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回忆、再现、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其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操作性活动及造型艺术活动。当今,建构游戏的开展得到各园的重视,但在一线实践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是认为建构游戏就是要让幼儿自由玩,放任自流;二是将游戏教学化。两种极端倾向并存,致使建构游戏的开展仅有形式而无实效。“如何指导才具有效性”成了教师的困惑!一是引题导入,目的明确;二是规划布局,场地迁移;三是过程指导,迎难而上;四是评价恰当,即时即景。
关键词 自主 指导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建构游戏是幼儿使用一些建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等,建筑和构造各种物体和建筑物,通过手的操作及其建构的作品,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回忆、再现、想象、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其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操作性活动及造型艺术活动。①当今,建构游戏的开展得到各园的重视,但在一线实践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是注重发挥“目的性游戏”的作用,认为建构游戏就是要让幼儿自由玩,忘记活动的教育目标,导致放弃教育,放任自流。二是强调以游戏为手段,注重发挥“手段性游戏”的作用。强调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开展游戏,将游戏教学化,忽视了幼儿游戏是自主性的实质特点,因而导致了导演游戏。“放任”与“导演”两种极端倾向并存,致使建构游戏的开展仅有形式而无大实效 。“如何指导才具有效性”成了教师普遍的困惑。
1 引题导入,目的明确
游戏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引题较为拖沓,并以教师的预设为主,忽略幼儿的主体需要,且引导语针对性不强,建构材料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活动无意义。如:“我们的社区美吗?”关键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景物的特征,而不是只停留于“美”与“不美”的表象上,指导语的不正确采择,造成孩子思维分散,无法快速切入对景物特征的认识上,造成时间的显性浪费;再比如,“我们一起来建构我们的社区”,忽略幼儿是否有这个欲望、需求,以老师自己的一厢情愿为主,殊不知建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而非教师的自主游戏。
因此,教师在引题时,一定要目的性强且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欲望,注重幼儿自主的表达和表现。如:“活动室里有这么多建构材料,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关注、认识建构材料,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建构什么好呢?”引领幼儿思考并自主表达;“你们说的建筑物,老师把它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过幻灯片演示社区主要的建筑物,并引导幼儿认识建筑物的特征;“小区的屋顶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建构呢?怎么建构?”启发幼儿正确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来建构……
引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兴趣、观察景物特征、选择适宜材料和建构技能的启发。
2 规划布局,场地迁移
在现有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只重视引导幼儿在平面上合理规划整体布局,但如何从平面布局迁移到立体的活动场地这一过程的引导是目前建构游戏组织中的缺失。如,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平面布局的规划,有的用现场绘画进行布局;有的用幻灯片进行演示;有的用色块进行标注;有的是在原有布局图做增添;有的用沙盘操作布局;有的用图卡进行规划。手段多样,目的唯一,就是做平面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但在此过程中占据孩子太多自主游戏的时间。
试想,我们所要建构的景物是幼儿原有生活的再现,也就是说,景物的布局早在幼儿生活中存在,要改变方位的意义已不存在,何不就在活动前就备有平面布局图,或让幼儿在原有的平面布局图中增添预设建构的内容,然后,运用立体活动的标志引导幼儿将布局迁移到立体的活动场地,如,“社区活动中心应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在大家的共识下,将立体标志放置于大家商定的位置。如此,从主场景到次场景,简洁有效地引导幼儿合理规划现有的活动场地。
立体规划后,还有个小组规划。小组规划也需迁移到立体场景中进行,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建构的景物有哪些,在小区域的什么地方?景物可有现成提供的图片或图卡,也可提供白纸让幼儿讨论后现场画上的并张贴在该组的标志牌上;二是小组成员的分工。幼儿根据商讨的建构内容进行分工、合作,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可边建构边对照标志牌上的内容落实建构任务。
3 过程指导,迎难而上
游戏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幼儿根据建构景物的特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技能进行建构,致使幼儿的建构技能无法得到发展和提升;未能正确处理幼儿自主游戏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介入时机不适宜,致使建构游戏的开展仅有形式而无大实效;再者,教师指导介入均以高控为主,启发性、灵活性、针对性不足,无法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如何提高过程指导的有效性?
