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境界:自我警醒与精神洗尘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思考。但能够思考与善于思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为什么耍善于思考,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哪里,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善于思考?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把善于思考上升到主体精神和生命意志,并认为这种思考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体验——表达——理解”。“体验”隐含着“自我警醒”的意味,“表达”是对自我提升的释放,而“理解”则为“精神洗尘”创造了条件。这样的思考就有意义,就有大的境界可言。
  换言之,人为什么要善于思考?因为生命是感知、评价和确定各种目的之过程的出发点,由于人们是无法把生命带到理性的审判台面前进行实证式的切片分析,因此要认识和把握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就必须展开具有指向意义的意向性体验。而善于思考主要体现在“我化”了的外在对象世界与主体是“合一”的。由于语言、艺术、科学乃至花园、工具、机器都是精神的客体化物,因此建立在为人类精神所创造的外在世界,与人类的终极目的有着共同的精神本质。这样,“思考”活动就是引出他人及有关生命的各种“表达”的“理解”过程,借助他人及有关生命的“体验”,我们的精神才能在更高层次的阶序上重新发现自己,也才能在自我、他人以及整个精神共同体中理解生命的深邃与博大。也唯其如此,展开“思考”活动的人才真正实现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洞悉。这种善于思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生命主我的个体体验,也为生命他者的精神疆域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以上,是我在品读刘明先生的大著《大题小论》后所引发出来的一些联想。这部大著共分上下两册,每册19篇文章,举凡追求、历练、倡廉、品行、导向、担当、荣辱观、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等宏大话语尽纳眼底。全书格调清远,纵横捭阖,气势雄浑,其笔墨之沉稳、逻辑之严密使素纸生辉;其规模之宏大、观点之新颖,非常人所及。作为一部“食古而化,超迈入神”的准学术文化论菩,该书融中西之理,通古今之变,既有着演讲般的文风和散文式的精妙,又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平实处荡漾着灵动,智慧中蕴含着幽默,传递给人们的是会心一笑的心灵感应、醍醐灌顶的文化积淀和温醇厚重的精神食粮。
  大凡写书作文,有两种方式最为常见。一类为“大题大作”,如《中国文学思潮纲论》,或《西方美学流变简论》等,这类著述开口很大,往往就某一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独特现象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而在阐释过程中,各章节之间,逻辑严密,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变化无穷,追求的是庞大的信息量,是问题的广度和宽度。另一类则为“小题大做”,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或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这类文章角度很小,主要就某一特定事件或个别现象进行阐述,其文字之间,或讽刺,或温情,审定适中,虚实有度,可开而示之,亦可阖而闭之。行文周密之贵徽,而与道相追。捭阖之道,依崇高,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总之,这类著述追求的是焦点、刀锋,是问题的深度和精度。
  而刘明先生的《大题小论》从写作的技术层面来说,是很犯忌的。因为“大题”本身就很空泛,难以找准切口,而“小论”的篇幅规制也更是难以把问题论述得透切、深刻。这是我捧书之后首先为刘明先生捏一把汗的地方。
  然而,拜读完这部大著后,我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明和聪明。因为书中的每一单篇的文章,题旨的确都很宏大,但作者从自身的知识积淀、文化背景和个性化的理解和经验出发,从“小”处着眼,以理为据,举事实,讲道理,其论述的锋口往往针对主题的某个侧面,或议或论,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这不是普通的写诗作文,也不是为稻梁谋式的挖空心思“做”出来的利益之作,更不是“为赋诗词强说愁”式的呻吟之文。这本书可以归类为领导艺术的才情即兴之作,是作者把学习、工作和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经过深层次的“悟”之后的精神产品。
  正因为此,文中的“小”首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是真善美在现实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寓教于乐;“美”是指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愉悦、舒畅。
  其次,文中的“小”还体现着作者的“有效性”,即每一篇文章都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侧重点,都有着思想的引领作用和实用的功效。
  此外,文中的“小”还有着作者的非模式化和非规范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的审美特征或写作特点。也就是说,作者不守墨规,不据陈见,灵感所至,即兴阐发。
