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网络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表达形式,而且还提供了形象直观、界面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基于目前教师对开发网络课程速度与质量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在网络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中知识类型的不同,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多种可编辑的交互模板,通过加强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操作性交互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络教学;交互模板;知识类型
网络教学的出现使教育信息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与网络教学相适应的全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并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内容作为网络教学的核心,自然成为网络课程设计者研究与探讨的核心主题。
本研究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以教学内容的交互性研究为核心,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特征,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多种可编辑的交互模板,来丰富网络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方便教师迁移实际课堂教学经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网络教学内容的研究现状
根据教育部有关网络课程质量认证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在“教学性、可用性、技术性、艺术性”四个一级指标中,“教学性”占评价总分的60%,其二级指标“教学内容”约占5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在对网络中的信息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教学内容信息组织的基本模式。二是依据知识分类和学习策略等心理学理论,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的呈现策略进行系统设计研究。三是应用样本的实验研究方式对教学内容呈现策略的效果作初步的检验考察,验证教学设计成果的有效性。研究的成果表明,良好的信息组织与设计能使学习者有效加工信息,并且信息的呈现模式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类型的特征分析及交互化呈现
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研究成果,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命题、法则、定理和理论等,用于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程序性知识则通常表现为某种操作程序,用于回答“怎么办”。这种划分更有利于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下文将根据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提出网络教学内容中相应知识点交互模板的设计构想。
1.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及其交互化呈现
陈述性知识又称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形式:①符号学习,也就是学习与记住事物的名称;②事实学习,一个事实就是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名称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③有组织的知识学习,即学习由许多单个事实连接成的大的整体,也就是命题网络学习。按其难易和复杂程度,我们把符号学习和事实学习称之为简单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后者则称之为复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简单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在理解而在保持,因为它们的遗忘速度快,而且遗忘率高。在这类知识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记忆习惯非常重要。而在复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学习的实质是习得言语材料中的意义。意义如果以命题网络或是认知图式存储,则能持久保持且易于提取和应用。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有效且适合陈述性知识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多维度表征策略。多维度表征策略是指要充分运用不同的符号、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事物的特性,通过对知识意义的多角度建构、多类型表征,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以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提取和利用。
应用此策略设计网络教学内容时,若能提供说明该学习内容的文本等言语信息,并凸显该文本含义的图形等非言语信息,将极大地促进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模板构想如图1所示,点击图片后,图片翻转显示背面的解释文字,使实物与文字相结合,感性认识和抽象概念相匹配。
◇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采用复述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
在复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思考;在阅读时做摘要、记笔记、画线或圈出重点等。有研究表明,划线和其他符号注释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因此,在设计网络教学内容时,可提供灵活、方便的注释标记工具,以辅助学习者的隐形知识外化。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组织策略可以表现为多种具体的形式:如描述策略,即把孤立的词组织成一个描述性的句子;归类策略,即将分离的项目按类别组织成一个序列,以减轻记忆项目的数量;表象策略,即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转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信息。
对于复杂陈述性知识的设计,我们采用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学习内容进行纵向梳理、横向比较的方法。例如,采用课文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在每章的开头提供内容结构提纲,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清晰地知觉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模板构想如图2所示,当然模板还可设计为水平的可收缩的形式,用户每点击一级标题即可展开二级标题;点击二级标题可展开第三级的内容。点击第三级的内容标题,即可出现该概念的解释文本。
2.程序性知识的特点及其交互化呈现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能指导实践如何做的知识,更注重概念和规则的应用。正如命题可以组成命题网络一样,许多产生式也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经过充分练习后的产生式系统的一系列动作能自动发生,不需要人清晰地回忆每一个动作产生的条件。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回忆知识,而是在回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实际的运算和操作,并且经过充分练习,使有关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规则作为一种智慧技能,其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的变化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学习者在面对各种必须应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则的情境时,能顺利进行运算和操作。
在设计呈现策略时,除与陈述性知识相通的策略外,还有以下两种策略:
◇同时呈现正反例。将知识应用的正例与反例同时呈现,突出呈现其差异显著的核心特征,引导学生将两者加以比较,通过对比掌握知识内容,把握正确的知识应用方式、应用条件等。
◇呈现应用情境。呈现知识的多种应用情境,为学生习得知识提供尽量完备的背景,促进学生全面领会知识的内涵。这同时也为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应用提供了线索。模板构想如下页图3所示,呈现一个完整情境的所有过程(step1-5),学习者只需点击每一步,就可以查看这一子情境的详细内容介绍。在设计开发时尽量重现真实的情境,同时还可加入一些提示或注意事项,供学习者参考借鉴。
交互模板的可编辑性
如果已经拥有了这样丰富的交互模板库,那么教师在开发独立课程时,只需就章节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选择适合此种知识类型的交互模板,就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大小及复杂程度随心所欲地编辑模板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添加或删除模板中的子节点。根据知识点的大小及用户需求,教师可以任意增加或删除模板中的节点。同时,模板也会自适应所输入的知识点的数量变化。
◇编辑模板中的文字及图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替换模板原来的文字及图片材料。
◇改变模板的整体风格颜色。模板的主要意义在于它的便捷性、通用性,因此在开发时可设计多种风格的模板样式,在保持不同教学平台的界面一致性的前提下,同时也迎合了不同学习者的视觉倾向。
小结
