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效”教学法对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作用的初探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_c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计效”教学法的定义
  “计效”教学法是在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掌控学生的练习,规范学生单次练习的技术动作,计量动作的重复次数、持续时间、远度等因素,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以达到最佳练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完成练习的效果为主线,教师的计量为辅助,两者相辅相成。
  本教学方法的内涵就在于要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建立一种监督、激励机制,给学生一定的约束力,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身体素质练习任务,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这种监督机制的建立可分为教师的威信、学生体育骨干的协助和同伴群体间的相互影响三个环节。各环节间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上的身体素质练习中来,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二、“计效”教学法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告知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作用。让学生先有个感性认知。这样学生才能有动力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练习。其次,就是要建立课堂上的监督机制。具体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威信、学生体育骨干的协助和同伴群体间的相互影响。通过教师、同伴的个体或者是班级、小组群体所营造出的氛围,激励学生完成练习。
  1.教师的威信
  利用教师的威信就是要在练习前制定相应的规则、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监督学生严格执行,并对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计量,以达到最终目的。这需要体育教师首先在运动技能、人格品质等方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定的威信,让学生能听信与你。平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课后要跟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能在你的督促下完成练习。
  2.学生体育骨干的协助
  学生体育骨干可以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同时其自身也须做好示范、榜样作用,可以带动班级的其他成员努力练习。
  3.同伴群体间的相互影响
  (1)小群体间的相互鼓励。在一个班级中会产生多个小群体,这些小群体间的成员会互相影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一名或几名成员带动群体间其他成员参与练习,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2)小组间的比赛。游戏和比赛是初中生较为喜欢的组织形式,为争取获胜,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参与其中。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中去,最终练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计效”教学法在不同教材中的具体实施
  “计效”教学法在不同教材中的运用方法是有差异的。首先,教师要做到关注个体差异,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掌控。这需要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可便于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协助对每组练习过程进行掌控并计效。或者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组间的对抗。然后,在不同标准的项目练习时,应采取不同的计效方法。笔者有目的的选择了相关项目进行研究。
  1.“计效”以重复次数为标准的项目
  研究项目:俯卧撑、连续跳跃。
  此类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为主。重复练习时容易产生疲劳,学生大多为被动练习。教师或学生体育骨干要督促学生规范技术动作,让他们按要求完成重复的练习次数。通过教师威信、学生体育骨干协助管理为主要计效手段,练习效果更好。
  (1)俯卧撑练习。教师要尽量“计效”到每一名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以哨音为信号,一声哨音做一次,练习的频率由教师掌握。要求学生不得有“塌肚皮”或“撅屁股”的现象。计量时,教师可站在队列的后侧,便于全局的观察。同时,在学生的视线之外也可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减少偷懒现象的发生。
  (2)连续跳跃项目。该项目练习初期,每次的跳跃以立定跳远的形式进行。学生以教师的哨音为号统一起跳,落地后双脚不得前移。哨响一声,跳跃一次,直至终点。练习熟练后,教师可加快哨音的频率,直至完成连续跳跃的练习形式。教师计效时站在队伍的侧方。跟随队伍的速度前进。组织时,5~8名学生为一组。以篮球场长度为场地,两侧端线为起、终点。男生可要求跳跃11~12次通过,女生14~16次通过。
  2.“计效”以持续时间为标准的项目
  研究项目:单杠屈臂悬垂、双杠支撑。
  此类项目要以游戏、比赛的类型进行。组织练习时学生可以是一对一的个人赛,也可是以组为单位的团体赛。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学生的疲劳程度也会逐渐加深。学生受力求获胜的心理支撑着,他们往往能咬牙坚持,直至力不从心。整个持续的过程会使得学生的耐力素质得到提高。
  个人赛:2人一组,进行比赛。听教师信号2人同时上杠支撑、悬垂。先落地的一方为负,持续时间长的一方获胜。计效时,以学生持续时间作为对比依据。
  团体赛:分组,两组同时上杠。每组最后一名落地学生的持续时间为本组的最终成绩。在比赛时,先落地的学生会给本组的其他同学加油鼓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练习积极性、主动性高涨。
  3.“计效”以远度为标准的项目
  研究项目:投掷类。
  在以远度为“计效”标准的项目中,投掷类的项目是其中的代表。投掷项目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实心球、铅球项目,新型的投掷项目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技巧性。比如借鉴篮球运动中的长传球练习,足球运动中的掷界外球练习,甚至是隔网的互掷羽毛球。
  篮球运动长传球练习:2人一组。一人持球站球场端线外,接球另一人同向罚球线处。持球学生掷球的同时另一学生快速前插接球。球必须过中场线,接球学生将球接住即为获胜,否则为失败。为获胜,掷球学生必然倾尽全力的掷球,而接球学生也必定会全力以赴的奔跑,教师“计效”的目标即可达成。