  当然,文中的“小”还隐含着作者自谦的说辞。
  至于书中的“大题”,也是实实在在的。许多论题如《论追求》和《论思考》之类完全就是哲学的命题,这些命题都是人类自身智慧的体现,只有通过对这些命题的不断探讨,才能不断发掘人类自身的智慧。
  必须指出的是,一切哲学命题没有固定的形式,所有的命题也都没有终极的、唯一的答案。作为思考的对象,哲学体现人对于宇宙生命这些无穷无尽、完美无缺的造物的认识,也是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东西。思想摩擦出的火花是最神圣和美丽的。
  所有这些,都是本书“大题”的审美价值之所在,也是作者思考的境界之所在,更是作者写作的意义和该书出版的意义之所在。
  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作者善于从形而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领导艺术学命题,这是书中的亮点,也是一大特色。这是一本与时俱进的书,一本弘扬主旋律的书,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书。
  比如,作者站在全球化语境的时代大潮中,从经济生活、文化领域、干部作风、个人成长和日常生活等五个方面,阐述浮躁病的种种表现,进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探讨其危害,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克服浮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戒除这种时代病。作者指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对照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牢牢把握住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底线,自警自省,慎独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抵御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心无旁鹜地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去。”(《论戒浮躁》)而在《论担当》一文中,作者认真疏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不仅高屋建瓴地区分了普通百姓、仁人志士、有志者和国家与民族的“担当”之不同层次和视界的深刻内蕴,生动传神地阐释了承载使命、履职尽责、超越自我和建功立业需要“担当”之可贵品质,彰显这样的品质为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性资源,而且从担当全局、担当领率、担当道义、担当创造和担当危难等五个维度来阐释自己的思考观点,指出担当之人要有睿智、气魄、品格和风范,这样一层一层剥笋般地深入分析,带给读者的是开蒙、启智和激励。
  “我思故我在”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来的哲学命题,这个至高的形而上的命题,在时间的拐弯处,在思考者的心中,无处不在,它越过世纪的尘埃,在人类精神的花园,生成一片长青的叶子。因为思想的光芒一路照 耀,人的精神才能愉悦,人的胸襟才能博大,人的气度才能恢弘,人的境界才能高尚。
  刘明先生穿越苍凉的历史,与时代同行,与思考同在。这些思考因处处凸显独具个性的真知灼见而起到了浓缩历史、升华当下之“滴水折射太阳”的作用。这是一种大视界,更是一种大境界。在作者这里,不仅有忧患意识,有全局意识,更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以及思考者无处不在的精神锋芒、审美力量和新颖可感的“在场性”。这种“在场性”主要体现在时代观照、民族气节和现实关怀。这是怍者长期以来的学养的积累,也是他孜孜以求的认知和经验的积累,更是其为国为民的高度责任和担当意识的自然呈示。作者及时捕捉了思想深处的灵感闪动,叩开了隐秘在历史机要处的重重玄关,以知识精英的自觉冲动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和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进行及时跟踪和研究,他没有受制于后现代社会里碎片化的文化审美之影响,追求表面性或片段式的瞬间把握,而是以非常个性化的宏观视野以及介入角度和价值参照的独特性,站在社会与时代大变革的精神高点上来考察生命的意义和人的价值。例如,在《论公仆之德》中,作者对“忠诚之德”、“负责之德”、“谦虚之德”、“和合之德”、“非私之德”和“创新之德”作出深刻的分析,这种分析不仅引用了中西方大量的生动例子和精彩文字,而且透过思想史的角度,对儒者所面临的“内圣”与“外王”的抉择的理论背景,即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作出深层的考察,以此厘清儒家思想史上道德与政治的发展关系。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抓住“养心”一词,从敬畏之心、感激之心、羞耻之心和愧疚之心四个切面作出具体的意蕴分析,认为人必须“守正”才能“一身正气”。而要做到“守正”就必须从慎微、慎好、慎独出发,才能正大光明,才能浩气长存,才能对得起“人民公仆”之崇高称谓,也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人民的信任和赋予你的权力。这种以道德的力量来扶持并进而提升政治的境界,以“道”来提升“势”的认真思考颇有创新精神,委实深刻,发人深省。
