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醋制法是一种以醋为辅料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传统理论认为醋与药物相须配伍炮制,可以引药入肝经,增强散瘀止痛、疏肝行气功效。
主题词: 中药炮制
中图分类号:R283
一、醋制法分析
1 、 醋浸
醋浸,指取净药材置醋溶液中浸渍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如“取商牢渍醯中,以熨其肿处……旦取蜂卵一,渍美醯一杯,以饮之”。《雷公炮制论》曰:“白花蛇苦酒浸。”
2、 醋蒸
醋蒸,系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适量醋溶液,稍闷,蒸至醋被吸尽的方法。该法始见于《伤寒论》中治蛔厥证,“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3 、醋煮
醋煮,指取净药材置醋溶液中,共同煮至药物达到炮制要求。该法始见于《五十二病方》,“以醯、酉(酒)三乃煮黍稷而饮其汁”。
4 、醋燀
醋燀,将净药材置煮沸的醋液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五十二病方》中记载:“黑菽(豆)三升,以美醯三煮,疾炊,沸,止火;沸下,复炊,三沸止。”这种方法与现今燀制是一致的。
5 、醋淬
醋淬,取净药材置耐火容器内,武火煅至红透,投入醋液中淬制,反复煅淬至质地酥脆。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燔小椭石,淬醯中,以慰”。
6、其他制法
除了上述制法,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对硇砂的炮制记载了“二两,以醋一盏化去夹石”,与现今精制法类似。
现代常用经醋处理的药物主要有三棱、大黄、大戟、川乌、乌药、丹参、甘遂、白芍、半夏等。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中所收载的中药醋制药品种共计29个,包括莪术、柴胡、南五味子、青皮、三棱、商陆、五味子、香附、延胡索等。
二、醋制的作用
1、 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醋与药物相须配伍炮制,可以引药入肝经,入血分,增强散瘀止痛、疏肝行气功效。这与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所述“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的说法一致,代表药物有柴胡、香附、三棱、莪术等。
2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醋制峻下逐水药,不仅可以增强利水作用,而且还可降低毒性,如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膻气味,达到矫臭、矫味的作用,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4 、疏松药物,利于煎煮
一些动物、贝壳、矿物类药物,经醋淬制后,质地疏松易碎,如鳖甲、自然铜等。
5 、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如延胡索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炮制后,生物碱和醋酸结合生成可溶性的醋酸盐,易煎出有效成分。
6 、杀菌防腐
醋具有杀菌防腐作用,它能在30 min内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菌、赤痢菌、好盐性菌等。
三、醋制法研究
1 、 工艺研究
陆氏等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指标,用单指标和多指标综合两种分析方法对五味子蒸制工艺进行优选,确定了五味子醋蒸法的具体工艺参数。原氏等综合考察了芫花5种不同的炮制方法,以生芫花和《药典》醋制芫花为对照,采用药效、毒性及其相关化学成分多指标综合考察,结果表明醋制法最佳。陆氏等以三棱总黄酮、扭体镇痛法及抗凝血作用为指标,对三棱进行醋制工艺优选,确定醋制三棱的最佳工艺参数。马氏等采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炮制工艺,测定不同工艺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作为工艺评价指标,筛选出延胡索醋制最佳工艺。张氏等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制白芍水煎液中芍药总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醋制白芍的炮制工艺进行了优选。
醋制法现代工艺学研究较多,其中有的以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也有以药理作用为指标,大多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2 、药物醋制前后成分研究
毛氏等采用比色法对三棱生品、润切制品及炮制品中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醋炒三棱黄酮含量为最高,比生品增加40%左右。任氏等比较甘遂生品及醋制品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结果显示,甘遂醋制后大部分成分水溶性减小,醇溶性增大。徐氏等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发现酸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生品中的含量,醋制香附挥发油的得率低于生香附。刘氏等采用气-质联用法对生芫花和醋制芫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芫花醋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化学组分及组分间的相对含量均发生了改变。孙氏等分析了乳香、没药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药生品挥发油含量最高,醋制品挥发油含量减少。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经炮制后能减少挥发油含量,从而减少对胃的刺激。研究表明,乳香、没药、香附等含大量挥发油的药物在醋制后挥发性成分减少,这一点与传统中医理论相一致。