  足球运动掷界外球练习:沿用足球运动掷界外球规则。组织练习时,可进行投远和投准的比赛。
  隔网互掷羽毛球:两组学生隔网持球站立。游戏开始后将羽毛球掷向对方场地,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将球捡起扔到对方场地。时间到后清点双方场地上的羽毛球,数量少的一方获胜。此项目趣味性强,弯腰捡球,掷球到对方半场,全身性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得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4.“计效”以速度为标准的项目
  研究项目:15米行进间高抬腿、追逐跑。
  (1)15米行进间高抬腿。4-6人为一小组。15米跑道为练习长度。要求学生完成行进间高抬腿,步频要快,步幅要小,身体不得后仰。教师站在队伍前列,面对学生平举双臂,缓步后退。要求学生前进时的速度不得超过教师的双臂。这样既可控制学生前进的速度,又可随时提醒督促学生加快步频。
  (2)追逐跑。50~60米跑,男女分组,男生起跑线在后,女生在前。男女生起跑线按距终点的远近有不同的分值,可自由选择。男女生起跑时的距离差距越远,分值越高。在到达终点前,男生超越则男生得分,未能超越则女生得分。全班男、女生获得分值累计相加,分出胜负。实验证明,该组织形式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对跑动速度的计量,发现学生的速度比单一的50m跑有所提高。
  四、结论
  1.“计效”教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计效”教学法在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上能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在身体素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得到较大强度的运动负荷,保证了他们的练习效果。“计效”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步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缺点:课堂的组织、管理是重点。分小组练习的课堂组织还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练习情况,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强调运动强度的同时可能会对练习密度有所影响。
  2.不同年级的效果
  “计效”教学法对不同年级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七年级时,教师的威信所起到的作用远大于九年级。而在八,九年级时,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所起到的作用更大。这就需要教师因时、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低年级时教师多督促,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到了高年级,可通过学生体育骨干的配合进行管理,多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这样还能增进学生间情感的交流。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合理的互相协作测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提高测试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减轻教师负担,增强学生比赛气氛,加深学生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学习。经常进行团结协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团结协作;测试效率;商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57-01  读《体育教学》2012年第8期《
摘 要:本刊2013年第2期刊登的题目为《对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迷失的思考》的文章,笔者认真拜读后,引发了共鸣和深度思考,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再探究。教学中针对高中学生实际,尝试在体育实践课中挤出2~3分钟时间,渗透体育理论内容。采取学生全员参与,选择贴近实际的内容和多种讲授形式以及建立考评机制等措施,激发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探究体育理论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体育理论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体育育人的体系:分层架构,尚体育人实验中学在育人的过程中,完全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建立了完整科学的体育育人体系。在这一架构中,课程是核心、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公开教学中没有安排合作学习就是败笔。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开展的合作学习多流于形式、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针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实施进行研究,以2011年义务段《体育与健康》标准为理论依据,本文从学校七年级新编教材(2011年
课的设计思路:在水平一(二年级)教学内容中,通常我们都注意了走、跑、跳、投等基础类身体练习的教学。在学习中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有时候忽视了学生身体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体育课教学及运动训练中,弓步压腿是发展人体下肢柔韧素质最为常用的手段,它可以对大腿内侧韧带尤其是股二头肌起到明显的拉伸和刺激作用,由于动作简单易行,且拉伸刺激效果明显,常被体育教师或教练员作为基础内容或辅助训练手段运用于课堂和训练。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弓步压腿的做法是如此简单,又是如此常做,甚或是不含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动作,是不值得一提或探究它的动作要领的,对它所蕴含的具体生物力学意义进行探析更
课堂教学时,在准备场地时画一定的点、线或区域是正常的。但是,有的教师对场地的画线有点“过”了,必须的画上、可有可无的画上,完全不需要的也画上了。一天学生活动下来,操场就成了“大花脸”。一周课下来,操场基本上成了线的海洋,线对场地的干扰,线与线的干扰,让教师和学生如何能有效的区分、利用?那么如何避免多画线,如何巧妙节省画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操场现有的点、线、场区  
目的:  同伴相互合作,并通过快乐趣味的练习方式,锻炼学生的速度、灵敏、等素质。  方法:  赛场选在跑道上,距离40米,离起点10米处放置1个纸篓,纸篓内放置4面小彩旗(红、白、绿、蓝)每队人数20人(男女不限)或是2的倍数的人数,每队占用两个跑道。跑道外有一名指挥,面向终点,手里同样拿着4色小彩旗。当听到发令后,2名队员手牵手跑到纸篓前,并在纸篓内任取一面小彩旗后继续向前跑,比赛队员全部通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