首先,要“知其难并知其所以难”。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观察要点,及时了解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出现的困难和需要,并给予适宜的引导,帮助幼儿推进游戏发展,有效提升建构能力。观察点有: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幼儿的建构目的是什么;建构材料的选择;建构技能与水平的发挥;针对弱处是否给予必要的示范和指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体现在哪里;与同伴合作情况;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等情况 。
其次,“介入得早不如介入得巧”。介入时机的采择是指导的关键。什么情况下该介入指导呢?当幼儿不会主动游戏的时候、当幼儿不会玩的时候、当幼儿遇到技能困难的时候、当幼儿违反规则或发生冲突纠纷的时候、当幼儿建构成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时都是教师需介入的时机 。如,幼儿在搭盖屋顶时,在尝试搭盖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屋顶,屡试不成时,教师就要介入,与其共同分析原因,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再比如,建构游戏中,往往会确定一个新的建构内容,教师就要有意识观察幼儿此内容的建构情况。如“水上乐园”主题建构活动中,有一幼儿想搭盖水上乐园的滑道,选择了积木、水管都不满意,积木可以平摆但没办法斜放产生滑道的感觉,水管有滑道的感觉但太窄且不易系牢。该幼儿在滑道边走来走去,不知怎么办好?此时,如果老师能关注到,并给予适宜的引导,幼儿的建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困难目前不低头的品质等均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之,教师没有及时介入,该幼儿便失去一次很好的学习、发展的机会。
4 评价恰当,即时即景
游戏过程和结束时,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建构情况进行自评、分享,并借助他评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次,要针对教育目标的落实给予肯定和提升,让幼儿体验到建构的乐趣,促进幼儿建构能力地发展。评价所采用的手段要恰当,不要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评价的有效性。如,有的老师采用过程中拍照,讲评时看照片。教师以为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平素幼儿也喜欢看大屏幕,采用这种方式讲评,效果肯定很好。没想到幼儿却不领情,教师尽情地摆弄照片,孩子的眼光依然离不开自己的建构作品。是啊,这作品是孩子们的心血,是他们成功的标志,老师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体验成功,共享快乐呢?!如,让孩子围在建构作品的四周,一起分享建构的乐趣,让幼儿来说说“建构了什么”“最得意的作品”“最喜欢的作品”“下次还想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等,在即时即景的分享中体验建构的乐趣。过程中的照片可放在下次活动前观看,既是回忆又是新要求新创意的凭借,效果肯定能更好。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时,应熟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并对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游戏,时时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在自主、创造游戏中,抓住教育契机,把指导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学会认同、学会共享、学会呼应”,②让教师的“教”有意义,让幼儿的“学”看得见!
注释
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幼儿园游戏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28.
② 林茅.幼儿园游戏.上海幼儿园游戏研讨会,1999.
关键词 自主 指导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建构游戏是幼儿使用一些建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等,建筑和构造各种物体和建筑物,通过手的操作及其建构的作品,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回忆、再现、想象、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其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操作性活动及造型艺术活动。①当今,建构游戏的开展得到各园的重视,但在一线实践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是注重发挥“目的性游戏”的作用,认为建构游戏就是要让幼儿自由玩,忘记活动的教育目标,导致放弃教育,放任自流。二是强调以游戏为手段,注重发挥“手段性游戏”的作用。强调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开展游戏,将游戏教学化,忽视了幼儿游戏是自主性的实质特点,因而导致了导演游戏。“放任”与“导演”两种极端倾向并存,致使建构游戏的开展仅有形式而无大实效 。“如何指导才具有效性”成了教师普遍的困惑。
1 引题导入,目的明确
游戏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引题较为拖沓,并以教师的预设为主,忽略幼儿的主体需要,且引导语针对性不强,建构材料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活动无意义。如:“我们的社区美吗?”关键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景物的特征,而不是只停留于“美”与“不美”的表象上,指导语的不正确采择,造成孩子思维分散,无法快速切入对景物特征的认识上,造成时间的显性浪费;再比如,“我们一起来建构我们的社区”,忽略幼儿是否有这个欲望、需求,以老师自己的一厢情愿为主,殊不知建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而非教师的自主游戏。
因此,教师在引题时,一定要目的性强且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欲望,注重幼儿自主的表达和表现。如:“活动室里有这么多建构材料,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关注、认识建构材料,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建构什么好呢?”引领幼儿思考并自主表达;“你们说的建筑物,老师把它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过幻灯片演示社区主要的建筑物,并引导幼儿认识建筑物的特征;“小区的屋顶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建构呢?怎么建构?”启发幼儿正确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来建构……
