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1日,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开幕。开幕第一天最大的亮点是,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与6家影视公司(个人)签署“影视同期声”项目合作协议。合作方包括中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北京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奇隆、制片人黄百鸣、导演韩刚、制片人吴毅、演员丁志诚等。根据协议,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将负责6家影视公司(个人)的衍生书籍的出版。
在影视节目展上,一家出版社发起的活动能够大放异彩,标志着影视行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而这6个签约项目也向整个行业释放出一个信号,即作为“出版社中影视资源最多,影视制作中出版业务最强”的复合型机构,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将在影视产业链的融合和延伸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记者在节目展期间对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社长王卫平进行了专访,他详述了 “影视同期书”项目的由来和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优势及未来规划。
《综艺》:“影视同期书”项目筹备了多久?
王卫平:“影视同期书”作为一种出版品类,之前就存在。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曾出版《我的团长我的团》,今年又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同期书,销量和读者反响都很好。但还未形成规模。现在出版业的大环境不乐观,但综合衡量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各项优势,我认为“影视同期书”将可能成为我社的一个突破口。自我今年来到出版社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两者的融合问题。
《综艺》:“影视同期书”的规模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优势有哪些?
王卫平:我们是影视资源最丰富的出版社,没有哪家出版社的影视资源,特别是影视娱乐资源,可以和我们相比。另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是一家有制作许可证的单位,我们的业务有一大块是从事影视音像节目,以及纪录片、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从影视制作机构来说,我们又是出版图书最专业的。
虽然我们不是出版社里面最大的,也不是影视制作机构里面最强的,但我们在跨界的点上是最具交叉实力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长项和短板,借用成功者的思路,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快速发展的可能捷径。“影视同期书”从整体上来说,还带有探索色彩,但是如果纸上谈兵,什么都不做,机会可能就擦肩而过了。
我上任之初,国家新闻出版廣电总局领导就向我提出出版社的业务要贴近广电的主营业务。所以我们把两块资源整合,这是最便利、最有可能、操作性最强的方式。我们希望先把“影视同期书”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一边琢磨一边积累,把“影视同期书”做成我们出版社的一个品牌,就像商务印书馆出辞书,长江文艺出版社出文艺书籍,能在业界达成一个共识——影视书籍专业性最强、影响最大、营销最好、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就是我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综艺》:“影视同期书”具体的合作方式是什么?
王卫平:狭义地理解,就是出版剧本,但我不满足于此。我认为与节目、电影、电视剧相关的所有资源都可以考虑出版图书。比如节目台本、幕后花絮、创作人员的经历,他们散发出的文化信息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比如跟中影合作《狼图腾》,小说出版10年已经卖到500万了,小说版权不在我们手里,如果只是把电影剧本出版,肯定无法比拼原小说。这部电影拍了10年,养狼养了7年,这是鲜为人知的故事,跟戏剧的元素一样,有矛盾,有冲突,有悬念,有变化,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揭秘狼是从哪里引进的?当时是怎么考虑的?狼是什么品种?饲养训练的过程当中,发生过什么事情?这就衍生出另一个大题材,如果做得好,影视同期书是有可能随着电影的走红而热销的。
《综艺》:对于“影视同期书”这个项目,影视制作公司的热情高么?
王卫平:目前正在谈的有20多家公司,节目展上签约的6个项目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事实上很多影视公司在最初的策划中,收入产出不管怎么算,都不会把图书的收益算到里边,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这个意识。合作出“影视同期书”对于影视公司来说是零成本,影视公司一分钱不花,但书出版了,盈利了,每多挣一分钱就是一分钱的收益。对于他们来说,零成本投入,有收益就相当于一笔额外收入,与我们的合作谈起来就变得容易了。
《综艺》:本次节目展上的6个签约项目是如何选择的?
王卫平:6个项目在地域上考虑了两岸及香港,在体裁形式上包含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职业上有导演、制片人、演员,都很有代表性,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会觉得“影视同期书”和自己有关系,给行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在本次节目展上,区别于所有的展商。我们参展的是书,但这个书是和他们有关系的。
《综艺》:“影视同期书”项目会给行业带来什么?
王卫平:我国的影视制作业目前发展得还不错,有丰富的资源,但有一个硬伤,就是不太重视影视作品的衍生产品开发,这与我们的本土市场广大有关,是个老问题。一部电视剧经电视台播出,就鲜有后续价值了。以前,有些出品方授权音像出版,但近几年音像市场持续疲软。现在,大部分电视剧除了出售给电视台,视频网站也成为一大出口,但至今,很少有电视剧从一开始就筹划开发衍生产品。衍生产品包括两大块,一是影视剧派生出来的性质与本身产品不一样,但文化内涵一样的图书、玩具、服装、主题公园;还有一块是延伸到海外市场去,这方面政府一直在推动,但制作公司的积极性不高。“影视同期书”如果能够成功,希望能让影视行业内更多的人认识到,影视产业开发衍生产品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在影视节目展上,一家出版社发起的活动能够大放异彩,标志着影视行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而这6个签约项目也向整个行业释放出一个信号,即作为“出版社中影视资源最多,影视制作中出版业务最强”的复合型机构,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将在影视产业链的融合和延伸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记者在节目展期间对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社长王卫平进行了专访,他详述了 “影视同期书”项目的由来和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优势及未来规划。
《综艺》:“影视同期书”项目筹备了多久?