网络教学内容的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性环节。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不同,在网络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交互化研究,基于心理学等理论开发大量更科学的、丰富的交互模板,以使得教学内容可按照教师已有的实践教学经验形式来呈现,最终向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网络教学;交互模板;知识类型
网络教学的出现使教育信息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与网络教学相适应的全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并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内容作为网络教学的核心,自然成为网络课程设计者研究与探讨的核心主题。
本研究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以教学内容的交互性研究为核心,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特征,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多种可编辑的交互模板,来丰富网络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方便教师迁移实际课堂教学经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网络教学内容的研究现状
根据教育部有关网络课程质量认证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在“教学性、可用性、技术性、艺术性”四个一级指标中,“教学性”占评价总分的60%,其二级指标“教学内容”约占5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在对网络中的信息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教学内容信息组织的基本模式。二是依据知识分类和学习策略等心理学理论,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的呈现策略进行系统设计研究。三是应用样本的实验研究方式对教学内容呈现策略的效果作初步的检验考察,验证教学设计成果的有效性。研究的成果表明,良好的信息组织与设计能使学习者有效加工信息,并且信息的呈现模式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类型的特征分析及交互化呈现
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研究成果,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命题、法则、定理和理论等,用于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程序性知识则通常表现为某种操作程序,用于回答“怎么办”。这种划分更有利于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下文将根据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提出网络教学内容中相应知识点交互模板的设计构想。
1.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及其交互化呈现
陈述性知识又称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形式:①符号学习,也就是学习与记住事物的名称;②事实学习,一个事实就是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名称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③有组织的知识学习,即学习由许多单个事实连接成的大的整体,也就是命题网络学习。按其难易和复杂程度,我们把符号学习和事实学习称之为简单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后者则称之为复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简单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在理解而在保持,因为它们的遗忘速度快,而且遗忘率高。在这类知识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记忆习惯非常重要。而在复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学习的实质是习得言语材料中的意义。意义如果以命题网络或是认知图式存储,则能持久保持且易于提取和应用。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有效且适合陈述性知识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多维度表征策略。多维度表征策略是指要充分运用不同的符号、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事物的特性,通过对知识意义的多角度建构、多类型表征,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以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提取和利用。
应用此策略设计网络教学内容时,若能提供说明该学习内容的文本等言语信息,并凸显该文本含义的图形等非言语信息,将极大地促进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模板构想如图1所示,点击图片后,图片翻转显示背面的解释文字,使实物与文字相结合,感性认识和抽象概念相匹配。
◇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采用复述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
在复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思考;在阅读时做摘要、记笔记、画线或圈出重点等。有研究表明,划线和其他符号注释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因此,在设计网络教学内容时,可提供灵活、方便的注释标记工具,以辅助学习者的隐形知识外化。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组织策略可以表现为多种具体的形式:如描述策略,即把孤立的词组织成一个描述性的句子;归类策略,即将分离的项目按类别组织成一个序列,以减轻记忆项目的数量;表象策略,即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转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信息。
对于复杂陈述性知识的设计,我们采用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学习内容进行纵向梳理、横向比较的方法。例如,采用课文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在每章的开头提供内容结构提纲,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清晰地知觉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模板构想如图2所示,当然模板还可设计为水平的可收缩的形式,用户每点击一级标题即可展开二级标题;点击二级标题可展开第三级的内容。点击第三级的内容标题,即可出现该概念的解释文本。
2.程序性知识的特点及其交互化呈现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能指导实践如何做的知识,更注重概念和规则的应用。正如命题可以组成命题网络一样,许多产生式也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经过充分练习后的产生式系统的一系列动作能自动发生,不需要人清晰地回忆每一个动作产生的条件。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回忆知识,而是在回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实际的运算和操作,并且经过充分练习,使有关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规则作为一种智慧技能,其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的变化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学习者在面对各种必须应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则的情境时,能顺利进行运算和操作。
在设计呈现策略时,除与陈述性知识相通的策略外,还有以下两种策略:
◇同时呈现正反例。将知识应用的正例与反例同时呈现,突出呈现其差异显著的核心特征,引导学生将两者加以比较,通过对比掌握知识内容,把握正确的知识应用方式、应用条件等。
◇呈现应用情境。呈现知识的多种应用情境,为学生习得知识提供尽量完备的背景,促进学生全面领会知识的内涵。这同时也为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应用提供了线索。模板构想如下页图3所示,呈现一个完整情境的所有过程(step1-5),学习者只需点击每一步,就可以查看这一子情境的详细内容介绍。在设计开发时尽量重现真实的情境,同时还可加入一些提示或注意事项,供学习者参考借鉴。
交互模板的可编辑性
如果已经拥有了这样丰富的交互模板库,那么教师在开发独立课程时,只需就章节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选择适合此种知识类型的交互模板,就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大小及复杂程度随心所欲地编辑模板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添加或删除模板中的子节点。根据知识点的大小及用户需求,教师可以任意增加或删除模板中的节点。同时,模板也会自适应所输入的知识点的数量变化。
◇编辑模板中的文字及图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替换模板原来的文字及图片材料。
◇改变模板的整体风格颜色。模板的主要意义在于它的便捷性、通用性,因此在开发时可设计多种风格的模板样式,在保持不同教学平台的界面一致性的前提下,同时也迎合了不同学习者的视觉倾向。
小结
网络教学内容的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性环节。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不同,在网络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交互化研究,基于心理学等理论开发大量更科学的、丰富的交互模板,以使得教学内容可按照教师已有的实践教学经验形式来呈现,最终向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