引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兴趣、观察景物特征、选择适宜材料和建构技能的启发。
2 规划布局,场地迁移
在现有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只重视引导幼儿在平面上合理规划整体布局,但如何从平面布局迁移到立体的活动场地这一过程的引导是目前建构游戏组织中的缺失。如,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平面布局的规划,有的用现场绘画进行布局;有的用幻灯片进行演示;有的用色块进行标注;有的是在原有布局图做增添;有的用沙盘操作布局;有的用图卡进行规划。手段多样,目的唯一,就是做平面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但在此过程中占据孩子太多自主游戏的时间。
试想,我们所要建构的景物是幼儿原有生活的再现,也就是说,景物的布局早在幼儿生活中存在,要改变方位的意义已不存在,何不就在活动前就备有平面布局图,或让幼儿在原有的平面布局图中增添预设建构的内容,然后,运用立体活动的标志引导幼儿将布局迁移到立体的活动场地,如,“社区活动中心应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在大家的共识下,将立体标志放置于大家商定的位置。如此,从主场景到次场景,简洁有效地引导幼儿合理规划现有的活动场地。
立体规划后,还有个小组规划。小组规划也需迁移到立体场景中进行,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建构的景物有哪些,在小区域的什么地方?景物可有现成提供的图片或图卡,也可提供白纸让幼儿讨论后现场画上的并张贴在该组的标志牌上;二是小组成员的分工。幼儿根据商讨的建构内容进行分工、合作,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可边建构边对照标志牌上的内容落实建构任务。
3 过程指导,迎难而上
游戏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幼儿根据建构景物的特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技能进行建构,致使幼儿的建构技能无法得到发展和提升;未能正确处理幼儿自主游戏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介入时机不适宜,致使建构游戏的开展仅有形式而无大实效;再者,教师指导介入均以高控为主,启发性、灵活性、针对性不足,无法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如何提高过程指导的有效性?
首先,要“知其难并知其所以难”。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观察要点,及时了解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出现的困难和需要,并给予适宜的引导,帮助幼儿推进游戏发展,有效提升建构能力。观察点有: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幼儿的建构目的是什么;建构材料的选择;建构技能与水平的发挥;针对弱处是否给予必要的示范和指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体现在哪里;与同伴合作情况;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等情况 。
其次,“介入得早不如介入得巧”。介入时机的采择是指导的关键。什么情况下该介入指导呢?当幼儿不会主动游戏的时候、当幼儿不会玩的时候、当幼儿遇到技能困难的时候、当幼儿违反规则或发生冲突纠纷的时候、当幼儿建构成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时都是教师需介入的时机 。如,幼儿在搭盖屋顶时,在尝试搭盖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屋顶,屡试不成时,教师就要介入,与其共同分析原因,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再比如,建构游戏中,往往会确定一个新的建构内容,教师就要有意识观察幼儿此内容的建构情况。如“水上乐园”主题建构活动中,有一幼儿想搭盖水上乐园的滑道,选择了积木、水管都不满意,积木可以平摆但没办法斜放产生滑道的感觉,水管有滑道的感觉但太窄且不易系牢。该幼儿在滑道边走来走去,不知怎么办好?此时,如果老师能关注到,并给予适宜的引导,幼儿的建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困难目前不低头的品质等均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之,教师没有及时介入,该幼儿便失去一次很好的学习、发展的机会。
4 评价恰当,即时即景
游戏过程和结束时,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建构情况进行自评、分享,并借助他评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次,要针对教育目标的落实给予肯定和提升,让幼儿体验到建构的乐趣,促进幼儿建构能力地发展。评价所采用的手段要恰当,不要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评价的有效性。如,有的老师采用过程中拍照,讲评时看照片。教师以为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平素幼儿也喜欢看大屏幕,采用这种方式讲评,效果肯定很好。没想到幼儿却不领情,教师尽情地摆弄照片,孩子的眼光依然离不开自己的建构作品。是啊,这作品是孩子们的心血,是他们成功的标志,老师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体验成功,共享快乐呢?!如,让孩子围在建构作品的四周,一起分享建构的乐趣,让幼儿来说说“建构了什么”“最得意的作品”“最喜欢的作品”“下次还想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等,在即时即景的分享中体验建构的乐趣。过程中的照片可放在下次活动前观看,既是回忆又是新要求新创意的凭借,效果肯定能更好。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时,应熟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并对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游戏,时时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在自主、创造游戏中,抓住教育契机,把指导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学会认同、学会共享、学会呼应”,②让教师的“教”有意义,让幼儿的“学”看得见!
注释
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幼儿园游戏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28.
② 林茅.幼儿园游戏.上海幼儿园游戏研讨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