  应当说,这是思考者的境界。这种思考不是个人的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的向度和终极的追问,即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刘明先生认为:一个真正有信念的人应该洗尽浮华,追求更高的宏大境界。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刘明先生是这样思考的。这本书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它凸现出一种自觉选择、自警意识、自省精神和自励品质。正如作者所讲的,书中的每篇文章所讨论的都是“大题”,要把这些“大题”说清楚,实属不易。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这些“大题”又是不可回避的。对“大题”作答,是领导者的责任。作者认为,他写这些文章并依此讲话,作报告,是在履行一种责任。
  例如,《论追求》一文开宗明义写道:“追求”是“理想+行动+坚持”的组合体,没有理想的追求只能叫躁动,没有行动的追求只能算空想,没有坚持的追求只能叫试探。有了这个组合体,就能组成一辆无坚不摧的“越野车”:理想是“方向盘”,行动是“车轮”,坚持是“燃油”,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驱动人们不断向前。这样的论述,既有比喻,又有象征,把大而泛、泛而虚的论题阐释得生动形象,触手可及。
  接下来,作者深入探讨我们应当追求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追求,应当防止什么样的追求,以及如何积极行动,实现正确的追求目标。这里的逻辑和结构十分清晰:先是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再而发散问题和深化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为官为人为文的心路历程。书中没有大话,套话,有的是真知灼见,是深思熟虑,是认真思考。
  这种大境界说到底就是“一种感受、气氛,一种情调,一种心灵空间,一种感觉,一种艺术的高度、精神的高度,一种人的生命自由的状态与体验”。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真正实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与其说这种“高致”是思考的境界,毋宁说是自我警醒与精神洗尘更恰当。因为思考的过程更是耕耘的过程,这种耕耘是对思想和精神的耕耘。有了这种幸福,思考就不会枯躁;有了这种耕耘,幸福就不会虚飘。同时,思考的境界决定着耕耘目标的大小和幸福指数的高低。有高目标、有大追求境界的人,即便生活充满坎坷,也会把跨越坎坷、战胜自我作为一种奋斗的幸福。这种幸福有如两眼失明而又丧失希望的俄狄浦斯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声音:“尽管我历尽艰难困苦,但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伟大,因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
  这种自我警醒也可从刘明先生夫子自道中体现出来:“对我来说,写作确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一种原始生活方式的新的实现形式。我只有在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写作着,心里才觉得踏实,心情才感到快慰,不然会惶隍然而不安,就像一个农民不种田时的不安而无所适从一样。同样,写作也给了我快乐、充实,使我的心灵得到慰藉。”正因为此,该书的每~篇文章都融进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深切眷恋。
  书中每篇文章,用“论”字引领,除了言简意赅、直醒主旨外,主要还是所谈内容系“讨论”或“议论”,是一种个人思考,是一家之言,听(读)者可以就所“论”对象进行商榷。这样,从创作艺术上,也体现了作者自我警醒的审美追求。
  有了这样的自我警醒,有了这样的精神洗尘,就必然会换来心灵的坦然,胸怀的博大,境界的开阔,这是“一日三省我身”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展现,是作者大智慧、大顿晤的升华与定格。作文与做人,有其内在的相通性,所谓文如其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换言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生存规律,也是艺术规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是提升个人修为的必由之路;举轻若重,大巧似拙,是个人处世方式、人生追求、审美情趣、超越精神的至高境界。
  应当说,这种至高境界是作者刻意或努力“追求”的结果。正如他在《论追求》中对自己的提问那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当今,我们应该追求什么?随即,他又向自己给出了答案:追求真理;追求卓越;追求和谐;追求健康;追求幸福。这些并不是他自己简单的个人追求,他引用普列汉诺夫的名言说出了自己的追求“道德的基础不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是对整体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马克思也曾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幸福将属于干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论及此,刘明先生总结说:我们应当牢记自己的使命,矢志 不渝地为广大人民谋幸福,并在为民造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幸福。