3 、 现代药理研究
1) 增强疗效
陆氏等通过测定小鼠肝匀浆丙二醛值和小鼠的吞噬指数,来分别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以及对免疫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均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明显的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其中以醋制品作用最为明显。王氏等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血液流变性测定法及小鼠抗凝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莪术不同炮制品均具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调节血液流变性作用,其中以醋制品作用较为明显。
2) 降低毒性
龚氏等研究表明,马钱子经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都有所降低,从而减低毒性增大LD50值。马钱子经醋制后,毒性减少最大。王氏等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测LD50)、祛痰实验(酚红排泌法)及利尿实验(滤纸法),考察不同醋量炮制甘遂对其毒性及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遂醋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利尿作用有所缓和。张氏等报道,醋制芫花比生芫花对小白鼠的LD50提高了1倍,初步证明了醋制芫花确能减低芫花的毒性。
4.、 药物醋制机理研究
延胡索所含的近20种生物碱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为明显。延胡索乙素为异喹啉衍生物中的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具有亲脂性,难溶于水,其生品直接煎煮则镇痛作用欠佳。故延胡索经醋制后入汤剂煎煮,有效成分易于溶出,镇痛作用得到加强。
芫花经醋制后,确能使其毒性降低。芫花挥发油为芫花的不良反应及泻下作用的活性部位之一,经醋制和醋煮后其含量降低,各化学组分变化较大,且产生的未知成分较多。芫花中所含的芫花酯甲毒性较大,对皮肤及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经醋制后其含量降低。可认为芫花醋制降毒机理与挥发油成分和芫花酯甲含量降低有关。
四、结语
炮制药物品种经过历史变迁和地理区域划分,现各省市炮制规范收载的药物在《药典》中收载的只有29种,另有乳香、没药、五灵脂、郁金、大黄、硇砂、黑木耳等在成方制剂中作为醋制品种出现,但在中药材项下未作为醋制药收载。
目前我国对中药炮制辅料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中包括醋制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炮制工艺和药理方面的研究,对机理研究甚少,尤其是醋制入肝经药性原理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静,毛春芹,陆兔林,中药醋制法研究进展,论文网,2011,05
主题词: 中药炮制
中图分类号:R283
一、醋制法分析
1 、 醋浸
醋浸,指取净药材置醋溶液中浸渍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如“取商牢渍醯中,以熨其肿处……旦取蜂卵一,渍美醯一杯,以饮之”。《雷公炮制论》曰:“白花蛇苦酒浸。”
2、 醋蒸
醋蒸,系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适量醋溶液,稍闷,蒸至醋被吸尽的方法。该法始见于《伤寒论》中治蛔厥证,“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3 、醋煮
醋煮,指取净药材置醋溶液中,共同煮至药物达到炮制要求。该法始见于《五十二病方》,“以醯、酉(酒)三乃煮黍稷而饮其汁”。
4 、醋燀
醋燀,将净药材置煮沸的醋液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五十二病方》中记载:“黑菽(豆)三升,以美醯三煮,疾炊,沸,止火;沸下,复炊,三沸止。”这种方法与现今燀制是一致的。
5 、醋淬
醋淬,取净药材置耐火容器内,武火煅至红透,投入醋液中淬制,反复煅淬至质地酥脆。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燔小椭石,淬醯中,以慰”。
6、其他制法
除了上述制法,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对硇砂的炮制记载了“二两,以醋一盏化去夹石”,与现今精制法类似。
现代常用经醋处理的药物主要有三棱、大黄、大戟、川乌、乌药、丹参、甘遂、白芍、半夏等。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中所收载的中药醋制药品种共计29个,包括莪术、柴胡、南五味子、青皮、三棱、商陆、五味子、香附、延胡索等。
二、醋制的作用
1、 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醋与药物相须配伍炮制,可以引药入肝经,入血分,增强散瘀止痛、疏肝行气功效。这与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所述“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的说法一致,代表药物有柴胡、香附、三棱、莪术等。
2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醋制峻下逐水药,不仅可以增强利水作用,而且还可降低毒性,如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膻气味,达到矫臭、矫味的作用,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4 、疏松药物,利于煎煮
一些动物、贝壳、矿物类药物,经醋淬制后,质地疏松易碎,如鳖甲、自然铜等。
5 、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如延胡索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炮制后,生物碱和醋酸结合生成可溶性的醋酸盐,易煎出有效成分。
