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新”组织党建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概念,自1994年9月党中央正式提出后,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全面加强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按照“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提升组织力、增强有效性”的总体要求,从点上探索向系统建设迈进,从组织和工作覆盖向宗旨和作用覆盖用力,较好地引领“两新”组织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超大城市特点、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上海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具备了“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至2020年,上海非公经济占全市GDP的54.8%,税收占69%。其中民营经济税收占近40%,新增就业人员占比70%,新设市场主体占比超过90%;外资企业税收占比约30%,进出口总额占比超60%,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2700亿美元。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14.7万家实体经营的非公企业和1.7万家社会组织(1.7万家社会组织中,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基金会数量占比分别为71.8%、25.1%、3.1%),其中党员28.4万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3.3%,“两新”组织党组织数占全市党组织数的20%。上海“两新”组织在落实三大战略、一个平台任务中,在打造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新城以及发展五型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领域。
  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概念的历史由来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并首次使用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概念。1994年4月,上海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推优”,进一步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中,使用了“新经济组织”的提法。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意见》,在使用“社会团体”提法的同时,提出“新社会组织”的概念。1999年,上海市委分别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上海市组织系统内部开始交替使用“社会团体和新社会组织”的术语,市委组织部有关工作计划也出现了“两新”组织的提法。此后,上海等地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立的经济组织简称为“新经济组织”,把新建立的社会组织简称为“新社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两新”组织及其党建名称。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两新”组织的概念开始在全党普遍使用。
  2005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转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让“社会人”转变为“组织人”。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的要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越来越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来研究解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后,在考察上海中心党建服务中心时指出,要创新党建思路和模式,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随着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就越要做好其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作用。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上海要在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二、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看,“两新”组织党建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整体推进、全面加强高质量发展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在从事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人员中,要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党、团组织。两年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商业、服务业中的党、团组织,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从此,全国各地开始探索在有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
  1993年8月,中组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的意见》;1994年4月,下发《关于加强股份制企业党的工作的几点意见》。199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決定》进一步要求,从实际出发,在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上海私营企业从1993年底仅有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发展至1998年底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小组已达到776个。但从整体来看,“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较低,党建工作空白点较多,有些“两新”组织虽建立了党组织,但活动也不够正常。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始得到重视。但在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同意见。如很多企业主以及职工群众对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在楼宇党建工作中,出现“保安不让进、党员不积极、老板不支持”的现象。二是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分散,条块分割,各管各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两新”组织数量的迅速增多与党建工作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中央从“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党建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出发,先后印发《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为贯彻中央要求,上海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切实加强党的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市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交流会、座谈会、推进会、研讨会等,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当年,在中组部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张贴公告“共产党员欢迎您回家”,开展党组织找党员活动。
  1999年12月,上海召开了首次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2000年5月又召开了社团党建和社团管理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探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运作机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呈现出有力、有序、有效的局面,“消除党的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有效性”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加强条块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上海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及区(县)参加,建立市、区(县)协调指导机构,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建党”和“党建”有机结合。从“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防止单纯地以“建党”替代“党建”,努力探索党的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形成组织建设和党的活动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两新”党建工作的有效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如活动场所、活动资金和活动时间等,有的“两新”党组织面临着开展活动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央在“两新”组织党建理论和法制建设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承认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础上,对在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重大突破,改变了“党员可以当老板,老板不能入党”等思维定势。党的十六大修改的党章,首次明确了非公有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的《公司法》第19条,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应尽义务。
  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系列文件,从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方面,对开展“两新”组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党的十七大将“两新”组织的提法,表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工作的通知》,加强“两新”领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更加明确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定位。
  2002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新华社清样》上对上海“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做法作出批示,指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的要求。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探索“兩新”领域党建方法途径,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构体系建设。2003年上海在党政机构改革时,新成立了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2009年后又成立了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在“两新”组织的工作领域,选取不同类型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关系开展市级归口管理,如均瑶集团党委、国药控股党委、大众交通集团党委、永达集团党委、红星美凯党委、建桥集团党委、华东电器集团党委、三毛集团党委、岩土设计院党委等,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政府管理服务上的整体合力。19个区(县)从各自实际出发,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中心城区的104个社区(街道)均成立了专司“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综合党委,郊区的部分社区(街道)和乡镇也相继成立了综合(经济)党委,形成了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
  此外,上海还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划,抓好“双达标”工作。2002年,上海市委组织部在制定基层党建行动计划中,根据中央用5年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50名以上的非公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非公企业有党组织(简称“双达标”),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都能建立党组织”的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中央下达的“双达标”目标任务,强调要在30人以上的上海高科技企业和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有党员的要求。经过各方努力,上海于2005年10月基本完成了“双达标”任务。
其他文献
在全球疫情蔓延之势下,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需求日益剧增。全球多国央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已将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列为优先事项,未来将形成新一轮的货币竞争,或将颠覆全球个人支付方式,改革全球货币发行机制和重塑贸易结算体系。当前,法定数字货币的各项基础规则和配套制度仍处于全新的探索阶段。基于货币国家理论,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将面临货币主权矛盾和域外效力的确认,跨境支付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国际监管规则和协调机制创新等诸多法律问题。故,大国治理,机柕万端,循法治币。中国应尽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国
“生活在这里很幸福。”说起现在的生活,85岁的于桂珍婆婆眉眼弯弯、笑脸盈盈。和老伴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居住了近四十年,休憩有去处、就餐有场所、就医有保障,让于桂珍老人感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暖心”。  挂在于桂珍婆婆脸上的笑容,是智慧健康养老带来的稳稳幸福。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之一的武侯区,老旧小区林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20%以上。如何让社区居家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个性化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精神,巩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整合成果,宁波市在教育、卫生健康、科技、文化四个领域全覆盖开展事业单位章程制定工作,目前,14
期刊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由共情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及机制,并探究从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成长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国内疫情期间,776名在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上工作的咨询师(平均年龄42.57岁,平均咨询经验12.44年)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法测量热线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正念、寻求意义、继发性创伤应激(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STS)和替代性创伤后成长(Vicarious Posttraumatic Growth,VPTG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气势恢宏、思想深邃,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重大意义。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始终把人民放在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的征程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科学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一篇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一个科学指引党、国家、民族开创千秋伟业的行动纲领。  近期,我省各级人大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全面落实袁家军书记在浙江省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