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加强道德与智慧的修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德慧智”的教育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注重去中国古圣贤那里寻找“德慧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突出的有:遵循“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注重道德教育的先后顺序,强调“上所施,下所效”的道德教育方式;突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思想。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道德智慧能力的教育中充满了超越时空的智慧,结合时代特点古为今用,不失为加强当前道德智慧能力建设的明智选择。
  关键词:道德 智慧 关系
  一、对“德慧智”的认知
  “德慧智”,顾名思义,“德”,指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人伦道德;“慧”,便是一个人的智慧,细而言之,即语言有深度、行为有技巧;“智”,更好理解了,比如如何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德”与自己的“慧”。
  作为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要热爱祖国,在社会中能遵纪守法,与别人友好相处,为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踏实、不断努力,力求每次能做到最好,树立坚定的信念。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成功。比如作为一个学生,要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可以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在家尊老爱幼,在学校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雅各说:你们中间是谁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在智慧上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这句话用白话文就是: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智慧、见识?就要看他有没有善行,真有智慧的人,就要有善行,有良好的行为。
  提起智慧,“错不死于智,死于愚”(摘自《智囊全集》),充分说明了智慧认知的重要性。“人有智如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摘自《智囊全集》)。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智慧对人强大的控制力。
  “智”,顾名思义,智慧,智力。如何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段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二、道德与智慧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流行语言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穿梭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时,我们偶尔能够听到这样一句流行语——没文化,真可怕!敢问,文化是什么?是知识;知识又是什么?是智慧。那么让我们来深究一下,没有智慧到底有多么“可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智慧对于我们而言是人类之所以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根本,没有智慧(这里的智慧指仅人类拥有的智慧),那我们就跟生活在森林中的猴子没有区别。但假设我们真的没有智慧,那也不会产生塑料袋、汽车、化学武器、原子弹等对人类甚至地球造成严重污染的发明。可见人类如果没有智慧,也并非多么的可怕,反而对于我们的母亲——地球,却是一件好事。那这么说人类不该拥有智慧吗?答案是否定的,这里就关系到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道德。
  道德,即对人负责且不伤害他人也。道德决定了智慧的好坏,道德败坏之人若拥有智慧,则会利用其损人利己;道德高尚之人若拥有智慧,则会运用其造福人民。先拿众人皆知的陈世美来说,他十年寒窗最终考取功名,说起来也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却为了荣华富贵而抛弃了他的妻子秦香莲和他的两个亲生骨肉。再来说说宋朝奸臣秦桧,他也是当朝状元,谁敢说他没有智慧?但是论起他的道德来,谁都不敢夸赞:迫害岳飞,一心卖国求荣,如此有智之人,却有害无益。可见这种智慧超群却道德败坏的人无论于家于国都是真正“可怕”之人。
  所以,我们还是把那句“没文化,真可怕”改成“不道德,真可怕”吧。
  三、我们应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一个没有良好品德和诚信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诚实守信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在加强自我道德建设时,我们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传统道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起好步。学习不是唯一的,做好人才是重要的,所以我们广大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为社会、国家做出道德上的贡献。
  总之,“德慧智”是一项创世纪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模式、看得见的教育效应。德效应:培养道德心灵,养成道德行为规范,改善品性和气质。慧效应:开启先天慧性,开发大脑深层潜能,激发科学创造力。智效应:提升后天智能,深化大脑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熊春锦 老子·德道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熊春锦 中华国学道德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王永昌 老子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很多,我们应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心理水平为重要保障,以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的家长宣传教育咨询为工作重要环节。从学校
期刊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兴趣至关重要。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然而针对初中生来说,情境教学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们能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接受英语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设氛围 直观教学 文化差异 学生主体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中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置情境,即教师利用实物、图表、卡片、简笔画、态势语
期刊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十分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而学生是听众、是接受者,课堂上都是教师“一言堂”,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剩下不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机械、呆板的练习,课堂气氛沉闷。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思想和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倦,从而使课堂教学呈低
期刊
从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这三要素来看,词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词汇教学包括语音教学,同时,从词的用法和搭配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词汇教学也包括语法教学,所以词汇教学的复杂性和难度远比语音、语法教学大得多。那么怎样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呢?我认为搞好英语词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词汇教学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词汇教学与语音教学相结合是指词汇的音、形、义之间有机联系而言的。语音是词汇的声音符号,形是词汇的
期刊
摘 要: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港湾,是孩子迈向成功的起点;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 影响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通过角色转变、合作学习、生活体验、多元参与等方式渗透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地展现给学生,以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关键词:英语课堂 安全教育 交集  一、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证,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和千千万
期刊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英语必须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通过一定的任务来完成,从而提升语言能力。任务的类型有很多,其中“任务型阅读”的完成情况最为艰巨。  教书育人十九载,所见教材,所见题型,归纳总结,不胜数。中考题中的阅读理解是历届学生看见就脑袋发疼的选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一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大致将其总结为两大块:  其一,“引路者”即老师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
期刊
如何跳出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开拓出一条高效的、速成的小学英语教学之路,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出了一套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教育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在教师引导下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若能使学生“整个身
期刊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改的实效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