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质的记者出镜内容可以有效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增添新闻的“气质-。本文简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细节把握及驾驭现场报道的方式方法,帮助初入行者掌握出镜要领,规避问题,提升能力。
关键词:现场报道;记者出镜;现场感
一、记者出镜能增强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不仅要保证新闻采写过程的真实,还要通过种种努力让受众感受新闻事件的真实。记者出镜就是一种增强新闻真实感的有效选择。那么出镜报道较之常规的“图像+同期声+解说词”报道,有哪些优势呢?
在一些现场感较强的新闻事件中,记者本身就是一种形象的新闻语言。或紧张、或激动、或急迫、或缓合,他们的表现也能够影响受众的收视体验。比如,在寒冷作业环境下,采访记者口中呼出的哈气、睫毛上的冰霜;在炎热环境中,出镜记者汗流满面;在高海拔地区,出镜记者呼吸急促;在危急时刻的紧张,在悲愤时刻的愤怒……这些隐性出镜元素都会为新闻传播效果加分。
二、记者出镜时应规避的几个问题
(一)陈述有用信息,避免画蛇添足众所周知,报人普遍以文字见长,而电视人的描绘能力相对较弱。比如要呈现没有雾霾的天空是什么样的,电视人,无需赘述,只需直接给观众一个画面即可。面对突发的新闻,记者手足無措,不知从何说起的现象是有的。比如,在洪灾报道中,出镜记者站在水里说:“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片汪洋……”这样的现场解说,纯属画蛇添足,你身处环境如何,受众通过电视画面一目了然,这种解释就没有任何价值。如果记者站在一片汪洋里说:
“这里就在前两天还是一条路,如今已是一片汪洋,水深处可达……”如果换成这样说就很有意义了,因为作为出镜记者,你提供了视听不能直接呈现的信息。
(二)出镜背景的选择包含极大的信息量
有研究表明,来自视觉的信息更容易被人接受,同一个新闻现场会有不同的出镜角度选择,背景是有信息的,切莫忽略。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营口地区多个县区受灾。我所工作的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派出多路记者对台风“利奇马”进行跟踪采访报道。防汛指挥部、水毁堤坝旁、群众安置点……这些能突出反映灾情讯情舆情的场所是出镜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最佳场所选择,冲击力强、现场感强、可视性强,能有效增强新闻报道的效果,能一下子抓住受众的眼球。可见,出镜场所的选择并不随意,原则就是跟记者出镜报道的内容相关。
(三)讲究穿着,举止得体
记者出现在银幕上必定代表着媒体形象。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自身的一些因素是要通过镜头被放大的。决定出镜记者服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环境,平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打扮得很有个性,可是当你作为一个媒体的出镜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时,就得格外注意,不要因服饰的选择不慎产生与受众的距离。比如,去± 也震灾区采访,出镜记者衣着要尽量减少与断壁残垣之间的距离,减少与哭天抢地受灾群众之间的距离。要采访节庆活动,出镜记者的服饰就要与喜庆浓烈的节日氛围相适应。要采访“两会”,端庄大方的服饰才是上选。
另外,记者出镜时情感的投入和情绪把握也很重要,因为镜头会捕捉并放大某些不经意的表情。哪怕是转瞬的一丝紧张或是惊惶的神色都逃不脱镜头的“法眼”。在镜头前,出镜记者目光最好平视,当你需要思考时,眼睛可以斜向下看,而不要情不自禁地往上看,那样会影响记者在银幕上的个人形象。
当然,记者出镜在大多数事件中是串场的需要,串场很忌讳为串场而串场,串场更需要强调现场感。如果只背诵事先写好的文字稿,不仅会显得呆板,而且还容易忽视现场的细节。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边看、边想、边说。边看是有视觉的,边想是在思考,边说是用口语说出来的。这并不是说要放弃前期的出镜准备,如果时间允许,事先做足功课了解一下背景材料,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出镜时才会有的放矢,不会捉襟见肘。
新闻记者是媒体健康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力军。当出镜记者撞上“直播时代”,人群干扰、设备故障,突发口误、忽然忘词这些突发状况时时处处都在考验着出镜记者的智商和情商,出镜记者到底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化尴尬为自然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归根结底,除了具备强大的心理状态,还需在平时多学多练,才能在关键时刻运筹帷幄,从容应对考验。
关键词:现场报道;记者出镜;现场感
一、记者出镜能增强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不仅要保证新闻采写过程的真实,还要通过种种努力让受众感受新闻事件的真实。记者出镜就是一种增强新闻真实感的有效选择。那么出镜报道较之常规的“图像+同期声+解说词”报道,有哪些优势呢?
