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男女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315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引导男女大学生健康交往,对于保证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男女大学生 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青年期到成年期的最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中青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里,随着青年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在现实中,往往由于缺乏异性之间交往的相应的经验技巧和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往往又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因此,系统地研究男女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意义。
  
  1 正确认识男女大学生交往
  
  第一,健康的男女大学生交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与途径。
  首先,男女大学生交往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人们对自己,以及对周围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随着身心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清晰、明确,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实现从矛盾、分化到统一时期。大学时期如此多的年龄、文化、知识等相近的男女大学生从社会四面八方汇集到这个“狭小”的大学校园中,这一时期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成熟,内在地“驱”使他们积极而密切地彼此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男性与女性有什么实质性差异?成熟的男性与女性如何交往?在相互交往中应当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与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何处理正常的人际交往与恋爱?……大学时期的异性交往让大学生不断拓展、矫正其自我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加深了对自我的深入认识。高校中男女大学生健康的交往,使大学生建立起统一而正确的自我观念,准确认识现实自我,积极对待投射自我,准确规划理想自我,从而获得健康、全面发展。
  其次,男女大学生交往可以增进大学生良好心理发展。在家庭子女比较多的年代,置身于兄弟姐妹之中使大学生较为容易获得相当多的与异性交往的体验,这是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极为缺乏的。在大学中与同学的交往使大学生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上述缺失,使他们在获得兄弟姐妹之情,积累与异性交往的最初经验的同时,良好的心理也得到发展。异性之间情感的交流可以使人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是同性之间的交往不能替代的。同时,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往往总是能够发现自己人格上的弱点,并以倾慕的异性为参照加以改善,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加完善。
  再次,男女大学生交往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异性同学良好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经常和异性同学在一起,大学生能锻炼自己和异性交流的能力,特别是语言技巧。与异性同学关系良好的大学生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道德水平,比较友好和喜爱交际。良好的异性同学关系能使大学生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情感的成熟,培养大学生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社会测量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异性同学关系的大学生易表现出友好、谦虚的品质和低焦虑,能顺利适应环境。
  第二,男女大学生交往中的偏差,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异性交友观不正确。应当肯定的是,在高校,大多数大学生男女交往是以学习好、能力强、思想品质高为基础的,但也有部分男女大学生交往往往以“讲义气”、“出手大方”、“漂亮”、“有钱”等为依据,难以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在自己内心上造成人际淡漠,自卑。部分大学生以异性朋友多为荣,借以炫耀能力,互相攀比,心理上发生扭曲,等等。这些多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不健康的异性交友心理造成的。
  其次,爱情错觉。一些大学生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以自己的主观体验与想象把异性同学之间的相处误看作“爱情”,把握不准自己的感情表达,带来“无名”烦恼与沮丧。青年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爱情错觉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的出现在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者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深度的爱情错觉是一种难以矫正的心理障碍,会使人一度丧失自尊,不顾人格尊严地乞求于所恋对象,严重影响人的知觉判断和理性选择。
  再次,异性人际困难。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异性交往愿望,但由于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知识与技巧,部分大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关注,甚至害怕与异性交往,造成性心理压抑,产生性心理障碍。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敏感,总希望自己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大学生性意识的成熟,在异性面前特别注意自己的—言一行,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势必导致他们在与对方交往中,生怕自己的言谈举止出差错而被人耻笑,因而表现出不自然、紧张。这样又使得他们变得更加胆小怕事,造成异性人际困难。男女大学生交往中的偏差,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2 正确引导高校男女大学生交往
  
