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联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核心,处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用心、用情、用智”,关注常规细节,善于发现问题,优化管理方式,才能实现班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在班级新组建的时候,由于科任老师的性格特点、教学方式千差万别,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教育教学会有一定的不适应,如不妥善处理,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班级的稳定。班主任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善于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好桥梁纽带,为班级的稳定护航。
在与学生沟通后,发现学生对某科任老师有“意见”,甚至认为老师经常“讽刺挖苦”他们。这令我感到意外,我向更多的同学了解“矛盾”所在。原来是该老师在板演的时候,有的时候故意设置一个“陷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注意力。当同学们没有发现的时候,老师则语重心长地交代,我们是过来人,不需要再参加高考了,你们学生一定要注意,要避免这样的失误。这原本是老师的善意的提醒,但是“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个别同学可不认为老师是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反认为是老师在嘲讽他们、瞧不起他们,这也是学生所说的“讽刺挖苦”。
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可怕,但如何跟学生进行阐释呢?我首先找到了科任老师,希望老师能够首先跟学生进行适当解释,以消除学生的误解。同时,又找到学生,告诉他老师的言语如何去解读。针对个别学生反映自己班级老师不如其他班级老师的情况,我还特意在班级公开对此事进行了教育。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跟家长沟通的时候,经常有家长会说,邻居家的小孩怎么样优秀,亲戚家的孩子怎么样突出,这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别人家的孩子”的说法。那就是拿别人的长处来对比自己的短处,如果我们学生长期置身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学习就没有劲头。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老是去说别人的老师如何,也会对老师产生“负能量”。正确的做法是跟老师沟通,不仅能够取得老师的信任,还能减少这种负面的情绪。
每次考试之后,学生都会总结与反思,此举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写的总结不闻不问的话,难免流于形式,效果适得其反。对于学生总结的处理,能够反映出班主任对工作的投入和细心程度。善于动用学生总结这一教育资源,加深师生情感的交流,其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面对这个课题,我采取了以下的处理办法:我给每个学生发放统一的备课纸或者信函纸,强调统一,以示重视。学生的总结收上来过后,我会认真阅读每一位学生写的总结,在一些具体措施和亮点方面,写上自己的批注。少则几行,多则一段,甚至还查找出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帮学生订正一下。批阅之后,对总结撰写较好的同学进行点名表扬,对总结出来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探讨,侧重于鼓励。然后,让学生将小结带回家,我提前用校讯通告知学生家长,让家长在上面签字,最好也写上鼓励性的话,家长与老师一起见证学生的总结,对学生起到很好的鞭策和督促作用。
这样的“小结”,效果有三:首先使学生写小结不再懈怠,不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认真对待;其次,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书面的文字交流,让这一部分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跟班主任交流,能够形成互动;第三,将班主任写过批语的总结让家长阅读并签字,更增进了家校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家长签名,再写上一两句祝福或者鼓励的话,教育的功能越来越强,学生撰写总结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情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也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往往会出现短时间的动力空洞,具体表现在目标缺失、动力不足,在生活上浮躁,在学习上放松。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则会成绩下滑。我认为可以通过营造与此前不同的学习氛围,让新的氛围营造优良的学习风气,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较强,但是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和促进。高二小高考过后,一度出现动力空洞的现象。我在班级巡查的时候,发现个别无所事事,纷纷阅读漫画书、体育杂志,这是典型的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如果简单地说教,估计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我与班委会讨论后,决定在班级摆放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杂志。书架有了,将原本班级订阅的报纸杂志摆放整齐,再摆放几盆绿植,教室顿时有了新的气象,学生投入了更多的目光,学生也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阅读了。
教育功能是班級文化的首要功能,渗透于活动之中,“润物细无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无声的教育,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让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得以营造,还提升了文化氛围,可谓一举多得。小小的读书角,成为学生汲取养分的高产田。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独特的个体,班主任工作平凡、琐碎,但是,如果“用心、用情、用智”,就能够及时发现一些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班主任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一、用心和学生沟通,当好桥梁纽带,换得学生真心