在一些现场感较强的新闻事件中,记者本身就是一种形象的新闻语言。或紧张、或激动、或急迫、或缓合,他们的表现也能够影响受众的收视体验。比如,在寒冷作业环境下,采访记者口中呼出的哈气、睫毛上的冰霜;在炎热环境中,出镜记者汗流满面;在高海拔地区,出镜记者呼吸急促;在危急时刻的紧张,在悲愤时刻的愤怒……这些隐性出镜元素都会为新闻传播效果加分。
二、记者出镜时应规避的几个问题
(一)陈述有用信息,避免画蛇添足众所周知,报人普遍以文字见长,而电视人的描绘能力相对较弱。比如要呈现没有雾霾的天空是什么样的,电视人,无需赘述,只需直接给观众一个画面即可。面对突发的新闻,记者手足無措,不知从何说起的现象是有的。比如,在洪灾报道中,出镜记者站在水里说:“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片汪洋……”这样的现场解说,纯属画蛇添足,你身处环境如何,受众通过电视画面一目了然,这种解释就没有任何价值。如果记者站在一片汪洋里说:
“这里就在前两天还是一条路,如今已是一片汪洋,水深处可达……”如果换成这样说就很有意义了,因为作为出镜记者,你提供了视听不能直接呈现的信息。
(二)出镜背景的选择包含极大的信息量
有研究表明,来自视觉的信息更容易被人接受,同一个新闻现场会有不同的出镜角度选择,背景是有信息的,切莫忽略。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营口地区多个县区受灾。我所工作的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派出多路记者对台风“利奇马”进行跟踪采访报道。防汛指挥部、水毁堤坝旁、群众安置点……这些能突出反映灾情讯情舆情的场所是出镜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最佳场所选择,冲击力强、现场感强、可视性强,能有效增强新闻报道的效果,能一下子抓住受众的眼球。可见,出镜场所的选择并不随意,原则就是跟记者出镜报道的内容相关。
(三)讲究穿着,举止得体
记者出现在银幕上必定代表着媒体形象。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自身的一些因素是要通过镜头被放大的。决定出镜记者服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环境,平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打扮得很有个性,可是当你作为一个媒体的出镜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时,就得格外注意,不要因服饰的选择不慎产生与受众的距离。比如,去± 也震灾区采访,出镜记者衣着要尽量减少与断壁残垣之间的距离,减少与哭天抢地受灾群众之间的距离。要采访节庆活动,出镜记者的服饰就要与喜庆浓烈的节日氛围相适应。要采访“两会”,端庄大方的服饰才是上选。
另外,记者出镜时情感的投入和情绪把握也很重要,因为镜头会捕捉并放大某些不经意的表情。哪怕是转瞬的一丝紧张或是惊惶的神色都逃不脱镜头的“法眼”。在镜头前,出镜记者目光最好平视,当你需要思考时,眼睛可以斜向下看,而不要情不自禁地往上看,那样会影响记者在银幕上的个人形象。
当然,记者出镜在大多数事件中是串场的需要,串场很忌讳为串场而串场,串场更需要强调现场感。如果只背诵事先写好的文字稿,不仅会显得呆板,而且还容易忽视现场的细节。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边看、边想、边说。边看是有视觉的,边想是在思考,边说是用口语说出来的。这并不是说要放弃前期的出镜准备,如果时间允许,事先做足功课了解一下背景材料,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出镜时才会有的放矢,不会捉襟见肘。
新闻记者是媒体健康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力军。当出镜记者撞上“直播时代”,人群干扰、设备故障,突发口误、忽然忘词这些突发状况时时处处都在考验着出镜记者的智商和情商,出镜记者到底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化尴尬为自然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归根结底,除了具备强大的心理状态,还需在平时多学多练,才能在关键时刻运筹帷幄,从容应对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