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校的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推进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视高校党员发展,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具有意义重大。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媒体中介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互联网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深刻掌握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路径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充分贯彻和落实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
一、深化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急剧发生了变化:从传统落后的工业经济快速向新型高高科技经济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的开放化和利益的多元化,使得社会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正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互联网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思想文化信息传播的全新载体。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推进“两学一做”,“学”是基础,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与学习系列讲话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学习党章党规中,深刻领悟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和实践指导;在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中,加深和理解党章党规中的内容;“做”是关键,要坚持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推动党员干部争做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政治有信念、讲奉献有作为的优秀党员。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重视和提高在这个庞大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尤为重要。在高校开展“两学一做”,就是要抓学生党员这个“关键少数”,又抓全体优秀积极分子的“重要多数”,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学生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技能自信,提高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让高校党组织都坚强起来,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高校新时期新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保障。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思想交流平台, 各类社交、互动网站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党支部学习教育,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基层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使学生党支部成为积极影响和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核心。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突出了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更加突出了改革创新意识,反映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有助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改进党的作风与形象。而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应当深刻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党支部要厘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困境,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征,深化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途径进行深化探索。
(一)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困境
第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内缺少一个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深入探索讨论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及持久性,对重大理论、重要思想深层次地、系统地学习明显地不够深入,在理论学习上只停留在一般了解上,对党的重大理论和重要思想精髓没有把握,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或者说有的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理论学习形式还是以组织规定的定期的生活会议学习讨论为主。
第二,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议内容贫乏、形式单一,大都知识简单的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意见进行传达实施,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没有突破原有的指导意见,进行创新拓展。通常情况是上级党组织安排做什么,下级组织就做什么,党员更多的表现为被动,党内生活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这种模式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组织管理及活动的开展一般仅仅局限在纵向的组织内,缺乏横向交流。组织生活会议形式单一流于形式,有的生活会议甚至只是以党员发展的答辩会、审批会为主,其内容形式急需进行丰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1]
第三,对党员的持续连贯性教育不足,党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浅薄,为他人服务的动力不足、意愿不强,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更有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内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仍相当贫瘠,需在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的提升与加强,要把不断加强高校党支部与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议题。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积极分子,利用好学生党员队伍服务于广大师生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对于巩固党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改善党员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和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即时、互动、大数据等互联网、移动社交平台所特有的标签也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标志。新媒体推广发展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途径的探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的时效得到高度提升,信息的共享范围飞速扩大、信息传播速度高速递增;新媒体发展平台中互动性得到递延,新媒体平台促成了支部党员之间的沟通互动,更容易激发学生党员对时事政治热点的讨论,吸引其参与到其中来,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当然,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各种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方面,新媒体网络舆论的的有效引导。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传播功能和舆论影响力广泛而又深刻,基于新媒体传播的这一特征,依靠新媒体传播的网络舆论很容易形成“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本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现下,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大型社交平台迅猛发展,更是使网络舆论以强大的生命力演绎了现实生活中的蝴蝶效应。新媒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与学生的自发参与,就像正余弦波一样紧密地结合。[2]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些虚假的网络信息也很容易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对高校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如何有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进行疏导与引领还需要不断深入探讨。 另一方面,新媒体应用与传统方式的有效融入。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权下移和传播渠道自主化的信息流通工具,大有信息自助化的趋势。相比传统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范围更广,更能吸引广大学生党员利用手中的互联网和手机,进行学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前所未有地增多,学生利用互联网几乎可以获取其需要的任何信息。这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其本质是一种工具的引入与应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之主体还是要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新媒介、新平台、新工具与传统方式的有效融入,做好信息发散与支部生活集中的有效统一值得深思。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深化基层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现有党支部学习教育路径进行创新,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深化学习教育途径的探索,真正探索出有利于高校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有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路径。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平台
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优势资源,推动支部党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是新媒体视角下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路径的重要途径。“学习型”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够不断加强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更能够培养学生党员学习的主动意识与自主学习习惯。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优势,以学生党员乐于接受的方式,建立属于支部自身的“支部交流群”,实现资源共享。新型平台互补的模式改变以往通过传统纸媒、集中学习的传统方式,增强学生党员间的互相学习和督促,加强学习的时效性与持续性,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借助党员专业优势,构筑“服务型”党支部平台
充分依托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纵横贯通,发挥党员的多角色互补,构筑“服务型”党支部平台。“服务型”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够充分树立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学生党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借助新媒体优势打造的网络平台加快了信息流动,扩大了传播范围,更加有助于党支部实践的开展。学生党支部的每一员都有自身的专业背景,与此同时,吸收进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大多在校园各类社团、专业班级发挥着骨干作用,新形势下应打破固有的“身份角色”瓶颈,借助网络平台及时挖掘项目、互通信息,提升支部党员服务奉献的范围,提升支部党员志愿实践的灵活性,使支部党员志愿服务更加深入学生群体,更加融入与深入校园。[3]
(三)打破思维固有模式,打造“创新型”党支部平台
合理利用新媒体优势,不断凝练支部文化氛围,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塑造自身品牌文化,打造“创新型”支部新格局。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互相作用、紧密相连,提倡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提倡依托党员专业优势志愿实践,都有利于支部品牌的塑造与支部党员凝聚力的集聚。新媒体背景下支部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支部建设,更有利于支部文化的培育与对外品牌的塑造。新媒体不仅提供了一种工具,更为支部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对外服务窗口,能够加强与非党员学生的互动与沟通,通过支部自身文化的不断培育与凝练,更加有利于凸显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使高校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积极影响和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核心。
参考文献:
[1]孙亚娟.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3 (9).
