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自身、家庭及社会造成的严重性后果,并结合心理健康定义思考分析了当前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困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春期;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与考验,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中学阶段又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他们希望能变换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走上报复社会、危害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重视学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指的是个体心理在自身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即能使人们所具有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自身的发展也能达到比较充分的程度。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总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较为理想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障碍,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或者称为亚健康心理状态。
3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问题分析
3.1学校因素
由于课业负担很重,特别是高中学生,高考压力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频繁,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3.2家庭因素
一是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二是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三是“留守儿童”使家庭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样家庭的孩子,有相当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有不良恶习,品德不良。
3.3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外于转型期社会,在转型期中,由于存在着许多制度上的漏洞,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格调低下的大众传媒纷纷登台,让人喜欢让人忧的网络迅速普及,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3.4自身因素
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实现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诸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4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4.1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直接体现社会心理教育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一是开设青春期教育或性心理教育课程,严防走过场,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正确的心态。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悄悄话室,配备有经验的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矫正工作,并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三是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2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品格、行为等都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尊重、鼓励、接受、表扬、诚实、安全和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耐心、感激、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他就会以良好的心理品质从事学习与生活!
4.3优化社会环境
教师要给中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应该优化的是学生周边的环境,学生耳濡目染的事物最容易影响他们的成长,如国家制定学校周边500米不得开设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这些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学生等。此外,国家对出版文化产品的严格把控也是必不可少的。让那些暴力、淫秽作品退出学生的视线,出版更多内容健康、导向正确,有利于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优秀作品。
4.4引导学生端正自我认识
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一些问题,了解这个特殊时期自身所具有一些心理、生理特征。对面诸如身体发育、性成熟、心理焦虑等,应坦然面对。在交往上也应该学会多沟通,如学生厌学情绪刚开始一般是讨厌学习某科目,也可能是不认可某任课老师,应该和老师沟通,发现老师上课的优点,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在团队相互友爱,团结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社会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责任,时代需要青少年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中学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问题积极纠正,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迫切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积极关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这样才能改变现状,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张鹏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05)
[2]任琳.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J].青春岁月,2011.(23)
[3]林崇德.心理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春期;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与考验,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中学阶段又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他们希望能变换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走上报复社会、危害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重视学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指的是个体心理在自身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即能使人们所具有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自身的发展也能达到比较充分的程度。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总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较为理想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障碍,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或者称为亚健康心理状态。
3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问题分析
3.1学校因素
由于课业负担很重,特别是高中学生,高考压力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频繁,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3.2家庭因素
一是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二是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三是“留守儿童”使家庭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样家庭的孩子,有相当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有不良恶习,品德不良。
3.3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外于转型期社会,在转型期中,由于存在着许多制度上的漏洞,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格调低下的大众传媒纷纷登台,让人喜欢让人忧的网络迅速普及,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3.4自身因素
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实现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诸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4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4.1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直接体现社会心理教育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一是开设青春期教育或性心理教育课程,严防走过场,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正确的心态。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悄悄话室,配备有经验的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矫正工作,并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三是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2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品格、行为等都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尊重、鼓励、接受、表扬、诚实、安全和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耐心、感激、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他就会以良好的心理品质从事学习与生活!
4.3优化社会环境
教师要给中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应该优化的是学生周边的环境,学生耳濡目染的事物最容易影响他们的成长,如国家制定学校周边500米不得开设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这些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学生等。此外,国家对出版文化产品的严格把控也是必不可少的。让那些暴力、淫秽作品退出学生的视线,出版更多内容健康、导向正确,有利于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优秀作品。
4.4引导学生端正自我认识
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一些问题,了解这个特殊时期自身所具有一些心理、生理特征。对面诸如身体发育、性成熟、心理焦虑等,应坦然面对。在交往上也应该学会多沟通,如学生厌学情绪刚开始一般是讨厌学习某科目,也可能是不认可某任课老师,应该和老师沟通,发现老师上课的优点,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在团队相互友爱,团结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社会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责任,时代需要青少年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中学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问题积极纠正,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迫切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积极关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这样才能改变现状,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张鹏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05)
[2]任琳.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J].青春岁月,2011.(23)
[3]林崇德.心理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