王卫平:“影视同期书”作为一种出版品类,之前就存在。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曾出版《我的团长我的团》,今年又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同期书,销量和读者反响都很好。但还未形成规模。现在出版业的大环境不乐观,但综合衡量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各项优势,我认为“影视同期书”将可能成为我社的一个突破口。自我今年来到出版社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两者的融合问题。
《综艺》:“影视同期书”的规模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优势有哪些?
王卫平:我们是影视资源最丰富的出版社,没有哪家出版社的影视资源,特别是影视娱乐资源,可以和我们相比。另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是一家有制作许可证的单位,我们的业务有一大块是从事影视音像节目,以及纪录片、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从影视制作机构来说,我们又是出版图书最专业的。
虽然我们不是出版社里面最大的,也不是影视制作机构里面最强的,但我们在跨界的点上是最具交叉实力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长项和短板,借用成功者的思路,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快速发展的可能捷径。“影视同期书”从整体上来说,还带有探索色彩,但是如果纸上谈兵,什么都不做,机会可能就擦肩而过了。
我上任之初,国家新闻出版廣电总局领导就向我提出出版社的业务要贴近广电的主营业务。所以我们把两块资源整合,这是最便利、最有可能、操作性最强的方式。我们希望先把“影视同期书”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一边琢磨一边积累,把“影视同期书”做成我们出版社的一个品牌,就像商务印书馆出辞书,长江文艺出版社出文艺书籍,能在业界达成一个共识——影视书籍专业性最强、影响最大、营销最好、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就是我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综艺》:“影视同期书”具体的合作方式是什么?
王卫平:狭义地理解,就是出版剧本,但我不满足于此。我认为与节目、电影、电视剧相关的所有资源都可以考虑出版图书。比如节目台本、幕后花絮、创作人员的经历,他们散发出的文化信息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比如跟中影合作《狼图腾》,小说出版10年已经卖到500万了,小说版权不在我们手里,如果只是把电影剧本出版,肯定无法比拼原小说。这部电影拍了10年,养狼养了7年,这是鲜为人知的故事,跟戏剧的元素一样,有矛盾,有冲突,有悬念,有变化,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揭秘狼是从哪里引进的?当时是怎么考虑的?狼是什么品种?饲养训练的过程当中,发生过什么事情?这就衍生出另一个大题材,如果做得好,影视同期书是有可能随着电影的走红而热销的。
《综艺》:对于“影视同期书”这个项目,影视制作公司的热情高么?
王卫平:目前正在谈的有20多家公司,节目展上签约的6个项目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事实上很多影视公司在最初的策划中,收入产出不管怎么算,都不会把图书的收益算到里边,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这个意识。合作出“影视同期书”对于影视公司来说是零成本,影视公司一分钱不花,但书出版了,盈利了,每多挣一分钱就是一分钱的收益。对于他们来说,零成本投入,有收益就相当于一笔额外收入,与我们的合作谈起来就变得容易了。
《综艺》:本次节目展上的6个签约项目是如何选择的?
王卫平:6个项目在地域上考虑了两岸及香港,在体裁形式上包含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职业上有导演、制片人、演员,都很有代表性,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会觉得“影视同期书”和自己有关系,给行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在本次节目展上,区别于所有的展商。我们参展的是书,但这个书是和他们有关系的。
《综艺》:“影视同期书”项目会给行业带来什么?
王卫平:我国的影视制作业目前发展得还不错,有丰富的资源,但有一个硬伤,就是不太重视影视作品的衍生产品开发,这与我们的本土市场广大有关,是个老问题。一部电视剧经电视台播出,就鲜有后续价值了。以前,有些出品方授权音像出版,但近几年音像市场持续疲软。现在,大部分电视剧除了出售给电视台,视频网站也成为一大出口,但至今,很少有电视剧从一开始就筹划开发衍生产品。衍生产品包括两大块,一是影视剧派生出来的性质与本身产品不一样,但文化内涵一样的图书、玩具、服装、主题公园;还有一块是延伸到海外市场去,这方面政府一直在推动,但制作公司的积极性不高。“影视同期书”如果能够成功,希望能让影视行业内更多的人认识到,影视产业开发衍生产品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