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胶囊内镜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采用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与临床确诊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诊断率。结果: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中胶囊在消化道的平均时间为胃内(26.1±5.2)分钟,小肠(267.3±26.5)分钟。在50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有31例,胶囊内镜检出30例,检出率为96.8%,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有19例,胶囊内镜检出18例,检出率为94.7%,明确诊断出的共有48例,诊断率为96.0%。结论: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对儿童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55-02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症状,由于病因复杂繁多,在临床上常常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现象。内镜检查时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在出血期进行检查,检查过程十分安全直观[1]。同时,胶囊内镜檢查的整个过程是无痛的,对于患者的整个小肠都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是一种很人性化的诊断方法。本院以88例儿童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胶囊内镜诊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50例儿童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孩28例,女孩22例,年龄5岁-13岁,病程2小时-2.5年,临床症状主要为呕血和便血,其中便血的有45例,包括脓血便或黏液血便的22例,血丝覆与大便表面的8例,柏油样便5例,大便潜血阳性3例。呕血的有5例,呕鲜血的有4例,呕咖啡色液体的有1例。
1.2方法
胶囊内镜检查:患儿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前8个小时禁食,检查的前3天只能食用流质食物。在检查的4个小时用乙二醇复方电解质溶液对患者肠胃进行清洗,在检查的半个小时内服用聚二甲基硅醚,患者吞服胶囊内镜开始检查,检查的前2个小时禁食禁水,4小时候可以食用少量的流质食物,患者应远离电磁场,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检查人员没15分钟应该检查记录仪的运行情况。胶囊排除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饮食。检查得到的影像数据必须由2名或以上的有经验的医师同时进行审阅。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胶囊内镜的的完成情况、病变检出情况以及患者对胶囊内镜的安全反应以及依从性。
2.结果
2.1胶囊内镜完成情况
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中胶囊在消化道的平均时间为胃内(26.1±5.2)分钟,小肠(267.3±26.5)分钟。50例患者中,在检查结束时胶囊内镜顺利达到结肠的有40例;没有完全通过消化道的有10例,其中胶囊滞留在回肠末端的有8例,胶囊滞留在胃部的有2例。所有的患者在检查完1个星期内都把胶囊顺利的排除了体外。
2.2病变检出情况
50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明确诊断的有48例,诊断率为96.0%。
2.2.1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
50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有31例,胶囊内镜检出30例,分别为十二肠溃疡1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9例,慢性胃炎5例,胃溃疡1例,检出率为96.8%,具体见下表1。
表1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
组别 例数 十二肠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胃溃疡 检出率(%)
胶囊内镜检查 30 16 9 4 1 96.8
临床诊断 31 16 9 5 1 -
2.2.2下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
50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下消化道疾病的有19例,胶囊内镜检出18例,其中结肠息肉9例,慢性结肠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横结肠血管瘤0例,检出率为94.7%,具体见下表2。
表2 下消化道出血疾病
组别 例数 结肠息肉 慢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横结肠血管瘤 检出率(%)
胶囊内镜检查 18 9 5 4 0 94.7
临床诊断 19 9 5 4 1 -
2.3安全反应和依从性
所有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在检查结束后都将胶囊顺利的排出,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后以及检查过程中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检查依从性。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症状,由于病因复杂繁多,在临床上常常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现象。胶囊内镜的全程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它的特点就是可以在患者的消化系统内拍摄出数量巨大的高清晰度的片子,使人们更好地掌握人体胃肠道病变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体积一般比较小,所有患者可以很方便的把胶囊内镜吞服,在检查过程中没有任何创伤,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痛苦,患者可以正常进行工作或生活,它对消化道检查的视野是非常旷阔的。患者在将胶囊吞服后胶囊会进入到胃中,然后再经过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最后经直肠运行,对于所经过的每一个肠断都可以进行连续的拍摄,然后把信号图像传输给患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它的工作时间可以长达8小时,并且在8-72小时后便随着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是非常安全不具副作用的。医生经过对图像记录仪上的图像进行分析最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胶囊内镜一般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同时也应用于各种炎症性肠病、小肠肿瘤、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以及无法解释的腹痛以及腹胀等的诊断[2-3]。但是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患者体内植入了电子仪器、严重的缺血性疾病、各种急性肠炎以及有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是不能使用的,对高分子材料过敏的患者也是不能使用的。胶囊内镜技术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成功率,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胶囊是否可以在记录的时间内到达结肠,所以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如果胶囊长时间停留在患者胃部的话就要借助胃镜把胶囊送入到十二指肠中,胶囊在进入十二指肠中患者才可以进行自由活动。在内镜拍摄过程中对于镜头无法做到清洁也是一个弊端[4]。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中胶囊在消化道的平均时间为胃内(26.1±5.2)分钟,小肠(267.3±26.5)分钟。在50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有31例,胶囊内镜检出30例,检出率为96.8%,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有19例,胶囊内镜检出18例,检出率为94.7%,明确诊断出的共有48例,诊断率为96.0%。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的数据吻合[5]。说明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对儿童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在检查结束后都可以将胶囊顺利排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对儿童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敏,黄留业,吴承荣,等.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应用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56(76):46-47.
[2]胡耿诚,刘俊,谢小平,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59(23):74-78.