6 、杀菌防腐
醋具有杀菌防腐作用,它能在30 min内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菌、赤痢菌、好盐性菌等。
三、醋制法研究
1 、 工艺研究
陆氏等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指标,用单指标和多指标综合两种分析方法对五味子蒸制工艺进行优选,确定了五味子醋蒸法的具体工艺参数。原氏等综合考察了芫花5种不同的炮制方法,以生芫花和《药典》醋制芫花为对照,采用药效、毒性及其相关化学成分多指标综合考察,结果表明醋制法最佳。陆氏等以三棱总黄酮、扭体镇痛法及抗凝血作用为指标,对三棱进行醋制工艺优选,确定醋制三棱的最佳工艺参数。马氏等采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炮制工艺,测定不同工艺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作为工艺评价指标,筛选出延胡索醋制最佳工艺。张氏等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制白芍水煎液中芍药总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醋制白芍的炮制工艺进行了优选。
醋制法现代工艺学研究较多,其中有的以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也有以药理作用为指标,大多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2 、药物醋制前后成分研究
毛氏等采用比色法对三棱生品、润切制品及炮制品中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醋炒三棱黄酮含量为最高,比生品增加40%左右。任氏等比较甘遂生品及醋制品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结果显示,甘遂醋制后大部分成分水溶性减小,醇溶性增大。徐氏等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发现酸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生品中的含量,醋制香附挥发油的得率低于生香附。刘氏等采用气-质联用法对生芫花和醋制芫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芫花醋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化学组分及组分间的相对含量均发生了改变。孙氏等分析了乳香、没药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药生品挥发油含量最高,醋制品挥发油含量减少。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经炮制后能减少挥发油含量,从而减少对胃的刺激。研究表明,乳香、没药、香附等含大量挥发油的药物在醋制后挥发性成分减少,这一点与传统中医理论相一致。
3 、 现代药理研究
1) 增强疗效
陆氏等通过测定小鼠肝匀浆丙二醛值和小鼠的吞噬指数,来分别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以及对免疫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均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明显的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其中以醋制品作用最为明显。王氏等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血液流变性测定法及小鼠抗凝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莪术不同炮制品均具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调节血液流变性作用,其中以醋制品作用较为明显。
2) 降低毒性
龚氏等研究表明,马钱子经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都有所降低,从而减低毒性增大LD50值。马钱子经醋制后,毒性减少最大。王氏等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测LD50)、祛痰实验(酚红排泌法)及利尿实验(滤纸法),考察不同醋量炮制甘遂对其毒性及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遂醋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利尿作用有所缓和。张氏等报道,醋制芫花比生芫花对小白鼠的LD50提高了1倍,初步证明了醋制芫花确能减低芫花的毒性。
4.、 药物醋制机理研究
延胡索所含的近20种生物碱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为明显。延胡索乙素为异喹啉衍生物中的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具有亲脂性,难溶于水,其生品直接煎煮则镇痛作用欠佳。故延胡索经醋制后入汤剂煎煮,有效成分易于溶出,镇痛作用得到加强。
芫花经醋制后,确能使其毒性降低。芫花挥发油为芫花的不良反应及泻下作用的活性部位之一,经醋制和醋煮后其含量降低,各化学组分变化较大,且产生的未知成分较多。芫花中所含的芫花酯甲毒性较大,对皮肤及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经醋制后其含量降低。可认为芫花醋制降毒机理与挥发油成分和芫花酯甲含量降低有关。
四、结语
炮制药物品种经过历史变迁和地理区域划分,现各省市炮制规范收载的药物在《药典》中收载的只有29种,另有乳香、没药、五灵脂、郁金、大黄、硇砂、黑木耳等在成方制剂中作为醋制品种出现,但在中药材项下未作为醋制药收载。
目前我国对中药炮制辅料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中包括醋制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炮制工艺和药理方面的研究,对机理研究甚少,尤其是醋制入肝经药性原理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静,毛春芹,陆兔林,中药醋制法研究进展,论文网,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