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临盘油田水平井总井143口,开井124口。液量低于20吨的水平井有43口,占总井数的38.7%,低产低液井较多。分析其原因:一是井筒滤饼酸洗不彻底;二是井壁垮塌粉细砂堵塞筛管;三是地层物性差、能量低、地层堵塞。其中井筒滤饼酸洗不彻底和井壁垮塌粉细砂堵塞筛管是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平井酸化 酸液黏度
1 水平井酸化开展情况
由于水平井与油气层的接触面积大,使油层受到比直井更为严重的伤害,造成部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不理想。水平井酸化的关键是将酸液注入低渗透带或伤害严重的井段,均匀改善井壁周围地层的渗透率,均匀解堵。
目前水平井酸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一是酸液分布受长井筒的影响,酸液集中在根部;二是水平井段的油藏性质变化较大,存在非均质现象,酸液优先进入高渗透部位,使低渗透部位得不到改善;三是水平井段受伤害的不均匀也会使得布酸不均匀。
2012年临盘采油厂共计实施水平井酸化9井次,增油有效6井次,有效率66.7%。1.1 临二馆二单元
临二馆二酸化水平井油层数据对比见表1所示。
临二馆二单元实施2口,3井次,临2-平24酸化效果较好,临2-平48第一次酸化效果好,有效期2月,第二次酸化无效。
临2-平48渗透率、孔隙度均比临2-平24低,泥质含量高。临2-平48第二次酸化施工冲洗水平段返出泥浆2方,油稠(822mPa. s),含水低,泥质含量高引起滤砂管堵塞,是造成酸化有效期短、无效的主要原因
因此采用打孔小管对酸液在整个水平段进行分配,比光油管笼统酸化效果好。1.2 临23馆三3单元
临23馆三3单元实施2口,2井次,临23-平7酸化效果较好,临42-侧平4酸化效果不明显,有效期短。
临42-侧平4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与临23-平7基本接近,两口井泥质含量均较高。但临23-平7在酸化前采取了循环充填完井,用分层酸化管柱对酸液进行分布,充填砂粒对酸化后泥浆及细砂运移起到一定遮挡作用。而临42-侧平4采用打孔小管,但最后一根小管落井,可能对酸液分布起的作用小,酸化后含水上升较快。
1.3 大芦家馆一单元
大芦家馆一单元实施2口,2井次,临25-平5酸化效果较好,酸化后日液由4.2方提高到20.4方,提液后达到52方,而临25-平9酸化后仍严重供液不足,射孔后也未见效
临25-平5渗透率、孔隙度明显比临25-平9好,临25-P9低产原因:为了远离油水界面,水平井井身轨迹偏高,物性变差,油井投产、酸化、射孔措施后液量一直较低。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在施工工艺上获得了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一是采用打孔小管、分层酸化管柱实施水平段布酸比笼统酸化效果好;
二是高泥质含量井充填后酸化效果好于不充填的井。
三是暂堵分流酸化能启动产液低的水平段,使含水下降,增油效果明显。
因此下步建议水平井酸化采用施工工艺管柱分流+暂堵分流相结合的手段,对酸液进行布酸,使全水平段均匀酸化。
2 酸化效果影响分析
2.1 地层渗透率的影响
渗透率对水平井段酸液分布和压力分布影响较大;渗透率越大,水平井跟部进酸量越多,趾部进酸量越少; 酸液从跟部向趾部流动过程中产生摩擦压降,导致水平井段的酸分布不均匀,跟部井筒内的压力和地层压力差较大,从而使得地层进酸量较大;渗透率越大,地层吸入相同流量的酸液所需压差越小,而酸液在井筒内流动压降对该压差产生较大的影响,渗透率越大越不利于酸液均匀分布。
2.2 酸液黏度的影响
酸液黏度对水平井段酸液分布和压力分布影响较大;酸液黏度越小,跟部进酸量越多,趾部进酸量越少。这主要是因为酸液黏度影响酸液向地层渗流时井筒和地层的压差,黏度较大时,井筒流动压降与该压差相比较小,酸液黏度越大,水平井段布酸越均匀。
2.3 酸速度的影响
注酸速度对水平井段酸液分布和压力分布影响较大;注酸速度越小,酸分布越均匀。这主要是因为注酸速度对酸液在井筒流动压降影响较大,使得酸液在水平井段压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酸液分布不均匀。
2.4 井筒半径的影响
井筒半径越小,跟部进酸量越多,趾部进酸量越少。这主要是因为井筒半径对酸液在井筒流动摩阻压降影响较大,使得酸液在水平井段压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酸液分布不均匀。
2.5 水平井段长度的影响
水平段越长跟部进酸量越多,趾部进酸量越少。这主要是因为水平井段长度对酸液在井筒内流动摩阻压降影响较大,井段越长压降越大,从而导致酸液分布不均匀。
3 认识与下步建议
3.1 认识
一是泥质含量高容易导致滤砂管堵塞,油稠、含水低会加剧这种堵塞。
二是泥质含量高的井在完井时尽量考虑管外充填完井,有利于改善后期措施效果。
三是水平井酸化时要完善施工工艺,尽量做到均匀布酸。
四是水平井酸化要根据井眼大小、水平段长度进行酸化参数优化。渗透率越高,井眼越小,水平段越长,越应该考虑采取措施均匀布酸。3.2 建议
根据井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1)机械转向技术。机械转向主要分为封隔器转向和堵球转向。机械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实现层段隔离,较好地实现酸液定位与均匀分布,缺点就是施工工艺比较复杂。
(2)化学微粒暂堵剂分流酸化技术
采用分流酸化技术,达到解堵所需酸量低于非分流酸化技术,并且可减轻措施工作强度,是一项较好的砂岩储层解堵酸化技术。
(3)水平井连续油管注酸。
常用的连续油管注酸方式有连续油管与膨胀跨式封隔器分段注入2种。连续油管沿井筒在处理区段交替注入酸液段塞和暂堵剂段塞。
连续油管注液的处理措施是将连续油管下到水平井眼井底处,在注入处理液和化学转向剂的同时,缓慢回收连续油管,回收速度取决于酸液的注入速度和预定的酸液分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