[3]王芬,薛莉,沈守荣,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3(65):126-127.
[4]龙靖华,陈耀华,梁浓亮,等.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56(21):26-27.
[5]宋志强!顾芳!姚炜!等)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1(79):89-91.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55-02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症状,由于病因复杂繁多,在临床上常常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现象。内镜检查时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在出血期进行检查,检查过程十分安全直观[1]。同时,胶囊内镜檢查的整个过程是无痛的,对于患者的整个小肠都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是一种很人性化的诊断方法。本院以88例儿童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胶囊内镜诊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50例儿童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孩28例,女孩22例,年龄5岁-13岁,病程2小时-2.5年,临床症状主要为呕血和便血,其中便血的有45例,包括脓血便或黏液血便的22例,血丝覆与大便表面的8例,柏油样便5例,大便潜血阳性3例。呕血的有5例,呕鲜血的有4例,呕咖啡色液体的有1例。
1.2方法
胶囊内镜检查:患儿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前8个小时禁食,检查的前3天只能食用流质食物。在检查的4个小时用乙二醇复方电解质溶液对患者肠胃进行清洗,在检查的半个小时内服用聚二甲基硅醚,患者吞服胶囊内镜开始检查,检查的前2个小时禁食禁水,4小时候可以食用少量的流质食物,患者应远离电磁场,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检查人员没15分钟应该检查记录仪的运行情况。胶囊排除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饮食。检查得到的影像数据必须由2名或以上的有经验的医师同时进行审阅。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胶囊内镜的的完成情况、病变检出情况以及患者对胶囊内镜的安全反应以及依从性。
2.结果
2.1胶囊内镜完成情况
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中胶囊在消化道的平均时间为胃内(26.1±5.2)分钟,小肠(267.3±26.5)分钟。50例患者中,在检查结束时胶囊内镜顺利达到结肠的有40例;没有完全通过消化道的有10例,其中胶囊滞留在回肠末端的有8例,胶囊滞留在胃部的有2例。所有的患者在检查完1个星期内都把胶囊顺利的排除了体外。
2.2病变检出情况
50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明确诊断的有48例,诊断率为96.0%。
2.2.1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
50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有31例,胶囊内镜检出30例,分别为十二肠溃疡1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9例,慢性胃炎5例,胃溃疡1例,检出率为96.8%,具体见下表1。
表1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
组别 例数 十二肠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胃溃疡 检出率(%)
胶囊内镜检查 30 16 9 4 1 96.8
临床诊断 31 16 9 5 1 -
2.2.2下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
50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下消化道疾病的有19例,胶囊内镜检出18例,其中结肠息肉9例,慢性结肠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横结肠血管瘤0例,检出率为94.7%,具体见下表2。
表2 下消化道出血疾病
组别 例数 结肠息肉 慢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横结肠血管瘤 检出率(%)
胶囊内镜检查 18 9 5 4 0 94.7
临床诊断 19 9 5 4 1 -
2.3安全反应和依从性
所有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在检查结束后都将胶囊顺利的排出,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后以及检查过程中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检查依从性。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症状,由于病因复杂繁多,在临床上常常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现象。胶囊内镜的全程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它的特点就是可以在患者的消化系统内拍摄出数量巨大的高清晰度的片子,使人们更好地掌握人体胃肠道病变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体积一般比较小,所有患者可以很方便的把胶囊内镜吞服,在检查过程中没有任何创伤,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痛苦,患者可以正常进行工作或生活,它对消化道检查的视野是非常旷阔的。患者在将胶囊吞服后胶囊会进入到胃中,然后再经过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最后经直肠运行,对于所经过的每一个肠断都可以进行连续的拍摄,然后把信号图像传输给患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它的工作时间可以长达8小时,并且在8-72小时后便随着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是非常安全不具副作用的。医生经过对图像记录仪上的图像进行分析最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胶囊内镜一般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同时也应用于各种炎症性肠病、小肠肿瘤、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以及无法解释的腹痛以及腹胀等的诊断[2-3]。但是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患者体内植入了电子仪器、严重的缺血性疾病、各种急性肠炎以及有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是不能使用的,对高分子材料过敏的患者也是不能使用的。胶囊内镜技术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成功率,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胶囊是否可以在记录的时间内到达结肠,所以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如果胶囊长时间停留在患者胃部的话就要借助胃镜把胶囊送入到十二指肠中,胶囊在进入十二指肠中患者才可以进行自由活动。在内镜拍摄过程中对于镜头无法做到清洁也是一个弊端[4]。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中胶囊在消化道的平均时间为胃内(26.1±5.2)分钟,小肠(267.3±26.5)分钟。在50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有31例,胶囊内镜检出30例,检出率为96.8%,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有19例,胶囊内镜检出18例,检出率为94.7%,明确诊断出的共有48例,诊断率为96.0%。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的数据吻合[5]。说明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对儿童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在检查结束后都可以将胶囊顺利排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对儿童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敏,黄留业,吴承荣,等.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应用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56(76):46-47.
[2]胡耿诚,刘俊,谢小平,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59(23):74-78.
[3]王芬,薛莉,沈守荣,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3(65):126-127.
[4]龙靖华,陈耀华,梁浓亮,等.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56(21):26-27.
[5]宋志强!顾芳!姚炜!等)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1(7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