  同时,这种至高境界也是勇于“担当”的结果。正如作者所思考的:担当与人们关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牺牲、勇气和才干等联系在一起,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领导的“官本位思想”,就该是“在其位、谋其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如作者所晤:担当是时代的呼唤,承载使命要担当;担当是品质的彰显,履职尽责要担当;担当是意志的锤炼,超越自我要担当;担当是价值的体现,建功立业要担当。而且,是更要勇于担当全局,担当领率,担当道义,担当创造。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道义的担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的宝贵品格。担当更得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刘明深知要有优良的素质才能担当得起来,他对自己提的要求是:担当之人,要有把握时势的睿智;担当之人,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担当之人,要有自强不息的品格;担当之人,要有脚踏实地的风范……也正是出于担当精神,刘明先生才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悟结集成册,与仁共商,与人共勉。
  再比如,在许多人看来,入党即是为了做官,刘明对入党又有另一种感悟,他在《论思想入党》中写道:思想入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思想入党,是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要求;思想入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那些把入党当做当官垫脚石的人是多么可耻,他们在思想上还远远没有入党。
  不难看出,刘明先生从政治情怀和领导学的角度来看待追求的目标,他是以为民谋幸福为出发点,认为只有清楚地洞悉百姓疾苦,才能对名利糊涂,让自己清白,也才会自然超然,问心无愧。
  作为一名人民公仆,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总结。刘明先生有着高超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在《论追求》一文中,他总结出培养健康心理要记住“一三三”法则。一就是感恩的心态。两个“三”:一是“三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一是“三点”,对自己阳光一点、对家人糊涂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这种总结不仅是经验的归类,是工作的心得,是知识的升华,更是智慧的凝聚,是灵感的闪光。
  总之,刘明先生在《大题小论》中处处“以己度人”,以己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生活的乐观,来感昭同仁。我想,他这套文集出版的目的,也就是他想“以己”来“律人”。这样的标杆人生,自然会有大批追随者。这套书,也自然会有众多有识之士欣然赏读、品味,一起达到自我警醒与精神洗尘的澄明境界。
  因为思考,所以有了灵魂的升华;因为耕耘,所以有了宁静的幸福;因为幸福,所以有了诗意的境界。这,就是我在拜读刘明先生的《大题小论》一书时所获得的思想共鸣和深刻启示。
其他文献
张闻东认为脑中风的病因病机为元气虚衰,痰、瘀、毒阻于脉络,元神失司。在诊治脑中风方面以"通调"为原则,灵活运用"通督脉调元神"以醒脑开窍、"通三焦调脏腑"以培元泄浊、"通
目的:目前淋巴瘤治疗的成熟技术均为西医疗法,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及免疫靶向治疗成为新的治疗方向,但是临床反馈疗效差、毒性大、费用贵。查阅文献尚未见到利用楤木根皮总皂苷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联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后肛门下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0例PPH术后1个
目的:研究超微针刀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与扶他林治疗组对照,为临床寻求一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见效更快、疗效更佳的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方法
红色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以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恢弘背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的视角,重现那个伟大辉煌的历史瞬间。青春激昂的知识分
目的:观察自拟理肠汤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症状转归。方法:研究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
在1990年代中国文学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文论自发地向西方文论和传统文论寻求借鉴,希望构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即中国文论“中国化”。在探讨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课题
对深圳,我们基本都是从报纸新闻等媒体上了解的。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中国就再造了一个比许多国家都大得多的城市,而且是美丽富饶的城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
目的:通过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籽”,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