[2]龚兴雷.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6(5).
[3]刘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J].思想潮,2016(3).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
一、深化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急剧发生了变化:从传统落后的工业经济快速向新型高高科技经济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的开放化和利益的多元化,使得社会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正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互联网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思想文化信息传播的全新载体。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推进“两学一做”,“学”是基础,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与学习系列讲话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学习党章党规中,深刻领悟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和实践指导;在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中,加深和理解党章党规中的内容;“做”是关键,要坚持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推动党员干部争做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政治有信念、讲奉献有作为的优秀党员。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重视和提高在这个庞大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尤为重要。在高校开展“两学一做”,就是要抓学生党员这个“关键少数”,又抓全体优秀积极分子的“重要多数”,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学生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技能自信,提高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让高校党组织都坚强起来,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高校新时期新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保障。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思想交流平台, 各类社交、互动网站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党支部学习教育,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基层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使学生党支部成为积极影响和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核心。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突出了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更加突出了改革创新意识,反映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有助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改进党的作风与形象。而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应当深刻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党支部要厘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困境,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征,深化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途径进行深化探索。
(一)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困境
第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内缺少一个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深入探索讨论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及持久性,对重大理论、重要思想深层次地、系统地学习明显地不够深入,在理论学习上只停留在一般了解上,对党的重大理论和重要思想精髓没有把握,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或者说有的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理论学习形式还是以组织规定的定期的生活会议学习讨论为主。
第二,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议内容贫乏、形式单一,大都知识简单的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意见进行传达实施,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没有突破原有的指导意见,进行创新拓展。通常情况是上级党组织安排做什么,下级组织就做什么,党员更多的表现为被动,党内生活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这种模式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组织管理及活动的开展一般仅仅局限在纵向的组织内,缺乏横向交流。组织生活会议形式单一流于形式,有的生活会议甚至只是以党员发展的答辩会、审批会为主,其内容形式急需进行丰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1]
第三,对党员的持续连贯性教育不足,党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浅薄,为他人服务的动力不足、意愿不强,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更有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内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仍相当贫瘠,需在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的提升与加强,要把不断加强高校党支部与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议题。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积极分子,利用好学生党员队伍服务于广大师生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对于巩固党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改善党员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和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即时、互动、大数据等互联网、移动社交平台所特有的标签也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标志。新媒体推广发展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途径的探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的时效得到高度提升,信息的共享范围飞速扩大、信息传播速度高速递增;新媒体发展平台中互动性得到递延,新媒体平台促成了支部党员之间的沟通互动,更容易激发学生党员对时事政治热点的讨论,吸引其参与到其中来,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当然,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各种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方面,新媒体网络舆论的的有效引导。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传播功能和舆论影响力广泛而又深刻,基于新媒体传播的这一特征,依靠新媒体传播的网络舆论很容易形成“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本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现下,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大型社交平台迅猛发展,更是使网络舆论以强大的生命力演绎了现实生活中的蝴蝶效应。新媒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与学生的自发参与,就像正余弦波一样紧密地结合。[2]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些虚假的网络信息也很容易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对高校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如何有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进行疏导与引领还需要不断深入探讨。 另一方面,新媒体应用与传统方式的有效融入。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权下移和传播渠道自主化的信息流通工具,大有信息自助化的趋势。相比传统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范围更广,更能吸引广大学生党员利用手中的互联网和手机,进行学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前所未有地增多,学生利用互联网几乎可以获取其需要的任何信息。这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其本质是一种工具的引入与应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之主体还是要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新媒介、新平台、新工具与传统方式的有效融入,做好信息发散与支部生活集中的有效统一值得深思。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深化基层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现有党支部学习教育路径进行创新,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深化学习教育途径的探索,真正探索出有利于高校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有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路径。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平台
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优势资源,推动支部党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是新媒体视角下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路径的重要途径。“学习型”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够不断加强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更能够培养学生党员学习的主动意识与自主学习习惯。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优势,以学生党员乐于接受的方式,建立属于支部自身的“支部交流群”,实现资源共享。新型平台互补的模式改变以往通过传统纸媒、集中学习的传统方式,增强学生党员间的互相学习和督促,加强学习的时效性与持续性,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借助党员专业优势,构筑“服务型”党支部平台
充分依托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纵横贯通,发挥党员的多角色互补,构筑“服务型”党支部平台。“服务型”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够充分树立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学生党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借助新媒体优势打造的网络平台加快了信息流动,扩大了传播范围,更加有助于党支部实践的开展。学生党支部的每一员都有自身的专业背景,与此同时,吸收进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大多在校园各类社团、专业班级发挥着骨干作用,新形势下应打破固有的“身份角色”瓶颈,借助网络平台及时挖掘项目、互通信息,提升支部党员服务奉献的范围,提升支部党员志愿实践的灵活性,使支部党员志愿服务更加深入学生群体,更加融入与深入校园。[3]
(三)打破思维固有模式,打造“创新型”党支部平台
合理利用新媒体优势,不断凝练支部文化氛围,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塑造自身品牌文化,打造“创新型”支部新格局。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互相作用、紧密相连,提倡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提倡依托党员专业优势志愿实践,都有利于支部品牌的塑造与支部党员凝聚力的集聚。新媒体背景下支部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支部建设,更有利于支部文化的培育与对外品牌的塑造。新媒体不仅提供了一种工具,更为支部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对外服务窗口,能够加强与非党员学生的互动与沟通,通过支部自身文化的不断培育与凝练,更加有利于凸显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使高校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积极影响和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核心。
参考文献:
[1]孙亚娟.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3 (9).
[2]龚兴雷.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6(5).
[3]刘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J].思想潮,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