在班级新组建的时候,由于科任老师的性格特点、教学方式千差万别,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教育教学会有一定的不适应,如不妥善处理,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班级的稳定。班主任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善于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好桥梁纽带,为班级的稳定护航。
在与学生沟通后,发现学生对某科任老师有“意见”,甚至认为老师经常“讽刺挖苦”他们。这令我感到意外,我向更多的同学了解“矛盾”所在。原来是该老师在板演的时候,有的时候故意设置一个“陷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注意力。当同学们没有发现的时候,老师则语重心长地交代,我们是过来人,不需要再参加高考了,你们学生一定要注意,要避免这样的失误。这原本是老师的善意的提醒,但是“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个别同学可不认为老师是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反认为是老师在嘲讽他们、瞧不起他们,这也是学生所说的“讽刺挖苦”。
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可怕,但如何跟学生进行阐释呢?我首先找到了科任老师,希望老师能够首先跟学生进行适当解释,以消除学生的误解。同时,又找到学生,告诉他老师的言语如何去解读。针对个别学生反映自己班级老师不如其他班级老师的情况,我还特意在班级公开对此事进行了教育。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跟家长沟通的时候,经常有家长会说,邻居家的小孩怎么样优秀,亲戚家的孩子怎么样突出,这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别人家的孩子”的说法。那就是拿别人的长处来对比自己的短处,如果我们学生长期置身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学习就没有劲头。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老是去说别人的老师如何,也会对老师产生“负能量”。正确的做法是跟老师沟通,不仅能够取得老师的信任,还能减少这种负面的情绪。
二、用情投入班级管理,重视细节教育,赢得学生真情
每次考试之后,学生都会总结与反思,此举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写的总结不闻不问的话,难免流于形式,效果适得其反。对于学生总结的处理,能够反映出班主任对工作的投入和细心程度。善于动用学生总结这一教育资源,加深师生情感的交流,其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面对这个课题,我采取了以下的处理办法:我给每个学生发放统一的备课纸或者信函纸,强调统一,以示重视。学生的总结收上来过后,我会认真阅读每一位学生写的总结,在一些具体措施和亮点方面,写上自己的批注。少则几行,多则一段,甚至还查找出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帮学生订正一下。批阅之后,对总结撰写较好的同学进行点名表扬,对总结出来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探讨,侧重于鼓励。然后,让学生将小结带回家,我提前用校讯通告知学生家长,让家长在上面签字,最好也写上鼓励性的话,家长与老师一起见证学生的总结,对学生起到很好的鞭策和督促作用。
这样的“小结”,效果有三:首先使学生写小结不再懈怠,不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认真对待;其次,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书面的文字交流,让这一部分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跟班主任交流,能够形成互动;第三,将班主任写过批语的总结让家长阅读并签字,更增进了家校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家长签名,再写上一两句祝福或者鼓励的话,教育的功能越来越强,学生撰写总结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情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也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
三、用智营造教育氛围,提升教育智慧,创建优良班风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往往会出现短时间的动力空洞,具体表现在目标缺失、动力不足,在生活上浮躁,在学习上放松。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则会成绩下滑。我认为可以通过营造与此前不同的学习氛围,让新的氛围营造优良的学习风气,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较强,但是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和促进。高二小高考过后,一度出现动力空洞的现象。我在班级巡查的时候,发现个别无所事事,纷纷阅读漫画书、体育杂志,这是典型的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如果简单地说教,估计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我与班委会讨论后,决定在班级摆放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杂志。书架有了,将原本班级订阅的报纸杂志摆放整齐,再摆放几盆绿植,教室顿时有了新的气象,学生投入了更多的目光,学生也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阅读了。
教育功能是班級文化的首要功能,渗透于活动之中,“润物细无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无声的教育,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让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得以营造,还提升了文化氛围,可谓一举多得。小小的读书角,成为学生汲取养分的高产田。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独特的个体,班主任工作平凡、琐碎,但是,如果“用心、用情、用智”,就能够及时发现一些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班主任管理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