  第一,教育男女大学生学会和掌握与异性相处的方法与能力。
  首先,学会知人知心。在男女大学生交往中,以科学方法认识对方是健康交往的第一步。例如,在社会心理学中,由第一印象获得的最初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被称为首应效应。其积极方面是可以最迅速、最经济地帮助人们尽快认识与适应多变的外部世界,而其消极方面往往是以偏概全,在交往中对别人的印象与其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出现从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化倾向,这是个体心理上容易出现的晕轮效应。人的外表的吸引力有着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其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在大学生生活中,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往往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往往更易受到首应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影响,形成主观想象,并以主观想象支配自己的行为,因而产生众多的心理困惑,带来无尽的烦恼。因此,高校男女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克服这些社会知觉中的偏差,学会知人知心。
  其次,学会相互交往的方法。在指导大学生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其一,建议男女大学生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所谓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和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矫揉造作。清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度,包括广度、深度、适度,把握好这些交往的度,才不致异性交往而过早地萌发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其二,建议男女大学生进行群体交往。积极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与的群体活动。由于同时与几个异性交往,他们可能不像面对某个异性那么紧张、羞怯,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己,这样有助于自己培养一种平常心与异性相处。其三,建议男女大学生异性交往要泛交。不要认为男女交往就必然“定终身”。青春期男女之间的感受很容易变化,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原来在他们眼中颇有好感的对方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如果缺乏对男女大学生交往的客观定位,当感情发生变化时必然会给当事人带来烦恼与伤害。
  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友谊与爱情。
  首先,教育大学生重视男女大学生同学友谊的意义与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友谊是大学时期一种最主要的情感依恋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异性友谊是大学生友谊的重要方面。男女大学生经常在一起学习、工作、进行思想交流,就会建立对个体发展极为珍贵的“红颜知己”的异性大学生友谊。健康的男女大学生交往,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友范围,使他们友谊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同性同学的狭小圈子。同时,大学生通过异性交往,从对方身上学到的优点又能够迁移到他们与同性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因此,男女大学生交往对于发展大学生友谊的广度和深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掌握区分友谊与爱情,为他们将来择偶,实现完满的婚姻做好准备。
  其次,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大学生时期是谈情说爱的时期,教育大学生理性认识爱情,正确对待爱情非常重要。对大学生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到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了。因此,要教育大学生区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正确认识爱情,从而处理好男女大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消除男女同学交往中的误解与困惑。同时,如果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开始了恋爱,应教育大学生尽力将这种高尚的男女情爱引申为一种更博大精深的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的爱来认识与对待,遵循应有的道德规范,努力完善自己。
  第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的失恋。
  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当前我国出现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失恋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失恋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引导大学生学会“情绪管理”。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一群社会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大学生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在我国,因与异性交往中的曲折而导致情绪变化异常,造成大学生心理波动,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案例绝非个别现象。因此,要引导大学生自己在准备恋爱和处于恋爱中要学会“情绪管理”,即理性对待恋爱中可能出现的情绪情感波动,采取正确方法将非理性的,甚至非常态的不良心理及时化解,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的塑造与发展。
  其次,引导大学生及时调节失恋带来的不良心理。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重大挫折之一,往往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如难堪、忧郁、失落、悲伤、孤独、绝望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疏导,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焦虑、恐惧,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乃至自杀等方式极端行为。因此及时调节失恋带来的不良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显得十分必要。方法很多,例如,引导大学生主动与自己信赖的师长、亲密的朋友、同学尽情诉说心中的委屈与怨愤。又如,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有益的活动中逐步从失恋的情境中走出来。还有,运用心理保护机制,如对自己的失恋进行必要的文饰,可以冷静理性地对恋人作全面的分析,在自己的头脑中将曾被美化的恋人的一些缺点客观地显现出来,达到伊索寓言中的“酸葡萄”感受,从而改变对旧恋人的理想化崇拜,最终摆脱失恋的痛苦境地,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系统地研究男女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是社会和高校教育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本文为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编号081706F)“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性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君平,曾利明.心理问题困扰“天之骄子”.人民日报,2006.10.12.
  [2] 俞敏敏,陈佩丽.浙师大上演心理AB剧.健康报,2006.12.8.
  [3] 杨忠健.异性之间——掌握好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尺度,现代教育报.2004.1.19.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8.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体育教学存在严重的弊端,为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体育教育应该开拓创新,教师积极引导,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重点在于教学方法,评估制度,教学目标等全面的创新。  关键词角色转换 尊重 全民化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当今社会是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要在激烈的竞争下胜出,创新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传统的体育教育一直以竞技运动为主,存在严重的问题,即单一
摘要大学生的年龄处于从人格转型到人格定性的阶段。强健的体魄是塑造个体品质的基础。良好的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品质,进而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探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即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关键词大学体育 教育 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从大学毕业开始,大多学生都将走上职业生涯。从已有的案
目的研究我院2013年5月22日~6月27日15株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同源性分析和耐药特征,以便更好的控制短时间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以及查找引起血流感染可能存在的感染原因,同时为临床的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2日~6月27日15株经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phoenix-10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培养和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株进行感染特征和耐药
在心肌缺血后再灌注(reperfusion)的早期进行几个短期间断缺血循环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这种保护措施称之为缺血后处理,动物实验业已证明其确有心肌保护作用。药物性后处理,即
摘要本文强调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心态,主要从指导大学生真实地表现自己,增强自信的手段方面进行阐述,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自信 自己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自信作为个体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在强调创新教育、推进大学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大学生自信人格发展趋势与特点的研究与揭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社会像一个舞台,每一个人在台上扮
摘要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心理上略显幼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全国许多高校的自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这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为了更好的加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需要有一套针对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 心理辅导 工作 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大学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途径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1心理素质的含义、特征    1.1关于心理素质,学者们有着不同的意见  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
摘要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各有质的规定性,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们在理论基础、效果评价、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心理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    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心理咨询发展过程中颇具特色的问题,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质的差异性。在实际工作
摘要音乐教育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智能、培养创新能力外,对缓解压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更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来阐述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日趋严重,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患有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失调、人格障碍的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