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向生活投下的一颗种子——记《君生我未生》读书分享会

来源 :中国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曾荣获“长江韬奋奖”“新华社卓越贡献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其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著有人物传记《穆青传》.她在人物报道上取得的成绩,被新闻同行视为高山.rn荣休后的张严平最近出版了新书《君生我未生》,这次她写的是自己的爱情故事.很多读者、尤其新闻界同行自发写作的读后感,一篇又一篇,仿佛作文比赛.这本书让读者重新认识了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纯粹、重新认识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奉献、重新相信爱情.
其他文献
2分27秒,没有伴奏,44名中国山区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rn这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经典一幕,这一刻,被国家体育场内26名新华社摄影记者从不同角度定格.山区孩子,用奥林匹克语言,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新华社记者,用手中镜头,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rn从2008到2022,经历了双奥洗礼的国家摄影队,已成长为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在国际奥林匹克影像传播舞台上,新华社摄影记者,正用中国视角向世界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期刊
很多剧作家都喜欢用记者这个角色打开叙事视角,甚至让记者能够对事件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确,在奥运会这样的全球重大事件中,前方记者能够最广泛接触到涉奥的各个方面,我们是体验者,也是观察者、记录者.记者虽然不是新闻事件发生的主体,但他们就像人类身体里的酶,可以产生合成和催化的作用.
期刊
山东寿光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同于很多地方没有报社只有广电的“自我化融合”,不同于无刊号报纸与广电的“挂靠式融合”,也不同于双方强弱悬殊的“吞并式融合”,更不同于全额财政支持的“包办式融合”,寿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特殊之处在于:寿光日报和寿光广电,都是在全国县域报社与广电体系中的第一梯队,属于两个媒体的强强融合,更是面临体制之难的回归融合.
期刊
每年的“新春走基层”既是所有记者同题炫技的舞台,也是“四季歌”报道任务开年之作.把脉当年社会变革,别出心裁地设计报道角度,在“春节不停休”的海南自贸港,能源生产供应一线到底是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期刊
2022年1月17日早晨,由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栏目推出的纪实报道《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聚焦普通人的生存现状、人性的爱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直抵人心,感动无数读者,引起全网刷屏效应,至1月18日下午,全网阅读量已过亿.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澎湃、网易、新浪等媒体纷纷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分别做了专题报道,中影集团、阿里影视、光线影视、爱奇艺等数十家影视公司前来接洽,希望有机会将这个杭州版“美丽心灵”的感人故事搬上屏幕.
期刊
除夕夜,穿起民族服饰“烧包袱”,大年初一五更时,开始包起“五更饺子”,供祭“别布玛发”(三世祖先)与“五码子”(诸神画像)以祈神佑.待到初一早上,再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鱼皮、兽皮等服装,晚辈在叩祝长辈安康后,到亲朋好友家拜年.
期刊
2021年12月,在美国纠集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召开当天,新华社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重磅纪录片《真实中国:民主自由人权探索之旅》(Inside China:A Discovery Tour),通过新华社记者缪晓娟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戴维·布莱尔、政经时事评论员艾纳·唐恩、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雷小山等三位美国专家的行进式探访、体验式视角、国际化表达,巧借外眼、外嘴、外脑,解读民主、自由、人权在中国的实践,向世界各国观众呈现一个真实中国,寓宏大主题于鲜活故事、感人话语和真挚情感中,有力促进海外对当今中国
期刊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胜利闭幕,中国以9金4银2铜的战绩再一次创造历史!新华社摄影团队首次以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OPP)和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NOPP)双重身份,服务北京冬奥会,与世界媒体同台竞技.我作为团队成员,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切,倍感荣耀.
期刊
2021年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国内外科技公司争相在此赛道布局,推出了一系列现象级新产品.元宇宙集合虚拟现实(VR)、5G、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信息技术于一身,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当元宇宙相关技术赋能新闻报道,也将催生新的媒介生态.受众接收新闻的传统方式是阅读文字、收听音频、观看图片和视频,未来进入元宇宙虚拟空间,沉浸式“体验”新闻的模式或将成为主流,以此为基础将产生更多交互性新闻模式.
期刊
卫星新闻以全新的新闻形态出现后,即引发学界及业界的讨论,本文认为从概念上看,卫星新闻可归入传感器新闻,但它一镜到底的叙事文本和垂直视觉的空间呈现,引发了新闻叙事的空间转向,极大丰富了新闻叙事空间转向的实践研究.