年8月1
毛泽东本来不是军人。他自己说过:“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既然如此,为什么毛泽东会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他的办法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投身到战争实践中去,否则就谈不上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二是要在战争实践中用心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